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2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坝村的独特文化尔苏人过年竟不在正月?
1
作者 马恒健(文/图) 长城(图) +1 位作者 王春蓉(图) 周万龙(图) 《城市地理》 2024年第2期100-105,共6页
古老的江坝村被绿水青山环抱,世代居住其间的尔苏人过着传统且充满仪式感的生活。精彩纷呈的环山鸡节、古老神秘的萨巴文字、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这个唯一在金秋时节过年的村落与族群,以怡人的桃源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吸引着... 古老的江坝村被绿水青山环抱,世代居住其间的尔苏人过着传统且充满仪式感的生活。精彩纷呈的环山鸡节、古老神秘的萨巴文字、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这个唯一在金秋时节过年的村落与族群,以怡人的桃源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游人访古而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服饰 仪式感 民族风情 古老神秘 桃源 绿水青山 苏人
下载PDF
从重获新生到媒介融合探索——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七十年发展历程为例
2
作者 王瑞 徐巍 《传媒论坛》 2023年第10期46-49,共4页
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经历了七十年的发展历程。江苏广播台的前身是中国第一座官方电台,曾被称为“亚洲第一台”,新中国成立之际,江苏广播台是我国新闻事业转型的特殊见证者,亲历了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之后,江苏广播台实现多元... 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经历了七十年的发展历程。江苏广播台的前身是中国第一座官方电台,曾被称为“亚洲第一台”,新中国成立之际,江苏广播台是我国新闻事业转型的特殊见证者,亲历了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之后,江苏广播台实现多元化高速发展,形成多领域多频率专业化电台的立体式格局;近十年来,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江苏广播台在媒介融合领域做出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人民广播电台 发展历程 首座官方电台 媒介融合
下载PDF
国际化视野下的江苏人才安全问题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荣顺 周云静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08年第12期105-106,共2页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背景下,人才重要性日益凸显,人才流动速度和范围也日益加大。因此,国际化背景下,高度重视人才安全问题,对于江苏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实现"两个率先",又好又快地推进"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背景下,人才重要性日益凸显,人才流动速度和范围也日益加大。因此,国际化背景下,高度重视人才安全问题,对于江苏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实现"两个率先",又好又快地推进"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有着重要意义。文章试在国际化视野下,对江苏人才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应对做一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 苏人才安全国际化 苏人才安全
下载PDF
尔苏人与木雅人身体成分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宇克莉 王子善 +1 位作者 张兴华 胡莹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5,共6页
为了解中国西南地区2个未识别族群(尔苏人和木雅人)的体成分状况,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四川尔苏人120例(男性为69例,女性为51例)、木雅人157例(男性为77例,女性为80例)的20项体成分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脂肪及肌肉发育状况等,并且与... 为了解中国西南地区2个未识别族群(尔苏人和木雅人)的体成分状况,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四川尔苏人120例(男性为69例,女性为51例)、木雅人157例(男性为77例,女性为80例)的20项体成分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脂肪及肌肉发育状况等,并且与甘肃和西藏藏族人群进行体成分的比较.结果表明:尔苏人和木雅人男性的体成分各项指标均接近;木雅人女性除体质量、总能量代谢、躯干肌肉量大于尔苏人女性外(P<0.05),其余指标均与尔苏人女性接近.随年龄增长,木雅人和尔苏人的总肌肉量、推定骨量、总能量代谢、躯干肌肉量呈线性下降(P<0.01).尔苏人和木雅人的体脂率高于西藏藏族,超重及肥胖出现率均高于甘肃藏族和西藏藏族,腰臀比的出现率小于西藏藏族而大于甘肃藏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人 木雅人 体成分 体脂率 身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中国尔苏人、木雅人、空格人与八甲人的成人围度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子善 张兴华 +11 位作者 宇克莉 严实 包金萍 杨亚军 宋雪 金丹 田金源 任佳易 董文静 魏榆 贾亚兰 郑连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66-71,共6页
