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苏俄文艺符号学在中国的接受与变形
被引量:3
- 1
-
-
作者
严志军
张杰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国际符号学会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4-199,共6页
-
文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学术思想的不断解放,苏俄文艺符号学在文学、语言学、哲学、符号学等领域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并出现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这种具有选择性的接受与变形有着意识形态、宗教文化、艺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出于社会背景等原因,中国学者在对巴赫金、洛特曼、乌斯宾斯基等人符号学思想的研究中,很自然地会从意识形态视角去解读。俄罗斯民族宗教的"聚和"传统和中国文化的"聚合"思想所产生的差异导致了中国学界强调苏俄文艺符号学各流派之间的统一性。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对"整体性"的把握也使得学界对苏俄文艺符号学的理解出现了强化规律性、消解多元性的变形。然而,随着苏俄文艺符号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学术视野的逐渐拓宽,中国学者不再一味地被动阐释和接受,转而在方法论方面创造性地做出了自己的改造。
-
关键词
苏俄文艺符号学
巴赫金
洛特曼
乌斯宾斯基
-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洛特曼符号学中的二元对立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薇
-
机构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
出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9期87-90,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W0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12XJC751003)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2CZW10)
-
文摘
洛特曼符号学从意义和符号的联系入手,将二元论作为符号系统建构的手段,在思维方式上主张二元平等,异质同晶,同时共存,主客相融,二元演化为多元,对立生成对话,由此颠覆同一,倡导差异,完成"去黑格尔化"进程,推动新一轮文论创新。
-
关键词
洛特曼
苏俄符号学
二元对立
去黑格尔化
-
Keywords
Lotman
the Soviet Union Semiotics
binary opposition
De Hegel Form
-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元叙事的韧性:洛特曼符号学危机与反思意识
- 3
-
-
作者
李薇
-
机构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
出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文论与‘去黑格尔化’研究"(13BZW0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超越现代与后现代--德勒兹差异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美学理论研究的启示"(12XJC751003)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论创新与经典重译"(GD12CZW10)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寻找艺术文本的结构,探索人类文化的共相,苏俄符号学代表洛特曼的理论指归均以总体性为目标,带有鲜明的现代性特质。其中呈现出的危机意识和反思意识,体现了元叙事的韧性,旨在重建一种秩序应对危机,重构一种价值更新自我。
-
关键词
洛特曼
苏俄符号学
危机意识
反思意识
元叙事
-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