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发酵基质对芽孢杆菌LYC-1芽孢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江胜滔 林美花 《福建轻纺》 2020年第6期12-17,共6页
利用固体发酵技术,研究了几种常见的发酵基质对芽孢杆菌LYC-1芽孢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分析了金针菇菌糠、猴头菇菌糠、杏鲍菇菌糠、豆粕粉、玉米粉、米糠、磷酸二氢钾、和碳酸钙等基质对芽孢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利用固体发酵技术,研究了几种常见的发酵基质对芽孢杆菌LYC-1芽孢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分析了金针菇菌糠、猴头菇菌糠、杏鲍菇菌糠、豆粕粉、玉米粉、米糠、磷酸二氢钾、和碳酸钙等基质对芽孢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K(麸皮固体培养基)相比,实验组T2(猴头菇菌糠)和T6(猴头菇菌糠∶杏鲍菇菌糠=1∶1)的培养基对产芽孢量减少有显著影响,T1(金针菇菌糠)对芽孢数减少没有显著影响,芽孢数最多,为(5.58±0.19)×10^9CFU/g,金针菇菌糠可以完全替代麸皮;与T1相比较,在T1培养基中分别额外添加5.0%豆粕粉、5.0%玉米粉、4.0%米糠、0.25%磷酸二氢钾,其芽孢量在各组中最多,对芽孢杆菌LYC-1芽孢量增加都有显著影响,而不同添加量的碳酸钙对芽孢量增加都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LYC-1 发酵基质 芽孢量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M1摇瓶发酵条件优化及脱氮性能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丽 严月根 吴华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108,共7页
旨在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M1液体发酵产芽孢量,并考察其对实际废水的反硝化脱氮效果。首先采用单因子实验研究了碳源、氮源、初始pH值、温度、转速和装液量等因子对M1液体发酵产芽孢量的影响。然后对其中显著性因子:氮源浓度、接种量、装... 旨在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M1液体发酵产芽孢量,并考察其对实际废水的反硝化脱氮效果。首先采用单因子实验研究了碳源、氮源、初始pH值、温度、转速和装液量等因子对M1液体发酵产芽孢量的影响。然后对其中显著性因子:氮源浓度、接种量、装液量、温度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发酵条件。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为:5 g/L碳源(可溶性淀粉)、10 g/L氮源(酵母粉∶蛋白胨=2∶1)、1 g/L NaCl;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6.5、发酵温度34℃、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瓶装液量30%、接种量7%。在此条件下,芽孢杆菌M1芽孢数可达到6.8×10^8 CFU/mL,高于优化前的2.08×10^8 CFU/mL。将芽孢杆菌M1投加于反应器中,与不加菌种相比,反硝化脱氮效果提升15%-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液体发酵 芽孢量 正交试验 反硝化脱氮
下载PDF
钾细菌诱变选育和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志浩 徐银荣 徐银秀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0-52,共3页
通过钾细菌的诱变选育和发酵工艺探索 ,来提高发酵菌量和芽孢量 ,确保钾细菌肥的质量的研究。试验选用钾细菌P1为出发菌株 ,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交替处理 ,筛选出一株产菌量和芽孢量较高的突变株PE -R。用该菌株进行了发酵各因素的试... 通过钾细菌的诱变选育和发酵工艺探索 ,来提高发酵菌量和芽孢量 ,确保钾细菌肥的质量的研究。试验选用钾细菌P1为出发菌株 ,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交替处理 ,筛选出一株产菌量和芽孢量较高的突变株PE -R。用该菌株进行了发酵各因素的试验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 :接种量 2 0 %、淀粉浓度 1.2 %、氮源浓度 0 .3%、发酵初始pH7.0 - 7.2、发酵后期温度 37℃、发酵后期风量 1:1.2。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该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 ,发酵菌量从 2 0× 10 10 个 /ml增加到 4 5× 10 10 个 /ml,芽孢生成量从 4 5 %增加到 95 % ,发酵时间从 2 4h缩短到 15h ,制成菌肥 1年后检测活菌保留率仍在 93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细菌 诱变选育 芽孢量 活菌保留率
下载PDF
反复冻融对枯草芽孢杆菌St-zn-34抑制链格孢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郎剑锋 石明旺 冉隆贤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16-1625,共10页
【目的】以从冬枣分离的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t-zn-34)为供试菌株,明确反复冻融对菌体形态及其发酵滤液抑制枣缩果病初侵染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活性的变化。【方法】对供试菌株分批发酵后进行反复冻融,采用梯度... 【目的】以从冬枣分离的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t-zn-34)为供试菌株,明确反复冻融对菌体形态及其发酵滤液抑制枣缩果病初侵染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活性的变化。【方法】对供试菌株分批发酵后进行反复冻融,采用梯度稀释计数法、滤纸片法分别测定活菌数量和芽孢含量、发酵滤液抑菌活性,对供试菌株的形态变化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发酵培养中pH值、活菌量、芽孢量及抑菌活性随发酵时间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发酵60 h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最大,对此时的发酵液反复冻融,冻融3次枯草芽孢杆菌活菌量和发酵滤液抑菌活性依次减少,以后再冻融差异不显著(P>0.05),电镜观察发现随冻融次数增加,菌体变小,表面凹陷、扭曲,胶状物流出。抑菌谱检测发现发酵滤液对12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抑菌能力。不同温度和蛋白酶处理发酵滤液表明,低于60℃以下,抑菌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80℃以上抑菌活性随温度上升而下降,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蛋白酶K可降低抑菌活性。【结论】反复冻融影响细菌形态并降低发酵滤液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菌 枯草芽孢杆菌 芽孢量 反复冻融 枣缩果病 活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