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刘恒《苍河白日梦》的修辞艺术
1
作者 李莉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69-77,106,共10页
刘恒的《苍河白日梦》是一部具有丰富修辞的长篇小说,作家通过多语型、多声部、多体式来建构长篇小说的整体修辞任务,进而更形象、更深刻地揭示小说主题。文化是这部小说最为突出的主题,茶馆文化透视出乡镇社会信息,传统民俗与文化展现... 刘恒的《苍河白日梦》是一部具有丰富修辞的长篇小说,作家通过多语型、多声部、多体式来建构长篇小说的整体修辞任务,进而更形象、更深刻地揭示小说主题。文化是这部小说最为突出的主题,茶馆文化透视出乡镇社会信息,传统民俗与文化展现出风俗民情,二少爷代表的新文化提升了文本主题。《苍河白日梦》通过创建“说话人”塑造语言形象,叙述上采取穿越时空、穿插事件的方式,巧妙地用隐喻来表达白日梦。这些别具一格的修辞,表明刘恒的叙事技巧已至炉火纯青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恒 苍河白日梦》 修辞艺术 叙事技巧 文化
下载PDF
蓬蓬苍河[组诗]
2
作者 陆辉艳 《黄河文学》 2018年第5期130-131,共2页
悲歌年初,他去杭州年中,骨灰被抬回了大车田祖上的规矩,不满三十属于短命。
关键词 组诗 悲歌 蓬蓬 苍河
原文传递
苍河里凋零的花——对《苍河白日梦》中“零余者”曹光汉人物形象的分析
3
作者 董瑞鹏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4-59,49,共7页
曹光汉是《苍河白日梦》中塑造得最为丰满的形象之一,是刘恒在九十年代塑造的“零余者”。通过对曹光汉这一“零余者”形象作多方面的分析与解读,以发掘其背后的丰富的精神内涵与灵魂维度;同时触及九十年代知识分子在时代浪潮中所面临... 曹光汉是《苍河白日梦》中塑造得最为丰满的形象之一,是刘恒在九十年代塑造的“零余者”。通过对曹光汉这一“零余者”形象作多方面的分析与解读,以发掘其背后的丰富的精神内涵与灵魂维度;同时触及九十年代知识分子在时代浪潮中所面临的零余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恒 苍河白日梦 零余者 曹光汉
原文传递
人生的逼视与抚摸——刘恒访谈录 被引量:10
4
作者 林舟 《花城》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4-120,55,共8页
刘恒在当代文坛上引起广泛的注意,恐怕是缘于那一声粗鲁而痛快的“叫骂”——狗日的粮食》!与其说80年代中期的中国文学变革为刘恒的声名鹊起提供了机会,不如说他以他一贯的独行侠式的写作印证了当时正在生成的文学的新的可能性;在中国... 刘恒在当代文坛上引起广泛的注意,恐怕是缘于那一声粗鲁而痛快的“叫骂”——狗日的粮食》!与其说80年代中期的中国文学变革为刘恒的声名鹊起提供了机会,不如说他以他一贯的独行侠式的写作印证了当时正在生成的文学的新的可能性;在中国小说从集体话语下走出、迈向个人化写作的过程中,刘恒一直以并不匆遽而坚实有力的步子,在他以个人经验的犁铧开出的土壤上翻耕细作。他的“农民系列”小说、他的《白涡》、《虚证》、《黑的雪》、《逍遥颂》、《苍河白日梦》,等等,构成了他独特的小说世界:他以一种下地狱般的激情,坚持描摹人生的惨烈与残酷、恐惧和幻灭,那种弥漫的生命悲剧意识使他堪称严格意义上的悲剧艺术家,他以自己的写作为自己勾画了文坛冷面杀手的形象;但这并不等于说在他的小说那彻骨的寒冷里没有贴肉的温情,因为他的小说实在是在对人之困境的逼视中作出的审美意义上的克服、反抗和超越。我怀着对刘恒小说的如此印象,在1997年北京第一场大雪初霁的日子里走访了他。刘恒以低缓温和的声音对他的小说创作的谈论真诚坦率,它加深和丰富了我的印象,同时也更强烈地激起我对他的更新力作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河白日梦 《狗日的粮食》 电影剧本 访谈录 《伏羲伏羲》 小说创作 第一人称 叙述态度 女性形象
原文传递
当代作家老照片
5
