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芘类有机半导体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慧 刘霞 +2 位作者 唐超 范曲立 黄维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124,共14页
由于芘具有大环共轭和易于修饰的特性,近年来,芘类共轭衍生物成为有机半导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主要的文献报道为芘类电致发光材料,它们从化学结构上可分为四类材料:小分子、寡聚物、树枝状大分子和聚合物。其中小分子芘衍生物又可分为... 由于芘具有大环共轭和易于修饰的特性,近年来,芘类共轭衍生物成为有机半导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主要的文献报道为芘类电致发光材料,它们从化学结构上可分为四类材料:小分子、寡聚物、树枝状大分子和聚合物。其中小分子芘衍生物又可分为单取代衍生物、双取代衍生物和四取代衍生物。同时,近年来也有部分文献开始报道芘类材料在场效应晶体管、太阳能电池和其他方面的应用。文中按以上内容,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该类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芘类衍生物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材料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
下载PDF
苯并芘代谢产物BPDE的细胞毒性研究及五味子乙素在预防HTR-8/SVneo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婧 侯海燕 +2 位作者 王梦 孙旸 陈亚琼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11,共7页
目的:探讨苯并芘[Benzo(a)pyrene,BaP]代谢产物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7,8 dihydrodiol 9,10epoxidebenzo(a)pyrene,BPDE]对人绒毛膜外滋养细胞株HTR-8/SVneo的毒性效应及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 B)对BPDE诱导的HTR8/SVneo细胞损伤... 目的:探讨苯并芘[Benzo(a)pyrene,BaP]代谢产物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7,8 dihydrodiol 9,10epoxidebenzo(a)pyrene,BPDE]对人绒毛膜外滋养细胞株HTR-8/SVneo的毒性效应及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 B)对BPDE诱导的HTR8/SVneo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TR-8/SVneo细胞为载体,构建BPDE对HTR-8/SVneo细胞的染毒模型和Sch B对HTR-8/SVneo细胞的保护模型,利用MTS细胞增殖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BPDE单独给药和Sch B联合BPDE给药对HTR-8/SVneo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5μmol/L BPDE即可使细胞活力显著下降,活细胞数仅占总细胞数的38.23%。经不同浓度的Sch B(0.625、1.25、2.5、5、10和20μmol/L)预处理后再以BPDE干预,细胞活力较前明显上升,分别为40.11%、42.68%、46.47%、47.34%、61.37%和49.87%,其保护作用在0.625~10μmol/L之间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BPDE对HTR-8/SVneo细胞产生剂量依赖的毒性效应;Sch B(0.625~10μmol/L)对BPDE诱导的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 二羟二氢苯并芘类 二氢二醇环氧苯并 五味子乙素 人绒毛膜外滋养细胞 细胞毒性
下载PDF
苯并[a]芘与铅单独及联合作用对体外神经元存活率及胞核DNA损伤的影响(英文)
3
作者 涂白杰 王峰 邬堂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7期151-153,共3页
背景:苯并[a]芘对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苯并[a]芘与其他毒物联合神经毒作用的研究处于起始阶段。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神经元培养相结合的手段研究苯并[a]芘、铅单独及联合作用下对体外神经细胞的毒性及胞核DNA... 背景:苯并[a]芘对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苯并[a]芘与其他毒物联合神经毒作用的研究处于起始阶段。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神经元培养相结合的手段研究苯并[a]芘、铅单独及联合作用下对体外神经细胞的毒性及胞核DNA的损伤情况。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职业医学研究所热生物与分子毒理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3-06/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职业医学研究所热生物与分子毒理实验室完成,选择10只8日龄SD大鼠小脑组织制备原代细胞培养物,分10组培养,每组5个培养皿。按以下分组进行处理:①空白对照组。②溶剂对照组(等量二甲基亚砜+肝微粒体酶混合物平行处理)。③低浓度铅染毒组(醋酸铅5μmol/L)。④高浓度铅染毒组(醋酸铅50μmol/L)。⑤低浓度苯并[a]芘染毒组(苯并[a]芘5μmol/L+肝微粒体酶混合物)。⑥高浓度苯并[a]芘染毒组(苯并[a]芘50μmol/L+肝微粒体酶混合物)。⑦低浓度铅+低浓度苯并[a]芘联合染毒组。⑧低浓度铅+高浓度苯并[a]芘联合染毒组。⑨高浓度铅+低浓度苯并[a]芘联合染毒组。⑩高浓度铅+高浓度苯并[a]芘联合染毒组。