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拉威西海海面高度多频率季节内变化及其机制分析
1
作者 毛志榜 王露 +2 位作者 李君益 谢玲玲 郑全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7,共14页
本文利用1993-2022年卫星高度计观测数据,分析苏拉威西海海面高度多频率季节内变化信号的时空特征,利用罗斯贝标准模理论给出动力解释。谱分析显示,苏拉威西海海面高度变化存在很强的30~90 d的季节内信号,其平均功率谱密度为半年内信号... 本文利用1993-2022年卫星高度计观测数据,分析苏拉威西海海面高度多频率季节内变化信号的时空特征,利用罗斯贝标准模理论给出动力解释。谱分析显示,苏拉威西海海面高度变化存在很强的30~90 d的季节内信号,其平均功率谱密度为半年内信号平均功率谱密度的13倍。这些季节内信号具有离散、不连续的谱峰周期,其中54.0 d和64.4 d的峰值最大,分别为30~90 d信号平均谱值的28倍和23倍。罗斯贝标准模态理论分析显示,近封闭的苏拉威西深海盆存在离散的罗斯贝标准模态。卫星高度计观测的季节内变化与罗斯贝标准模态结果的二维空间结构演化、周期以及西传速度一致,罗斯贝标准模态解的叠加呈现出与海面高度变化相似的方差分布,这说明苏拉威西海海盆的固有振荡是其季节内变化特征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拉威西海 多频率季节内变化 时空特征 罗斯贝标准模态 固有振荡
下载PDF
缅甸蒲甘佛塔表面灰浆成分研究——以苏拉牟尼佛塔为例
2
作者 周萍 董少华 +2 位作者 张秉坚 党小娟 杨璐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5,共9页
本研究以缅甸蒲甘苏拉牟尼佛塔为研究对象,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红外光谱仪等科学仪器,对佛塔后期修复灰浆、外墙灰浆和壁画地仗的主要组成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有机添加物、钙含量和泥沙质量... 本研究以缅甸蒲甘苏拉牟尼佛塔为研究对象,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红外光谱仪等科学仪器,对佛塔后期修复灰浆、外墙灰浆和壁画地仗的主要组成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有机添加物、钙含量和泥沙质量比试验,详细探究了灰浆的制作工艺。结合试验结果和当地走访调查,揭示了缅甸蒲甘灰塑的传统工艺和材料。研究结果显示,苏拉牟尼佛塔灰浆主要由石灰、砂砾和泥组成,同时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等有机添加剂。缅甸蒲甘地区的佛塔灰浆与我国传统的复合灰浆在制作工艺上存在相似之处,但也呈现明显区别。通过对灰浆制作工艺和材料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缅甸文化的独特之处,促进跨文化交流,并为佛塔的修复和技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甘 苏拉牟尼佛塔 灰浆
下载PDF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的2309号台风“苏拉”路径和强度预报分析
3
作者 黄颖 黄小燕 +1 位作者 赵华生 吴玉霜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以多种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为基础,将影响广西的2309号台风“苏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广西遗传神经网络台风预报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智能计算方法与系统降维技术,分析研究台风自身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环境流场的相互作用,对2309号台风“苏... 以多种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为基础,将影响广西的2309号台风“苏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广西遗传神经网络台风预报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智能计算方法与系统降维技术,分析研究台风自身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环境流场的相互作用,对2309号台风“苏拉”路径、强度预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西遗传神经网络台风预报方法预报精度较高,预报性能稳定,在台风“苏拉”强度预报中有优异的表现,但该方法在路径预报中较其他预报模式误差偏大,未来针对此类前期打转、后期路径稳定西行的台风,将对模型的预报因子及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进,以提高该方法对异常路径台风的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神经网络 台风“苏拉 路径预报 强度预报
下载PDF
地震面波与重力联合成像分析苏拉威西周缘壳幔热-流变学结构
4