《小说月报(原创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刘恒,1954年生于北京。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作协主席。1977年发表首篇短篇小说《小石磨》。1979年调至北京市文联,担任《北京文学》编辑。1986年发表《狗日的粮食》,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8年凭借小说《天知地知》获首届... 刘恒,1954年生于北京。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作协主席。1977年发表首篇短篇小说《小石磨》。1979年调至北京市文联,担任《北京文学》编辑。1986年发表《狗日的粮食》,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8年凭借小说《天知地知》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代表作有《伏羲伏羲》《白涡》《虚证》《苍河白日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影视剧曾获“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华表奖优秀编剧奖、飞天奖优秀编剧奖、华语传媒最佳编剧奖、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编剧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奖 作协主席 苍河白日梦 《北京文学》 当代作家 作协副主席 白涡 刘恒
原文传递
文化溃败时代的幻灭叙事——三部长篇小说中的文化失败性
6
作者 孟繁华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70-74,共5页
九十年代文化处境中的当代中国文学所发生的根本性转型,已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文化现实。这一转型的表层征象是文学中的愤怒青年已基本消失,现代主义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学神话已经终结,抗争欲望、自我意识、深度模式;对终极价值的关切与提... 九十年代文化处境中的当代中国文学所发生的根本性转型,已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文化现实。这一转型的表层征象是文学中的愤怒青年已基本消失,现代主义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学神话已经终结,抗争欲望、自我意识、深度模式;对终极价值的关切与提倡,仿佛已经成了历史的遗产。代之而起的是“幻觉文化”的批量生产,文学艺术有如戴着红帽子的门童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十年代 深度模式 苍河白日梦 顾城 门童 启蒙者 自我意识 八十年代 自我救赎 市民阶层
原文传递
走向“后寓言”时代
7
作者 张颐武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74-80,共7页
有关目前文化状况的描述与概括,一直存在着极大的分歧与争议。文化自身的发展变化与我们对之进行探索和描述的“知识”之间存在着难解的裂痕与矛盾。这种裂痕与矛盾既存在于“知识”对文化本身的定位、策略与取向的极度的困惑,又存在于... 有关目前文化状况的描述与概括,一直存在着极大的分歧与争议。文化自身的发展变化与我们对之进行探索和描述的“知识”之间存在着难解的裂痕与矛盾。这种裂痕与矛盾既存在于“知识”对文化本身的定位、策略与取向的极度的困惑,又存在于“知识”对文化的前所未有的激烈的“批判”之中。“知识”与它所要表述的文化之间的脱节似乎已成为我们时代最为诡异而有趣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文化景观 文化状况 后新时期 苍河白日梦 表意方式 修辞策略 新写实 八十年代 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以笔为命——刘恒断想
8
作者 柴福善 《作品》 2005年第4期71-73,共3页
一 那天,我去他家,不曾想住八层楼上,可谓高高在上了.多亏设有电梯,不然,天天要无数遍地"上山"与"下山",而且是没有坡度,直陡陡的"山".不过,真是山他也不会怕,京西门头沟老家低头抬头尽是山,骨子里他就... 一 那天,我去他家,不曾想住八层楼上,可谓高高在上了.多亏设有电梯,不然,天天要无数遍地"上山"与"下山",而且是没有坡度,直陡陡的"山".不过,真是山他也不会怕,京西门头沟老家低头抬头尽是山,骨子里他就是山民的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民 苍河白日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