方法:染毒90min,胰酶消化法收集标本,椎虫蓝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各组细胞胞核DNA的损伤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苯并[a]芘、铅单独及联合染毒下体外神经细胞的存活率及胞核DNA的损伤率。结果:①两种浓度的苯并[a]芘、铅单独或联合染毒各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染毒组为(44.14±4.80)%~(82.40±2.70)%,对照组为(88.44±2.53)%~(90.12±2.23)%,P<0.05~0.01]。②高浓度苯并[a]芘单独染毒组、低浓度铅+高浓度苯并[a]芘染毒组、高浓度铅+低浓度苯并[a]芘染毒组、高浓度铅+高浓度苯并[a]芘染毒组胞核DNA损伤程度均高于对照组[63%(19/30),87%(26/30),80%(24/30),97%(29/30),13%(4/30),20%(6/30),P<0.01]。结论:苯并[a]芘与铅均有一定的体外神经毒性,且二者有协同作用;苯并[a]芘损害体外培养神经元胞核DNA的能力大于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类 神经元 DNA损伤
下载PDF
用荧光法快速检测苯并(a)芘对人外周血白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4
作者 赵西龙 高文华 +1 位作者 杨晓林 张枢贤 《宁夏医学杂志》 CAS 1992年第3期142-144,共3页
采用荧光快速检测 DNA 解螺旋(FADU)方法检测了环境致癌物苯并(a)芘在体外对人外周血白细胞 DNA 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经大鼠肝 S_■混合液活化的苯并(a)芘在0.01~100.0μM 剂量范围内可使白细胞 DNA 链断裂明显增加,细胞内剩余双链 D... 采用荧光快速检测 DNA 解螺旋(FADU)方法检测了环境致癌物苯并(a)芘在体外对人外周血白细胞 DNA 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经大鼠肝 S_■混合液活化的苯并(a)芘在0.01~100.0μM 剂量范围内可使白细胞 DNA 链断裂明显增加,细胞内剩余双链 DNA 降低24~61%(P<0.05),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未经活化的苯并(a)芘则未出现明显的 DNA 损伤效应。结果还提示,苯并(a)芘的 DNA 损伤效应是由其活性代谢产物引起的,该 FADU 检测方法同(?)适用于检测能引起 DNA 链断裂的间接致突变物和致癌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致癌物 FADU 苯并芘类
下载PDF
苯并(a)芘对小鼠抗体形成细胞及免疫器官的影响
5
作者 张广学 雷志明 +2 位作者 洪舜华 陈景武 李佩贤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29-31,共3页
观察不同时间内一次腹腔注射苯并(a)芘(B(a)P)对小鼠抗体形成细胞(PFC),体重及免疫器官(脾、胸腺)的影响,结果实验各组对PFC都有抑制作用,50mg/kg(d_(-1))组的抑制率尤为明显,对体重及免疫器官均有影响,尤以胸腺为甚。认为对从事化学毒... 观察不同时间内一次腹腔注射苯并(a)芘(B(a)P)对小鼠抗体形成细胞(PFC),体重及免疫器官(脾、胸腺)的影响,结果实验各组对PFC都有抑制作用,50mg/kg(d_(-1))组的抑制率尤为明显,对体重及免疫器官均有影响,尤以胸腺为甚。认为对从事化学毒物作业工人进行免疫功能方面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毒物对机体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类 抗体形成细胞 胸腺
下载PDF
苯并[a]芘对大鼠自主活动及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
6
作者 粟秋平 杨凯 涂白杰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20期3103-3105,共3页
目的探讨苯并[a]芘(B[a]P)亚慢性染毒对大鼠自主活动及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SD幼鼠,鼠龄3~4 d,随机分为空白组,溶剂组(1.00 m L/kg植物油),B[a]P染毒低剂量组(0.02 mg/kg)、中剂量组(0.20 mg/kg)及高剂量组(2.00 mg/kg)... 目的探讨苯并[a]芘(B[a]P)亚慢性染毒对大鼠自主活动及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SD幼鼠,鼠龄3~4 d,随机分为空白组,溶剂组(1.00 m L/kg植物油),B[a]P染毒低剂量组(0.02 mg/kg)、中剂量组(0.20 mg/kg)及高剂量组(2.00 mg/kg),每组6只。适应饲养环境后按相应浓度持续灌胃7周。染毒结束后测量SD大鼠体质量变化。通过记录其在旷场实验中的爬行总格子数、直立次数和粪便颗粒数,以及在足迹实验中的后跟脚印轨迹等相应指标,评估SD大鼠自主活动及运动协调能力。结果染毒结束后,B[a]P各剂量染毒组SD大鼠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为体质量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和溶剂组,爬行总格子数及直立次数较空白组和溶剂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五组大鼠在足迹实验中步宽、步长、步态及角度变化4项参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P可抑制SD幼鼠的生长发育,促进其自主活动,但对其运动协调能力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类/毒性 神经行为学表现 自主活动 运动协调能力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含芘环的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汞离子的识别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雪梅 晏华 +2 位作者 冯新泸 陈勇 乔建仙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63-1566,共4页
