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韦素园的苏俄文学译介考察
1
作者 刘虎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14,共7页
作为五四后期新文学社团“未名社”的核心骨干力量和《莽原》半月刊的执行编辑,韦素园翻译出版了大量苏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著作,为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借助史料的挖掘、梳理和文本细读的方法考察韦素园的苏俄文学译介情况,... 作为五四后期新文学社团“未名社”的核心骨干力量和《莽原》半月刊的执行编辑,韦素园翻译出版了大量苏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著作,为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借助史料的挖掘、梳理和文本细读的方法考察韦素园的苏俄文学译介情况,可以发现他的文学译介具有以下特点。其一,译介生涯早期作品较少,但发表了不少有关苏俄作家及作品的述评文章,体现了他深厚的苏俄文学研究功底。其二,“梭罗古勃情结”强烈。这表明他早期文学译介的风格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俄罗斯十九世纪末颓废派文学的特点,其色调悲观、阴暗,颓废气息浓厚。其三,未名社成立后,致力于革命进步文学作品和革命文艺理论的译介,对唤起民众的反压迫抗争意识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早期传播具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素园 未名社 苏俄文学 译介 梭罗古勃情结 革命文艺理论
下载PDF
论王蒙与苏俄文学 被引量:1
2
作者 温奉桥 《理论与创作》 2008年第3期64-68,92,共6页
苏俄文学对王蒙创作的影响是内在而深刻的。苏俄文学在本质的意义上影响了王蒙的个性气质、文学精神,以及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和整体风貌。苏俄文学构成了王蒙文艺思想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成为王蒙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质素。应该说,对王... 苏俄文学对王蒙创作的影响是内在而深刻的。苏俄文学在本质的意义上影响了王蒙的个性气质、文学精神,以及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和整体风貌。苏俄文学构成了王蒙文艺思想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成为王蒙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质素。应该说,对王蒙那代人而言,都或轻或重地存在着某种“苏俄情结”,这是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密切相关的,而这种“苏俄情结”之与王蒙尤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俄文学 王蒙 文学创作 个性气质 文学精神 精神资源 文艺思想 情结
下载PDF
现代中国何以从热衷于俄国文学转向苏俄文学
3
作者 林精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67-78,共12页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热衷于俄国写实主义文学是中国社会的一股强大潮流 ,但进入 1 92 0年代中后期不久 ,中国知识界却很快转向了苏俄新文学和理论 ,这种转向隐藏了很多问题。今天我们澄清这些历史问题 ,有助于重新认识现代中国接受...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热衷于俄国写实主义文学是中国社会的一股强大潮流 ,但进入 1 92 0年代中后期不久 ,中国知识界却很快转向了苏俄新文学和理论 ,这种转向隐藏了很多问题。今天我们澄清这些历史问题 ,有助于重新认识现代中国接受俄国文学的历程 ,还能还原在苏俄文学召唤下的现代中国追求革命的意义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文学 苏俄文学
下载PDF
瞿秋白革命文艺观的形成与“苏俄文学情结”
4
作者 韩斌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79-82,共4页
以文艺心理学角度研究瞿秋白文艺思想的新作,从瞿秋白文艺观形成的三个阶段来阐述其与苏俄文学情结及其与苏俄文化体验的内在心理联系,或可抓住问题的内在本质。
关键词 瞿秋白 革命文艺观 艺术创作 形成 苏俄文学
下载PDF
苏俄文学在东南亚华人革命运动中的影响
5
作者 程映虹 《俄罗斯学刊》 2013年第5期26-31,共6页
"五四"以来,苏俄文学在中国一直有着广泛的影响。随着中国革命的开展,苏俄文学的影响也从中国国内扩展到海外华人世界,东南亚华人革命和左翼运动就留有其深深的印迹。在东南亚华文出版物中,苏俄文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东南亚... "五四"以来,苏俄文学在中国一直有着广泛的影响。随着中国革命的开展,苏俄文学的影响也从中国国内扩展到海外华人世界,东南亚华人革命和左翼运动就留有其深深的印迹。在东南亚华文出版物中,苏俄文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东南亚许多国家革命运动的领导人都深受苏俄文学的影响,他们不仅大量阅读苏俄文学,而且将其作为革命思想的主要来源。苏俄文学激励着青年学子前进的步伐,其革命思想更是在东南亚革命者心中产生共鸣,成为"华运"在东南亚能够得以顺利开展的一个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俄文学 东南亚华人运动
