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北段扎兰屯地区晚古生代早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对额尔古纳-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拼合时限的制约 被引量:18
1
作者 钱程 陆露 +9 位作者 秦涛 李林川 陈会军 崔天日 江斌 那福超 孙巍 汪岩 吴新伟 马永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90-2214,共25页
扎兰屯地区位于二连-贺根山-黑河构造带中段,区内发育韧性变形叠加的晚古生代早期花岗岩类。本文在详尽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该套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其成岩年代序列,探讨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厘定... 扎兰屯地区位于二连-贺根山-黑河构造带中段,区内发育韧性变形叠加的晚古生代早期花岗岩类。本文在详尽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该套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其成岩年代序列,探讨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厘定韧性构造叠加的时限,进一步揭示扎兰屯地区额尔古纳-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的拼合过程,为兴蒙造山带的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提供新材料。大量年代学研究显示,扎兰屯地区晚古生代早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发生于405~325Ma之间,该作用可进一步细化为早中泥盆世(Ⅰ期、405~380Ma)、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初(Ⅱ期、365~350Ma)和早石炭世晚期(Ⅲ期335~325Ma)等3期。其中Ⅰ期和Ⅱ期花岗岩类属高钾—钾玄质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可能为俯冲背景下岛弧岩浆活动形成的I型-分异I型花岗岩;Ⅲ期花岗岩类属中—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可能为后碰撞背景下岩浆活动形成的分异I型-A型花岗岩。该套花岗岩类普遍叠加韧性变形,可能为碰撞后侧向逃逸作用的产物,变形时限为晚石炭世末—早二叠世(308~290Ma)。大兴安岭北段晚古生代早期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的碰撞拼合作用有关,扎兰屯地区二者的碰撞拼合时限可能为早石炭世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早期 花岗质岩浆作用 锆石U-PB年代学 贺根山-黑河构造带 扎兰屯地区
下载PDF
闽西南花岗质岩浆作用与成矿 被引量:28
2
作者 毛建仁 陶奎元 +5 位作者 陈三元 陈宏明 陶于祥 刘富祥 陈云钊 陈金水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8年第4期311-320,共10页
重点讨论了闽西南地区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和演化,将其划分为五期七个阶段,初步确定各阶段花岗岩类的岩石系列和组合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讨论了推覆构造与岩浆作用的关系,并认为与本区成矿作用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两类花岗质... 重点讨论了闽西南地区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和演化,将其划分为五期七个阶段,初步确定各阶段花岗岩类的岩石系列和组合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讨论了推覆构造与岩浆作用的关系,并认为与本区成矿作用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两类花岗质岩石。研究区良好的矿源层和有利的赋矿层位以及海西期以来幔源岩浆的多次活动,使研究区成为十分有远景的成矿集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浆作用 矿床类型 矿床成矿 花岗岩矿床
下载PDF
山西吕梁山中段元古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于津海 王德滋 +1 位作者 王赐银 王丽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0-513,共14页
对吕梁山中段花岗质岩石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研究区存在两期古元古代花岗质岩浆活动 ,分别形成于 2 0 6 3Ma和 180 6Ma ;它们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 :早期石英二长岩具有埃达克质岩浆特点 ,低SiO2 ,MgO ,Y和Yb ,高Al2 O3,Na2 ... 对吕梁山中段花岗质岩石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研究区存在两期古元古代花岗质岩浆活动 ,分别形成于 2 0 6 3Ma和 180 6Ma ;它们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 :早期石英二长岩具有埃达克质岩浆特点 ,低SiO2 ,MgO ,Y和Yb ,高Al2 O3,Na2 O ,Sr,Ba和Sr/Y比值 ,没有明显的Eu异常 ;后期二长花岗岩则具高SiO2 ,Rb ,Nb ,Y ,Yb和低Na2 O ,Al2 O3,Sr的特点 ,并具低的Sr/Y比值和明显的Eu负异常。结合同位素特征 ,道仁沟石英二长岩被解释为古老的地壳物质在地幔深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 ,并与地幔围岩发生了物质交换。而宽坪花岗岩则由石榴子石麻粒岩在地壳深度分解熔融产生。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分别形成于同碰撞和造山后两种不同的构造背景。吕梁群主变质作用与第二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几乎同时发生 ,它们具有等温降压的顺时针PTt轨迹 ,表明它们经历了快速抬升的变质过程。这一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与华北地块许多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同时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中段 花岗质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元古代 岩石成因