合成了芘甲醛-4-甲基缩氨基硫脲(1)、芘甲醛-4-(4-乙苯基)缩氨基硫脲(2)、芘甲醛-4,4-二甲基缩氨基硫脲(3)三个化合物,并通过质谱、元素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对其荧光活性进行研究... 合成了芘甲醛-4-甲基缩氨基硫脲(1)、芘甲醛-4-(4-乙苯基)缩氨基硫脲(2)、芘甲醛-4,4-二甲基缩氨基硫脲(3)三个化合物,并通过质谱、元素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对其荧光活性进行研究,并考察了对溶液中汞离子的识别作用.在分别向三种化合物的溶液中逐步滴加汞离子时,其特征的荧光发射波长处对应的强度值都呈现规律性变化.因此可利用比率荧光法实现对汞离子配合过程的观测.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都能与汞离子形成1:1的配合物,配合常数分别为4.57×104,5.54×104和2.12×104L/mol,其检测下限分别为4.56×10-6,2.61×10-6和5.49×10-6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氨基硫脲 芘类衍生物 阳离子识别 合成 荧光光谱
原文传递
空气燃烧排放提取物小鼠致肺癌作用(英文)
8
作者 唐莉莉 唐萌 +2 位作者 贺霞 William F BUSBY Jr 王加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目的 评价 6种具有致突变作用的空气燃烧排放提取物的致肺癌作用。方法 用CD 1小鼠肺瘤生物测试方法 ,在小鼠断奶前处理受试物 3次 ,6个月后观察肿瘤的发生率和病理组织学改变。并以苯并芘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6种具有突变作用的空... 目的 评价 6种具有致突变作用的空气燃烧排放提取物的致肺癌作用。方法 用CD 1小鼠肺瘤生物测试方法 ,在小鼠断奶前处理受试物 3次 ,6个月后观察肿瘤的发生率和病理组织学改变。并以苯并芘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6种具有突变作用的空气燃烧排放提取物均具有致肺癌作用 ,并呈剂量 效应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燃烧排放物 苯并芘类 多环碳氢化合物 芳香族 致癌性试验 肺肿瘤
下载PDF
荧光光度计
9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90-92,共3页
8.1荧光分光光度法的概述 8.1.1原理:当用近紫外线及波长短的可见光线照射许多有机化合物和一些无机化合物时,这些化合物吸收了辐射能而成为寿命10<sup>-9</sup>~10<sup>-6</sup>秒的激发分子以后,便发射荧光... 8.1荧光分光光度法的概述 8.1.1原理:当用近紫外线及波长短的可见光线照射许多有机化合物和一些无机化合物时,这些化合物吸收了辐射能而成为寿命10<sup>-9</sup>~10<sup>-6</sup>秒的激发分子以后,便发射荧光。此外,在上述条件下也能发射寿命为10<sup>-3</sup>~10秒的磷光。这种行为一般称为发光。 用一定的激发光源照射试样时,荧光物质吸收辐射能的程度服从Bouguer—Beer定律,因此有下式成立I=I<sub>o</sub>×10<sup>abc</sup>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度计 受激分子 荧光物质 试样池 芘类 激发光源 荧光分光光度法 波长选择器 近紫外线 消光
下载PDF
Reproductive toxicity assessment of benzo[a]pyrene in the marine polychaete Perinereis nuntia
10
作者 吴清洋 王树启 +1 位作者 陈晓鹏 李平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67-873,共7页
Benzo[a]pyrene (B[a]P) is an increasingly present marine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yet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reproductive toxicity in marine benthic polychaetes remains limited. To test t... Benzo[a]pyrene (B[a]P) is an increasingly present marine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yet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reproductive toxicity in marine benthic polychaetes remains limited. To test the 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B[a]P on polychaetes, Perinereis nuntia was exposed to B[a]P-contaminated artificial seawater and sexual maturation, the sex ratio, number of eggs spawned, fertilization and hatching rated, as well as vitellogenin (VTG) mRNA expression levels were analyzed. A low concentration of B[a]P (2.5 gg/L) had no effects on the rate of sexual maturation, spawning, or fertilization bu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ex ratio (female: male) from 1.6±0.15:1 to 2.3±0.18:1, inhibited hatching rate by 27%,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VTG mRNA expression level by 3.7-fold following a 60-day exposu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solvent controls.