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芭茅溪飞歌
- 1
-
-
作者
龚爱民
-
机构
<张家界日报>文艺副刊
-
出处
《民族论坛》
2008年第12期64-64,共1页
-
文摘
澧水芭茅溪一域,宽宽绰绰,舟楫畅行,沃沃野野,奔流不息。
芭茅溪为澧水的上游,这里离澧水源七眼泉仅10多公里。恰似王母娘娘从天庭遗落的一根缎带,澧水最初从天上飘落的时候,大山们憨实得像董永一般,谦恭地挪动身子,退后一步,然后哈腰颔首。温情脉脉地打量着她婀娜飘逸的身姿。
-
关键词
散文
《芭茅溪飞歌》
龚爱民
文学作品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
-
题名芭茅溪:星火燃桑植
- 2
-
-
作者
李玲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时代邮刊》
2023年第3期70-71,共2页
-
文摘
芭茅溪是一条很不起眼的溪,甚至在搜索引擎上都找不到关于它的详细资料;芭茅溪又是一条名声很大的溪,因为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地方. 1896年,贺龙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喜欢武术,而且嫉恶如仇,因敢于同恶势力斗争而闻名一方.14岁时,因不满当地恶霸儿子的霸道行为,贺龙一怒之下,砍伤了他的脚板.由于家境贫寒,贺龙只读了5年私塾便早早辍学,跟随马帮奔走四方,靠贩运盐、桐油、药材等为生.
-
关键词
湖南省桑植县
搜索引擎
洪家关
芭茅溪
贫苦农民
贺龙
-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吾将吾身交吾党
- 3
-
-
作者
刘汉锋
-
机构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党史党建部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北京党建研究基地
-
出处
《前线》
2023年第5期94-96,共3页
-
文摘
贺锦斋是湘鄂边红军的创建人之一,家乡在湖南桑植县洪家关,早年追随贺龙从事革命活动。他是党领导军队建设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中发挥过重要作用。随军北伐屡立战功贺锦斋1901年出生,很早就参加了贺龙的队伍。1916年,贺龙以两把菜刀夺取芭茅溪盐局的枪支,组建讨伐袁世凯的武装力量。
-
关键词
创建人
湖南桑植县
袁世凯
洪家关
芭茅溪
武装力量
贺龙
北伐
-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沐浴爱的阳光
- 4
-
-
作者
谭冀俊(图)
赵经天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湖南教育(中旬)(B)》
2021年第4期16-17,共2页
-
文摘
桑植西北,澧水源头,现在校学生212人的桑植县芭茅溪小学,留守儿童就有187人。为了让这些孩子如花朵般茁壮成长,多年来,桑植县委县政府认真开展“饭香养人、书香养魂、汗香养神”三香教育,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托管的“芭茅溪模式”,让孩子们沐浴着爱的阳光成长。
-
关键词
芭茅溪
留守儿童
桑植
爱的阳光
书香
沐浴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贺龙刀
- 5
-
-
作者
黄宗江
-
出处
《剧本》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61-67,共7页
-
文摘
此剧写的是毛泽东赞扬过的贺龙一把菜刀闹革命的精神。形式上多用旧套数,甚至套用旧戏,如用武打程式、自报家门、火彩刀彩、插科打诨、景片砌末、检场等等。力求古朴单纯,旧中求新,拟一试这些程式的生命力如何,于程式中见生活见性格,以期古为今用,亦聊备一格,无全面复旧之意也。望导演酌处之。
-
关键词
贺英
王局长
火彩
洪家关
贺彪
芭茅溪
你我
盐局
黑鞭
土皇上
-
分类号
I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望郎歌(长篇小说节选)
- 6
-
-
作者
龚爱民(土家族)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6-177,共42页
-
文摘
《望郎歌》是土家族作家龚爱民的长篇遗作。这部小说以朵植县洪家关乡的男人们参加红军,跟随贺龙指挥的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为时代背景,但作者没有追随长征的步伐去正面书写红军的故事,而是将关切的目光和深情的笔触停留在朵植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留守的红军家属在朵鹤游击队队长何文池的带领下,转移到芭茅溪与朵植坪一带,他们一面互帮互助重建家园,一面还要躲避“铲共大队”和“清乡团”等组织的侵扰,在对亲人的思念与等待中,他们度过了最为艰苦的岁月。铜伢子拍打着渔鼓筒唱的《望郎歌》,穿插在各个章节之间,更是渲染了作品的思念基调。
-
关键词
红六军团
望郎
洪家关
重建家园
互帮互助
芭茅溪
土家族
思念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石头记
- 7
-
-
作者
张品成
-
机构
海口市作家协会
-
出处
《星火》
2018年第2期70-77,共8页
-
文摘
芭茅溪石头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些石头。这些年,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较为活跃,基本上各行各业都热情饱满地投入其间,人们倾注了前所未有的激情。那些革命圣地,人流如鲫,红红火火。既进行了传统教育,又促进了“红色旅游”,是一举两得甚至一举数得的好事。我因为热衷于红军题材,所以这种地方走得不算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这种行走,有的地方不止去过一次两次,是多次。
-
关键词
石头记
芭茅溪
八十年代
长征路
金铙
革命圣地
传统教育
红军战士
人烟稀少
芭茅草
-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胡永红:十年种一树,种出好“钱”景
- 8
-
-
作者
张潘
李森林
钟家英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农家致富顾问》
2022年第8期34-34,共1页
-
文摘
夏日,阳光热辣,然而走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五道水镇芭茅溪村辽竹湾组的黄柏树林里,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热。阳光从树叶的间隙中钻进来,澧水源头的潺潺水声萦绕耳边,是大自然对这片红色土地的恩赐,也让在这里土生土长的胡永红找到了“致富良方”。
-
关键词
湖南省张家界市
芭茅溪
桑植县
阳光
大自然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