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花序梗部长度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艳琪 曹晓宇 +4 位作者 李博宇 王亦希 张德楷 战祥强 胡体旭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47,共10页
为明确番茄花序梗部长度的遗传规律,以花序梗部长度较短的栽培品种Ailsa Craig(AC)和花序梗部长度较长的类番茄茄LA1964为亲本,建立P1、P2、F1、F24个世代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分别对番茄第2、3、4花序的梗部长度进行遗传分... 为明确番茄花序梗部长度的遗传规律,以花序梗部长度较短的栽培品种Ailsa Craig(AC)和花序梗部长度较长的类番茄茄LA1964为亲本,建立P1、P2、F1、F24个世代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分别对番茄第2、3、4花序的梗部长度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第2花序和第3花序的总梗长、前梗长、后梗长均符合MX2-ADI-AD模型,第4花序总梗长、前梗长、后梗长的最适遗传模型为MX2-ADI-ADI,说明番茄花序梗部长度均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初步判断多基因的上位性效应因温度变化而存在差异,主基因遗传率为46.61%~77.08%,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表明主基因遗传在番茄花序梗部长度的遗传中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花序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性状的利用研究 Ⅰ.长花序短果枝对大豆产量的贡献 被引量:11
2
作者 谢甫绨 陈贵 +3 位作者 王晓光 王海英 郑国利 董钻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31,共5页
长花序和短果枝是构成大豆产量的两个优异株型性状,它们的籽粒产量占单株粒重的20%以上,长花序和短果枝性状还可以增强大豆品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在大豆生产中,采用一些相配套的栽培措施,可以充分发挥这两个性状的作用,提高大... 长花序和短果枝是构成大豆产量的两个优异株型性状,它们的籽粒产量占单株粒重的20%以上,长花序和短果枝性状还可以增强大豆品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在大豆生产中,采用一些相配套的栽培措施,可以充分发挥这两个性状的作用,提高大豆的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花序 短果枝
下载PDF
空间诱变对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谢甫绨 姜艳杰 +2 位作者 张惠君 曹海潮 王海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4-969,共6页
对大豆品种沈农6号和沈农8号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空间诱变的SP1代和SP2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沈农6号和沈农8号大部分变异株系主要农艺性状均表现明显的变异,既有正向变异也有负向变异,说明空间环境对供试大豆品种的... 对大豆品种沈农6号和沈农8号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空间诱变的SP1代和SP2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沈农6号和沈农8号大部分变异株系主要农艺性状均表现明显的变异,既有正向变异也有负向变异,说明空间环境对供试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变异作用明显。结果表明:经空间诱变后大豆长花序长度、总荚数、总粒重都有所增加;大豆短果枝数与地面对照相比较虽然变化不大,但2个品种短果枝总荚数、总粒重都有所增加。说明经过空间诱变作用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性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空间诱变 性状变异 花序 短果枝
下载PDF
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性状的利用研究——Ⅰ.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的生育规律 被引量:7
4
作者 谢甫绨 王海英 +3 位作者 张惠君 温学发 杨艳琴 陈贵 《辽宁农业科学》 2004年第4期6-9,共4页
在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大豆品种沈农6号的生育规律,结果表明,在60 cm和30 cm两种行距种植方式条件下株高、株高增长最快的出现时间和株高增长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而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 在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大豆品种沈农6号的生育规律,结果表明,在60 cm和30 cm两种行距种植方式条件下株高、株高增长最快的出现时间和株高增长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而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株高增长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40~50 d;株高增长最大速率有随密度增加而加大的趋势.在两种种植方式条件下,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单株生物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70~77 d;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大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种植密度较低时,降幅较大,种植密度较高时,降幅较小.在两种种植方式条件下单株荚重、单株荚重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单株荚重积累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是单株荚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株荚重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91~98 d;单株荚重积累最大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花序 短果枝 生育规律
下载PDF
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性状的利用研究 II.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的生理生态参数 被引量:5
5
作者 谢甫绨 王海英 +3 位作者 张惠君 杨艳琴 温学发 陈贵 《辽宁农业科学》 2004年第5期1-5,共5页
