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南关系
1
作者 罗志刚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8-103,共6页
关键词 人民解放运动 南斯拉夫人 苏联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贝尔格莱德 苏南关系 西方盟国 游击队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巴尔干
下载PDF
苏南关系的演变及其意义
2
作者 王勇 《东疆学刊》 1989年第4期68-72,共5页
苏联和南斯拉夫在社会主义世界中,均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出现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和影响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及发... 苏联和南斯拉夫在社会主义世界中,均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出现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和影响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及发展进程。南斯拉夫作为一个坚持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的典型,具有鲜明的特色。然而,第2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中,苏南(苏联南斯拉夫的简称)两党、两国之间恩恩怨怨,给社会主义世界造成巨大影响。通过对苏南关系曲折演变过程的考察分析,对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关系 南斯拉夫 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 建设社会主义 独立自主 南共联盟 铁托 戈尔巴乔夫 不结盟运动
下载PDF
艰难曲折的道路——回顾苏南关系的发展
3
作者 董拜南 《国际观察》 1988年第3期6-8,53,共4页
今年3月14-18日,戈尔巴乔夫率领苏联党政代表团对南斯拉夫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1976年勃列日涅夫访问南斯拉夫后苏联最高领导人对南的第一次访问。这次访问标志着苏南关系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战后40多年来苏南关系的发展,经历了... 今年3月14-18日,戈尔巴乔夫率领苏联党政代表团对南斯拉夫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1976年勃列日涅夫访问南斯拉夫后苏联最高领导人对南的第一次访问。这次访问标志着苏南关系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战后40多年来苏南关系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斯拉夫人 苏南关系 戈尔巴乔夫 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 苏联政府 领导人 社会主义阵营 铁托 苏共
原文传递
1948-1949年苏南冲突原因新探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盛发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0-30,共11页
苏南冲突是苏联领导人为了冷战的需要而对苏联东欧集团内部进行清理和整肃的产物。从苏联方面来讲,主要原因就是:南斯拉夫在对外事务中不同苏联协商和协调,在诸如巴尔干联邦问题、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关系问题上擅自行动,表现出太... 苏南冲突是苏联领导人为了冷战的需要而对苏联东欧集团内部进行清理和整肃的产物。从苏联方面来讲,主要原因就是:南斯拉夫在对外事务中不同苏联协商和协调,在诸如巴尔干联邦问题、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关系问题上擅自行动,表现出太强的自主倾向,甚至想要充当巴尔于地区的领导人和苏联集团内部的第二号领袖,挑战直到最后公然向苏联的霸权进行挑战。苏南冲突的结果削弱了苏联东欧集团的力量和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东欧 苏南关系 冲突
下载PDF
苏联学者论1948—1953年的苏南冲突
5
作者 田永祥 《国际共运史研究》 CSSCI 1990年第3期46-51,45,共7页
1988年苏联科学院斯拉夫学和巴尔干学研究所就1948-1953年苏南冲突问题举行圆桌讨论会。苏刊《工人阶级与当代世界》1989年第三期报道了这次会议的内容。一、冲突的原因和发展过程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吉比安斯基就这个问题作了主要发... 1988年苏联科学院斯拉夫学和巴尔干学研究所就1948-1953年苏南冲突问题举行圆桌讨论会。苏刊《工人阶级与当代世界》1989年第三期报道了这次会议的内容。一、冲突的原因和发展过程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吉比安斯基就这个问题作了主要发言。他说,1948年以前,苏南关系的第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冲突 苏南关系 斯大林 苏联 情报局 共产国际 民主国家 巴尔干联邦 冲突问题 对外政策
下载PDF
本刊1989年总目录
6
《东疆学刊》 1990年第Z1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总目录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 诗词用韵 族属关系 民俗心态 苏南关系 写任务 潘颂德 知觉定势 渤海
下载PDF
巴尔干联邦计划研究(1944-1948):以保南联邦为中心
7
作者 徐刚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143-161,166,共20页
20世纪40年代巴尔干共产党人执政前后提出了建立巴尔干联邦的设想。该设想由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铁托和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季米特洛夫倡议推动,第一步是建立保南联邦,在此基础上商讨建立巴尔干联邦的可能性。在得到苏联当局和斯大林... 20世纪40年代巴尔干共产党人执政前后提出了建立巴尔干联邦的设想。该设想由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铁托和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季米特洛夫倡议推动,第一步是建立保南联邦,在此基础上商讨建立巴尔干联邦的可能性。在得到苏联当局和斯大林的肯定与指示后,保南联邦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进展大体分为两大阶段。从1944年年底索非亚会谈到1947年7月布莱德会谈期间,保南联邦计划在争论中艰难前行;从1948年1月斯大林训斥季米特洛夫关于建立东欧联邦的讲话到同年2月莫斯科会晤后斯大林接二连三攻击铁托及随后苏南关系破裂,保南联邦计划落下帷幕。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保南联邦计划从轰轰烈烈出台到急转直下夭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由于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之间的分歧,特别是两极格局的对立以及大国政治下的南斯拉夫与苏联的冲突。建立保南联邦的尝试具有重要的转折性意义,它既是巴尔干联合史上的一次实践高地,同时也成为此后半个多世纪巴尔干联合思想的"绝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干联邦 保南联邦 铁托 季米特洛夫 苏南关系