作者 姜程浩 张健 +3 位作者 李志伟 郝天珧 董淼 方桂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61-2972,共12页
苏拉威西岛位于苏拉威西海、班达海之间,是研究海陆耦合、俯冲后撤等地球动力学问题的重要地区.本文利用这一地区24台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地震面波和背景噪声数据中提取出的面波频散数据和来自卫星的重力异常数据,开展了地震面波与重... 苏拉威西岛位于苏拉威西海、班达海之间,是研究海陆耦合、俯冲后撤等地球动力学问题的重要地区.本文利用这一地区24台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地震面波和背景噪声数据中提取出的面波频散数据和来自卫星的重力异常数据,开展了地震面波与重力联合层析成像反演,获得了苏拉威西周缘地区深至240 km深度的三维VS速度模型.基于三维波速模型,本文利用热-流变学方法,计算了该区岩石圈底界的热流变学边界层厚度、黏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苏拉威西岛岩石圈流变边界层东南厚、西北薄,这可能导致新生代苏拉威西岛在陆壳碎块位移与重组过程中,岛东支的东部北向速率最大,岛北支西部北向速率次之;(2)北苏拉威西海沟俯冲后撤板片上覆地壳对应S波波速低值异常区,可能代表了富含流体的软弱板片,推测苏拉威西俯冲带是一个慢速俯冲带,且后撤过程不连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拉威西岛 面波与重力联合成像 热流变边界层 海陆耦合 俯冲后撤
下载PDF
苏拉威西岛北部左旋走滑与俯冲后撤的动力学分析
5
作者 张健 董淼 +3 位作者 姜程浩 方桂 褚伟 何雨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共15页
苏拉威西岛北部属于马鲁古海板块,其主体是北苏拉威西海沟俯冲带与帕卢-科洛左旋走滑断裂所围限的岛北支和岛东支。大约5 Ma前,苏拉群岛沿Sorong断层与苏拉威西岛东支碰撞,导致北苏拉威西海沟俯冲后撤,引起了岛北支顺时针旋转约20°... 苏拉威西岛北部属于马鲁古海板块,其主体是北苏拉威西海沟俯冲带与帕卢-科洛左旋走滑断裂所围限的岛北支和岛东支。大约5 Ma前,苏拉群岛沿Sorong断层与苏拉威西岛东支碰撞,导致北苏拉威西海沟俯冲后撤,引起了岛北支顺时针旋转约20°~25°,同时,西侧的帕卢-科洛断层发生了约4 cm/a的左旋走滑。本文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计算了该区三维温度、速度、黏性特征,认为:苏拉威西岛北部在左旋走滑、俯冲后撤过程中,地壳以脆性变形为主,但由于北苏拉威西海沟俯冲带在地壳内形成南向倾斜的软弱层,Moho面和地形“镜像”区域内形成脆、韧变形共存的组合。地幔变形为韧性变形,深度约100 km的上地幔低速流变层是地幔韧性变形的主控层位。在周边板块边界不断移动的动力学背景中,苏拉威西岛北部在地壳尺度以收缩-伸展变形为主,在岩石圈尺度以旋转变形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拉威西岛北部 左旋走滑 俯冲后撤 地球物理计算分析 地壳与地幔变形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岛弧岩浆作用及其对板块俯冲起始的制约
6
作者 张晓冉 席锦钰 +1 位作者 刘平平 李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54-2568,共15页
板块俯冲起始是板块构造理论的核心内容,但却研究最为薄弱。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岛弧是始新世期间开始发育的一个印度洋洋内弧,其记录了多期次(包括印度洋、马鲁古海和西里伯斯海)的且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俯冲作用及相应的俯冲起始过程... 板块俯冲起始是板块构造理论的核心内容,但却研究最为薄弱。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岛弧是始新世期间开始发育的一个印度洋洋内弧,其记录了多期次(包括印度洋、马鲁古海和西里伯斯海)的且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俯冲作用及相应的俯冲起始过程,因此该岛弧是研究板块俯冲起始的天然实验室。本文通过回顾板块俯冲起始研究进展,结合北苏拉威西岛弧内已有的野外调查、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以厘清区域内岛弧岩浆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空间分布和岩浆活动节律,制约岛弧岩浆的构造背景和岩浆源区性质等,并着重关注该岛弧内可能与板块俯冲起始相关的地质和岩石记录,如弧前玄武岩、玻安岩、俯冲带(SSZ)型蛇绿岩、变质底板等。在此基础上,综合限定北苏拉威西岛弧记录的印度洋洋壳俯冲历史,探讨其俯冲起始的时间与地球动力学机制。本文仅抛砖引玉,期待更多学者参与到北苏拉威西岛弧板块俯冲起始的研究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俯冲起始 印度洋洋壳板片 苏拉威西岛弧 印度尼西亚
下载PDF
广东省:全力应对台风“苏拉”“海葵”接连登陆
7
作者 王晓东 王旭 +2 位作者 郑键鹏 刘文威 尹娜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10期86-88,共3页
