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F_1花粉不育性近等基因系导入片段的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文涛 曾瑞珍 +1 位作者 张泽民 张桂权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5-99,共5页
选用 15 8个亲本间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 ,对 5 0个 F1 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的导入片段进行了分析。5 0个近等基因系中共检测出 2 6 0个导入片段 ,平均每个近等基因系有 5 .2个。其中 10 0个 F1 花粉不育基因所在的导入片段集中分布于第 ... 选用 15 8个亲本间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 ,对 5 0个 F1 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的导入片段进行了分析。5 0个近等基因系中共检测出 2 6 0个导入片段 ,平均每个近等基因系有 5 .2个。其中 10 0个 F1 花粉不育基因所在的导入片段集中分布于第 1、第 3和第 5染色体上 ,其余 16 0个非 F1 花粉不育基因所在的导入片段随机分布于各染色体上。统计分析表明 ,平均导入片段数和平均导入片段长度均随回交世代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BC3 代以后两者趋向稳定 ,导入片段数均少于 4个 ,导入片段长度均在 2 0 c 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入片段 近等基因系 花粉不育性 水稻
下载PDF
籼粳稻F_1花粉不育性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和分化度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桂富 卢永根 张桂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67-71,共5页
以台中65及其等基因F1不育系为遗传测验种,测定了栽培稻(OryzasativaL.)4个籼型品种和10个粳型品种在S-E2和S-E5基因座上的F1花粉不育基因型和分化度。结果表明,在这两个基因座上,籼型品种和粳型品... 以台中65及其等基因F1不育系为遗传测验种,测定了栽培稻(OryzasativaL.)4个籼型品种和10个粳型品种在S-E2和S-E5基因座上的F1花粉不育基因型和分化度。结果表明,在这两个基因座上,籼型品种和粳型品种分别带有高频率、高分化度的Si和Sj基因。试验结果支持了单基因座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对杂种不育性的解释,并为栽培稻籼粳亚种的分类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种 花粉不育性等位基因 基因型和分化度
下载PDF
水稻F1花粉不育基因S-e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文银 李文涛 +4 位作者 丁效华 张泽民 曾瑞珍 朱海涛 张桂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74个多态性SSR标记,对E47—1/广陆矮4号的F2分离群体进行偏态分离分析.结果表明,9个SSR标记的分离显著或极显著地偏离了预期的孟德尔比例(1:2:1).其中,7个SSR标记基因型偏向于籼型,2个标记偏向杂... 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74个多态性SSR标记,对E47—1/广陆矮4号的F2分离群体进行偏态分离分析.结果表明,9个SSR标记的分离显著或极显著地偏离了预期的孟德尔比例(1:2:1).其中,7个SSR标记基因型偏向于籼型,2个标记偏向杂合型,没有发现偏向粳型的标记.通过对第6和第12染色体上4个SSR标记基因型与F2植株花粉育性的初步分析,表明位于第12染色体上SSR标记RM19~RM453区域附近存在1个F,花粉不育基因,定名为S-e.这一结果为分子定位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SR标记 偏态分离 F1花粉不育性
下载PDF
栽培稻F_1花粉不育基因座S-b的PCR标记定位(英文)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文涛 曾瑞珍 +1 位作者 张泽民 张桂权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4期463-467,共5页
栽培稻 (OryzasativaL .)杂种F1花粉不育性至少由 6个基因座位所控制。为了定位其中的一个基因座位S b ,选用了 15 8个微卫星标记对粳型品种“台中 6 5”及其近等基因系TISL2之间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第 5染色体短臂上的RM13在... 栽培稻 (OryzasativaL .)杂种F1花粉不育性至少由 6个基因座位所控制。为了定位其中的一个基因座位S b ,选用了 15 8个微卫星标记对粳型品种“台中 6 5”及其近等基因系TISL2之间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第 5染色体短臂上的RM13在亲本间存在多态性。连锁分析表明 ,RM13与S b座位紧密连锁。根据微卫星标记分析的结果 ,在RGP(RiceGenomeResearchProgramofJapan)发表的遗传图谱的相应位置上选取了 11个RFLP标记 ,利用这些标记的末端序列设计特异PCR引物 ,进行ALP (ampliconlengthpolymorphism)分析 ,结果 11对引物均没有ALP。用6种四碱基识别位点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PBR(PCR_basedRFLP)分析 ,发现由R2 2 13S和R830两克隆设计的STS(sequence_taggedsite)标记在T6 5与TISL2之间存在酶切多态性。R830STS、RM13和R2 2 13SSTS与S b座位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3.3cM (centiMorgan)、5 .2cM和 5 .5cM。这些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可以直接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 ,从而建立了基因定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一体化的技术体系 ,使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花粉不育性 基因定位 微卫星标记 序列标志位点 水稻 S-b
下载PDF
从普通野生稻中鉴定栽培稻F_1花粉不育座位Sb的中性基因 被引量:5
5
作者 史磊刚 刘向东 +4 位作者 刘博 赵杏娟 王兰 李金泉 卢永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967-2974,共8页
花粉不育是栽培稻(Oryza sativa L.)籼粳亚种间杂种F1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之一.至少有6个基因座位控制籼粳亚种间F1的花粉不育,各座位存在的花粉育性中性基因可望克服各自的不育性,所以挖掘和利用不同座位的花粉育... 花粉不育是栽培稻(Oryza sativa L.)籼粳亚种间杂种F1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之一.至少有6个基因座位控制籼粳亚种间F1的花粉不育,各座位存在的花粉育性中性基因可望克服各自的不育性,所以挖掘和利用不同座位的花粉育性中性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栽培稻F1花粉不育基因Sb座位已精细定位和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O.rufipogen Griff.)(以下简称高州野生稻)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上,分别以粳稻台中65(编号为E1,基因型SbjSbj)及其Sb座位的近等基因系E2(基因型SbiSbi)为母本,12份不同编号的高州野生稻分别为父本,组配成对测交组合并检测各组合F1的花粉育性,初步鉴定可能具有花粉育性中性基因的材料,并发展相应的F2群体,利用4对与Sb座位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分析上述成对测交组合F2群体分子标记的分离情况,并与花粉育性的分离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编号为GZW099的高州野生稻与E1及E2组配的成对测交组合的F1花粉育性分别为(89.22±1.07)%和(85.65±1.05)%,表现正常可育且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4对分子标记在相应的F2群体中的3种基因型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分离比例(1:2:1),且3种基因型对应的平均花粉育性差异不显著,说明该编号的野生稻在Sb座位携带的等位基因与台中65及E2的等位基因均不存在显著互作,因此鉴定GZW099在Sb座位携带花粉育性中性基因,命名为SbnSbn,为进一步研究和克服籼粳杂种不育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O.rufipogen Griff.) F1花粉不育性 Sb座位 基因 高州野生稻