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B[a]P (25 μg/L) caused more serious effects; sexual maturation, fertilization success, and hatching decreased by 31%, 17% and 46%, respectively, and the sex ratio (female: male) and VTG mRNA gene expression level increased by 54% and 7.1-fold,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ublethal concentrations of B[a]P negatively affect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the sandworm P. nunt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nereis nuntia BENZO[A]PYRENE reproductive biology VITELLOGENIN
下载PDF
苯并(a)芘代谢产物作用下人胚肺细胞热应激蛋白70表达与DNA损伤 被引量:18
11
作者 高雅娟 陈胜 +3 位作者 肖成峰 王瑞波 贺涵贞 邬堂春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21-323,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苯并 (a)芘 (BaP)代谢产物作用下 ,人胚肺细胞HSP70表达与DNA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用正常人胚肺 (HEL)二倍体细胞 ,进行如下处理 :一般处理组 ,以 0、10、5 0、10 0、2 0 0μmol/LBaP染毒 3h(体外经大鼠肝S9 mix活化诱导 ) ,... 目的 探讨苯并 (a)芘 (BaP)代谢产物作用下 ,人胚肺细胞HSP70表达与DNA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用正常人胚肺 (HEL)二倍体细胞 ,进行如下处理 :一般处理组 ,以 0、10、5 0、10 0、2 0 0μmol/LBaP染毒 3h(体外经大鼠肝S9 mix活化诱导 )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损伤情况 ;热应激组 ,细胞预热应激 (4 1℃ 1h ,37℃ 2h) ,再以同样浓度的BaP染毒 3h ,采用Westernblot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HSP70表达与DNA损伤情况。结果 一般处理组BaP在 5 0 μmol/L时可引起HEL细胞DNA的明显损伤 ,且随BaP染毒剂量增加 ,DNA损伤级别加重 ;接受预热应激的细胞经不同浓度BaP染毒 3h后 ,与对照组比 ,HSP70表达水平降低 ,BaP在 10 μmol/L时可见明显的DNA损伤 ,随染毒剂量的增加 ,DNA损伤级别加重 ,但在最高剂量组 2 0 0 μmol/L时 ,损伤减轻。与一般处理组比 ,发生“ + +”级DNA损伤的细胞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 + + +”级DNA损伤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HSP70对BaP引起的HEL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不明显 ,可能与预热应激后BaP染毒使HSP70表达受到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类 DNA损伤 热应激蛋白 人胚肺细胞
原文传递
炼焦职业暴露工人与对照人群尿中1-羟基芘水平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波 胡云平 +3 位作者 郑力行 王强毅 周袁芬 金泰廙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8-391,共4页
目的比较焦炉工和非职业暴露人群尿中1羟基芘的不同水平,并探讨可能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2002年上半年,以某焦化厂265名炼焦作业工人和226名非职业接触对照人群为调查对象,职业接触组收集工作班末尿,对照组收集晨尿。根据环境中多环芳... 目的比较焦炉工和非职业暴露人群尿中1羟基芘的不同水平,并探讨可能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2002年上半年,以某焦化厂265名炼焦作业工人和226名非职业接触对照人群为调查对象,职业接触组收集工作班末尿,对照组收集晨尿。根据环境中多环芳烃监测和调查表评价外暴露因素和可能的混杂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1羟基芘含量,比较两组人群尿中1羟基芘的不同水平,并分析外暴露等级、吸烟、饮酒、年龄和体重指数的可能影响。结果尿中1羟基芘浓度呈炉顶工>炉侧工>炉底工>对照的趋势,几何均数依次为13.49、6.56、1.38和0.35μmol/mol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人群尿中1羟基芘浓度超标率分别依次为94.81%、84.73%、35.09%和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人群中≥20支/d吸烟组的尿中1羟基芘水平明显高于不吸烟组,修正几何均数分别为0.47和0.31μmol/mol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人群中饮酒组的尿中1羟基芘水平明显低于不饮酒组,修正几何均数分别为0.33和0.47μmol/mol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焦炉工尿中1羟基芘水平较高,以炉侧工和炉顶工最为明显,非职业暴露人群尿中1羟基芘本底水平与吸烟和饮酒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暴露 芘类 多环碳氢化合物 芳香族 焦炉工
原文传递