9月初,2309号台风“苏拉”、2311号台风“海葵”接连登陆广东,狂风暴雨自东向西横扫广东省,风力之强、雨量之大、灾害之重、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多地降雨破历史极值,粤东、珠三角和粤西等地出现了严重的洪涝和地质灾害。面对异常严... 9月初,2309号台风“苏拉”、2311号台风“海葵”接连登陆广东,狂风暴雨自东向西横扫广东省,风力之强、雨量之大、灾害之重、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多地降雨破历史极值,粤东、珠三角和粤西等地出现了严重的洪涝和地质灾害。面对异常严峻的防风防汛形势,广东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以下简称国家防总)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锚定“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工作目标,严阵以待、严防死守,连续奋战17 d,全力做好防风防汛各项工作,全省未出现群死群伤、未出现重要工程损毁、未出现群体性社会事件,将损失降到最低,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苏拉 防汛救灾 历史极值 生命至上 地质灾害 台风“海葵” 生命财产安全 持续时间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台风苏拉登陆过程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26
8
作者 汪学渊 李栋 +2 位作者 任雍 陈孝腔 朱会芸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31-1436,共6页
为了研究风廓线雷达在台风天气过程预报中的作用,对2012年8月2—4日在福建秦屿镇登陆的台风苏拉天气过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在台风苏拉登陆期间4 km以上高空有效数据获取率明显提高,确定风廓线雷达的有效探测高度为4.8 km;通... 为了研究风廓线雷达在台风天气过程预报中的作用,对2012年8月2—4日在福建秦屿镇登陆的台风苏拉天气过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在台风苏拉登陆期间4 km以上高空有效数据获取率明显提高,确定风廓线雷达的有效探测高度为4.8 km;通过信噪比和垂直速度数据统计分析出台风登陆前后带来间歇性的降雨,而台风眼登陆主要表现为无降水天气,仅有少量的降雨,这一结论进一步在小时降雨量统计中得到验证;通过水平风速数据统计分析出台风登陆前后在有效探测高度内水平风速在25 m·s^(-1)左右,而台风眼登陆水平风速在0~3 m·s^(-1);统计结果与台风登陆物理过程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苏拉台风 信噪比 垂直速度 水平风速
下载PDF
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Walloon煤组成藏条件及富集模式 被引量:15
9
作者 唐颖 谷峰 +3 位作者 吴晓丹 叶浩 俞益新 仲米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28,共11页
中侏罗统Walloon亚群煤组是澳大利亚苏拉特(Surat)盆地煤层气藏的主要储层,为一套典型的低煤阶高产煤层。为了明晰该煤组的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富集模式,基于录井、实验和测试资料,研究了该煤组的展布特征及烃源岩条件、储集条件与保存条件... 中侏罗统Walloon亚群煤组是澳大利亚苏拉特(Surat)盆地煤层气藏的主要储层,为一套典型的低煤阶高产煤层。为了明晰该煤组的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富集模式,基于录井、实验和测试资料,研究了该煤组的展布特征及烃源岩条件、储集条件与保存条件,结合对该煤组的天然气成因及含气性特征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了该盆地东北部3个煤层气开发区在气藏富集模式上的差异,并归纳了Walloon煤组成藏及富集的有利条件。结论认为:(1)构造运动、地下水条件以及显微组分为Walloon煤组的生气创造了有利条件,该煤组的顶、底板及夹层岩性致密,封闭条件较好;(2)Walloon煤层气藏是一个形成在单斜构造上由水动力和岩性共同封闭的以次生生物成因气为主的混合成因气藏,煤层气的富集受局部构造、煤层生气能力和地下水动力3种因素的控制,并可分为背斜、向斜和斜坡3种模式,其中背斜模式、向斜模式的煤层气富集程度相对更高;(3)与其他煤层气藏相比,Walloon煤层气藏的成藏和富集同时具有双重碳源、高效生气、适中水动力和双重封闭4个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苏拉特盆地 侏罗纪 Walloon煤组 煤层气 成藏条件 富集模式
下载PDF
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富集模式 被引量:19
10
作者 俞益新 唐玄 +2 位作者 吴晓丹 苏展 叶浩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0-167,共8页
