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岭西段花山-姑婆山侵入岩带锆石U-Pb年龄格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7
1
作者 朱金初 张佩华 +2 位作者 谢才富 张辉 杨策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270-2278,共9页
花山-姑婆山侵入岩带位于南岭西段,由牛庙、同安、花山、金子岭、乌羊山和姑婆山等岩体所组成,10个锆石样品的 SHRIMP U-Pb 法、LA-ICP-MS 法和熔融法定年结果显示,该带中主要的闪长质和花岗质岩体侵位于160~163Ma 这一狭窄的时间范围... 花山-姑婆山侵入岩带位于南岭西段,由牛庙、同安、花山、金子岭、乌羊山和姑婆山等岩体所组成,10个锆石样品的 SHRIMP U-Pb 法、LA-ICP-MS 法和熔融法定年结果显示,该带中主要的闪长质和花岗质岩体侵位于160~163Ma 这一狭窄的时间范围内,表明中—晚侏罗世之交是本区岩浆活动的高峰时期,它们在时间上、空间上、物质来源上、构造背景上和成因机制上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姑婆山里松花岗岩与其中暗色包体结晶年龄的一致性,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否定了暗色包体是浅部围岩捕虏体或深部熔融残留体的可能性,并为它们的岩浆混合成因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具有充分分异演化特征的新路晚阶段细粒花岗岩小岩体中锆石的 U-Pb 年龄值为151Ma,比主体花岗岩大约晚10Ma,它可能反映了本区主体花岗岩岩浆房分离结晶和演化的时间跨度。桂岭和大宁岩体侵位于加里东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 花山-姑婆山侵入岩带 花岗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南岭西段花山——姑婆山A型花岗质杂岩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被引量:114
2
作者 朱金初 张佩华 +2 位作者 谢才富 张辉 杨策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9-542,共14页
花山—姑婆山花岗质杂岩带由同安、花山、牛庙、金子岭、乌羊山、里松和姑婆山等岩体所组成,岩性为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等,富含中基性暗色包体,主要侵位时代为160~163Ma。岩带以富碱,高钾,富含Rb、K、Ba、Pb等... 花山—姑婆山花岗质杂岩带由同安、花山、牛庙、金子岭、乌羊山、里松和姑婆山等岩体所组成,岩性为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等,富含中基性暗色包体,主要侵位时代为160~163Ma。岩带以富碱,高钾,富含Rb、K、Ba、Pb等大离子半径亲石元素(LILE)及富含Th、U、REE、Y、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主要特征。中酸性主岩和暗色包体的ISr值分别在0.70501~0.70742和0.70473~0.70570范围内,εNd(t)值分别在-0.37^-3.21和-0.47^+1.94范围内。这是一个以地幔物质略占优势的A1亚型花岗质杂岩带,其源区物质可能主要是经过交代和富集的具有OIB型微量元素特征的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在后造山阶段大陆地壳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下,软流圈地幔沿超壳深断裂的上涌和底侵,导致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源区物质不同程度、不同深度和多批次的熔融,以及硅酸盐熔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和地壳混染,是形成岩带中不同类型中酸性岩浆岩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 花山姑婆 A型花岗 石学 地球化学 石成因
下载PDF
浙江雁荡山火山-侵入杂岩的岩浆混合作用——暗色包体中长石环带的证据 被引量:13
3
作者 颜丽丽 贺振宇 +1 位作者 刘磊 赵志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6-473,共8页
浙江雁荡山是中国东南部燕山晚期巨型火山-侵入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中央侵入相石英正长斑岩的暗色微粒包体中的斑晶和基质斜长石进行了详细的内部结构和成分分析,揭示了斜长石复杂环带的成因和相关的岩浆作用过程。斑晶斜长石由... 浙江雁荡山是中国东南部燕山晚期巨型火山-侵入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中央侵入相石英正长斑岩的暗色微粒包体中的斑晶和基质斜长石进行了详细的内部结构和成分分析,揭示了斜长石复杂环带的成因和相关的岩浆作用过程。斑晶斜长石由熔蚀的核部和表面干净的幔部组成,边部包裹有钾长石膜。核部斜长石呈浑圆状或港湾状,内部发育筛状结构,An成分显著低于幔部斜长石,代表来自酸性岩浆房中早期结晶的斜长石捕掳晶。同时,幔部斜长石与自形、表面干净的基质斜长石具有类似的An含量,且两者均含有针状磷灰石的包裹体,应结晶自与暗色微粒包体相应的基性岩浆。长石的复杂结构记录了雁荡山火山-侵入杂岩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混合作用和岩浆演化过程。岩浆混合之后的火山喷发活动,造成岩浆房的压力突然减小,温压条件达到钾长石结晶的区域,在石英正长斑岩的斑晶斜长石和暗色包体中的斑晶与基质斜长石外均形成钾长石膜,构成反环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荡 -侵入 暗色微粒包体 斜长石环 浆混合
下载PDF
论广西东部中生代花岗岩类岩石谱系单位——以姑婆山-花山花岗岩体为例 被引量:31
4
作者 冯佐海 梁金城 +2 位作者 张桂林 李晓峰 邓继新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33-340,共8页