在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测定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沈农6号的生理生态参数,结果表明,其最大叶面积指数出现在出苗后77d左右。在60cm和30cm两种行距种植方式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最大叶面积指数均会增大,但增大的幅度不一样。在... 在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测定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沈农6号的生理生态参数,结果表明,其最大叶面积指数出现在出苗后77d左右。在60cm和30cm两种行距种植方式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最大叶面积指数均会增大,但增大的幅度不一样。在3种种植密度下,60cm行距种植的大豆群体,鼓粒期叶片衰减速率均比30cm行距的小。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叶片生产效率有明显的差异,每生产1kg籽粒需叶面积13.32~27.08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会导致叶片衰老加快,生产效率降低。60cm种植方式下,无论是何种种植密度形成的群体,群体内的温度均较高。30cm行距条件下,群体叶面积较大,荫蔽较好,因此无论何种种植密度形成的群体,其湿度变化幅度较小。在10:00~14:00,60cm行距种植条件下,各种密度形成的群体其湿度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花序 短果枝 生理生态
下载PDF
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性状的利用研究 Ⅲ .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的产量性状 被引量:5
6
作者 谢甫绨 王海英 +3 位作者 张惠君 杨艳琴 温学发 陈贵 《辽宁农业科学》 2004年第6期1-5,共5页
60cm行距种植时,单株的短果枝数、短果枝总荚数和短果枝总粒重均较多,而且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的短果枝数、短果枝总荚数和短果枝总粒重均呈递减趋势。短果枝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株高40~60cm处。不同种植方式对短果枝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60cm行距种植时,单株的短果枝数、短果枝总荚数和短果枝总粒重均较多,而且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的短果枝数、短果枝总荚数和短果枝总粒重均呈递减趋势。短果枝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株高40~60cm处。不同种植方式对短果枝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与60cm行距的情况相比,30cm行距下短果枝的分布有上移的趋势,不同种植密度对短果枝的分布也有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植株下部短果枝分布比例逐渐减小,植株上部分布比例逐渐增大。与短果枝性状不同的是,由于长花序着生在植株顶端,因此长花序受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小。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短果枝籽粒所占的比例为13.7%~26.2%。60cm垄距有利于短果枝的着生,短果枝籽粒所占的比例较大,尤其以15.0万株/hm2密度下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26.2%。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长花序籽粒所占的比例变幅较小,为5.2%~10.1%。在60cm行距种植密度不高于15万株/hm2的情况下,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大豆沈农6号的产量潜力发挥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花序 短果枝 产量性状
下载PDF
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性状的利用研究 Ⅳ .不同种植密度下剪叶处理对长花序短果枝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谢甫绨 王海英 +4 位作者 张惠君 李刚 温学发 杨艳琴 陈贵 《辽宁农业科学》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剪叶处理对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沈农6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剪叶处理对长花序短果枝新株型大豆的单株结荚数、单株粒重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总的趋势是,剪叶处理多数情况下会因为养分供应不足,... 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剪叶处理对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沈农6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剪叶处理对长花序短果枝新株型大豆的单株结荚数、单株粒重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总的趋势是,剪叶处理多数情况下会因为养分供应不足,导致单株结荚数下降、粒重降低,而且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降低幅度越大。剪短果枝叶片会造成短果枝上着荚数下降,但能适当增加长花序上的着荚数;相反,剪长花序叶片会造成长花序上的着荚数下降,但能适当增加短果枝上的着荚数。长花序上着生的叶片和短果枝上着生的叶片,其功能有一定的互补性。剪去长花序叶会造成单株荚数、粒重的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长花序上的结荚数和粒重下降更多,因此,在大豆育种实践中利用长花序性状时,为了保证产量的稳定性,必须配合短果枝等其他具有互补效应的性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花序 短果枝 剪叶处理
下载PDF
