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1
篇文章
<
1
2
…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相同的调性与不同的境界——欧阳修、苏拭、赵令畤〔蝶恋花〕比较艺谭
1
作者
徐培均
《东疆学刊》
1993年第1期41-44,共4页
欧阳修、苏轼、赵令畤在相同的调性中却境界不同。欧词景深、情深、意境深;苏词横放杰出,清旷雄奇;赵词抑扬起伏,含蓄。从艺术效果上看,欧词带有悲哀;苏词悲中含有希望;赵词以景托情,心画如声。从结构上看,欧词步履沉稳,一步一个脚印,...
欧阳修、苏轼、赵令畤在相同的调性中却境界不同。欧词景深、情深、意境深;苏词横放杰出,清旷雄奇;赵词抑扬起伏,含蓄。从艺术效果上看,欧词带有悲哀;苏词悲中含有希望;赵词以景托情,心画如声。从结构上看,欧词步履沉稳,一步一个脚印,节奏缓慢;苏词词急流走,一气呵成,直到结尾才作一个停顿;赵词浅近而通俗。从写法上看,欧词是自然现象,其境苦;赵词是人为的,其境喜。虽皆牵动感情,而意趣迥殊。而苏词则旷走豪放缚不住,情绪活跃,悲中有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苏
词
苏拭
调性
秋千
张生
简帖
杨柳
境界
词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拭诗词中“人生如梦”观探微
2
作者
侯兴维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7期15-16,共2页
在苏轼的诗词中有许多“人生如梦”的喟叹.本文以苏轼的有关诗词文章为材料,结合苏武的思想、经历,揭示了“人生如梦”观的全部内涵:生命流程如梦之短促,吉凶祸福如梦之无常,荣华富贵如梦之虚幻,事过境迁如梦之朦胧.并对其源做了探求.
关键词
人生如梦
苏拭
虚幻意识
“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功名利禄
佛老思想
陶渊明
《前赤壁赋》
古诗十九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十世纪苏轼文学研究述略
被引量:
2
3
作者
饶学刚
朱靖华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1-30,共10页
从史论的角度出发 ,将一百年来对苏轼文学成就研究的历史 ,分三个时期进行了综合研究。宏观切入 ,微观把握 ,客观叙述 ,论史兼顾 。
关键词
二十世纪
苏拭
文学成就
文学研究
诗歌创作
文学批评
创作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词别开生面之作——谈苏轼辛弃疾的农村词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增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8-20,33,共4页
苏轼、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的两大词家。苏、辛的词,豪迈雄放,气象宏大,意境开阔,代表了宋词的杰出成就。他们都是词体的革新者,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把词从“偎红倚翠”、离愁别恨和诗酒优游、消遣娱乐的狭窄圈子里解放出来,为词的健康...
苏轼、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的两大词家。苏、辛的词,豪迈雄放,气象宏大,意境开阔,代表了宋词的杰出成就。他们都是词体的革新者,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把词从“偎红倚翠”、离愁别恨和诗酒优游、消遣娱乐的狭窄圈子里解放出来,为词的健康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农村词
宋词
苏
轼
农村生活
创新精神
苏拭
清平乐
陶渊明
意境开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苏轼诗歌的理趣
5
作者
兰翠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77-82,共6页
宋诗尚理,已成为千古定论。虽然后代对其褒贬不一,但谁都不否认其中存在着不少脍炙人口,充满了理趣的诗。苏轼作为宋代杰出的代表诗人,在其毕生丰富的创作中,也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颇耐寻味、富于理趣的诗篇。本文试对苏轼的这部分诗...
宋诗尚理,已成为千古定论。虽然后代对其褒贬不一,但谁都不否认其中存在着不少脍炙人口,充满了理趣的诗。苏轼作为宋代杰出的代表诗人,在其毕生丰富的创作中,也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颇耐寻味、富于理趣的诗篇。本文试对苏轼的这部分诗及其产生原因作一粗浅论述,以期对苏轼诗歌的理趣特点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拭
理趣
苏
轼诗歌
“理”
佛老思想
山水景物
东坡
六观
次韵
至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词所表现的人格美和艺术美
6
作者
吴毓鸣
《三明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59-63,共5页
苏轼是北宋时期兼擅诗词散文的杰出作家,几百年来,苏轼以他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作品培养着人们的意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苏轼是把自己整个生命溶入到作品中的人。可以说人格美是苏词的灵魂,是苏词的风骨,而艺术美则是苏词完美的表现形式...