下载PDF
从31届地质大会看火成岩石学的研究动向 被引量:14
4
作者 廖忠礼 莫宣学 +3 位作者 喻学惠 赵志丹 苏尚国 董国臣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0-366,共7页
主要根据第 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关于花岗质岩浆作用与成矿 ,花岗岩系统及元古宙岩石圈过程 ,玄武岩 ,碱性侵入体的成因与侵位 ,碳酸岩、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及相关岩石 ,造山带酸性与中性火山岩 ,火山作用等方面的发言、论文及摘要 ,... 主要根据第 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关于花岗质岩浆作用与成矿 ,花岗岩系统及元古宙岩石圈过程 ,玄武岩 ,碱性侵入体的成因与侵位 ,碳酸岩、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及相关岩石 ,造山带酸性与中性火山岩 ,火山作用等方面的发言、论文及摘要 ,结合其它资料 ,对近些年来国际、国内火成岩石学领域的新进展和研究动向进行讨论。认为从 2 0世纪末到 2 1世纪初 ,在地球动力学和全球变化的总框架下 ,在人类对资源、环境、减灾重大需求的推动下 ,火成岩石学在地球物质科学、岩石探针、大火成岩省事件与超级地幔柱、地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石学 地球物质科学 花岗质岩浆作用 玄武岩 碱性岩 岩石探针 大火成岩省事件 超级地幔柱 地幔动力学
下载PDF
非洲中部基巴拉带的地质及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许康康 刘晓阳 +2 位作者 何胜飞 孙凯 龚鹏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3-1006,共14页
基巴拉带(Kibara Belt)是位于非洲中部的一条中元古代构造带,该带对于重建哥伦比亚和罗迪尼亚超大陆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以古元古代的Ubendian—Rusizi带为界,基巴拉带可分为两部分:北部Karagwe—Ankole带(KAB)和南部Kibaride带(KIB)... 基巴拉带(Kibara Belt)是位于非洲中部的一条中元古代构造带,该带对于重建哥伦比亚和罗迪尼亚超大陆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以古元古代的Ubendian—Rusizi带为界,基巴拉带可分为两部分:北部Karagwe—Ankole带(KAB)和南部Kibaride带(KIB)。其中Karagwe—Ankole带又被Kabanga—Musongati(KM)基性—超基性线性杂岩体分为东部区域(ED)和西部区域(WD),其内分别沉积有Kagera超群和Akanyaru超群,而南部Kibaride带内沉积有Kibaran超群。所有地层开始沉积于乌本迪造山作用之后,且碎屑物主要来源于坦桑尼亚克拉通及周边古元古代的活动带。基巴拉带内发育有不同成因的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年龄为1375~1400 Ma左右,早于或近同期于最早期的花岗质岩浆作用。带内发育的花岗质岩浆从早到晚分为4期:D1期、A型、D2期及含锡花岗岩浆作用,除A型花岗质岩浆作用可能来源于亏损地幔外,其他3期都为变质沉积岩局部熔融的产物。根据地层序列及岩浆活动期次,可以将整个基巴拉带的构造演化划分为:①俯冲作用前沉积阶段:1780 Ma左右的东部区域沉积和1420 Ma左右的西部区域和/或Kibaride带内沉积作用;②俯冲作用阶段:1400~1375 Ma左右的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1375 Ma左右的D1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和1200 Ma左右的A型花岗质岩浆作用;③陆陆碰撞阶段:1100 Ma左右的D2期岩浆作用;④碰撞晚期和碰撞后阶段:980 Ma左右的含锡花岗质岩浆作用和之后的Itombwe超群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 花岗质岩浆作用 构造演化 基巴拉带 非洲
下载PDF
内蒙古兴和-卓资地区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岩石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5
6
作者 卢良兆 董永胜 周喜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81-287,共7页
根据形态和产状 ,显微测温和拉曼探针分析资料 ,本区孔兹岩系岩石中流体包裹体可分三类 :1)碳质液相负晶形包体。产于变质峰期夕线石等之中 ,H2 O很低 (XH2 O≈ 0~ 17) ,碳质很高 (XCO2 + CH4≈ 70~ 90 ) ,密度为 1.0 0~ 1.0 5 g/cm3... 根据形态和产状 ,显微测温和拉曼探针分析资料 ,本区孔兹岩系岩石中流体包裹体可分三类 :1)碳质液相负晶形包体。产于变质峰期夕线石等之中 ,H2 O很低 (XH2 O≈ 0~ 17) ,碳质很高 (XCO2 + CH4≈ 70~ 90 ) ,密度为 1.0 0~ 1.0 5 g/cm3,相应压力约为 0 .7GPa。它们是含 H2 O比现在稍高且均匀的峰期流体相被封闭之后 ,在岩石进一步干化和减压过程中 H2 O从包体内不同程度向外泄漏后所成。 2 ) H2 O溶液两相包体 (XH2 O>80~ 85 )。主要集中于伟晶质脉体和花岗岩中 ,是这期岩浆冷凝过程析出的流体相当时就被封闭所成 ,密度为 0 .93~ 0 .96 g/cm3,相应压力约 0 .6 GPa,这与峰期后迅速减压过程结束时的条件相符。 3) CO2 - H2 O两相和多相包体 ,分布最广 ,成簇状和拖尾状包体群 ,碳质和 H2 O相对含量很不均匀 ,整体密度相对最低 ,一般为 0 .6~ 0 .8g/cm3,相应压力为 0 .3~ 0 .4GPa,它们可能是大幅度减压过程中第一类包体大量爆裂析出的碳质流体与第二类 H2 O溶液流体在各处以不同比例混溶所成 ,它们被封闭后在降温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变质作用过程 麻粒岩相 花岗质岩浆作用 内蒙古