为了解中国西南地区4个未识别族群(尔苏人、木雅人、八甲人和空格人)的体质状况和亲缘关系,对四川省的尔苏人120例和木雅人157例、云南省的空格人71例和八甲人158例进行身体围度特征的调查,包括头围、颈围、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 为了解中国西南地区4个未识别族群(尔苏人、木雅人、八甲人和空格人)的体质状况和亲缘关系,对四川省的尔苏人120例和木雅人157例、云南省的空格人71例和八甲人158例进行身体围度特征的调查,包括头围、颈围、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腰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围、前臂围、上臂最大围13项指标.选取中国南方的11个族群与之进行围度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4个族群中,男性躯干部的3项围度按大小排列顺序均为胸围>臀围>腹围;女性排列顺序则为臀围>腹围>胸围.男性的上肢围度(上臂围、前臂围、上臂最大围)普遍大于女性,女性的臀围和大腿围普遍大于男性.基于围度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尔苏人、木雅人、八甲人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并且与云南傣族的亲缘关系接近;空格人则与贵州革家人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度 苏人 木雅人 空格人 八甲人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木雅人与尔苏人6项头面部指标与身高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胡莹 张兴华 +5 位作者 宇克莉 严实 包金萍 杨亚军 王子善 郑连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73,共5页
为了建立木雅人和尔苏人头面部特征与身高的相关关系,对四川省雅安市的157例木雅人与120例尔苏人进行头面部特征和身高的测量,包括头长、头宽、面宽、下颌角间宽、额最小宽、形态面高,采用直线回归方程和倍增因数法由头面部指标推测身高... 为了建立木雅人和尔苏人头面部特征与身高的相关关系,对四川省雅安市的157例木雅人与120例尔苏人进行头面部特征和身高的测量,包括头长、头宽、面宽、下颌角间宽、额最小宽、形态面高,采用直线回归方程和倍增因数法由头面部指标推测身高,并且建立头面部特征与身高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木雅男性的6项头面部指标与身高均呈正相关,头长与身高的相关性最大;木雅女性的面宽、下颌角间宽与身高呈正相关,面宽与身高的相关性最大;尔苏男性的头长、头宽和下颌角间宽与身高呈正相关关系,头长与身高的相关性最大;尔苏女性的额最小宽和面宽与身高呈正相关关系,额最小宽与身高的相关性最大.木雅人与尔苏人通过直线回归方程估测的身高值比通过倍增因数估测的身高值更接近实际测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高 木雅人 苏人 头面部 倍增因数 直线回归方程
下载PDF
中国木雅人、尔苏人、八甲人与空格人的皮褶厚度 被引量:2
7
作者 韩立森 武敏 +3 位作者 王子善 宇克莉 张兴华 郑连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76,共6页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与四川省石棉县调查了157例木雅人、120例尔苏人、158例八甲人与71例空格人的皮褶厚度,包括面颊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髂嵴上皮褶、小腿内侧皮褶共7项.比较研究了4个族群与我...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与四川省石棉县调查了157例木雅人、120例尔苏人、158例八甲人与71例空格人的皮褶厚度,包括面颊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髂嵴上皮褶、小腿内侧皮褶共7项.比较研究了4个族群与我国西南地区15个族群的皮褶厚度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木雅人、尔苏人、八甲人与空格人男性的7项皮褶厚度均显著低于女性数值;②木雅人与尔苏人的各项皮褶厚度值较接近,二者的面部皮下脂肪堆积水平较高,八甲人身体躯干和四肢皮下脂肪堆积水平优于其他3个族群,空格人的各项皮褶厚度均较小,皮下脂肪堆积水平较低;③同西南地区其他15个族群的皮褶厚度相比,八甲人的数值偏大,尔苏人和木雅人的数值属于偏大或中等偏大,空格人的数值较小;④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木雅人与尔苏人接近,八甲人与四川汉族族群接近,而空格人与云南傣族和云南蒙古族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雅人 苏人 空格人 八甲人 皮褶厚度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四川尔苏人族群认同的历史因素 被引量:16
8
作者 巫达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3,共5页
本文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尔苏人的族群认同分歧情况,并从人类学族群理论建构论的视角对这种认同分歧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着重分析了历史记忆对于族群认同建构的影响,指出尔苏人的族群认同是分歧双方建立在一定的历史记忆基础上的... 本文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尔苏人的族群认同分歧情况,并从人类学族群理论建构论的视角对这种认同分歧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着重分析了历史记忆对于族群认同建构的影响,指出尔苏人的族群认同是分歧双方建立在一定的历史记忆基础上的主观认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苏人 建构论 族群认同 历史记忆
下载PDF
尔苏语言文字与尔苏人的族群认同 被引量:14
9
作者 巫达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2-138,共7页
尔苏人虽然使用同一种语言,却存在两种族群认同表现。其中部分尔苏人认同国家把他们划入藏族,另一部分人认为尔苏人与藏族的差异较大,要求被承认为一个单一民族。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这两种认同表现除了用尔苏语与藏语的特征之外,还... 尔苏人虽然使用同一种语言,却存在两种族群认同表现。其中部分尔苏人认同国家把他们划入藏族,另一部分人认为尔苏人与藏族的差异较大,要求被承认为一个单一民族。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这两种认同表现除了用尔苏语与藏语的特征之外,还用尔苏人的沙巴图画文字和藏文经书来强调和支持各自的观点。语言文字作为一个族群的重要文化内容,在尔苏人当中直接影响了族群认同的抉择。本文从人类学族群理论建构论的角度对这种族群认同分歧现象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苏人 建构论 理性选择 族群认同
下载PDF
舞蹈、象征与族群身份表述——以四川尔苏人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巫达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5期21-26,共6页