下载PDF
哈尔滨普罗文学的生成与发展--以《灿星》为代表
6
作者 薛展嵘 《今古文创》 2024年第6期11-14,共4页
哈尔滨普罗文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是东北新文学在无产阶级文化思潮下发生新变而呈现出的文学形态,同时也涵盖本埠所译介的苏俄文学。《灿星》周刊于1928年诞生于哈尔滨,以发表无产阶级文学和译介苏俄文学著称。本文选取《灿星... 哈尔滨普罗文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是东北新文学在无产阶级文化思潮下发生新变而呈现出的文学形态,同时也涵盖本埠所译介的苏俄文学。《灿星》周刊于1928年诞生于哈尔滨,以发表无产阶级文学和译介苏俄文学著称。本文选取《灿星》周刊为该时期哈尔滨普罗文学代表,围绕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现代传媒、苏俄文化三个层面的影响,探究其文学生成发展的成因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文学 哈尔滨 《灿星》 苏俄文学
下载PDF
引进·选择·创造·输出——王蒙与苏俄文学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其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4-61,9,共9页
鲁迅把苏俄文学称作中国人民和作家的“导师和朋友”,我国的中老年一代作家,大多深受俄罗斯苏维埃文学的影响。王蒙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祸福与共 纵观王蒙的小说、散文、评论和讲话所提示的线索,大体可以这样说,在过去的五十年中... 鲁迅把苏俄文学称作中国人民和作家的“导师和朋友”,我国的中老年一代作家,大多深受俄罗斯苏维埃文学的影响。王蒙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祸福与共 纵观王蒙的小说、散文、评论和讲话所提示的线索,大体可以这样说,在过去的五十年中,王蒙的理想、事业、成就、命运、前途,始终和苏俄文学结着不解之缘。 少年王蒙即接触苏俄文学。一九四六年和地下党建立联系后,更把《铁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接受苏俄文学 契诃夫 小说 作家 作品 刘世吾 苏联 现实主义 托尔斯泰
原文传递
评李今的《三四十年代苏俄汉译文学论》
8
作者 袁盛勇 阮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0-265,共6页
关键词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苏俄文学 文学 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 译入语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
下载PDF
苏俄非主流文学价值取向研究
9
作者 黄伟 《惠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4-88,共5页
苏俄非主流文学之所以被前苏联官方批判、排斥、压制、否定,是因为苏俄非主流文学在处理十月革命、知识分子、时代精神等重大题材时表现出迥异于苏俄主流文学的兴趣和价值取向。非主流文学关注十月革命的负面影响和阴暗面,批判时代精神... 苏俄非主流文学之所以被前苏联官方批判、排斥、压制、否定,是因为苏俄非主流文学在处理十月革命、知识分子、时代精神等重大题材时表现出迥异于苏俄主流文学的兴趣和价值取向。非主流文学关注十月革命的负面影响和阴暗面,批判时代精神的虚妄和虚伪并预言其幻灭的命运,凸显知识分子的疏离并捍卫其独善其身的终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俄非主流文学 苏俄文学 十月革命 时代精神 知识分子
下载PDF
百年中国文学:关于文明的叙事
10
作者 陈晓明 《百家评论》 2023年第5期34-37,共4页
现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的影响下完成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其以启蒙理念、文化教化社会等为主导的文学观念,可视作在面对西方挑战做出的应战。1949年后,中国文学在外来文化资源层面独尊苏俄文学,在其引导下走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然... 现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的影响下完成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其以启蒙理念、文化教化社会等为主导的文学观念,可视作在面对西方挑战做出的应战。1949年后,中国文学在外来文化资源层面独尊苏俄文学,在其引导下走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然而,撇开冲击-反应模式所标示出的外来影响,我们更应看到现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有其自身的使命、任务和目标,因而有其书写社会、历史、现实的独异方式,进而去探寻一种总体性、根本性意义上或内在性意义上的独特性。尽管,总体性的提问方式在后现代时代极易遭到质疑,但基于我们对百年中国文学独特道路的确信,我们的提问和立论应是果断的,并诉诸有力的逻辑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百年中国文学 苏俄文学 外来影响 后现代时代 反应模式 提问方式 逻辑建构