苯并(a)芘对人血淋巴细胞遣传损伤六项指标的敏感性比较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业鹏 徐厚恩 +1 位作者 芦春林 李正芸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75-277,共3页
在相同的体外染毒和细胞培养条件下,比较了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微核(MN)、染色体畸变(CA)、DNA解螺旋荧光分析(FADU)、DNA复制合成抑制(DRSI)和非程序DNA合成(UDS)6项指标对苯井(a)芘... 在相同的体外染毒和细胞培养条件下,比较了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微核(MN)、染色体畸变(CA)、DNA解螺旋荧光分析(FADU)、DNA复制合成抑制(DRSI)和非程序DNA合成(UDS)6项指标对苯井(a)芘所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的检测敏感性。试用浓度一反应回归直线斜率与观察值距回归直线标准差的比值表示各指标敏感性。结果表明,各指标的敏感性顺序为SCE>MN>CA>FADU>DRSI>UDS。推荐SCE和胞质分裂阻断法微核试验为苯并(a)芘接触人群遗传损伤监测的首选指标。FADU试验简便快速,值得在人群监测中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类 淋巴细胞 致癌性 遗传损伤
原文传递
厦门市121份市售食品中苯并(a)芘污染状况 被引量:5
14
作者 骆和东 周娜 +2 位作者 李呐 贾玉珠 李耀群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 了解厦门市市售食品中苯并(a)芘(BaP)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导数-恒能量同步荧光光谱技术,以自行研制的BaP快速检测仪对厦门市流通市场上采集的121份食品中BaP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发现在121份样品中有84.3%检出BaP,含... 目的 了解厦门市市售食品中苯并(a)芘(BaP)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导数-恒能量同步荧光光谱技术,以自行研制的BaP快速检测仪对厦门市流通市场上采集的121份食品中BaP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发现在121份样品中有84.3%检出BaP,含量为0.17—59.00μg/kg,其中含量超过5.00μg/kg的食品有60份,占49.6%,主要集中在烧烤小食品、加工的肉制品和水产品,含量范围分别是1.44~54.10μg/kg、0.17—59.00μg/kg、2.79~36.80μg/kg。在34份采自路边流动摊点的食品中,BaP含量为1.78~49.60μg/kg,其中超过5.00μL/kg有30份,达88.2%。结论所采集121份厦门市售食品中BaP的污染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类 食品污染 导数-恒能量同步荧光光谱
原文传递
芳香烃受体基因G1661A多态性与焦炉工尿中1-羟基芘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红梅 薛翠娥 +4 位作者 赵捷 聂继盛 曾平 孙建娅 牛侨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芳香烃受体(AhR)基因G1661A多态性与焦炉工尿中1-羟基芘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14名男性焦炉工和81名无多环芳烃职业性接触的男性工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吸烟和饮酒、职业暴露史等信息,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 目的研究芳香烃受体(AhR)基因G1661A多态性与焦炉工尿中1-羟基芘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14名男性焦炉工和81名无多环芳烃职业性接触的男性工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吸烟和饮酒、职业暴露史等信息,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ASA)方法检测AhR基因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测定工人尿中1-羟基芘的水平。结果G/G、G/A和A/A3种基因型在接触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2.8%(113/214)、27.6%(59/214)和19.6%(42/214),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7.9%(55/81)、19.8%(16/81)和12.3%(10/81),2组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6.6%(285/428)和33.4%(143/28),对照组分别为77.8%(126/162)和22.2%(36/162),2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广义线性模型对工人的作业工龄和外暴露等级校正后,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发现,A/A、G/A、G/G3种基因型者对数转换后尿中1-羟基芘的水平分别为(3.62±0.12)、(3.43±0.12)和(3.44±0.08)μmol/mol Cr,携带G、A等位基因的个体对数转换后尿中1-羟基芘的水平分别为(3.24±0.09)和(3.43±0.10)μmol/molCr,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的焦炉工尿中1-羟基比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炉工AhR基因G1661A多态性对尿中1-羟基芘的水平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芘类
原文传递
