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和池塘养殖花鱼骨肌肉营养组成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陈建明 叶金云 +2 位作者 沈斌乾 潘茜 王友慧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1,共5页
通过对野生花鱼骨和池养花鱼骨肌肉中常规营养组成、18种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鱼肌肉的水分及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养鱼,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两者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肌... 通过对野生花鱼骨和池养花鱼骨肌肉中常规营养组成、18种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鱼肌肉的水分及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养鱼,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两者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除胱氨酸外的其余17种氨基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多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单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在多烯酸中,野生鱼的C18∶2、C18∶3和C20∶2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而C20∶3、C20∶4、C20∶5、C22∶4、C22∶5、C22∶6、Σn-6及Σn-3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P<0.05)。但池塘养殖花鱼骨单位重量肌肉组织所含的人体所需必需脂肪酸的量,除EPA略低外,n-6系列PUFA总和、n-3系列PUFA总和及DHA均高于野生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鲭 野生鱼 肌肉 池养鱼 营养组成
下载PDF
饲料磷水平对花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朝阳 周洪琪 +2 位作者 陈建明 徐跑 李红霞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5-309,共5页
以酪蛋白-明胶为蛋白源,以磷酸二氢钾作磷源配制6种磷水平(0.32%、0.58%、0.83%、1.09%、1.35%和1.59%)的等氮等能的精制饲料,饱食投喂花(初重为7.97±0.07 g)8周,探讨饲料磷水平对花生长及全鱼、肌肉、肝脏生化成分的影响。结... 以酪蛋白-明胶为蛋白源,以磷酸二氢钾作磷源配制6种磷水平(0.32%、0.58%、0.83%、1.09%、1.35%和1.59%)的等氮等能的精制饲料,饱食投喂花(初重为7.97±0.07 g)8周,探讨饲料磷水平对花生长及全鱼、肌肉、肝脏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1)饲料磷水平对花的增重率、饲料效率、肝体比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当饲料磷水平从0.32%上升到0.83%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磷沉积系数随之提高,但超过此水平后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2)饲料中磷含量对全鱼体组成、肌肉、肝脏成分有显著影响,随磷水平的升高,鱼体脂肪逐渐降低,灰分、钙和磷含量逐渐升高,鱼体水分、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肌肉和肝脏的脂肪与体脂变化趋势一致。试验表明饲料磷含量不足会导致鱼体营养不良、生长缓慢,建议花饲料总磷含量宜在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鲭 生长 生化组成
下载PDF
饲料中脂肪含量对花生长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吉桥 张丽燕 +4 位作者 楮衍伟 程爱香 祁彩霞 李文宽 阎有利 《饲料博览(技术版)》 2008年第9期1-5,共5页
在水温23±5℃下,将体重14.38g的花(Hemibarbus maculates)鱼种放养在18个60cm×60cm×120cm的网箱中,网箱放在室外2个6.0m×2.0m×1.2m的流水池中,投喂以鱼粉、玉米蛋白、豆粕和棉粕为蛋白源,以豆油为脂肪源配... 在水温23±5℃下,将体重14.38g的花(Hemibarbus maculates)鱼种放养在18个60cm×60cm×120cm的网箱中,网箱放在室外2个6.0m×2.0m×1.2m的流水池中,投喂以鱼粉、玉米蛋白、豆粕和棉粕为蛋白源,以豆油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含量为5.20%、7.21%、9.23%、11.18%,13.21%和15.20%的6种等氮半纯化饲料,每种饲料3个重复。100d的饲养试验表明,饲料脂肪水平低于11.18%时,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与饲料脂肪水平呈正相关,各组间肌肉和肝胰脏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脂肪水平高于11.18%时,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与饲料脂肪水平呈负相关,各组间肌肉和肝胰脏的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花摄食脂肪含量为11.18%的饲料时,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与饲料脂肪水平为5.20%和15.20%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肌肉渗出性损失和肝体比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综合各项指标,推荐1龄花鱼种饲料脂肪水平为9.20% ̄1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鲭 饲料脂肪含量 生长性能
下载PDF
通过由下而上的跨界合作共同养护西北太平洋跨界鱼种资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水锴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中英文版)》 2014年第2期1-25,共25页
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94年生效以来,沿岸国扩张渔业管辖权至200海里已成为世界海洋渔业管理体制之主流,并使得海洋渔业的开发与养护转而聚焦在残余的公海渔业资源上,其中尤以高度洄游鱼种和跨界鱼种为众所关切。针对高度洄游... 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94年生效以来,沿岸国扩张渔业管辖权至200海里已成为世界海洋渔业管理体制之主流,并使得海洋渔业的开发与养护转而聚焦在残余的公海渔业资源上,其中尤以高度洄游鱼种和跨界鱼种为众所关切。针对高度洄游鱼种,目前全球已成立了多个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负责保育及管理,近10年已通过数十项管理措施,使一些曾被过渔的资源鱼群逐渐恢复。但针对众多跨界鱼种资源的管理,则还在各国的利益争执下进展缓慢,其中,分布在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海域间的几种西北太平洋跨界鱼种,几乎还未开始有利用国之间跨界合作管理的协商。本文介绍了几种西北太平洋跨界鱼种的资源现况、管理方式,以及为何急需进行跨界合作管理以减缓其资源衰退状况。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的管理建构系从上而下的模式,先通过政治协商签署国际文件或公约,再据此成立渔业资源管理的实体或委员会及所属的次级委员会,最后经由科学单位的研究辩证以及管理层级的协商,拟订、通过各项资源保育管理措施来达到保育目标。这种模式需要冗长的公约讨论和费时的管理委员会建构,对于急切需要管理之鱼种资源可能缓不济急,而且也不适用于尚未有成立国际组织之共识的情况。因此,本文建议通过由下而上之国际合作方式,先进行科研合作,逐步建立共识与信心后,再成立合作管理机构,以便实时解决资源危机,也可避开成立国际组织之政治疑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鱼种 由下而上国际合作 渔业管理 乌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