舞蹈作为一个文化象征符号,可以被用来表述族群身份的差异性。在一次尔苏人火把节舞蹈汇演比赛中,甲队用尔苏人传统舞蹈形式表达他们选择"尔苏"作为单一民族的愿望;乙队则采取了西藏藏族风格的舞蹈形式以表达他们选择"藏... 舞蹈作为一个文化象征符号,可以被用来表述族群身份的差异性。在一次尔苏人火把节舞蹈汇演比赛中,甲队用尔苏人传统舞蹈形式表达他们选择"尔苏"作为单一民族的愿望;乙队则采取了西藏藏族风格的舞蹈形式以表达他们选择"藏族"作为他们的族群身份的愿望;丙队来自一个跟彝族杂居的村子,他们采取了融合尔苏舞蹈和彝族式舞蹈作为他们的参赛舞蹈,丙队同样用舞蹈形式表达了不愿介入甲队和乙队两个舞蹈队编导们所表达的族群身份抉择"对决",而是采取一种折中的形式来参与这个活动。本文认为这种用舞蹈形式表达不同的族群身份的形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常态,可以由此看到当今世界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发生和发展的起因和走向。从现实意义上看,通过这个小个案可以清楚地看到企图掩盖或刻意忽略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差异性是不可能的,而且极易陷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泥潭,从而影响国家的民族政策的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文化多样性 族群身份表述 艺术人类学 苏人
下载PDF
宗族观念与族群认同——以四川藏族尔苏人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巫达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93-98,共6页
藏族尔苏人的宗族概念"德"(de)有"姓"的含义,与"德"相对应的是"潘策"(phantshie),跟汉语的"氏"概念接近。研究显示,属于某个特定尔苏宗族"德"的人必然是尔苏人,然而属于某... 藏族尔苏人的宗族概念"德"(de)有"姓"的含义,与"德"相对应的是"潘策"(phantshie),跟汉语的"氏"概念接近。研究显示,属于某个特定尔苏宗族"德"的人必然是尔苏人,然而属于某个"潘策"的人则不一定是尔苏人。尔苏的扎拉洼"潘策"里出现包括强烈认同藏族的"多续西番"的情况,由此带动该"潘策"尔苏人认同藏族。由宗族观念考察尔苏族群和文化认同建构问题,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尔苏人的"族群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族群认同 建构论 苏人
下载PDF
环境适应与宗教的象征意义——彝族尼苏人咪卡哈仪式中的神树、寨门、祭品和祭祀过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永祥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39,共5页
滇南彝族尼苏人的咪卡哈仪式中所祭祀的咪卡哈神树是整个活动的中心和神灵的集散地;寨门是人鬼的分界线;祭品以其种类不同,象征意义也不一致;祭祀过程反映出的是深层和核心的象征意义:天、地、人——水、村寨、土地使用,这是永恒的主题... 滇南彝族尼苏人的咪卡哈仪式中所祭祀的咪卡哈神树是整个活动的中心和神灵的集散地;寨门是人鬼的分界线;祭品以其种类不同,象征意义也不一致;祭祀过程反映出的是深层和核心的象征意义:天、地、人——水、村寨、土地使用,这是永恒的主题,它反映出的是一种人类与神灵的关系,一种彝族祖先对于生态知识的应用和对于环境的适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卡哈仪式 彝族尼苏人 象征意义 环境适应
下载PDF
云南尼苏人“花灯”的学校教育传承初探——以蒙自市永宁尼苏人村寨为个案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珏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6-20,共5页
云南尼苏人"花灯"是云南省红河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以蒙自市永宁尼苏人村寨为个案,从传承百余年的永宁尼苏人"花灯"的教育传承现状出发,对尼苏人"花灯"引入学校教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构... 云南尼苏人"花灯"是云南省红河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以蒙自市永宁尼苏人村寨为个案,从传承百余年的永宁尼苏人"花灯"的教育传承现状出发,对尼苏人"花灯"引入学校教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尼苏人"花灯"特色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尼苏人"花灯"知识的师资队伍、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传承尼苏人"花灯"和开展尼苏人"花灯"特色文化课外活动等思路,以此助力尼苏人"花灯"的传承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人“花灯” 永宁村 传承现状 学校教育传承
下载PDF
人类学视野中的尔苏人人文类型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朝晖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尔苏人生活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越西、冕宁等县,1981年划归藏族,他们自称尔苏人。本文拟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以族源、语言、文字、民间歇谣、社会文化特点等为起点,对尔苏人的人文类型作一初步考察。
关键词 人类学 苏人 人文类型
下载PDF
作为宗教、医疗及艺术的表述载体——彝族诺苏人“尼此裹”治疗仪式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艳姬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3-28,33,共7页
"尼此裹"仪式作为最为典型、实践率最高的传统宗教医疗方式,在彝族诺苏支系群体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不仅体现出诺苏文化宗教信仰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也承载着诺苏人寻医问药、解除疾病痛苦的基本身心需求,更传递... "尼此裹"仪式作为最为典型、实践率最高的传统宗教医疗方式,在彝族诺苏支系群体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不仅体现出诺苏文化宗教信仰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也承载着诺苏人寻医问药、解除疾病痛苦的基本身心需求,更传递出诺苏文化中艺术表达方式独特的一面。因此,"尼此裹"治疗仪式应该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述载体而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此裹” 彝族诺苏人 治疗仪式 表述载体