苏拉特盆地中侏罗统Walloon煤系地层蕴含着巨大的煤层气储量,正确了解其成藏特点是成功开发的关键,综合运用了沉积学、地质统计学及天然气地球化学等研究手段对煤层的沉积环境、构造特点、煤岩煤质、天然气成因及富集模式进行了系统研... 苏拉特盆地中侏罗统Walloon煤系地层蕴含着巨大的煤层气储量,正确了解其成藏特点是成功开发的关键,综合运用了沉积学、地质统计学及天然气地球化学等研究手段对煤层的沉积环境、构造特点、煤岩煤质、天然气成因及富集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Walloon煤系主要以曲流河的河漫滩及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沼泽为沉积背景,煤岩具有演化程度低、灰分较高、显微组分变化差异小等特点;高渗透性、高兰氏压力是煤储层的显著特征;构造转换带对储层渗透率有重要影响;煤层含气量较低,煤层气成因类型以次生生物成因气为主,热成因气为辅;不同区域、不同层段成藏类型存在差异,北部向斜区Juandah组为水动力封堵型,东北部Undulla鼻隆区及东部斜坡的局部地区Taroom组为背斜—水驱封堵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拉特盆地 Walloon煤系地层 低煤阶 构造转换带 成藏模式
下载PDF
苏拉威西俯冲带结构与俯冲起始机制的三维地震观测 被引量:8
11
作者 吕川川 郝天珧 +3 位作者 Rawlinson Nicholas 赵亮 徐亚 刘丽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137,共7页
苏拉威西海具有独特的演化过程—位于北婆罗洲及苏禄岛弧下的苏拉威西海板块停止俯冲后,其俯冲板块的另一侧开始向苏拉威西岛俯冲,形成了诸如俯冲转换边缘、对向俯冲系统等独特的地质现象。针对这种同一板块一侧俯冲停止后在板块另一侧... 苏拉威西海具有独特的演化过程—位于北婆罗洲及苏禄岛弧下的苏拉威西海板块停止俯冲后,其俯冲板块的另一侧开始向苏拉威西岛俯冲,形成了诸如俯冲转换边缘、对向俯冲系统等独特的地质现象。针对这种同一板块一侧俯冲停止后在板块另一侧发育新俯冲的过程,科学界提出了众多的板块初始俯冲机制模式,如前陆盆地碰撞后发育新俯冲、大陆/岛弧边缘重力失稳后解耦后俯冲、岩石圈浅部小范围的地幔对流活动导致俯冲等14种初始模式。由于难以获得处于俯冲初始阶段俯冲带的深部岩石圈的地震观测资料,造成这些板块活动模式仍止步于推测。苏拉威西海区的天然地震观测资料不仅是研究苏拉威西海俯冲系统岩石圈深部构造及演化的基础,而且也是认识俯冲过程初始机制的关键一环。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所属重点项目“苏拉威西海与古南海对向俯冲系统的三维地震观测与板块活动机制”在苏拉威西海区针对北苏拉威西海俯冲板片结构所开展的三维地震观测研究。该项研究实验以揭示俯冲系统深部结构与板块活动机制为目标,通过多边国际合作,于2019年8月15—25日在苏拉威西海区成功投放了27台国产宽频带海底地震仪(BBOBS),拟采集10个月的天然地震数据。同时计划利用印尼合作方的陆区地震台站数据,与OBS数据一同开展研究区岩石圈三维结构的地震学研究与数值模拟,认识俯冲下插板片的变形形态与特征、上覆地壳增厚程度及与俯冲系统持续作用过程之间的关系,讨论该地区独特俯冲系统的初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向俯冲系统 俯冲起始机制 海底地震仪 三维地震观测 苏拉威西海
下载PDF
基于BGM与ETKF的台风“苏拉”(1209)集合预报的对比试验Ⅰ:路径预报 被引量:11
12
作者 智协飞 朱寿鹏 +2 位作者 孙晶 王玉虹 胡航菲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6-784,共9页
采用FNL再分析资料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JTWC)资料,运用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分别使用增长模繁殖法(Breeding of Growing Mode,BGM)和集合卡尔曼变换方法(Ensemble Transf... 采用FNL再分析资料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JTWC)资料,运用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分别使用增长模繁殖法(Breeding of Growing Mode,BGM)和集合卡尔曼变换方法(Ensemble Transform Kalman Filter,ETKF),对1209号台风"苏拉"进行了台风路径的集合预报试验,并对预报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BGM或ETKF初始扰动的集合预报系统,集合平均预报对风场、温度场、位势高度场的预报效果均优于控制预报;ETKF方法的预报改进程度较BGM方法更大,且对风场和温度场预报技巧的优势尤为明显。BGM方法所得到的集合成员离散度小于ETKF方法,对大气真实状态的表征能力不及后者;两种扰动方法的集合平均都明显改善了台风"苏拉"的路径预报结果,尤其是控制预报在福建沿海第二次登陆后移速过快的问题,但对台风登陆位置预报的改进不明显;此外,采用ETKF方法的集合平均对台风"苏拉"路径预报的改进效果远优于采用BGM方法的集合平均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苏拉 BGM ETKF 集合预报 路径预报
下载PDF
苏拉威西埃达克岩、类埃达克岩分布与特征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章显 赵财胜 杨振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8,共9页