原文传递
水稻粳型亲籼系S-b座位基因型鉴定 被引量:7
6
作者 丁效华 张泽民 +2 位作者 曾瑞珍 李文涛 张桂权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7-301,共5页
S b是控制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基因座位之一。在该座位 ,台中 65的基因型为Sj/Sj,广陆矮 4号的基因型为Si/Si。以台中 65和广陆矮 4号为遗传测验种 ,分别与 4个粳型亲籼系配组 ,根据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基因型在这些组合F2 群体中... S b是控制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基因座位之一。在该座位 ,台中 65的基因型为Sj/Sj,广陆矮 4号的基因型为Si/Si。以台中 65和广陆矮 4号为遗传测验种 ,分别与 4个粳型亲籼系配组 ,根据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基因型在这些组合F2 群体中的偏态分离程度 ,测定了这 4个粳型亲籼系在F1花粉不育性S b基因座位的基因型 ,结果表明 ,G2 416 3和G2 417 2 1在S b基因座位的基因型为Si/Si,而G2 60 5和G3 0 0 4 4的基因型为Sn/Sn。比较了不同粳型亲籼系S b基因座位等位基因遗传效应的大小 ,结果表明G2 416 3携带的Si基因与G2 417 2 1携带的Si基因之间 ,以及G2 60 5携带的Sn基因与G3 0 0 4 4携带的Sn基因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粳型亲籼系 花粉不育性 复等位基因 微卫星标记
下载PDF
水稻粳型亲籼系S-c座位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丁效华 张泽民 +1 位作者 曾瑞珍 张桂权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共4页
S-c是控制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F1花粉不育性的基因座位之一。在该座位,台中65的基因型为Sj/Sj,广陆矮4号的基因型为Si/Si。以台中65和广陆矮4号为遗传测验种,分别与4个粳型亲籼系配组,根据部分F2群体中植株花粉育性表型及与S-c紧密连锁... S-c是控制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F1花粉不育性的基因座位之一。在该座位,台中65的基因型为Sj/Sj,广陆矮4号的基因型为Si/Si。以台中65和广陆矮4号为遗传测验种,分别与4个粳型亲籼系配组,根据部分F2群体中植株花粉育性表型及与S-c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基因型的偏态分离程度,测定了这4个粳型亲籼系在S-c座位的基因型,结果表明,G2416-3的基因型为Si-2/Si-2;G2605和G3004-4的基因型均为Si-1/Si-1;G2417-2-1的基因型为Sn/Sn。本文还对F1花粉不育性基因遗传分化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粳型亲籼系 花粉不育性 复等位基因 微卫星标记
下载PDF
Fine mapping of locus S-b for F_1 pollen sterility in rice (Oryza sativa L.) 被引量:12
8
作者 LI Wentao ZENG Ruizhen ZHANG Zemin DING Xiaohua ZHANG Guiqu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6期675-680,共6页
Hybrid sterility is the main barrier in util-izing the heterosis of subspecies in rice. A knowledge of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hybrid sterility will be useful for overcoming the barrier. In this rese... Hybrid sterility is the main barrier in util-izing the heterosis of subspecies in rice. A knowledge of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hybrid sterility will be useful for overcoming the barrier. In this research, the F1 pollen sterility locus, S-b, was mapped between SSR markers PSM8 and PSM202. To fine map the locus, one F2 mapping population of 3910 plants was developed using the near-isogenic lines of the locus. Ninety-seven recombinants be-tween two markers were selected. Moreover, a series of markers, including two SSR markers, two InDel markers and four CAPS markers, were developed on the region. Linkage analysis showed that marker W4 was co-segregated with locus S-b, while makers A8 and A14 were located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locus with a distance of 0.026 and 0.038 cM, respectively. The markers were then integrated with the se-quences of the clones of the reg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polymorphic markers were anchored on the three end-to-end jointed clones AC093089, AC079021 and AC134931. 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information of the markers, locus S-b was finally de-limited to a region of 27 kb between A8 and A14. Seven ORFs were identified on the region based on the annotation results of RiceGAAS system. These result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cloning the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种不育 分子标记 杂交第一代 花粉不育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