下载PDF
《文艺生活》中的译介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翻译文学
11
作者 王丹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4期129-139,共11页
跨越整个20世纪40年代的《文艺生活》发表了近百篇文学译介。桂林版《文艺生活》刊发了大量苏俄以及其他国家反映战争和反法西斯题材的文学译介,丰富了中国抗战文艺的艺术画廊,对政治意识形态起到了重要的声援作用。抗战胜利后出版的光... 跨越整个20世纪40年代的《文艺生活》发表了近百篇文学译介。桂林版《文艺生活》刊发了大量苏俄以及其他国家反映战争和反法西斯题材的文学译介,丰富了中国抗战文艺的艺术画廊,对政治意识形态起到了重要的声援作用。抗战胜利后出版的光复版、海外版、穗新版《文艺生活》虽然文学译介数量远不及桂林版,但苏联文学译介的惯性影响力仍不可忽视,同时英美等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以及弱小民族文学也都是时代声音的回响。《文艺生活》中文学译介的内容构成和布局演变,恰是与中国20世纪40年代现实语境磨合、协调后生成的20世纪40年代翻译文学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生活》 文学译介 苏俄文学 20世纪40年代翻译文学
下载PDF
茅盾文学翻译的重大成果及历史贡献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韶华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48,共2页
茅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作家、翻译家。他通过自己的翻译向中国读者传达了新文艺的宗旨与价值,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 茅盾 翻译 苏俄文学 成果
下载PDF
莫言小说中革命女性形象的苏俄文化镜像——以《丰乳肥臀》为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娜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6-89,共4页
莫言在小说中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敢爱敢恨,泼辣勇敢,富有主动性,与中国传统小说对女性的书写有着显著区别。在《丰乳肥臀》中,莫言着重书写了三种类型的女性,她们是莫言泛文本的知识谱系中苏俄文化镜像本土化的文学继承... 莫言在小说中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敢爱敢恨,泼辣勇敢,富有主动性,与中国传统小说对女性的书写有着显著区别。在《丰乳肥臀》中,莫言着重书写了三种类型的女性,她们是莫言泛文本的知识谱系中苏俄文化镜像本土化的文学继承和创造性改写,体现出莫言对于女性心灵美和人性美的神性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乳肥臀》 镜像 女性形象 苏俄文学 本土化
下载PDF
论苏俄非主流文学与十月革命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伟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4-166,共3页
十月革命促成了苏俄非主流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其标志是白银时代过来的老作家分化和新作家群出现非主流创作倾向。十月革命成为苏俄非主流文学的题材之一,但其侧重点迥异于主流文学,或关注革命的负面影响,或关注小人物,或关注个性的价值,... 十月革命促成了苏俄非主流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其标志是白银时代过来的老作家分化和新作家群出现非主流创作倾向。十月革命成为苏俄非主流文学的题材之一,但其侧重点迥异于主流文学,或关注革命的负面影响,或关注小人物,或关注个性的价值,或关注无产者的心态,或关注领袖人物的阴暗心理。在十月革命题材的文学创作中,苏俄非主流文学的审美追求是真实、反思和还原,呈现迥异于主流文学的独特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俄非主流文学 十月革命 苏俄文学 白银时代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断崖上的双生花——阿克西妮亚与莱波尔玛形象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祥文 李婷婷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47-50,共4页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对我国作家玛拉沁夫的创作曾产生过巨大影响。《茫茫的草原》中的莱波尔玛与《静静的顿河》中的阿克西妮亚在性格特征、爱情生活和悲剧命运等方面存在惊人的相似,她们共同彰显了男权社会下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 苏俄文学 爱情生活 悲剧命运 女性意识
下载PDF
政治文化语境与鲁迅晚期翻译
16