苏轼是北宋时期兼擅诗词散文的杰出作家,几百年来,苏轼以他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作品培养着人们的意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苏轼是把自己整个生命溶入到作品中的人。可以说人格美是苏词的灵魂,是苏词的风骨,而艺术美则是苏词完美的表现形式,二者的巧妙结合,构成了苏词特有的风格,散发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一、苏词的人格美 人格美之一:独立不倚 “独立不倚”是苏轼人格美的核心。苏轼是中小地主出身的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典型人物,启幼即受家学熏陶,博览文史,他怀着“奋励有当世志”(《东坡先生墓志铭》)的宏大抱负走上政治舞台,以“忘躯犯颜”,“直言敢谏”自许,力图干一番经世济时的事业,曾以一副舍身报国,奋勇进取,风节凛然的儒者面目出现,认为应该坚守“独立不倚”、“危言危行”的名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美
苏
词
艺术美
苏拭
自然之美
危言危行
词人
婉约词
陶渊明
政治理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家思想与苏轼的审美心理论
7
作者
杨存昌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41-48,共8页
在宋代美学中,苏轼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他在思想上杂糅儒、道、佛诸流,是文学史家们的共识。然而何种思想据主导呢,评论界一直莫衷一是。本文认为,从审美的角度看待苏轼,道家思想的影响明显多于儒家,甚至可以说,道家特别是庄学,是苏轼审...
在宋代美学中,苏轼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他在思想上杂糅儒、道、佛诸流,是文学史家们的共识。然而何种思想据主导呢,评论界一直莫衷一是。本文认为,从审美的角度看待苏轼,道家思想的影响明显多于儒家,甚至可以说,道家特别是庄学,是苏轼审美心理理论的核心。 一、寻求人生解脱的旷达情怀 所谓人生观,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关于人生价值、意义的哲理性反思。对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决定了不同的生活追求。宇宙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一方面作为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与人相依存;另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类社会的对立物、社会组织作为个体人的对立物,又束缚和限制着人的生存发展和精神自由。在中国哲学史上,儒家注重的是人类的道德规范与自然的运行规律、个体的人与社会组织相统一的一面。以自然形象为君子“比德”,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最高人生理想,要求人以积极参与的精神投入自然和社会,以天地之正气养我浩然之气。这样,就在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前提下高扬了个体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
道家思想
苏拭
寓意于物
苏
轼
《庄子》
精神自由
艺术创造
审美心境
物我两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子杂谈(续)
8
作者
武守志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1-19,共9页
河东狮吼 东坡《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有谓“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龙丘居士者,陈慥季常也;濮阳公子者,吴瑛德仁也。陈...
河东狮吼 东坡《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有谓“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龙丘居士者,陈慥季常也;濮阳公子者,吴瑛德仁也。陈慥事佛说空而恋家室,心终不净;吴瑛在家寓物而得禅意,心不留物,故苏子赞吴瑛戏陈慥,标出“游戏三昧”,已见宋世文人禅法矣。此类“三昧”,东坡与僧人参寥、了元辈相涉中已多见,故河东狮吼句,乃坡公说禅、演“游戏三昧”之一例,而非季常惧内之确证也。东坡《方山子传》有云:“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也。曰:呜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
苏
子
黄州
便性适意
陈季常
个性解放
赤壁二赋
苏拭
钱钟书
《天下才子必读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蓑烟雨任平生——黄州时期的苏轼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茜
《中州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51-53,共3页
“乌台诗案”以及由此引起的谪贬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一个里程碑,他的思想及人生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并未在放逐生活中萎缩,而是从儒道佛三家思想中汲取精华,赋予积极内容,追求“任性逍遥,随缘放旷”的人生境界,形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
“乌台诗案”以及由此引起的谪贬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一个里程碑,他的思想及人生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并未在放逐生活中萎缩,而是从儒道佛三家思想中汲取精华,赋予积极内容,追求“任性逍遥,随缘放旷”的人生境界,形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放达观的自由人格。他的诗、词、文也于此时真正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州时期
苏拭
苏
轼人生
“乌台诗案”
自由人格
随缘放旷
佛老思想
人生境界
精神支柱
处世态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与佛教三辨
被引量:
6
10
作者
刘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7-93,共7页
“苏轼与佛教”本是受到历代研究者关注的一个大题目。但真正说来,大都泛泛而论,深入探究者少,直到今天也未尝不是如此。这种状况不仅使研究不能细致深入,更难免在研究中得出不确的、笼统的、甚至错误的论断。本文下面加以辨析的三...