在东南亚一带的地质研究工作中,查阅了近10多年来地质文献上发表的有关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弧的岩石化学数据,查出符合埃达克岩条件的中、酸性岩岩石样品25个。样品分布于南苏拉威西、中苏拉威西、北西苏拉威西和北苏拉威西,构成巽他... 在东南亚一带的地质研究工作中,查阅了近10多年来地质文献上发表的有关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弧的岩石化学数据,查出符合埃达克岩条件的中、酸性岩岩石样品25个。样品分布于南苏拉威西、中苏拉威西、北西苏拉威西和北苏拉威西,构成巽他古大陆边缘新生代埃达克岩分布带。埃达克岩岩石类型分别属于岛弧拉斑系列、钙碱性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以重稀土元素Y、Yb含量低和高Sr值为特征。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有明显的Th,Sr峰。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富集。本区埃达克岩和埃达克质岩可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岛弧拉斑/钙碱性系列,见于大洋岛弧和陆缘火山弧,其REE配分模式属于大洋岛弧型(O型);另一种产于大陆板块内部,与陆-陆碰撞和后碰撞构造环境有成因联系,属于大陆型(C型)埃达克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拉威西(印度尼西亚) 埃达克岩 类埃达克岩 大洋岛弧 陆陆碰撞或后碰撞
下载PDF
末次盛冰期以来苏拉威西海区上层海水对快速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褚智慧 翦知泯 +2 位作者 乔培军 成鑫荣 边叶萍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6-264,共9页
通过对苏拉威西海MD98-2178站位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表层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壳体镁钙(Mg/Ca)比值反演海表温度(SST),并结合表层和次表层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探讨末次盛冰期以来,苏拉威西海区温度、盐度、生产力、温... 通过对苏拉威西海MD98-2178站位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表层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壳体镁钙(Mg/Ca)比值反演海表温度(SST),并结合表层和次表层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探讨末次盛冰期以来,苏拉威西海区温度、盐度、生产力、温跃层深度变化及其对快速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末次盛冰期苏拉威西海区,海表温度存在明显降温,较现代海表温度下降了2.9℃,但缺乏对快速气候波动明显响应。MD98-2178站位盐度、生产力以及温跃层深度等记录,则明显响应快速气候波动,在H1,YD等变冷事件期间,盐度变高、生产力上升、温跃层深度变浅,指示东亚冬季风加强,热带辐合带(TCZ)南移以及印度尼西亚穿越流(ITF)减弱。末次盛冰期以来,MD98-2178站位属种组合、生产力、盐度以及温跃层深度在11 ks b.P.左右存在明显的突变,且在南海、印尼海区普遍存在,指示了该海域在11kaB.P.左右存在重要的气候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拉威西海区 上层海水 快速气候变化响应 11kaB.P.气候变化
下载PDF
末次冰消期以来苏拉威西海颗石藻化石记录与古海洋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金晓波 刘传联 褚智慧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137,共7页
通过对苏拉威西海MD98-2178柱状样(3.62°N、118.70°E)颗石藻化石属种相对含量的统计,重建了2万年来海水古生产力、营养跃层的变化。其中Emiliania huxleyi、Gephyrocapsa oceanica、Florisphaera profunda占颗石藻群落的80%~... 通过对苏拉威西海MD98-2178柱状样(3.62°N、118.70°E)颗石藻化石属种相对含量的统计,重建了2万年来海水古生产力、营养跃层的变化。其中Emiliania huxleyi、Gephyrocapsa oceanica、Florisphaera profunda占颗石藻群落的80%~90%。由于G.oceanica与F.profunda存在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两者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前者代表高生产力以及高营养物质的海水,后者则代表低生产力与较深的营养跃层。推测冰消期颗石藻对环境变化具有两种响应模式:以约13.5ka的生产力峰值期为界,13.5ka之前颗石藻古生产力变化主要响应于径流对海洋营养物质的输入,而13.5ka之后则主要响应于海水-大气之间水循环的强度。全新世F.produnda含量及其所反映的营养跃层变化具有明显的百年尺度波动,与太阳活动的100~260a周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推测全新世苏拉威西海区营养跃层变化受百年尺度的类似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illation,ENSO)的变化及太阳活动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消期 颗石藻 古生产力 营养跃层 苏拉威西海