下载PDF
也谈南天山古生代造山带内穆龙套型金矿床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方向 被引量:12
7
作者 鲍庆中 沙德铭 王宏 《地质与资源》 CAS 2003年第3期159-165,共7页
南天山地区穆龙套型金矿床以其巨大的储量而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关于该类金矿床的成因也是众说纷纭,根据作者近几年在南天山地区的调研得到的一些认识,以及其他学者对该地区穆龙套型金矿床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南天山地区穆龙套型金矿床... 南天山地区穆龙套型金矿床以其巨大的储量而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关于该类金矿床的成因也是众说纷纭,根据作者近几年在南天山地区的调研得到的一些认识,以及其他学者对该地区穆龙套型金矿床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南天山地区穆龙套型金矿床的形成与南天山褶皱造山带形成过程中板块边缘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特别是与其伴随的韧性剪切变质变形带具有密切的关系,而与这些构造作用伴随的花岗质岩浆的侵入作用是形成该类金矿床的必要条件.因此,该地区的金矿找矿方向也应该是在区域性的逆冲推覆构造带、浊积岩系及同碰撞花岗质岩石“三位一体”的交接部位及其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花岗质岩浆侵入作用 找矿方向 金矿床 板块边缘 韧性剪切带 古生代
下载PDF
Granitic magmatism related to early Paleozoic continental collision in North Qinling 被引量:32
8
作者 ZHANG ChengLi LIU Liang +4 位作者 WANG Tao WANG XiaoXia LI Lei GONG QiFu LI XiaoFe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35期4405-4410,共6页
Zircon U-Pb dating of early Paleozoic granitoids in North Qinling yields three age peaks of^500,~452 and^420 Ma.They can be temporally correlated with high-pressure to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at ca.500 Ma,retr... Zircon U-Pb dating of early Paleozoic granitoids in North Qinling yields three age peaks of^500,~452 and^420 Ma.They can be temporally correlated with high-pressure to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at ca.500 Ma,retrograde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s at ca.450 Ma and amphibo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t ca.420 Ma,respectively.The first episode of granitic magmatism is considered to have resulted from continental collision,whereas the second and third episodes of magmatism are attributed to crustal uplifting.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etting and new results from high-pressure and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the ca.500 Ma magmatism is interpreted as the result of partial melting of sedimentary rocks in accretionary wedge between the south Qinling microcontinent and the north Qinling belt includi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The ca.450 Ma intensive magmatism is ascribed to dehydration melting of deeply subducted continental crust at thickened conditions in response to slab breakoff,and the final magmatism in ca.420 Ma is interpreted as the product of partial melting during the tectonic transition from contraction to ex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浆作用 大陆碰撞 早古生代 北秦岭 锆石U-Pb年龄 超高压变质岩 区域地质背景 岩浆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