“苏轼与佛教”本是受到历代研究者关注的一个大题目。但真正说来,大都泛泛而论,深入探究者少,直到今天也未尝不是如此。这种状况不仅使研究不能细致深入,更难免在研究中得出不确的、笼统的、甚至错误的论断。本文下面加以辨析的三个问题:一、苏轼接触佛教的时间;二、苏轼受佛教、道家影响的差异;三、苏轼对于佛教的真正认识与根本态度,就正是分别属于上面所说这三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拭
佛教
苏
轼
学佛
道家影响
生灭
佛法
庄子
道教
佛家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创作中与佛禅有关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5
11
作者
刘石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2-44,24,共4页
苏轼创作受佛禅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有人甚至推许说;“北宋以后,文之通释教者,以子瞻为极则。”然而在研究中却存在不少问题。这里打算从佛禅典故、佛禅用语、禅意表现三方面来谈谈。 一、佛典 苏轼诗文,有些立意出自佛家,...
苏轼创作受佛禅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有人甚至推许说;“北宋以后,文之通释教者,以子瞻为极则。”然而在研究中却存在不少问题。这里打算从佛禅典故、佛禅用语、禅意表现三方面来谈谈。 一、佛典 苏轼诗文,有些立意出自佛家,有些语句化用佛典,但注新解多有发明。但有两类情况仍需申说。一是旧注虽已注出,但有人持反对意见,而我们可以征引新证,以固旧注者;二是旧注未遑注及者。 先谈第一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禅
禅语
苏
轼
苏拭
禅意
几个问题
旧注
佛典
《楞严经》
苏
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苏轼的生活遭遇对其散文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
4
12
作者
蔡源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97-102,共6页
苏轼是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散文创作代表了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苏轼的创作活动,前后跨越四十多年,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其时正值北宋政局多变,党争蜂起,苏拭步入仕途不久,就卷入了激烈的政治斗争漩涡.他一生的道路...
苏轼是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散文创作代表了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苏轼的创作活动,前后跨越四十多年,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其时正值北宋政局多变,党争蜂起,苏拭步入仕途不久,就卷入了激烈的政治斗争漩涡.他一生的道路坎坷不平,经历了两次在朝任职——熙宁年初入朝直史馆;元祐初年受高太后器重,骤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又两次被排挤出朝廷任地方官——熙宁四年至元丰二年先后出任杭州通制及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祐、绍圣年间频繁出入朝廷,先后知杭州、颖州、杨州、定州.他还有两次遭受严酷的政治迫害而被贬斥——元丰贬居黄州、绍圣贬居惠州、儋州.这种大起大落、升沉不定的生活经历,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形成了他复杂矛盾而又多变的思想面貌和艺术风格.苏轼一生的足迹,西起巴蜀、东至江淮、北临冀北、南极岭海,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其历见之广博、交往之深广,均可谓得天独厚.加上其才识之卓绝、胸怀之旷达、艺术修养之高超、笔耕之勤奋,形成了其创作内容的极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拭
散文创作
苏
轼
黄州
熙宁
北宋散文
绍圣
神宗
元丰
政治迫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苏轼的悼亡词兼论古代悼亡诗词的创作
被引量:
3
13
作者
顾之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36-42,共7页
爱情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表现这崇高美好情感的诗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是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它又是一个经历了漫长封建社会的古国。因而,我国古代作家的爱情诗词既不同于民歌中的情歌、恋歌,也不同于外国文学中...
