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联、斯大林与新中国初期的对日外交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建平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147-163,共17页
战后苏联在重整东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体制的过程中,把中日关系纳入了反美的冷战政治战略;在这种实用主义战略下,斯大林干涉日共内部事务、鼓动暴力斗争,既破坏了日共在国内斗争的地位,也使新中国的对日外交起步便受到挫折;而在朝鲜战争... 战后苏联在重整东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体制的过程中,把中日关系纳入了反美的冷战政治战略;在这种实用主义战略下,斯大林干涉日共内部事务、鼓动暴力斗争,既破坏了日共在国内斗争的地位,也使新中国的对日外交起步便受到挫折;而在朝鲜战争造成台湾问题的困难之后,苏联又背离中苏同盟寻求单独对日议和,陷于孤立的新中国对日外交走上了曲折的"以民促官"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新中国 外交 同盟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冷战
原文传递
孙科“联苏制日”外交思想简论
2
作者 左双文 殷莎 《抗战史料研究》 2014年第1期164-174,共11页
孙科,字哲生,孙中山子。早年留学美国,在民国政坛他曾三任广州市长,及南京政府交通、青年、财政、铁道等部部长,国民政府行政院、立法院、考试院长,服官长达四十余年。虽不是职业外交官,却在长期的从政生涯中,参与了众多外交事务,对外... 孙科,字哲生,孙中山子。早年留学美国,在民国政坛他曾三任广州市长,及南京政府交通、青年、财政、铁道等部部长,国民政府行政院、立法院、考试院长,服官长达四十余年。虽不是职业外交官,却在长期的从政生涯中,参与了众多外交事务,对外交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在民国外交史上留下了颇深的足迹,本文拟对其"联苏制日"的外交思想略作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科 外交思想 留学美国 南京政府 中立条约 文化 蒋介石政府 关系 救国
原文传递
远东战役研究疑误及辨析
3
作者 黄力民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年第3期89-94,共6页
远东战役本身即具独特性,而特殊研究环境下又使得某些观点与史实记述沉淀为经典话语,其中不乏错讹或不实之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疑误和辨析:苏、日中立条约保持到开战之际,苏联希图依赖远东战役有更大的收获;至1945年3月原关东... 远东战役本身即具独特性,而特殊研究环境下又使得某些观点与史实记述沉淀为经典话语,其中不乏错讹或不实之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疑误和辨析:苏、日中立条约保持到开战之际,苏联希图依赖远东战役有更大的收获;至1945年3月原关东军15个精锐师团全部调出,远东战役发起时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约51万人、70%师团为当年新编;苏军战绩为歼灭日军24万、受降日军44万;远东战役主战场的结束延迟到8月20日,未举行正式受降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东战役 苏、日外交与中立关系 本关东军
下载PDF
“中立”中的偏袒:中日甲午战争中的美国政府
4
作者 崔志海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2年第2期7-7,共1页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东亚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美国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始终声称奉行“中立”政策,实际上却发挥了其他列强不曾起到的作用。战前,美国驻朝鲜、中国和日本的外交官对于因中日两国出兵朝鲜所引发的紧张局...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东亚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美国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始终声称奉行“中立”政策,实际上却发挥了其他列强不曾起到的作用。战前,美国驻朝鲜、中国和日本的外交官对于因中日两国出兵朝鲜所引发的紧张局面从一开始就予以了密切关注,而美国政府的态度则比较微妙:一方面不愿意看到日本因朝鲜问题挑起战争,致使东亚局面复杂化,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又拒绝朝鲜和清政府的调停请求,听任日本发动战争。中日开战后,美国受中日两国的委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美国政府 朝鲜问题 中立”政策 两国 国际关系 外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