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咸宁市苎麻炭疽病不同时间段发病规律
1
作者 熊伟 王维 +2 位作者 徐敏 汤涤洛 汪红武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5期14-15,19,共3页
对咸宁市苎麻生产区炭疽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20年6月5日、6月15日、6月24日、6月30日、7月9日、7月20日病情指数分别为33.93、55.78、56.89、52.96、44.96、43.93,表现为感病及中抗。2020年8月25日、9月12日、9月24日病情指... 对咸宁市苎麻生产区炭疽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20年6月5日、6月15日、6月24日、6月30日、7月9日、7月20日病情指数分别为33.93、55.78、56.89、52.96、44.96、43.93,表现为感病及中抗。2020年8月25日、9月12日、9月24日病情指数分别为4.67、18.52、21.04,表现为抗病及高抗。2020年10月10日病情指数为0.22,表现为高抗。一致性检验的结果显示,病情指数、降雨量、温度、湿度的Kendall’s W系数为0.492,相关性的程度为中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炭疽病 抗性 发病规律 病情指数 咸宁市
下载PDF
苎麻胶孢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
作者 王绪霞 刘立军 吕锐玲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3-26,32,共5页
本研究以苎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温度、pH、培养基成分、碳源和氮源、维生素和光照等因素对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0℃,生长最适温度为25... 本研究以苎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温度、pH、培养基成分、碳源和氮源、维生素和光照等因素对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0℃,生长最适温度为25℃。菌丝在pH为3.0~12.0的PDA培养基中均能生长。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速率的测试显示,该菌在PDA上生长最快,该菌对各种碳源利用能力不同,其中对麦芽糖的利用率最高。另外,用PDA进行培养,分生孢子生成的温度范围为10~40℃,最适28℃。用不同培养基进行培养,牛肉膏培养基上产孢最多。相同的氮源、碳源不同其产孢量差异很大,硝酸钾和葡萄糖培养基中产孢效果更好。添加维生素B2的液体培养基里可以获得较大的生物量,同时可诱导大量分生孢子的产生。菌丝在12小时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快,但是分生孢子产量低,而连续黑暗培养更利于分生孢子的生成。本研究结果将为苎麻炭疽病的发生规律、苎麻炭疽病的生物防治和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苎麻炭疽病 胶孢炭疽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鄂西山区12份苎麻属野生种抗逆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2
3
作者 汪波 李卿 +3 位作者 刘立军 王绪霞 蒙祖庆 彭定祥 《中国麻业科学》 2008年第6期311-315,329,共6页
以鄂西山区收集的12份苎麻属野生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电导法研究了野生材料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抗炭疽病鉴定。结果表明:在高温处理时所测定的苎麻属野生种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变化范围较大,其中HR-03... 以鄂西山区收集的12份苎麻属野生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电导法研究了野生材料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抗炭疽病鉴定。结果表明:在高温处理时所测定的苎麻属野生种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变化范围较大,其中HR-03-03(栽培种野生类型)的耐高温能力最强;低温处理时,不同材料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HR-01-02、HR-01-04(序叶苎麻)等两份材料耐低温能力较强;不同材料对苎麻炭疽病的抗性差异显著,序叶苎麻和艾麻发病时间晚,病情指数相对较低,其中HR-01-03和HR-01-04的病情指数最低,而两个栽培种野生类型为苎麻炭疽病的高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种质资源 电导法 抗寒性 苎麻炭疽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