爱情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表现这崇高美好情感的诗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是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它又是一个经历了漫长封建社会的古国。因而,我国古代作家的爱情诗词既不同于民歌中的情歌、恋歌,也不同于外国文学中的爱情诗章。朱光潜在《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中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亡诗词
悼亡词
苏拭
词人
王弗
东坡
妻子
《悼亡诗》
苏
轼
丈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赤壁怀古词探讨
被引量:
4
14
作者
吴雪涛
《河北学刊》
1981年第0期163-168,共6页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横放杰出,淋漓悲壮,实为词坛上不可多得的名篇。解放以来,词学界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作了大量研究,从而使人们对这首作品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但是,仍有不少问题,或者至今尚争论不休,难以求得一致;或者...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横放杰出,淋漓悲壮,实为词坛上不可多得的名篇。解放以来,词学界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作了大量研究,从而使人们对这首作品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但是,仍有不少问题,或者至今尚争论不休,难以求得一致;或者认识虽然一致,但却颇有值得商榷之处。因此,对这首词作进一步的研究还是必要的。笔者愿就其中若干疑难问题作些探讨。一管之见,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词家与读者教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拭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周瑜
“神游”
羽扇
“小乔初嫁了”
周公
孔明
流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苏轼《方山子传》
被引量:
2
15
作者
闫笑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6-69,共4页
关键词
陈季常
方山
苏
武
苏
轼
黄州
治平
元丰
苏拭
苏
东坡
思想感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以文为诗”论
被引量:
2
16
作者
王洪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4期79-86,共8页
“以文为诗”是中唐至宋特别是北宋时期产生的一种文学现象,是文学理论家们针对苏轼等人的诗歌创作而提出的批评。 “以文为诗”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可以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者,指借鉴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来写诗;广义者,还可...
“以文为诗”是中唐至宋特别是北宋时期产生的一种文学现象,是文学理论家们针对苏轼等人的诗歌创作而提出的批评。 “以文为诗”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可以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者,指借鉴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来写诗;广义者,还可泛指以“议论”、“才学”、“文学”为诗及“尚理”等特点。这些之所以也被称之为“以文为诗”,是由于在中唐之后逐渐形成一种文学观念,即认为“议论”等都属于散文的功能,苏轼等人打乱了诗文的界限,使它们从散文的特点转而成为了诗歌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一种“以文为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诗”
苏拭
苏
诗
自然艺术
近体诗
诗歌
散文
苏
轼
句法
章法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苏轼与理学
被引量:
2
17
作者
夏露
《河北学刊》
1987年第1期43-48,共6页
宋儒治学,多入理学之途.因理学乃宋代学术思想之大宗,代表着时代思潮,居于不可否认的主导地位.回避其影响,另树一帜,已是不易;针锋相对,予以反击,更是难得.因为这不仅需才学、识力,更需要勇气.所以,终宋一代,与理学唱反调的学者寥若晨星.
关键词
苏拭
反理学
理学家
程颐
苏
轼
道统
盂子
东坡
苏
氏
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民本、仁政思想及渊源
被引量:
2
18
作者
夏露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45-51,97,共8页
苏轼政治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所占比重最大,政治思想中又以仁政、民本思想为主体,它渊源于先秦儒家思想,同时又兼容并蓄,吸取了法、墨诸说,形成了苏轼爱民、重民的政治观。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社会...
苏轼政治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所占比重最大,政治思想中又以仁政、民本思想为主体,它渊源于先秦儒家思想,同时又兼容并蓄,吸取了法、墨诸说,形成了苏轼爱民、重民的政治观。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社会大动荡中,意识到了人民群众中潜在威力,从而肯定了普通百姓的价值,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则进一步阐述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尽心章句下》)他们发展了西周之时业已萌芽的民本思想,形成了儒家的仁政观。这一思想经过汉、唐两代的实施,尤其是唐太宗的发挥、光大,的确起到了较为理想的统治效果,故宋建国之后,也明确表示要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国策,对民实行仁政,但这一仁政的中心内容与先秦儒家所鼓吹的仁政已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是徒有其名而无其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拭
仁政
苏
轼
渊源
民本思想
先秦儒家思想
青苗法
王安石变法
《续集》
孟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的诗论
被引量:
1
19
作者
徐季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6-70,共5页
苏轼虽然没有写过诗话一类专著,但散见在记、叙、跋、诗、书信等有关论诗的文宇,不仅数量多、涉及面广,而且别出眼目,其见解之精辟处,为一般、诗论所不及.现将“诗以奇趣为宗”“寄至味于淡泊”“诗画本一家,天工与清新”“欲令诗语妙,...
苏轼虽然没有写过诗话一类专著,但散见在记、叙、跋、诗、书信等有关论诗的文宇,不仅数量多、涉及面广,而且别出眼目,其见解之精辟处,为一般、诗论所不及.现将“诗以奇趣为宗”“寄至味于淡泊”“诗画本一家,天工与清新”“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等诗观缀联成文,以窥苏轼诗论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陶渊明
苏
轼
反常合道
苏拭
有为而作
吴道子
画中有诗
诗论
诗中有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以才学为诗”论
被引量:
1
20
作者
王洪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5期105-111,共7页
如果说,对苏轼诗歌的其它特点,如“以议论为诗”、“尚理”等还是毁誉参半的话,那么,对“以才学为诗”的评价,就近乎完全的否定了。 古人批评“以才学为诗”,主要是指斥其背离了从《诗经》到唐诗以来的诗歌传统,背离了诗歌的“本色当行...