CYP1A1基因多态性与焦炉工尿中1-羟基芘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聂继盛 张红梅 +3 位作者 孙建娅 曾平 张玲 牛侨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0-275,共6页
目的 研究CYP1A1多态性与焦炉工尿中1-羟基芘水平的关系。方法 按照苯并pa]芘(B[a]P)接触水平将223名焦炉工分为炉顶组(76名)、炉侧组(82名)和炉底组(65名),以119名无职业性接触多环芳烃的工人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 目的 研究CYP1A1多态性与焦炉工尿中1-羟基芘水平的关系。方法 按照苯并pa]芘(B[a]P)接触水平将223名焦炉工分为炉顶组(76名)、炉侧组(82名)和炉底组(65名),以119名无职业性接触多环芳烃的工人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CYP1A1基因MspI位点多态性、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方法检测CYP1A1基因1462V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炉顶组、炉侧组和炉底组焦炉工尿中1-羟基芘水平分别为(3.77±0.64)、(3.57±0.49)、(3.26±0.80)μmol/mol 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CYP1A1 MspI位点各基因型的尿中1-羟基芘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炉侧组和炉顶组CYP1A1 1462V位点的各基因型尿中1-羟基芘水平均为Ⅱe/Ⅱe〈Ⅱe/Val〈Val,V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直线回归分析表明,尿中1-羟基芘水平主要受B[a]P接触水平和CYP1A1 1462V位点基因型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炉顶组、炉侧组和炉底组尿中1-羟基芘增高的OR值分别为对照组的24.926、6.729和4.226倍,CYP1A1 MspI位点m2/m2和ml/m2基因型尿中1-羟基芘增高的OR值分别为ml/ml基因型的4.031和1.794倍,Val/Val和Ile/Val基因型尿1-羟基芘增高的OR值分别为Ile/ile基因型的5.524和3.811倍。结论 焦炉工尿1-羟基芘水平与工作环境中苯并[a]芘暴露趋势一致,CYP1A1 MspI位点和1462V位点基因多态性影响焦炉工尿中1-羟基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CYP1A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芘类 多环碳氢化合物
原文传递
p53蛋白在苯并(a)芘诱导的p21、E2F-1表达及细胞周期改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萌 刘秉慈 +3 位作者 贾效伟 高艾 焦石 张凤梅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讨p63蛋白在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细胞周期改变中的作用及其与p21、E2F-1的关系。方法转染p53siRNA质粒(p53-H)和载体CMV的HELF细胞(HELF/CMV)无血清培养48h后,加入2μmol... 目的探讨p63蛋白在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细胞周期改变中的作用及其与p21、E2F-1的关系。方法转染p53siRNA质粒(p53-H)和载体CMV的HELF细胞(HELF/CMV)无血清培养48h后,加入2μmol/LB(a)P作用24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用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中p53、p21蛋白含量的改变,利用细胞核、细胞浆分离技术观察其亚细胞定位。用免疫荧光法观察E2F-1蛋白含量及细胞核、细胞浆分布。利用p53siRNA质粒和化学抑制剂pifithrin—α(PFT)抑制其表达,观察r63与p21、E2F-1的上下游关系以及其在B(a)P引起的细胞周期改变中的作用。结果2μmol/LB(a)P作用24h后,G1期细胞比例由(71±5)%减少为(39±4)%;p53、p21以及E2F-1蛋白含量增加,并且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用r63siRNA质粒和PFT抑制p53表达后,B(a)P诱导的p21高表达被抑制,细胞核内的含量明显减少;B(a)P诱导的e2F-1蛋白含量增加以及细胞周期的改变没有明显变化。结论B(a)P通过p53非依赖的信号通路引起HELF细胞周期的改变;p53对p21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而对E2F-1的表达不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类 基因 p53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焦化厂筛焦车间作业工人尿中1-羟基芘浓度的监测结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波 郑力行 +2 位作者 王强毅 胡云平 金泰廙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9-290,共2页
目的对国内某焦化厂筛焦车间工人进行多环芳烃接触评价,并探讨可能的皮肤吸收途径。方法收集19例作业工人班末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1-羟基芘含量,对其中2例样本进行个体采样和空气中多环芳烃接触评价,并根据尿中1-羟基芘浓度... 目的对国内某焦化厂筛焦车间工人进行多环芳烃接触评价,并探讨可能的皮肤吸收途径。方法收集19例作业工人班末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1-羟基芘含量,对其中2例样本进行个体采样和空气中多环芳烃接触评价,并根据尿中1-羟基芘浓度和空气中苯并[a]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关系曲线估计尿中1-羟基芘的呼吸道吸收比例和皮肤吸收比例。结果筛焦车间筛焦工尿中1-羟基芘浓度均数为4.42μmol/mol Cr,皮带工为3.32μmol/mol Cr。筛焦车间作业工人尿中1-羟基芘的呼吸道摄人比例仅为16%左右,而经皮肤吸收则高达84%。结论焦化厂筛焦作业工人存在严重的多环芳烃接触,经皮吸收是最主要的接触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芘类 多环碳氢化合物 芳香族 职业暴露
