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本的空白和实现——以《苏小小墓》为例
1
作者 郑鸿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40-41,72,共3页
历代学者对李贺的《苏小小墓》有不同的阐释,这实质上是对该诗文本的"空白"所作的不同填补。文本唤起读者基于既有视域的阅读期待,吸引读者填补"空白",连接"空缺",更新视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 历代学者对李贺的《苏小小墓》有不同的阐释,这实质上是对该诗文本的"空白"所作的不同填补。文本唤起读者基于既有视域的阅读期待,吸引读者填补"空白",连接"空缺",更新视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对文本进行阐释是文本的实现。对李贺的《苏小小墓》有不同的解读就是这种文学理论观点的反映,但在文本实现的过程中,读者要确保文本阐释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小小墓 文本的空白 文本的实现
下载PDF
凄风苦雨哭亡魂——李贺诗《苏小小墓》解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吕佳 《黑河学刊》 2006年第1期51-52,62,共3页
唐朝诗人李贺《苏小小墓》一诗以苏小小的故事为题材,描绘了风雨之中墓地上的景象。由于身世遭遇的惊人相似,使得李贺这首诗成为历代吟咏苏小小的诗中最能打动人心者。他描绘的苏小小形象,又是他自身品质高洁、才华横溢的真实写照。诗... 唐朝诗人李贺《苏小小墓》一诗以苏小小的故事为题材,描绘了风雨之中墓地上的景象。由于身世遭遇的惊人相似,使得李贺这首诗成为历代吟咏苏小小的诗中最能打动人心者。他描绘的苏小小形象,又是他自身品质高洁、才华横溢的真实写照。诗人的悲剧甚至比苏小小更深一层;苏小小毕竟已逝,而诗人却活在一个结果在前,行为在后的荒谬之中。李贺笔下的鬼境与阴冷的现实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地统一起来。这首诗从多个方面折射出诗人的心态和他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贺 心态 艺术境界 苏小小墓 诗歌 中国 文学评论
下载PDF
唐诗中的苏小小形象研究——以李贺《苏小小墓》为中心
3
作者 童占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9-82,共4页
中晚唐时,歌咏钱塘名妓苏小小的诗出现热潮。究其原因,是因为苏小小形象堆积了中晚唐诗人的多重情愫:追求风流富艳的生活方式、时代、身世感伤等。通过对其中艺术成就最高、流传最广的李贺的《苏小小墓》的分析发现,李贺的吟咏苏小小,... 中晚唐时,歌咏钱塘名妓苏小小的诗出现热潮。究其原因,是因为苏小小形象堆积了中晚唐诗人的多重情愫:追求风流富艳的生活方式、时代、身世感伤等。通过对其中艺术成就最高、流传最广的李贺的《苏小小墓》的分析发现,李贺的吟咏苏小小,既是自伤身世,又有时代感伤,还是探寻生命价值的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贺 苏小小墓 生命价值
下载PDF
钱塘苏小小墓与杭州西湖女性风景
4
作者 何嘉丽 王欣 《园林》 2020年第3期2-7,共6页
南朝名伎苏小小之墓是杭州西湖女性风景的典型代表,历代文人追思拜谒苏小小墓,共同构建了"西泠桥畔苏小小"这一形象。西泠是杭州西湖最古老的名胜之一,名人墓祠、园圃印社,文化底蕴丰厚,又以苏小小而名。苏小小文学形象依托... 南朝名伎苏小小之墓是杭州西湖女性风景的典型代表,历代文人追思拜谒苏小小墓,共同构建了"西泠桥畔苏小小"这一形象。西泠是杭州西湖最古老的名胜之一,名人墓祠、园圃印社,文化底蕴丰厚,又以苏小小而名。苏小小文学形象依托西泠风景空间的演进而不断丰满,形成了"创作—解读—重构"的风景欣赏模式,成为人们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最好例证,同时形成了具有集体认同的风景空间,所谓"景物因人成胜概"。本文试以苏小小墓为切入点,聚焦西泠之演变,其女性化风景的形成与发展,探寻情感作为风景内核的多样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西泠 苏小小墓 文化景观 女性风景 葬园林
下载PDF
守候,是生命的一种姿态——读李贺《苏小小墓》诗 被引量:2
5
作者 过常宝 《文史知识》 2007年第3期34-37,共4页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关键词 李贺 姿态 生命 苏小小墓
原文传递
我自横刀向天笑 英雄儿女各千秋
6
作者 尹祖健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42-45,49,共5页
云遮雾绕说昆仑 戊戌维新运动死难的“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是一八九八年旧历八月初十于北京寓所被捕、十三日在宣武门外菜市口被斩决的。谭在狱中三日,有题壁诗一首:“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关键词 英雄儿女 题壁诗 忍死须臾 戊戌维新运动 油壁车 六君子 苏小小 菜市口 苏小小墓 杨柳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