下载PDF
低阶煤层气田排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苏拉特盆地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姣姣 张越 +2 位作者 崔景云 李乐忠 仲米虹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22-226,共5页
中国低阶煤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其开发处于初步阶段,分析国外已成熟开发的低阶煤层气田的开发技术、排采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有助于为我国低阶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以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中部低阶煤层气开发区的1 000多口... 中国低阶煤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其开发处于初步阶段,分析国外已成熟开发的低阶煤层气田的开发技术、排采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有助于为我国低阶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以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中部低阶煤层气开发区的1 000多口煤层气井为研究对象,以静态地质资料和动态排采资料为基础,以产水量、产气量为评价指标,结合产气曲线形态将生产特征分为6大类,分析其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高效井约占57%,低效井约占43%,主要受渗透率、临储比、含气饱和度、构造等地质因素及完井方式和排采制度等工程因素的影响;而大段裸眼的完井方式及快速抽排的排采制度造成固体颗粒的大量产出是导致低效井占比较大的主要原因。通过改变完井方式,放缓初期排水降压速率及尝试新的排采工艺等可以有效改善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煤阶煤层气 苏拉特盆地 生产特征
下载PDF
苏拉威西凤果叶片在不同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特性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育梅 金亮 +2 位作者 郑国华 邱静瑜 梁诗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0,共4页
以3年生苏拉威西凤果Garcinia celebica L.幼苗为试材,经15℃光照培养箱炼苗72h后,分别在3、6、9℃进行低温胁迫36h,测定不同低温下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经... 以3年生苏拉威西凤果Garcinia celebica L.幼苗为试材,经15℃光照培养箱炼苗72h后,分别在3、6、9℃进行低温胁迫36h,测定不同低温下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经过低温胁迫的所有幼苗均能恢复正常生长,3℃低温的小苗出现轻微脱水现象。不同温度下的生理指标有明显变化: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均比对照有明显下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在6~9℃内随温度降低而上升,在6℃时达到最高值,但二者的含量在3℃时急剧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SOD、POD活性均在6~9℃内随温度降低而上升。推测苏拉威西凤果在6~9℃内出现应激反应,通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积累及SOD、POD活性的提高来适应低温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拉威西凤果 低温胁迫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酶 叶绿素 抗寒性
下载PDF
伊氏锥虫苏拉灭抗药性的稳定性和对其他抗锥虫药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方元 王元伦 聂海洋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56-359,共4页