原文传递
GSTM1及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对尿中1-羟基芘水平的影响
19
作者 高强 徐智寅 +2 位作者 厉曙光 金泰虞 陈波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对多环芳烃接触工人尿中1.羟基芘(1.OHP)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2个炼焦厂共447名多环芳烃职业接触工人(接触组)和某线材厂220名非职业接触工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 目的研究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对多环芳烃接触工人尿中1.羟基芘(1.OHP)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2个炼焦厂共447名多环芳烃职业接触工人(接触组)和某线材厂220名非职业接触工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1-OHP水平,采用线性回归统计模型分析GSTM1和GSTT1缺失型及GSTP11105V位点的多态性对不同人群尿中1-OHP水平的修饰作用。结果接触组工人尿中1-OHP浓度为4.61μmol/molCr,明显高于对照组(0.34μmol/mo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类别和吸烟分别是影响尿中1-OHP水平的主要因素,在控制各混杂因素的影响后,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接触组尿中1-OHP水平和GSTP11105V位点多态性有关(单基因分析,P=0.012;多基因分析,P=0.011),对总体样本,单基因模型和多基因模型均显示,尿中1-OHP水平可能和GSTT1缺失型多态有关(P=0.055),多基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GSTT1和GSTPI基因多态对接触组尿中1—OHP水平具有交互作用。结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基因的多态性对接触多环芳烃工人尿中1-OHP水平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芘类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The dete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20
作者 Shuntao Liu Limin Lun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2年第3期146-148,共3页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on the occurrence of human pancreatic cancer.Methods:PAHs 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adjacent pancreatic cancer ...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on the occurrence of human pancreatic cancer.Methods:PAHs 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adjacent pancreatic cancer tissues and tissues without pancreatic cancer were extracted by ultrasonic extraction (UE).And then the extracts were cleaned up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 and analyz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with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Results:Four kinds of PAHs were detected,which were chrysene,2-methylanthracene,pyrene and benzo (a) pyrene.The contents of the four PAH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pancreatic cancer and adjacent tissues (P > 0.05).The contents of 2-methylanthracene,pyrene and benzo (a) pyrene in pancreatic cancer and adjacent tissues were higher than tissues without pancreatic cancer,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The contents of chrysene in the three kinds of pancreatic tissu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PAHs were found in human pancreatic tissues.Human pancreatic tissues have extremely strong ability of bio-concentrating PAHs.PAHs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of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tic neoplasm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