如果说,对苏轼诗歌的其它特点,如“以议论为诗”、“尚理”等还是毁誉参半的话,那么,对“以才学为诗”的评价,就近乎完全的否定了。 古人批评“以才学为诗”,主要是指斥其背离了从《诗经》到唐诗以来的诗歌传统,背离了诗歌的“本色当行”。因为传统的方式是“咏物”、“言志”,即要诗歌要托之于象,而这种意象又要寄托诗人志趣,要反映社会民生等重大问题。 今人批评苏黄“以才学为诗”,主要是从内容决定形式,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等观点推衍而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才学为诗”
苏拭
诗歌创作
“以文为诗”
苏
轼
“才”
典故
苏
诗
苏
黄
大诗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相同的调性与不同的境界——欧阳修、苏拭、赵令畤〔蝶恋花〕比较艺谭
1
作者
徐培均
出处
《东疆学刊》
1993年第1期41-44,共4页
文摘
欧阳修、苏轼、赵令畤在相同的调性中却境界不同。欧词景深、情深、意境深;苏词横放杰出,清旷雄奇;赵词抑扬起伏,含蓄。从艺术效果上看,欧词带有悲哀;苏词悲中含有希望;赵词以景托情,心画如声。从结构上看,欧词步履沉稳,一步一个脚印,节奏缓慢;苏词词急流走,一气呵成,直到结尾才作一个停顿;赵词浅近而通俗。从写法上看,欧词是自然现象,其境苦;赵词是人为的,其境喜。虽皆牵动感情,而意趣迥殊。而苏词则旷走豪放缚不住,情绪活跃,悲中有喜。
关键词
欧阳修
苏
词
苏拭
调性
秋千
张生
简帖
杨柳
境界
词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拭诗词中“人生如梦”观探微
2
作者
侯兴维
出处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7期15-16,共2页
文摘
在苏轼的诗词中有许多“人生如梦”的喟叹.本文以苏轼的有关诗词文章为材料,结合苏武的思想、经历,揭示了“人生如梦”观的全部内涵:生命流程如梦之短促,吉凶祸福如梦之无常,荣华富贵如梦之虚幻,事过境迁如梦之朦胧.并对其源做了探求.
关键词
人生如梦
苏拭
虚幻意识
“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功名利禄
佛老思想
陶渊明
《前赤壁赋》
古诗十九首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十世纪苏轼文学研究述略
被引量:
2
3
作者
饶学刚
朱靖华
机构
黄冈师范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1-30,共10页
文摘
从史论的角度出发 ,将一百年来对苏轼文学成就研究的历史 ,分三个时期进行了综合研究。宏观切入 ,微观把握 ,客观叙述 ,论史兼顾 。
关键词
二十世纪
苏拭
文学成就
文学研究
诗歌创作
文学批评
创作思想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词别开生面之作——谈苏轼辛弃疾的农村词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增杰
机构
温州师范学院
出处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8-20,33,共4页
文摘
苏轼、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的两大词家。苏、辛的词,豪迈雄放,气象宏大,意境开阔,代表了宋词的杰出成就。他们都是词体的革新者,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把词从“偎红倚翠”、离愁别恨和诗酒优游、消遣娱乐的狭窄圈子里解放出来,为词的健康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关键词
辛弃疾
农村词
宋词
苏
轼
农村生活
创新精神
苏拭
清平乐
陶渊明
意境开阔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苏轼诗歌的理趣
5
作者
兰翠
机构
烟台大学
出处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77-82,共6页
文摘
宋诗尚理,已成为千古定论。虽然后代对其褒贬不一,但谁都不否认其中存在着不少脍炙人口,充满了理趣的诗。苏轼作为宋代杰出的代表诗人,在其毕生丰富的创作中,也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颇耐寻味、富于理趣的诗篇。本文试对苏轼的这部分诗及其产生原因作一粗浅论述,以期对苏轼诗歌的理趣特点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苏拭
理趣
苏
轼诗歌
“理”
佛老思想
山水景物
东坡
六观
次韵
至味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词所表现的人格美和艺术美
6
作者
吴毓鸣
机构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三明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59-63,共5页
文摘
苏轼是北宋时期兼擅诗词散文的杰出作家,几百年来,苏轼以他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作品培养着人们的意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苏轼是把自己整个生命溶入到作品中的人。可以说人格美是苏词的灵魂,是苏词的风骨,而艺术美则是苏词完美的表现形式,二者的巧妙结合,构成了苏词特有的风格,散发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一、苏词的人格美 人格美之一:独立不倚 “独立不倚”是苏轼人格美的核心。苏轼是中小地主出身的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典型人物,启幼即受家学熏陶,博览文史,他怀着“奋励有当世志”(《东坡先生墓志铭》)的宏大抱负走上政治舞台,以“忘躯犯颜”,“直言敢谏”自许,力图干一番经世济时的事业,曾以一副舍身报国,奋勇进取,风节凛然的儒者面目出现,认为应该坚守“独立不倚”、“危言危行”的名节。
关键词
人格美
苏
词
艺术美
苏拭
自然之美
