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滨海平原冰后期古地理演化与沉积物物源研究 被引量:59
1
作者 杨守业 李从先 张家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65-72,共8页
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长江与黄河对冰后期的苏北滨海平原发育与苏北南黄海潮成砂体的形成影响巨大。冰后期早期长江物质影响大于黄河。黄河供给泥沙量较少 ,且对本区影响主要在北部、中部地区。公元 112 8年黄河改道由苏北入海之后 ,... 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长江与黄河对冰后期的苏北滨海平原发育与苏北南黄海潮成砂体的形成影响巨大。冰后期早期长江物质影响大于黄河。黄河供给泥沙量较少 ,且对本区影响主要在北部、中部地区。公元 112 8年黄河改道由苏北入海之后 ,黄河影响范围明显大于长江。长江仅由个别狭窄的汊道提供有限的物质而影响范围较小。古长江主流并未由琼港地区入海 ,而携带大量物质建设潮成砂体。最近 2 0 0 0年来本区沉积物主要由黄河提供。分析表明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在沉积物物源判别时 ,可有效的避免水动力因素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后期 古地理演化 沉积物物源 苏北滨海平原 元素地球化学
下载PDF
苏北滨海平原全新世沉积物物源研究——元素地球化学与重矿物方法比较 被引量:39
2
作者 杨守业 李从先 张家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58-463,共6页
运用元素地球化学与重矿物方法对苏北滨海平原全新世沉积物物源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沉积物形成主要由长江与黄河提供物质来源,且又以黄河物源为主。全新世早期长江物质对本区影响范围大于黄河,黄河供给泥沙量较少,对本区影响主要在... 运用元素地球化学与重矿物方法对苏北滨海平原全新世沉积物物源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沉积物形成主要由长江与黄河提供物质来源,且又以黄河物源为主。全新世早期长江物质对本区影响范围大于黄河,黄河供给泥沙量较少,对本区影响主要在北部、中部地区。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后,黄河曾由苏北入海并携带了大量泥沙,其影响范围明显大于长江,长江仅由狭窄的汊道提供有限的物质而影响范围较小。最近2000 年来本区沉积物物源主要由黄河提供。分析表明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在沉积物物源判别时,可有效的避免水动力因素影响,而相对重矿物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物源 苏北滨海平原 元素地球化学 重矿物
下载PDF
苏北滨海湿地麋鹿恢复种群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丁玉华 朱梅 任义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9-254,共6页
1986年至2004年,在苏北滨海湿地开展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研究。从每年的2月份开始,在麋鹿的产仔期按照每旬记录产仔数,直至产仔结束。逐年统计半散养和野生麋鹿种群结构。选择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的麋鹿进行称重,分析个体的身体发育... 1986年至2004年,在苏北滨海湿地开展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研究。从每年的2月份开始,在麋鹿的产仔期按照每旬记录产仔数,直至产仔结束。逐年统计半散养和野生麋鹿种群结构。选择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的麋鹿进行称重,分析个体的身体发育程度。半散养麋鹿种群由1986年引进的39头,发展到2004年的706头,年均出生率21.7%,鹿群年均增长率为17.5%,现已繁殖了子四代;野生放养麋鹿由31头增加到2004年的41头,年均出生率为16.3%,年均增长率为9.0%,且于2003年、2004年各产1头完全属野生的子二代。产仔季节相由引进时的紊乱已调整至目前的规律性产仔。研究表明大丰麋鹿种群繁殖很成功,其寿命、行为、生理发育、繁殖周期等都较引进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完全适应了黄海湿地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干扰仍是影响麋鹿种群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麇鹿 苏北滨海 湿地 野生种群 散养种群
下载PDF
苏北—滨海断裂北段最新活动时代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孟浩 闵伟 +2 位作者 刘金瑞 任治坤 冯英辞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8,共10页
苏北-滨海断裂在江苏以北的存在与活动性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小多道地震探测技术,对苏北-滨海断裂北段及附近海域进行探测,识别出4个反射界面,将研究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为4个地震层序,分别对应全新世、晚更新世、中更新世和早更... 苏北-滨海断裂在江苏以北的存在与活动性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小多道地震探测技术,对苏北-滨海断裂北段及附近海域进行探测,识别出4个反射界面,将研究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为4个地震层序,分别对应全新世、晚更新世、中更新世和早更新世4个地质时期。对照区域地质构造,对地震剖面断点进行分析,认为断点F1、F2、F3、F4、F8、F9、F10对应为苏北-滨海断裂,断裂错动的最新地层为晚更新世,因此推断苏北-滨海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多道地震 苏北滨海断裂 断裂活动性
下载PDF
2019年黄海ML4.6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和发震构造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迎春 李锋 +2 位作者 王俊菲 许田 王金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3-551,I0001,共10页
2019年黄海ML4.6地震序列发生在NW向苏北—滨海断裂带附近,历史上该断裂带附近曾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为了判断此次地震序列的发生是否与苏北—滨海断裂带活动有关,本文基于黄海ML4.6地震震中附近400 km范围内的测震台站记录,采用CAP方... 2019年黄海ML4.6地震序列发生在NW向苏北—滨海断裂带附近,历史上该断裂带附近曾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为了判断此次地震序列的发生是否与苏北—滨海断裂带活动有关,本文基于黄海ML4.6地震震中附近400 km范围内的测震台站记录,采用CAP方法计算了此次黄海地震序列中ML4.6和ML4.1地震的深度和震源机制解参数,并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该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研究结果显示:2019年12月8日黄海ML4.6和12日黄海ML4.1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别为20 km和21 km,位于发震区域的脆韧转换带内;黄海ML4.6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123°,74°和61°,节面Ⅱ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6°,33°和149°;黄海ML4.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135°,77°和32°,节面Ⅱ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37°,59°和165°。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节面参数与苏北—滨海断裂带的几何参数并不一致,表明此次黄海地震序列的发生与苏北—滨海断裂带的主断裂活动没有直接关系。黄海地震序列震中的重新定位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呈NW向分布。由上述反演所获的两次黄海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地震序列的重新定位结果推测,黄海ML4.6和ML4.1地震的破裂方向可能为NW向,黄海ML4.6地震序列可能是发生在区域壳内脆韧转换带的左旋走滑地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年黄海ML4.6地震 震源机制 苏北滨海断裂带 脆韧转换带
下载PDF
论太阳能热水器的节能潜力 被引量:1
6
作者 单金华 《中国建设信息》 1999年第Z4期66-67,共2页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如何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从本地区说起,拟就太阳能热水器的节能潜力做一番探讨,以提高全社会对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资源,节约一次性能源的认识。 (一)...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如何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从本地区说起,拟就太阳能热水器的节能潜力做一番探讨,以提高全社会对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资源,节约一次性能源的认识。 (一) 江苏省大丰市地处苏北滨海平原中段,属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区域。全年太阳总幅射量为118千卡/cm^2。夏季最多为38千卡/cm^2,占3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资源 节能潜力 开发利用 太阳能设备 苏北滨海平原 节约能源 日照百分率 江苏省大丰市 清洁能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