原文传递
苏联、英国、美国与1945年的里雅斯特危机
8
作者 梁强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135,共25页
1945年的里雅斯特危机,是国际关系史和二战史研究的重要问题。对比研究多国解密档案,有助于认识苏联、英国、美国围绕里雅斯特问题的争夺及各自立场的转变,以及南斯拉夫在这一问题上的政策。危机中,以英、美、意为一方,苏、南为另一方,... 1945年的里雅斯特危机,是国际关系史和二战史研究的重要问题。对比研究多国解密档案,有助于认识苏联、英国、美国围绕里雅斯特问题的争夺及各自立场的转变,以及南斯拉夫在这一问题上的政策。危机中,以英、美、意为一方,苏、南为另一方,形成了公开的政治和军事对抗。苏美最终联手化解危机,确保了反法西斯大同盟顺利延续到二战结束,也反映出两国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共识。苏联在危机中的做法损害了南斯拉夫对苏联的信任,为后来苏南关系的恶化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里雅斯特 意南领土争端 苏南关系 大同盟 苏联外交
原文传递
一九五五年
9
《国际政治研究》 1982年第2期40-43,共4页
3月7日铁托在联邦议会作报告时说,南外交政策以"积极共处"原则为指南,反对集团并继续同西方友好。报告认为苏南关系正常化是由于苏联"多少已认识到它的错误而且在设法改过自新"。 4月7日南社会主义联盟总书记卡德... 3月7日铁托在联邦议会作报告时说,南外交政策以"积极共处"原则为指南,反对集团并继续同西方友好。报告认为苏南关系正常化是由于苏联"多少已认识到它的错误而且在设法改过自新"。 4月7日南社会主义联盟总书记卡德尔在答丹麦"国际展望"杂志编辑问时说:"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总方向,只有一个社会主义,但是它的运动的路线和方式是五花八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斯拉夫 社会主义运动 合作社 积极共处 外交政策 铁托 联邦 议会 正常化 苏南关系
原文传递
Geochem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aleogene soda-deposits bearing strata in Biyang Depression,Henan Province 被引量:3
10
作者 YANG JiangHai YI ChengLong +2 位作者 DU YuanSheng ZHANG ZongHeng YAN JiaX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29-137,共9页
The Biyang Depression, lying in the eastern Nanxiang Basin, has a dustpan-shape with faults developed to the southwest and southeast. The Paleogene Hetaoyuan Formation in this depression hosts one of the oldest soda-d... The Biyang Depression, lying in the eastern Nanxiang Basin, has a dustpan-shape with faults developed to the southwest and southeast. The Paleogene Hetaoyuan Formation in this depression hosts one of the oldest soda-deposits, the Anpeng deposit. These sodium carbonate-bearing strata consist of lutites, muddy dolomites, and bedded soda-deposits, which are dominated by nahcolite with little trona, mirabilite, and halite. In the top Unit 3 and lower Unit 2 of Hetaoyuan Formation where the sodium carbonates are concentrated, dolomitic shale, muddy carbonate, and sodium carbonate can be separated based on their distinct A1203, TiO〉 Na20, MgO+CaO, and LOI (loss on ignition) contents. By using Na20/(MgO+CaO) ratio as an indicator for the relative concentration of Na carbonates to Mg-Ca carbonates, the muddy dolomit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with Na20/(MgO+CaO)〈0.6 exhibit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is ratio and AI203+TiO2 content, an proxy for ter- rigenous clastic input and the other group with Na20/(MgO+CaO)〉0.6 present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As the clastic propor- tion decreases, the former indicates that it tends to form pure Mg-Ca carbonates reflecting evaporation less than or equal to re- plenishment for the lake water in a relative humid climate, and the latter reveals a trend to form sodium carbonates with lake water's evaporation more than replenishment in a relatively dry climate. From muddy dolomite to sodium carbonate samples, with Na20/(MgO+CaO) ratio increasing, the A1 normalized Zr, Ti, La, K, Rb, and Ba tend to be enriched and the post-Archean Average Shale (PAAS) normalized positive Eu anomaly becomes more obvious. Integrated with the high B contents and the report of searlesite in the bedded sodium carbonates and the regional extensional tectonic regime, the abov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interpreted to signify hydrothermal contribution to forming these soda-deposits through the deep fault systems of basin marg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 carbonate-bearing strata nahcolite evapo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hydrothermal activ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