危言危行
词人
婉约词
陶渊明
政治理想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家思想与苏轼的审美心理论
7
作者
杨存昌
机构
山东大学
山东师大中文系讲师
出处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41-48,共8页
文摘
在宋代美学中,苏轼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他在思想上杂糅儒、道、佛诸流,是文学史家们的共识。然而何种思想据主导呢,评论界一直莫衷一是。本文认为,从审美的角度看待苏轼,道家思想的影响明显多于儒家,甚至可以说,道家特别是庄学,是苏轼审美心理理论的核心。 一、寻求人生解脱的旷达情怀 所谓人生观,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关于人生价值、意义的哲理性反思。对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决定了不同的生活追求。宇宙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一方面作为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与人相依存;另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类社会的对立物、社会组织作为个体人的对立物,又束缚和限制着人的生存发展和精神自由。在中国哲学史上,儒家注重的是人类的道德规范与自然的运行规律、个体的人与社会组织相统一的一面。以自然形象为君子“比德”,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最高人生理想,要求人以积极参与的精神投入自然和社会,以天地之正气养我浩然之气。这样,就在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前提下高扬了个体人格。
关键词
审美心理
道家思想
苏拭
寓意于物
苏
轼
《庄子》
精神自由
艺术创造
审美心境
物我两忘
分类号
B83-09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子杂谈(续)
8
作者
武守志
机构
兰州教育学院
出处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1-19,共9页
文摘
河东狮吼 东坡《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有谓“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龙丘居士者,陈慥季常也;濮阳公子者,吴瑛德仁也。陈慥事佛说空而恋家室,心终不净;吴瑛在家寓物而得禅意,心不留物,故苏子赞吴瑛戏陈慥,标出“游戏三昧”,已见宋世文人禅法矣。此类“三昧”,东坡与僧人参寥、了元辈相涉中已多见,故河东狮吼句,乃坡公说禅、演“游戏三昧”之一例,而非季常惧内之确证也。东坡《方山子传》有云:“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也。曰:呜呼,
关键词
东坡
苏
子
黄州
便性适意
陈季常
个性解放
赤壁二赋
苏拭
钱钟书
《天下才子必读书》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蓑烟雨任平生——黄州时期的苏轼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茜
机构
郑州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教师
出处
《中州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51-53,共3页
文摘
“乌台诗案”以及由此引起的谪贬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一个里程碑,他的思想及人生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并未在放逐生活中萎缩,而是从儒道佛三家思想中汲取精华,赋予积极内容,追求“任性逍遥,随缘放旷”的人生境界,形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放达观的自由人格。他的诗、词、文也于此时真正走向成熟。
关键词
黄州时期
苏拭
苏
轼人生
“乌台诗案”
自由人格
随缘放旷
佛老思想
人生境界
精神支柱
处世态度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与佛教三辨
被引量:
6
10
作者
刘石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7-93,共7页
文摘
“苏轼与佛教”本是受到历代研究者关注的一个大题目。但真正说来,大都泛泛而论,深入探究者少,直到今天也未尝不是如此。这种状况不仅使研究不能细致深入,更难免在研究中得出不确的、笼统的、甚至错误的论断。本文下面加以辨析的三个问题:一、苏轼接触佛教的时间;二、苏轼受佛教、道家影响的差异;三、苏轼对于佛教的真正认识与根本态度,就正是分别属于上面所说这三种类型。
关键词
苏拭
佛教
苏
轼
学佛
道家影响
生灭
佛法
庄子
道教
佛家思想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创作中与佛禅有关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5
11
作者
刘石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2-44,24,共4页
文摘
苏轼创作受佛禅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有人甚至推许说;“北宋以后,文之通释教者,以子瞻为极则。”然而在研究中却存在不少问题。这里打算从佛禅典故、佛禅用语、禅意表现三方面来谈谈。 一、佛典 苏轼诗文,有些立意出自佛家,有些语句化用佛典,但注新解多有发明。但有两类情况仍需申说。一是旧注虽已注出,但有人持反对意见,而我们可以征引新证,以固旧注者;二是旧注未遑注及者。 先谈第一类情况。
关键词
佛禅
禅语
苏
轼
苏拭
禅意
几个问题
旧注
佛典
《楞严经》
苏
诗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苏轼的生活遭遇对其散文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