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性状的利用研究 Ⅴ.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下长花序短果枝大豆沈农6号的光合性能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刚 谢甫绨 +3 位作者 王海英 张惠君 杨艳琴 陈贵 《辽宁农业科学》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沈农6号叶片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在同一施肥水平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最大值呈现递增趋势,但叶面积指数最大值持续时间逐渐缩短。施肥量适中或较低时的叶面积指... 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沈农6号叶片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在同一施肥水平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最大值呈现递增趋势,但叶面积指数最大值持续时间逐渐缩短。施肥量适中或较低时的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后期下降缓慢,而施肥量高时叶面积指数在达到峰值后便急速下降。同一品种鼓粒中期长花序叶、短果枝叶及其它叶片间叶绿素含量差别不大,并且它们受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影响也比较小。长花序叶的光合速率大于短果枝叶以及短果枝的同节位主茎叶,多数处理组合的短果枝叶的光合速率高于其同节位主茎叶。气孔导度高,细胞间隙CO2 浓度低,光合速率就较大。短果枝叶的光合速率与单株产量相关(r =0 .6 9 )达到显著水平,而长花序叶(r =0 .4 0 )和短果枝同节位主茎叶(r=0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花序 短果枝 光合性能
下载PDF
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性状的利用研究 Ⅵ.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下长花序短果枝大豆沈农6号的产量形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刚 王海英 +3 位作者 张惠君 杨艳琴 陈贵 谢甫绨 《辽宁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大豆品种沈农6号叶片的产量形成,结果表明,沈农6号的生物产量在不同施肥量间差异显著,在不同种植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这说明生物产量受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影响都较大。在不同施... 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大豆品种沈农6号叶片的产量形成,结果表明,沈农6号的生物产量在不同施肥量间差异显著,在不同种植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这说明生物产量受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影响都较大。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生物产量最大积累速率出现的时间不同,最大积累速率也不同。在同一施肥水平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生物产量最大积累速率有降低的趋势。在3种不同的种植密度下,以种植密度为15 .0万株/hm2 的植株籽粒所占的比例最大(37% )。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 和15 .0万株/hm2 的群体籽粒分布均集中植株中下部,而种植密度为2 2 .5万株/hm2 的籽粒主要分布于植株中上部。短果枝出现的最早层次都是在2 0~30cm。在植株上,短果枝的分布位置有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不同种植密度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施肥水平下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而施肥水平与密度互作间的产量差异显著。这说明:对沈农6号而言,种植密度对产量形成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花序 短果枝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杂交方法及花序柄长短对豇豆杂交授粉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志虎 罗秀龙 宋春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7-58,共2页
采用 2种豇豆人工杂交授粉方法 ,结合花序柄长短及不同授粉时间进行授粉效果的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选用长花序柄露出柱头法在开花前
关键词 豇豆 杂交技术 花序 杂交授粉 结荚率 杂交率 结荚指数 花序柄露出柱头法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国顺 《湖南农业》 2015年第11期38-38,共1页
葡萄生产中常用的生长调节剂主要有赤霉素类(920)和细胞激动素类(氯吡脲)。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应用在花序拉长、保花保果、果实膨大、果实无核化等方面。①拉长花序。针对坐果好、果穗极紧密的品种拉长花... 葡萄生产中常用的生长调节剂主要有赤霉素类(920)和细胞激动素类(氯吡脲)。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应用在花序拉长、保花保果、果实膨大、果实无核化等方面。①拉长花序。针对坐果好、果穗极紧密的品种拉长花序,可以减少疏果用工量。一般在开花前14天左右,采用每升1。5毫克赤霉素溶液浸蘸花序。②保花保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调节剂 赤霉素类 保花保果 果实膨大 细胞激动素 花序 葡萄生产 氯吡脲
下载PDF
晚香玉切花评价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慧芹 王俊学 +1 位作者 陈德芬 赵国防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8-130,共3页
针对天津名牌花卉晚香玉单瓣、重瓣2个品种进行观赏性状的观察和对比研究。利用生物统计和感官判断方法对其整体感、花形、花茎长、花序长、花朵对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将两个品种晚香玉切花分别分成三个等级。并对三级分类的合理... 针对天津名牌花卉晚香玉单瓣、重瓣2个品种进行观赏性状的观察和对比研究。利用生物统计和感官判断方法对其整体感、花形、花茎长、花序长、花朵对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将两个品种晚香玉切花分别分成三个等级。并对三级分类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适宜天津市消费的晚香玉鲜切花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香玉切花 标准 花茎 花序长 花朵对数
下载PDF
八宝属(Crassulaceae)一新变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继敏 傅坤俊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7-207,共1页
Hylotelephium angustum(Maxim)H.Ohbavar-poJ.M.Zhang耐丑.T.Fu,var.nov.Atn出d江DrtwhoD回r巴lltiaaxillares3—5,peunculi... Hylotelephium angustum(Maxim)H.Ohbavar-poJ.M.Zhang耐丑.T.Fu,var.nov.Atn出d江DrtwhoD回r巴lltiaaxillares3—5,peunculis8。12cmlongis.S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宝属 花序轴八宝 中国
下载PDF