运用花岗岩类等级体制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对前人建立的广西东部中生代花岗岩类岩石谱系单位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在此基础上 ,对姑婆山 -花山岩体的岩石谱系单位进行了重新厘定 ,将该岩体的 8个单元 (或独立侵入体 )归并为 3个超单元 ,... 运用花岗岩类等级体制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对前人建立的广西东部中生代花岗岩类岩石谱系单位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在此基础上 ,对姑婆山 -花山岩体的岩石谱系单位进行了重新厘定 ,将该岩体的 8个单元 (或独立侵入体 )归并为 3个超单元 ,它们归属于一个花山超单元组合 ,是华南中生代构造岩浆旋回有间断的 3次岩浆热事件所形成 .同时 ,还就如何对待已有的岩石谱系单位和填图成果等问题进行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 石谱系单位 浆旋回 中生代 姑婆-花山 广西
下载PDF
湘南姑婆山岩体北西侧侵入接触带构造控矿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余君鹏 秦松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29,共5页
位于湖南南部的姑婆山岩体北西侧侵入接触带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表现复杂多样,是该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根据接触带不同成矿区段的空间展布特点、构造变形和矿化蚀变特征,认为该区接触带构造是岩体侵位和区域应力双重作... 位于湖南南部的姑婆山岩体北西侧侵入接触带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表现复杂多样,是该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根据接触带不同成矿区段的空间展布特点、构造变形和矿化蚀变特征,认为该区接触带构造是岩体侵位和区域应力双重作用的结果,并首次将该侵入接触带构造划分为3种类型,即侵入接触-断裂复合型、双侵入接触-断裂复合型以及捕虏体接触-断裂复合型。明确提出了侵入接触带构造控矿的观点,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成矿及控矿作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婆 侵入接触构造 构造变形 矿化蚀变 湘南
下载PDF
金沙江-哀牢山富碱侵入岩带的判别、成因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4
6
作者 郭小飞 刘汇川 +2 位作者 吴开兴 刘卫明 张晓兵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71-78,共8页
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岩浆作用响应一直以来都是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伴随该陆陆碰撞事件,青藏高原东缘金沙江-哀牢山富碱侵入岩带发育并记录了其部分碰撞过程,本研究针对该富碱侵入岩带开展了综合分析.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 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岩浆作用响应一直以来都是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伴随该陆陆碰撞事件,青藏高原东缘金沙江-哀牢山富碱侵入岩带发育并记录了其部分碰撞过程,本研究针对该富碱侵入岩带开展了综合分析.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岩浆岩从基性到中酸性岩均有产出,年龄集中在44~31 Ma.富碱岩浆有两种可能的成因:(1)古洋壳板块和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2)在印度板块俯冲过程中软流圈物质上涌引起加厚大陆下地壳部分熔融.两种成因均说明富碱岩浆是处在区域构造动力体制转换阶段及应力相对松弛的构造背景.金沙江-哀牢山富碱侵入岩与区内剪切走滑断裂系统伴生,可能暗示断裂系统切割深度已达岩石圈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欧碰撞 金沙江-衰牢构造 富碱侵入 走滑剪切 壳幔作用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东北部塔河地区早白垩世高Sr低Yb型侵入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牛延宏 刘渊 +5 位作者 周志广 牛文治 柳长峰 赵孝旗 戴鹏飞 王志强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4期95-105,共11页
东北地区是中国显生宙花岗岩极其发育的地区,构造演化复杂。研究大兴安岭东北部塔河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是解决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岩浆演化及构造背景的重要突破口。塔河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岩性主要有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 东北地区是中国显生宙花岗岩极其发育的地区,构造演化复杂。研究大兴安岭东北部塔河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是解决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岩浆演化及构造背景的重要突破口。塔河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岩性主要有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运用LA-ICP-MS测年方法对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进行测年,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1±1Ma(MSWD=0.73)和130±1Ma(MSWD=2.2)。早白垩世侵入岩SiO_2含量为61.32%~71.68%,为中酸性岩类。Al_2O_3含量为13.53%~15.62%,显示为准铝质或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REE为(152.28~253.85)×10^(-6)。地球化学特征可分为高Sr低Yb型和低Sr高Yb型两类侵入岩,起源于地壳的不同深度。研究区早白垩世侵入岩形成于蒙古-鄂霍次克洋洋盆自西向东的剪切式收缩闭合作用,可能与蒙古-鄂霍次克造山带陆-陆碰撞导致下地壳加厚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侵入 蒙古-鄂霍次克造 C型埃达克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