4
12
作者
蔡源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97-102,共6页
文摘
苏轼是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散文创作代表了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苏轼的创作活动,前后跨越四十多年,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其时正值北宋政局多变,党争蜂起,苏拭步入仕途不久,就卷入了激烈的政治斗争漩涡.他一生的道路坎坷不平,经历了两次在朝任职——熙宁年初入朝直史馆;元祐初年受高太后器重,骤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又两次被排挤出朝廷任地方官——熙宁四年至元丰二年先后出任杭州通制及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祐、绍圣年间频繁出入朝廷,先后知杭州、颖州、杨州、定州.他还有两次遭受严酷的政治迫害而被贬斥——元丰贬居黄州、绍圣贬居惠州、儋州.这种大起大落、升沉不定的生活经历,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形成了他复杂矛盾而又多变的思想面貌和艺术风格.苏轼一生的足迹,西起巴蜀、东至江淮、北临冀北、南极岭海,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其历见之广博、交往之深广,均可谓得天独厚.加上其才识之卓绝、胸怀之旷达、艺术修养之高超、笔耕之勤奋,形成了其创作内容的极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
苏拭
散文创作
苏
轼
黄州
熙宁
北宋散文
绍圣
神宗
元丰
政治迫害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苏轼的悼亡词兼论古代悼亡诗词的创作
被引量:
3
13
作者
顾之京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36-42,共7页
文摘
爱情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表现这崇高美好情感的诗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是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它又是一个经历了漫长封建社会的古国。因而,我国古代作家的爱情诗词既不同于民歌中的情歌、恋歌,也不同于外国文学中的爱情诗章。朱光潜在《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中说:“
关键词
悼亡诗词
悼亡词
苏拭
词人
王弗
东坡
妻子
《悼亡诗》
苏
轼
丈夫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赤壁怀古词探讨
被引量:
4
14
作者
吴雪涛
出处
《河北学刊》
1981年第0期163-168,共6页
文摘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横放杰出,淋漓悲壮,实为词坛上不可多得的名篇。解放以来,词学界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作了大量研究,从而使人们对这首作品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但是,仍有不少问题,或者至今尚争论不休,难以求得一致;或者认识虽然一致,但却颇有值得商榷之处。因此,对这首词作进一步的研究还是必要的。笔者愿就其中若干疑难问题作些探讨。一管之见,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词家与读者教正。
关键词
苏拭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周瑜
“神游”
羽扇
“小乔初嫁了”
周公
孔明
流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苏轼《方山子传》
被引量:
2
15
作者
闫笑非
机构
佳木斯师专中文系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6-69,共4页
关键词
陈季常
方山
苏
武
苏
轼
黄州
治平
元丰
苏拭
苏
东坡
思想感情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以文为诗”论
被引量:
2
16
作者
王洪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4期79-86,共8页
文摘
“以文为诗”是中唐至宋特别是北宋时期产生的一种文学现象,是文学理论家们针对苏轼等人的诗歌创作而提出的批评。 “以文为诗”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可以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者,指借鉴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来写诗;广义者,还可泛指以“议论”、“才学”、“文学”为诗及“尚理”等特点。这些之所以也被称之为“以文为诗”,是由于在中唐之后逐渐形成一种文学观念,即认为“议论”等都属于散文的功能,苏轼等人打乱了诗文的界限,使它们从散文的特点转而成为了诗歌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一种“以文为诗”。
关键词
“以文为诗”
苏拭
苏
诗
自然艺术
近体诗
诗歌
散文
苏
轼
句法
章法结构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苏轼与理学
被引量:
2
17
作者
夏露
出处
《河北学刊》
1987年第1期43-48,共6页
文摘
宋儒治学,多入理学之途.因理学乃宋代学术思想之大宗,代表着时代思潮,居于不可否认的主导地位.回避其影响,另树一帜,已是不易;针锋相对,予以反击,更是难得.因为这不仅需才学、识力,更需要勇气.所以,终宋一代,与理学唱反调的学者寥若晨星.
