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法测定芩榆烧伤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学强 李维强 贺金华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50-251,共2页
目的建立芩榆烧伤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ODS-2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水溶液(45∶5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黄芩苷在8.05~80.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目的建立芩榆烧伤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ODS-2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水溶液(45∶5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黄芩苷在8.05~80.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5;回收率为100.46%,RSD为1.44%。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芩榆烧伤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榆烧伤液 黄芩苷 HPLC
下载PDF
芩榆烧伤液的特殊安全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寅 杨巧丽 +5 位作者 王雪 刘燕 姚华 王林林 史玉柱 黄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6期31-32,35,共3页
目的对芩榆烧伤液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及皮肤过敏性试验,为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刺激性试验,分别在豚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给药,一日内给药4次,末次给药后观察并记录可能出现的皮肤刺激反应;采用皮肤过敏性试验,分别于第... 目的对芩榆烧伤液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及皮肤过敏性试验,为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刺激性试验,分别在豚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给药,一日内给药4次,末次给药后观察并记录可能出现的皮肤刺激反应;采用皮肤过敏性试验,分别于第0、7、14天在豚鼠皮肤给药致敏,第28天激发给药,观察豚鼠皮肤或全身过敏反应。结果芩榆烧伤液在豚鼠外用给药未引起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反应。结论芩榆烧伤液用于治疗火毒炽盛所致Ⅱ度以下烧伤、烫伤是较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榆烧伤液 豚鼠 皮肤刺激性试验 皮肤过敏性试验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芩榆烧伤液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维强 王云飞 +3 位作者 苏庆 薛桂蓬 毛艳 贺金华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研究芩榆烧伤液提取工艺,优选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黄芩苷含量为检测指标,用正交法考察3种因素(乙醇浓度、加醇倍量、渗漉速度)对含量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在10.36-51.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n=5)。最佳提取工艺为A2... 目的研究芩榆烧伤液提取工艺,优选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黄芩苷含量为检测指标,用正交法考察3种因素(乙醇浓度、加醇倍量、渗漉速度)对含量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在10.36-51.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n=5)。最佳提取工艺为A2B2C1,即30倍量60%乙醇,以7 ml/min的流速进行渗漉。结论该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结果可靠,可用于芩榆烧伤液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榆烧伤液 渗漉法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芩榆烧伤液质量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蔡晓翠 贺金华 +1 位作者 李维强 毛艳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1期1499-1501,共3页
目的建立芩榆烧伤液中冰片和关黄柏的鉴别方法及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芩榆烧伤液中冰片、关黄柏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冰片、关黄柏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重复性好,专属性强,... 目的建立芩榆烧伤液中冰片和关黄柏的鉴别方法及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芩榆烧伤液中冰片、关黄柏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冰片、关黄柏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重复性好,专属性强,方法简便;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在8.046~80.4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101.0%,RSD=1.69%。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芩榆烧伤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榆烧伤液 黄芩苷 冰片 关黄柏 色谱法 薄层 色谱法 高效
下载PDF
芩榆烧伤液联合隔姜温针灸治疗对烧伤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阿尼克孜·阿不都热西提 杨琨 安宁 《四川中医》 2019年第10期163-165,共3页
目的:观察芩榆烧伤液联合隔姜温针灸对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烧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芩榆烧伤液治疗,实验组在芩榆烧伤液的基础上进行隔姜温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疗程,持续... 目的:观察芩榆烧伤液联合隔姜温针灸对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烧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芩榆烧伤液治疗,实验组在芩榆烧伤液的基础上进行隔姜温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疗程,持续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和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按烧伤面积的疗效比较可知,两组在深Ⅱ度烧伤和大面积烧伤的比较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烧伤患者在生理功能、健康感觉、睡眠能力、工作能力、运动能力以及HAMA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4.0%;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芩榆烧伤液联合隔姜温针灸治疗烧伤效果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榆烧伤液 隔姜温针灸 联合作用 烧伤 效果
下载PDF
芩榆烧伤液治疗烧烫伤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晗 杨巧丽 +2 位作者 李寅 李维强 刘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讨芩榆烧伤液对烧烫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进行烫伤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进行抗炎实验,采用醋酸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进行镇痛实验,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芩榆... 目的:探讨芩榆烧伤液对烧烫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进行烫伤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进行抗炎实验,采用醋酸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进行镇痛实验,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芩榆烧伤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对芩榆烧伤液进行烧烫伤、抗炎、镇痛、体外抑菌的实验。结果:芩榆烧伤液2个剂量(按生药量计0.25 g,0.50 g.mL-1,0.18 mL/次,每日喷2~3次)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芩榆烧伤液2个剂量(每只20μL×4次,每次间隔30~60 min)对二甲苯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小鼠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和小鼠热板致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1.95,7.80,15.60 g.L-1,MBC分别为7.80,15.60,31.25 g.L-1。结论:芩榆烧伤液具有促进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愈合、镇痛、抗炎作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榆烧伤液 烧烫伤 镇痛 抗炎 抑菌
原文传递
芩榆烧伤液治疗烧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维强 张雷 +3 位作者 张晗 贺金华 王彭辉 蔡晓翠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34-1536,共3页
目的:观察芩榆烧伤液治疗烧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11-2012年共224例烧伤患者按用药情况分成两组。试验组164例给予芩榆烧伤液喷于洁净的创面,每日4~6次;对照组60例给予双氧水、碘伏、醋酸氯己定消毒创面,高效烧伤治... 目的:观察芩榆烧伤液治疗烧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11-2012年共224例烧伤患者按用药情况分成两组。试验组164例给予芩榆烧伤液喷于洁净的创面,每日4~6次;对照组60例给予双氧水、碘伏、醋酸氯己定消毒创面,高效烧伤治疗机治疗,每日6次。两组均以两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67%,试验组的总有效率达97.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15%以下的深、浅Ⅱ度烧伤以及大面积烧伤,试验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患者出现红斑、水肿等过敏性反应,且刺激性较大;试验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症状。结论:芩榆烧伤液治疗烧伤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榆烧伤液 烧伤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