作者 骆萍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37-141,共5页
翻译总是与特定的语境有关,受到特定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20世纪30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印记对鲁迅晚期的翻译实践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其翻译目的、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上都体现出译者的政治文化诉求。
关键词 30年代 政治文化 鲁迅 晚期翻译 苏俄文学 翻译策略
下载PDF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偏差探源
17
作者 苏畅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8-40,共3页
俄国形式主义出于对传统文学研究的不满,提出“文学性”的问题,并以“陌生化”作为解答。以陌生化概念解释文学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甚至荒谬的结论。而追述渊源,形式主义的思维方式是源于现代语言学的差异论与二元对立思想。
关键词 苏俄文学 形式主义 陌生化 现代语言学 差异论 二元对立
下载PDF
瞿秋白的普希金情结
18
作者 常金秋 《关东学刊》 2017年第2期85-90,共6页
在20世纪,瞿秋白对俄苏文学的关注与研究不少。1920-30年代,他在著作中多次提及普希金,并以其为标杆,与中国文艺界进行比照。1930年代在向苏联"取经"时,没有专攻当时流行的无产阶级著作,而是"舍近求远"译介普希金... 在20世纪,瞿秋白对俄苏文学的关注与研究不少。1920-30年代,他在著作中多次提及普希金,并以其为标杆,与中国文艺界进行比照。1930年代在向苏联"取经"时,没有专攻当时流行的无产阶级著作,而是"舍近求远"译介普希金长诗《茨冈》,体现出译者强烈的主体态度。他的译诗中,不仅关涉到30年代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翼对新诗发展现状的思考,也是以译诗为载体,对诗歌语言进行的一次"口语化"尝试,是"文艺大众化"革命文学纲领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普希金 苏俄文学
下载PDF
如此“善变”的哥萨克——简析《静静的顿河》主人公革命立场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德文 《生活教育》 2018年第10期70-72,共3页
《静静的顿河》是苏俄文学史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该作品描绘了1912年到192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顿河地区的哥萨克人在战争革命与生活爱情的困难历程。以主人公葛利高里在波澜巨变的时代背景下革命立场的多次变化作... 《静静的顿河》是苏俄文学史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该作品描绘了1912年到192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顿河地区的哥萨克人在战争革命与生活爱情的困难历程。以主人公葛利高里在波澜巨变的时代背景下革命立场的多次变化作为贯穿整本小说的主线。在概括葛利高里革命立场变化几个阶段的同时,也具体分析了主人公在每一阶段革命立场转变的原因及其内在心理活动,以此来体会那个时代俄国社会巨变下小人物的历史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静的顿河》 葛利高里 苏俄文学
下载PDF
蒋海澄(艾青)的巴黎岁月及其初期新诗创作
20
作者 马正锋 《江汉学术》 2017年第6期42-49,共8页
蒋海澄(艾青)曾于1929年春至1932年1月在巴黎学习绘画,这是他人生的重要经历。一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复苏,缘起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近现代文学与美学思潮,其艺术性和思想性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步入了现代主义阶段。通过关... 蒋海澄(艾青)曾于1929年春至1932年1月在巴黎学习绘画,这是他人生的重要经历。一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复苏,缘起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近现代文学与美学思潮,其艺术性和思想性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步入了现代主义阶段。通过关注1920—1930年法国及巴黎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以及民众思想概况,可在其基础上展示蒋海澄进入了何种背景下的法国和巴黎。考察蒋海澄在这特定的时空中的日常生活,可梳理他在诗歌、美术方面的作为和追求。蒋海澄来法之前的知识背景和人生经历所初步塑造出的个性主义的多愁善感与左翼倾向的人道主义关怀,在巴黎这座世界文化之都得到了激发和引导。通过对艾青在巴黎期间的新诗创作的文本细读,可凸显这段巴黎生活之于其整个诗歌创作生涯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蒋海澄 新诗创作 印象派绘画 苏俄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