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变迁——山东莱芜花鼓锣子的民俗学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凌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09-414,共6页
花鼓锣子是山东省莱芜市颜庄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是当地民众"集体狂欢"、表述文化的重要工具,并通过反复的展演,最终实现群体内的"文化强化"以及周围区域内的"文化强调"。乡土社会特殊的资源为乡民艺术...
花鼓锣子是山东省莱芜市颜庄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是当地民众"集体狂欢"、表述文化的重要工具,并通过反复的展演,最终实现群体内的"文化强化"以及周围区域内的"文化强调"。乡土社会特殊的资源为乡民艺术提供了赖以传承发展的生存土壤,反过来,特有的乡民艺术的发展也对乡土社会的话语权分配以及整合起着积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乡土社会的性格。但是,随着乡村都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乡土社会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型,与此同时,乡民艺术也适时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做了较大的改变,之前的娱乐化成分淡化,更多代表国家、政府的政治符号被添加进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鼓锣子
乡民艺术
村落语境
变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莱芜花鼓锣子的当代变迁
2
作者
张久青
《艺术大观》
2019年第13期0020-0020,共1页
当传统村落文化赖以生存的乡土社会语境发生改变,乡民艺术也会随之经历属于它的起起伏伏。本文以莱芜花鼓锣子为例,浅谈乡民艺术在当代乡土社会语境下的变迁。花鼓锣子曾经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又在成功“申遗”后重...
当传统村落文化赖以生存的乡土社会语境发生改变,乡民艺术也会随之经历属于它的起起伏伏。本文以莱芜花鼓锣子为例,浅谈乡民艺术在当代乡土社会语境下的变迁。花鼓锣子曾经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又在成功“申遗”后重新找回了属于它的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
花鼓锣子
变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莱芜民间舞蹈“花鼓锣子”
3
作者
田翠英
《戏剧丛刊》
2006年第1期45-46,共2页
“花鼓锣子”是莱芜的一种地方民间舞蹈,为莱芜市颜庄村所独有。颜庄位于莱(芜)新(泰)路之要冲。清末民初,商贾来往,匠人集散,成为当地一大集镇。当时有村民张凤旨、苗传美、刘俊田、杨春庆、姜庆乾等人,酷爱民间艺术,时常聚...
“花鼓锣子”是莱芜的一种地方民间舞蹈,为莱芜市颜庄村所独有。颜庄位于莱(芜)新(泰)路之要冲。清末民初,商贾来往,匠人集散,成为当地一大集镇。当时有村民张凤旨、苗传美、刘俊田、杨春庆、姜庆乾等人,酷爱民间艺术,时常聚在一起,唱唱跳跳,自娱自乐。他们经过多年试演,逐步将乞丐的敲花鼓、艺人的打铜锣、卖鼠药者的耍旱伞、磨剪刀人的打夹板等技艺融为一体,演变成一种独特的歌舞说唱表演形式,由于花鼓与铜锣为主要演出道具和伴奏乐器,故名花鼓锣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舞蹈
清末民初
民间艺术
表演形式
伴奏乐器
莱芜市
“
花鼓锣子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历“非遗”——鲁中地区一种乡民艺术的当代变迁
4
作者
郭凌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78-88,共11页
花鼓锣子,是流行于鲁中莱芜市颜庄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活动,其产生、发展以及流变都与所处乡土社区有着密切关系。文章拟从村落社会生活的整体语境出发,探究这一乡民艺术在经历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运动中一些富有意味的变化,观察这种变化...
花鼓锣子,是流行于鲁中莱芜市颜庄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活动,其产生、发展以及流变都与所处乡土社区有着密切关系。文章拟从村落社会生活的整体语境出发,探究这一乡民艺术在经历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运动中一些富有意味的变化,观察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影响,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对乡民艺术与村落社会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鼓锣子
乡民艺术
非遗
变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变迁——山东莱芜花鼓锣子的民俗学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凌燕
机构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09-414,共6页
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K207009)
文摘
花鼓锣子是山东省莱芜市颜庄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是当地民众"集体狂欢"、表述文化的重要工具,并通过反复的展演,最终实现群体内的"文化强化"以及周围区域内的"文化强调"。乡土社会特殊的资源为乡民艺术提供了赖以传承发展的生存土壤,反过来,特有的乡民艺术的发展也对乡土社会的话语权分配以及整合起着积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乡土社会的性格。但是,随着乡村都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乡土社会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型,与此同时,乡民艺术也适时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做了较大的改变,之前的娱乐化成分淡化,更多代表国家、政府的政治符号被添加进来。
关键词
花鼓锣子
乡民艺术
村落语境
变迁
Keywords
Huagu Luozi
folk arts
village context
chang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莱芜花鼓锣子的当代变迁
2
作者
张久青
机构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艺术大观》
2019年第13期0020-0020,共1页
基金
2019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非遗保护背景下山东莱芜传统舞蹈花鼓锣子艺术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QN201906042。
文摘
当传统村落文化赖以生存的乡土社会语境发生改变,乡民艺术也会随之经历属于它的起起伏伏。本文以莱芜花鼓锣子为例,浅谈乡民艺术在当代乡土社会语境下的变迁。花鼓锣子曾经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又在成功“申遗”后重新找回了属于它的舞台。
关键词
村落
花鼓锣子
变迁
分类号
J [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莱芜民间舞蹈“花鼓锣子”
3
作者
田翠英
机构
莱芜市艺术馆
出处
《戏剧丛刊》
2006年第1期45-46,共2页
文摘
“花鼓锣子”是莱芜的一种地方民间舞蹈,为莱芜市颜庄村所独有。颜庄位于莱(芜)新(泰)路之要冲。清末民初,商贾来往,匠人集散,成为当地一大集镇。当时有村民张凤旨、苗传美、刘俊田、杨春庆、姜庆乾等人,酷爱民间艺术,时常聚在一起,唱唱跳跳,自娱自乐。他们经过多年试演,逐步将乞丐的敲花鼓、艺人的打铜锣、卖鼠药者的耍旱伞、磨剪刀人的打夹板等技艺融为一体,演变成一种独特的歌舞说唱表演形式,由于花鼓与铜锣为主要演出道具和伴奏乐器,故名花鼓锣子。
关键词
民间舞蹈
清末民初
民间艺术
表演形式
伴奏乐器
莱芜市
“
花鼓锣子
”
分类号
J722.21 [艺术—舞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历“非遗”——鲁中地区一种乡民艺术的当代变迁
4
作者
郭凌燕
机构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78-88,共11页
文摘
花鼓锣子,是流行于鲁中莱芜市颜庄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活动,其产生、发展以及流变都与所处乡土社区有着密切关系。文章拟从村落社会生活的整体语境出发,探究这一乡民艺术在经历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运动中一些富有意味的变化,观察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影响,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对乡民艺术与村落社会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
花鼓锣子
乡民艺术
非遗
变迁
Keywords
Huagu luozi
Folk arts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hange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变迁——山东莱芜花鼓锣子的民俗学研究
郭凌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浅谈莱芜花鼓锣子的当代变迁
张久青
《艺术大观》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莱芜民间舞蹈“花鼓锣子”
田翠英
《戏剧丛刊》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经历“非遗”——鲁中地区一种乡民艺术的当代变迁
郭凌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