关键词
苏拭
反理学
理学家
程颐
苏
轼
道统
盂子
东坡
苏
氏
杂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民本、仁政思想及渊源
被引量:
2
18
作者
夏露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45-51,97,共8页
文摘
苏轼政治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所占比重最大,政治思想中又以仁政、民本思想为主体,它渊源于先秦儒家思想,同时又兼容并蓄,吸取了法、墨诸说,形成了苏轼爱民、重民的政治观。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社会大动荡中,意识到了人民群众中潜在威力,从而肯定了普通百姓的价值,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则进一步阐述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尽心章句下》)他们发展了西周之时业已萌芽的民本思想,形成了儒家的仁政观。这一思想经过汉、唐两代的实施,尤其是唐太宗的发挥、光大,的确起到了较为理想的统治效果,故宋建国之后,也明确表示要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国策,对民实行仁政,但这一仁政的中心内容与先秦儒家所鼓吹的仁政已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是徒有其名而无其实。
关键词
苏拭
仁政
苏
轼
渊源
民本思想
先秦儒家思想
青苗法
王安石变法
《续集》
孟子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的诗论
被引量:
1
19
作者
徐季子
机构
宁波师范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6-70,共5页
文摘
苏轼虽然没有写过诗话一类专著,但散见在记、叙、跋、诗、书信等有关论诗的文宇,不仅数量多、涉及面广,而且别出眼目,其见解之精辟处,为一般、诗论所不及.现将“诗以奇趣为宗”“寄至味于淡泊”“诗画本一家,天工与清新”“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等诗观缀联成文,以窥苏轼诗论之一斑.
关键词
柳宗元
陶渊明
苏
轼
反常合道
苏拭
有为而作
吴道子
画中有诗
诗论
诗中有画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以才学为诗”论
被引量:
1
20
作者
王洪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5期105-111,共7页
文摘
如果说,对苏轼诗歌的其它特点,如“以议论为诗”、“尚理”等还是毁誉参半的话,那么,对“以才学为诗”的评价,就近乎完全的否定了。 古人批评“以才学为诗”,主要是指斥其背离了从《诗经》到唐诗以来的诗歌传统,背离了诗歌的“本色当行”。因为传统的方式是“咏物”、“言志”,即要诗歌要托之于象,而这种意象又要寄托诗人志趣,要反映社会民生等重大问题。 今人批评苏黄“以才学为诗”,主要是从内容决定形式,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等观点推衍而生的。
关键词
“以才学为诗”
苏拭
诗歌创作
“以文为诗”
苏
轼
“才”
典故
苏
诗
苏
黄
大诗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相同的调性与不同的境界——欧阳修、苏拭、赵令畤〔蝶恋花〕比较艺谭
徐培均
《东疆学刊》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苏拭诗词中“人生如梦”观探微
侯兴维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二十世纪苏轼文学研究述略
饶学刚
朱靖华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宋词别开生面之作——谈苏轼辛弃疾的农村词
陈增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苏轼诗歌的理趣
兰翠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苏词所表现的人格美和艺术美
吴毓鸣
《三明学院学报》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道家思想与苏轼的审美心理论
杨存昌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苏子杂谈(续)
武守志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一蓑烟雨任平生——黄州时期的苏轼
王茜
《中州大学学报》
199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苏轼与佛教三辨
刘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苏轼创作中与佛禅有关的几个问题
刘石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论苏轼的生活遭遇对其散文创作的影响
蔡源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论苏轼的悼亡词兼论古代悼亡诗词的创作
顾之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苏轼赤壁怀古词探讨
吴雪涛
《河北学刊》
198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读苏轼《方山子传》
闫笑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苏轼“以文为诗”论
王洪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论苏轼与理学
夏露
《河北学刊》
198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苏轼民本、仁政思想及渊源
夏露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苏轼的诗论
徐季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苏轼“以才学为诗”论
王洪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8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