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村落绿色基础设施研究——以浙西芹川村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烨 王欣 《园林》 2019年第4期17-21,共5页
本文在概述绿色基础设施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浙西芹川村为研究对象,探索传统村落绿色基础设施的构成手法。通过全面整合芹川村聚居氏族谱牒、地方志、实地照片、口述材料等资料,从中心控制区、连接通道、节点三个方面分析芹川村的绿色... 本文在概述绿色基础设施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浙西芹川村为研究对象,探索传统村落绿色基础设施的构成手法。通过全面整合芹川村聚居氏族谱牒、地方志、实地照片、口述材料等资料,从中心控制区、连接通道、节点三个方面分析芹川村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模式。进而分析村落绿色空间场所精神,从维护人居环境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其对现代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启发意义与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传统 芹川村 场所精神
下载PDF
自然生态与民居生态——浙江省芹川古村落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范霄鹏 闫璟 《南方建筑》 2010年第3期75-78,共4页
传统村落通常位于山水环抱的完整微观地理环境之中,选择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建立聚落反映出小农经济社会下的自足心态,对自然环境中山体要素的利用侧重其围合形态所带来的稳定感受、对自然环境中水体要素的利用侧重其满足生存需要的功... 传统村落通常位于山水环抱的完整微观地理环境之中,选择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建立聚落反映出小农经济社会下的自足心态,对自然环境中山体要素的利用侧重其围合形态所带来的稳定感受、对自然环境中水体要素的利用侧重其满足生存需要的功用。传统民居与传统村落——"宅"、"村"同构的选址方式,使得民居、村落与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组合形态表达出农耕社会的理想栖居图景。浙江省淳安县的芹川村即是这样的传统村落,但随着当今社会类型的转变,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利用方式、民居建筑的空间营造、村落发展的经济支撑等都在发生着改变。本文从地区建筑当代发展的视角,侧重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下,调查自然生态要素的功能转变状况和民居建设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 民居生态 芹川村 落调查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认知——以杭州市芹川村为例 被引量:129
3
作者 陈驰 李伯华 +1 位作者 袁佳利 余雯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4-240,共7页
传统村落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历史沉淀,具有独特的空间特征。利用空间句法和认知意象理论,结合实地调研资料,解读了芹川村空间形态特征与空间认知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芹川村空间整合度与空间认知意象呈正相关;(2)芹川村内部空... 传统村落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历史沉淀,具有独特的空间特征。利用空间句法和认知意象理论,结合实地调研资料,解读了芹川村空间形态特征与空间认知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芹川村空间整合度与空间认知意象呈正相关;(2)芹川村内部空间可理解度较低,很难快速通过局部空间形态理解整体空间布局;(3)村落公共空间认知程度较高,且均布局在芹川溪两侧整合度值偏高的轴线上。针对芹川村空间形态问题和空间认知偏差,从优化村落空间肌理、保持公共空间活性、提取文化景观基因以及完善对外交通网络等角度提出了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空间句法 空间形态认知 文化景观 人居环境 芹川村
原文传递
溪流型乡村公共空间有机更新策略 以杭州芹川古村为例
4
作者 徐丹华 朱炜 潘司文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2年第5期126-127,共2页
以往的乡村更新往往因忽略地缘性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导致新增的公共空间尺度失宜、村民交往活力缺失。探索乡村传统交往空间的特征,有助于掌握再现公共空间活力的规律。而交往空间又与乡村形态存在紧密关联,本文基于溪流型乡村这一形... 以往的乡村更新往往因忽略地缘性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导致新增的公共空间尺度失宜、村民交往活力缺失。探索乡村传统交往空间的特征,有助于掌握再现公共空间活力的规律。而交往空间又与乡村形态存在紧密关联,本文基于溪流型乡村这一形态类型,选取交往空间较为丰富的杭州芹川古村为研究对象,通过环境行为学调查法,探究溪流型乡村中不同尺度的交往空间特征,并据此提出乡村公共空间有机更新策略,有助于实现村落格局的保护、交往空间的延续和公共设施利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交往空间 有机更新 芹川村 溪流型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