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花粉形态研究及其系统学意义(英文) 被引量:5
1
作者 严志坚 李振宇 《贵州科学》 2003年第3期1-8,共8页
 本文对中国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14种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均具三拟孔沟,形状大多为近扁球形,少数为球形或长球形,极面观大多为近三角形,少数为近圆形、圆形或三裂圆形,赤道面观大多为近圆形,少数为圆形或椭圆形。研究表明...  本文对中国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14种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均具三拟孔沟,形状大多为近扁球形,少数为球形或长球形,极面观大多为近三角形,少数为近圆形、圆形或三裂圆形,赤道面观大多为近圆形,少数为圆形或椭圆形。研究表明:唇柱苣苔属在系、组不同分类水平上,各种类的花粉在大小、花粉沟特征和表面纹饰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别,此结果与唇柱苣苔属下的组系分类是基本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苦苣苔科 唇柱苣苔属 花粉形态 植物系统学 花粉沟 表面纹饰
下载PDF
中国苦苣苔科长蒴苣苔属花粉形态研究(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严志坚 李振宇 《贵州科学》 2003年第4期5-9,共5页
 本文对中国苦苣苔科长蒴苣苔属8种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均具三拟孔沟,形状为近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花粉沟相当长且相当窄,内陷,沟膜有颗粒突起。研究表明:长蒴苣苔属各种类花粉在形状和花粉沟等主...  本文对中国苦苣苔科长蒴苣苔属8种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均具三拟孔沟,形状为近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花粉沟相当长且相当窄,内陷,沟膜有颗粒突起。研究表明:长蒴苣苔属各种类花粉在形状和花粉沟等主要特征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在表面纹饰上有一定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花粉形态 花粉沟 表面纹饰 苦苣苔科 长蒴苣苔属
下载PDF
中国早白垩世中、晚期被子植物花粉的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万传彪 赵传本 +3 位作者 乔秀云 吕茜 张国斌 张莉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在系统研究中国早白垩世中、晚期被子植物花粉产出时代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中国早白垩世中、晚期的被子植物花粉具有地区分布广、东西部差别大;化石时代分布完整的剖面少;属种类型与化石数量由少增多,递增迅速;个体小、萌发器... 在系统研究中国早白垩世中、晚期被子植物花粉产出时代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中国早白垩世中、晚期的被子植物花粉具有地区分布广、东西部差别大;化石时代分布完整的剖面少;属种类型与化石数量由少增多,递增迅速;个体小、萌发器官多样,三沟粉占主要位置;经历了两个演化阶段;南北分区明显等规律。中国陆相白垩系极其发育,被子植物花粉产地点多面广,因此开展中国早期被子植物花粉的研究,对全球被子植物花粉起源与演化的研究提供地区性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理论价值;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早期被子植物花粉演化规律的研究成果,可以解决地层的细分和全球地层时代的精确对比,以及古植被古气候演变等信息,因此也具有实践上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被子植物花粉 起源 演化 花粉阶段 花粉阶段 地质意义
下载PDF
苜蓿品种花粉形态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图拉嘎 特木尔布和 张志强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第2期94-102,共9页
【目的】明确不同苜蓿品种花粉形态特征,为探讨苜蓿品种演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立S-530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比较7个苜蓿品种花粉粒大小、形状、萌发孔沟及表面纹饰。【结果】敖汉苜蓿极轴最长(44.27μm),花苜蓿极轴最短(35.48μm)... 【目的】明确不同苜蓿品种花粉形态特征,为探讨苜蓿品种演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立S-530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比较7个苜蓿品种花粉粒大小、形状、萌发孔沟及表面纹饰。【结果】敖汉苜蓿极轴最长(44.27μm),花苜蓿极轴最短(35.48μm);草原4号紫花苜蓿赤道轴最长(26.39μm),花苜蓿赤道轴最短(20.56μm)。7个苜蓿品种花粉极赤比为1.54~1.81,草原1号杂花苜蓿极赤比最大,草原4号紫花苜蓿极赤比最小;7个苜蓿品种花粉直径大小为26.99~33.71μm,敖汉苜蓿花粉直径最大,花苜蓿花粉直径最小。【结论】7个苜蓿品种花粉形态均为中等大小,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均具3萌发孔沟,表面纹饰均为穴状或浅穴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花粉形态 花粉萌发孔 花粉表面纹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