葡萄花果管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国顺 《湖南农业》 2015年第10期36-37,共2页
(续第9期第38页) 一、疏花穗与拉长花穗 1.疏花穗 在开花前14天左右进行,一般中穗品种每株留18 ~ 20个花穗,大穗品种每株留14~ 16个花穗.一般先疏弱枝、后疏旺枝,弱株少留多疏、强株少疏多留,尽量选留大而充实、发育良好且靠近结果... (续第9期第38页) 一、疏花穗与拉长花穗 1.疏花穗 在开花前14天左右进行,一般中穗品种每株留18 ~ 20个花穗,大穗品种每株留14~ 16个花穗.一般先疏弱枝、后疏旺枝,弱株少留多疏、强株少疏多留,尽量选留大而充实、发育良好且靠近结果枝基部的花序. 2.拉长花穗 对穗较紧的葡萄品种,在葡萄花序长7~10厘米即开花前10~ 12天使用拉长剂(奇宝).每克奇宝加水40公斤,震荡2分钟后浸蘸或喷布花序,可明显拉长花序,减少因果穗过紧而导致果粒间隙隐藏葡萄炭疽病、灰霉病等病菌潜伏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栽培 花果管理 管理知识 技术 大穗品种 葡萄炭疽病 花序 葡萄品种
下载PDF
“第七届河南省春季葡萄生产技术交流会”报告精选
15
作者 李艳萍 《果农之友》 2017年第5期40-42,共3页
一、夏黑无核花果调控关键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陈锦永) 1拉长花序花序长度7~13厘米(平均10厘米)时使用奇宝(4万~5万倍),1包(1克)对水40~50千克,加入25~50毫升的洗洁精,溶解混匀后均匀浸蘸花序或喷施花序... 一、夏黑无核花果调控关键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陈锦永) 1拉长花序花序长度7~13厘米(平均10厘米)时使用奇宝(4万~5万倍),1包(1克)对水40~50千克,加入25~50毫升的洗洁精,溶解混匀后均匀浸蘸花序或喷施花序,可拉长花序1/3左右,减少疏果用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交流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葡萄生产 河南省 精选 花序 花果调控 洗洁精
下载PDF
Fate of Basal N Under Split Fertilization in Rice with ^(15)N Isotope Tracer 被引量:11
16
作者 LI Ganghua LIN Jingjing +3 位作者 XUE Lihong DING Yanfeng WANG Shaohua YANG Linzh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35-143,共9页
Split fertilization strategy is popularly adopted in rice to synchronize soil nitrogen(N) supply and crop N demand.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more on mid-season topdressing N, but limited on basal N. A clearer understan... Split fertilization strategy is popularly adopted in rice to synchronize soil nitrogen(N) supply and crop N demand.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more on mid-season topdressing N, but limited on basal N.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al N fate under split fertilization is crucial for determining rational basal N split ratio to improve the yield and reduce the loss to environment.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with two N rates of 150 and 300 kg Nha^(-1), two split ratios of basal N, 40% and 25%, and two rice varieties,Wuyunjing 23(japonica) and Y-liangyou 2(super hybrid indica), was conducted. Labelled ^(15) N urea was supplied in micro-plots as basal fertilizer to determine the plant uptake, translocation, soil residual, and loss of basal N fertiliz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asal N absorbed by rice was only 1.6%–11.5% before tillering fertilization(8–10 d after transplanting), 6.5%–21.4% from tillering fertilization to panicle fertilization, and little(0.1%–4.4%) after panicle fertilization. The recovery efficiency of basal N for the entire rice growth stage was low and ranged from 18.7% to 24.8%,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cultivars or N treatments. Soil residual basal N accounted for 10.3%–36.4% and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otal N rate and basal N ratio, regardless of variety and year. 43.8%–70.4% of basal N was lost into the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N balance. Basal N loss was significantly linearly positive related with the basal N rate and obviously enhanced by the increasing basal N ratio for both varieties in both 2012 and 2013. The N use efficiency and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decreasing the basal N ratio from 40% to 25%.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asal N ratio should be reduced, especially with limited N inputs, to improve the yield and reduce the N loss to th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balance N loss N split ratio N use efficiency plant uptake rice variety soil residual N yiel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