下载PDF
涵化与文化认同建构——以四川藏族尔苏人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巫达 《青藏高原论坛》 2013年第3期20-25,共6页
青藏高原东部的藏彝走廊是一个生态多样化的区域,同时也是一个族群和文化多样化的区域。多族群共处的区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族群关系,实际上也是一个多文化接触和文化涵化的区域。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市的尔苏人现已划归藏... 青藏高原东部的藏彝走廊是一个生态多样化的区域,同时也是一个族群和文化多样化的区域。多族群共处的区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族群关系,实际上也是一个多文化接触和文化涵化的区域。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市的尔苏人现已划归藏族。在文化上尔苏人受到了他们的两个邻居——彝族和汉族——的涵化。他们的许多文化内容借鉴或接受了周边彝汉两族的文化。然而,尔苏人保留了鲜明的族群认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部分尔苏人为了强调与周边民族的差异性,积极建构尔苏人文化认同。本文介绍了尔苏人受涵化的文化元素,同时分析他们刻意建构的文化内容。尔苏人的文化认同建构是通过文化表述来区分该族群与周边族群的边界,而这种刻意的文化表述是建立在某种"想像的共同体"(Anderson 1983)的基础上的文化认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藏族尔苏人 涵化 文化认同 认同建构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课改:你的另一个名字是妥协——一个江苏人对浙江新课改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臧志军 《职教通讯》 2015年第4期77-78,共2页
受邀评论一下最新的《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感到有些为难,因为只看到了文本,对实际情况不是很了解。这种情况下的评论容易沦为学究式的语词堆积,成为用一套概念攻击另一套概念的载体。为了避开这个陷... 受邀评论一下最新的《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感到有些为难,因为只看到了文本,对实际情况不是很了解。这种情况下的评论容易沦为学究式的语词堆积,成为用一套概念攻击另一套概念的载体。为了避开这个陷阱,还是抛开那些理念层面的分析,只讨论一些实施层面的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人 中等职业教育 理念层面 课程改革方案 职业领域 道相 课程内容改革 教育结构 中国职业教育 吴侬软语
下载PDF
晚清江苏人与日本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被引量:1
18
作者 舒习龙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2-116,共5页
在晚清中日文化交往的历史舞台中,江苏人依靠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勇敢地承担起和外来文化交流和接触的历史使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代表性的有:江苏书画家王寅、卫寿金等寓居日本、王韬与... 在晚清中日文化交往的历史舞台中,江苏人依靠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勇敢地承担起和外来文化交流和接触的历史使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代表性的有:江苏书画家王寅、卫寿金等寓居日本、王韬与日本知识界的交往、姚锡光的赴日教育考察等三个方面,他们对江苏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苏人 书画界交往 王韬 教育考察 日本
下载PDF
怒族良苏人语言转用的文化人类学思考
19
作者 陈海宏 谭丽亚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25-29,共5页
良苏人是怒族的一个小支系。长期与傈僳族相互杂居、良苏话的社会功能不断弱化等因素,使良苏人整体转用傈僳语。语言转用对良苏人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传统文化传承有重要影响。文化多样性是怒江地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和传... 良苏人是怒族的一个小支系。长期与傈僳族相互杂居、良苏话的社会功能不断弱化等因素,使良苏人整体转用傈僳语。语言转用对良苏人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传统文化传承有重要影响。文化多样性是怒江地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和传承良苏人的语言文化,既对构建多民族聚居区和谐文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构建怒江地区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人 语言转用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代沟”能预防或填平吗——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教材研究
20
作者 顾润生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40,共1页
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思想品德》(上)教材53页中,有这样一段话:“事实上,‘代沟’并不影响两代人的相互接纳,相反,这完全可以通过两代人的沟通去预防或填平,沟通是跨越‘代沟’的最好方式。”在常州市初中思想品德教... 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思想品德》(上)教材53页中,有这样一段话:“事实上,‘代沟’并不影响两代人的相互接纳,相反,这完全可以通过两代人的沟通去预防或填平,沟通是跨越‘代沟’的最好方式。”在常州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研讨会上,许多教师认为这段话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德》 教材研究 八年级 代沟 预防 苏人民出版社 教学研讨会 常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