将实验室培育的分别源于伊氏锥虫克隆JGc1和JX1c1的抗苏拉灭伊氏锥虫亚克隆JGSR和JXSR以小鼠连续传代,每3个月用体内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1次苏拉灭的ID100和CD100;另于传代初和传代12个月后测定它们和... 将实验室培育的分别源于伊氏锥虫克隆JGc1和JX1c1的抗苏拉灭伊氏锥虫亚克隆JGSR和JXSR以小鼠连续传代,每3个月用体内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1次苏拉灭的ID100和CD100;另于传代初和传代12个月后测定它们和它们各自对苏拉灭敏感的亲本克隆对硫胂聚氰胺、喹嘧胺硫酸盐和贝尼尔的敏感性。传代初,JGSR和JXSR的苏拉灭ID100均为100mg/kg,CD100分别为400mg/kg和>400mg/kg。连续传代21个月,JGSR的苏拉灭抗药性仍保持原水平;JXSR于头15个月保持原水平,传代18个月,ID100降至50mg/kg,21个月ID100进一步降至25mg/kg,CD100降至100mg/kg。JGSR和JXSR对喹嘧胺硫酸盐的敏感性比各自的亲本克隆提高了3倍,而对硫胂聚氰胺的敏感性则与亲本克隆相同或相近。JGSR和JXSR仍保持各自亲本克隆的贝尼尔抗药性,传代12个月也无改变。这些受试伊氏锥虫的贝尼尔抗药性是单一抗药性,对硫胂聚氰胺无显著交叉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病 抗药性 药物敏感性 苏拉 贝尼尔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温肾苏拉甫片中吗啡的含量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晓东 闫明 +3 位作者 黄毅 严欢 霍仕霞 张兰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61-163,共3页
为建立温肾苏拉甫片中吗啡含量测定的HPLC分析方法。采用色谱柱: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250mm×4.6mm,5μm),柱温:35℃,流动相:甲醇-乙腈-0.5%醋酸胺溶液(含三乙胺0.08%)(12.5∶12.5∶75),检测波长:287nm。结果显示吗啡在4.8... 为建立温肾苏拉甫片中吗啡含量测定的HPLC分析方法。采用色谱柱: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250mm×4.6mm,5μm),柱温:35℃,流动相:甲醇-乙腈-0.5%醋酸胺溶液(含三乙胺0.08%)(12.5∶12.5∶75),检测波长:287nm。结果显示吗啡在4.83~38.6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1.283×10^4C+3.938×10^4,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92%,RSD为0.99%(n=6)。因此可知,本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质控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肾苏拉甫片 吗啡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Surat区块低煤阶煤层定量表征与区带划分优选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泽宏 苏朋辉 +2 位作者 刘玲莉 李铭 王建俊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东缘Surat区块低煤阶煤层地质特征差异显著,如何优选有利区是实现研究区煤层气规模经济开发的关键。以大量测井数据、岩心实验数据、试井数据为基础,对巨厚煤系地层的多而薄的煤层进行精细刻画,定量表征煤层厚度、含... 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东缘Surat区块低煤阶煤层地质特征差异显著,如何优选有利区是实现研究区煤层气规模经济开发的关键。以大量测井数据、岩心实验数据、试井数据为基础,对巨厚煤系地层的多而薄的煤层进行精细刻画,定量表征煤层厚度、含气量和渗透率等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三维地质模型为平台,根据煤层参数空间分布差异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3类区带:Ⅰ类区带位于斜坡带构造高部位,毗邻剥蚀区,煤层气藏为高渗高丰度区,煤层厚度为18~40m(埋深大于等于150m),干燥无灰基含气量为3.8~6.5m^(3)/t,渗透率为20~550mD(平均为250mD),为后期规模开发最有利区带;Ⅱ类区带位于斜坡带顶部内剥蚀区,煤层气藏为高渗较低丰度区,煤层厚度为8~20m(埋深大于等于150m),干燥无灰基含气量为2.8~4.2m^(3)/t,渗透率为500~900mD(平均为680mD),属于潜力区带;Ⅲ类区带位于斜坡带构造低部位,煤层气藏为中低渗高丰度区,煤层厚度为18~41m,干燥无灰基含气量为4.8~7.8m^(3)/t,渗透率为0.1~20mD(平均为5mD),煤层气自然可采性相对较差。根据区带划分结果认为,Ⅰ类区带为研究区产能建设的有利选区,Ⅱ类区带可作为Ⅰ类区带开发中后期接替补充,Ⅲ类区带渗透性相对较低,可考虑小井距开发,实现产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拉 低煤阶 煤层表征 区带划分 有利区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