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苏联小说叙述角度的新突破
1
作者 高红樱 周文杰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0-23,共4页
当代苏联小说叙述角度的变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个作家要想写好一部作品首先考虑确定叙述角度 ,这是选择和观察现实的立足点。随着苏联当代小说的丰富与发展 ,叙述角度也逐渐有了新的突破与创新 ,进而汇成了文学星空的万千气象。
关键词 外视角 内视角 身临其境 内外视点交叉 全知全能 苏联小说
下载PDF
当代苏联小说中的纪实与虚拟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捷 《文艺评论》 1988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在苏联当代小说创作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两种相反的倾向。一是纪实的倾向,愈来愈重视写真人真事,愈来愈多地把各种实际材料纳入小说的艺术结构之中;二是虚拟的倾向,愈来愈多地求助于大胆的想象和离奇的编织。
关键词 纪实文学 苏联小说 特玛托夫 纪实小说 实与虚 文学作品 艺术虚构 《大师和玛格丽特》 文学创作 露天开采
下载PDF
五十至七十年代苏联小说一瞥
3
作者 陈智仁 陈国芳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86-94,共9页
五十至七十年代苏联小说创作有了新的发展,有关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国内了解较少。现根据《俄罗斯苏维埃文学史》等俄文教材及苏联文学界的有关评述,对五十至七十年代的苏联小说作简要介绍。五十年代,苏联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五十至七十年代苏联小说创作有了新的发展,有关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国内了解较少。现根据《俄罗斯苏维埃文学史》等俄文教材及苏联文学界的有关评述,对五十至七十年代的苏联小说作简要介绍。五十年代,苏联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那以后军七十年代小说的题材和体裁更趋多样化,研究生活的艺术原则也开阔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小说 七十年代 小说创作 五十年代 艺术原则 文学界 文学史 苏维埃
下载PDF
苏联惊险小说的译介和新中国的阅读与改写
4
作者 张雪妞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1950年代中期,文学界在对通俗文学市场的改造过程中,引进苏联惊险小说这一新兴的文学类型,此后惊险小说成为革命文艺通俗化实践的创作典型。本文通过梳理苏联惊险小说的发展史,描绘其在不同时期延续性和断裂性的轨迹,概述其基本叙事语法... 1950年代中期,文学界在对通俗文学市场的改造过程中,引进苏联惊险小说这一新兴的文学类型,此后惊险小说成为革命文艺通俗化实践的创作典型。本文通过梳理苏联惊险小说的发展史,描绘其在不同时期延续性和断裂性的轨迹,概述其基本叙事语法,通过对照侦探小说分析其理论建构过程的不足,并进一步考察新中国的群众写作运动对苏联惊险小说的阅读和改写实践,尝试理解这一通俗类型文学试验的仪式性意义和创作实绩的差距。苏联惊险小说的译介和新中国惊险小说的创作互动之间联系的历史梳理,将为我们理解新中国的文艺通俗化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惊险小说 惊险片 侦探小说 类型文学 通俗化
下载PDF
评苏联小说《没有战争的年代》
5
作者 陆德林 《北方论丛》 1978年第3期108-113,共6页
发表在一九七六年十六期苏联小说月报(PoMaН-raЗeТa)上,阿.安。阿南也夫(AHaТОЛЙ·AНДPeBИμ·AHAHЬeB)的长篇小说第一部,《没有战争的年代,(ГООДⅠОВЙНЪⅠ),是一部宣扬妥协变节,制造战争舆论... 发表在一九七六年十六期苏联小说月报(PoMaН-raЗeТa)上,阿.安。阿南也夫(AHaТОЛЙ·AНДPeBИμ·AHAHЬeB)的长篇小说第一部,《没有战争的年代,(ГООДⅠОВЙНЪⅠ),是一部宣扬妥协变节,制造战争舆论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小说 战争 小说月报 长篇小说
下载PDF
论延安战争小说与苏联战争小说的内在联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春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33-36,共4页
共同的创作观和历史背景,使延安战争小说和苏联战争小说有明显的内在精神联系,两国作家均按战争的逻辑层次来表现战争,有意将战争浪漫化,尽量避免对战争残酷性展示,缺乏对战争悲剧性的深刻剖析。
关键词 延安战争小说 苏联小说 精神联系
下载PDF
后苏联小说中的生存焦虑
7
作者 薛冉冉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3-141,共9页
经历过苏联解体的俄罗斯作家们在故事讲述中总绕不开"生存焦虑"这一主题。他们在自传色彩比较浓的叙事中呈现生存焦虑的内涵,并对其根源进行挖掘。社会转型期的无序带来了社会公共空间的混乱和排斥、家庭私密空间的萎缩和漠然... 经历过苏联解体的俄罗斯作家们在故事讲述中总绕不开"生存焦虑"这一主题。他们在自传色彩比较浓的叙事中呈现生存焦虑的内涵,并对其根源进行挖掘。社会转型期的无序带来了社会公共空间的混乱和排斥、家庭私密空间的萎缩和漠然,进而使得个体被动或主动地成为出局者,由此带来了生存焦虑和身份焦虑。究其深层原因是社会公共空间中对话者的缺席,家庭私密空间中家人身份的缺失等。然而,后苏联小说中的存在探索并没有就此止步,小说主人公多选择听从内心的呼唤,寻找和坚守自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小说 身份焦虑 生存焦虑 存在探索
原文传递
后苏联小说中关于苏联的饥饿叙事
8
作者 薛冉冉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7-95,159,共9页
在后苏联小说中,重述苏联故事、重构苏联形象成为作家们青睐的主题。作品用或长或短的篇幅来呈现作家关于苏联的个体化的记忆感知与生命想象。此类小说在呈现苏联过往时往往借助于对个体的琐碎、凡庸、焦虑的日常生活的描绘。在这种碎... 在后苏联小说中,重述苏联故事、重构苏联形象成为作家们青睐的主题。作品用或长或短的篇幅来呈现作家关于苏联的个体化的记忆感知与生命想象。此类小说在呈现苏联过往时往往借助于对个体的琐碎、凡庸、焦虑的日常生活的描绘。在这种碎片式的苏联记忆的展示中,食不果腹的肉体饥饿与居无定所的躯体饥饿以前所未有的真切感展现出来:饥寒交迫、无处安身的"饥饿"境遇如梦魇般长期困扰着普通民众,考验着个体的存在。后苏联小说作家们试图通过关于苏联的饥饿叙事来反思苏联时期在个体身上留下的创伤记忆,进而为个体的肉体与精神找寻安身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小说 饥饿叙事 创伤书写
原文传递
传统与转化:苏联早期小说的存在主义源起与传承
9
作者 王丽欣 《北方论丛》 2018年第3期85-90,共6页
俄罗斯文学史上的白银时代不但存续了19世纪俄罗斯文学叙事策略与哲学的思想传统,而且在与西欧哲学形成对话格局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俄罗斯文化的宗教性特征。世纪之交的动荡迫使俄国思想界陷入对世界文化与人的存在意义的本质思考,宗... 俄罗斯文学史上的白银时代不但存续了19世纪俄罗斯文学叙事策略与哲学的思想传统,而且在与西欧哲学形成对话格局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俄罗斯文化的宗教性特征。世纪之交的动荡迫使俄国思想界陷入对世界文化与人的存在意义的本质思考,宗教意识与哲学思考均在此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有所反映。苏联伊始,官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了对宗教世界观的控制,讴歌革命与新生活的主流文学处于文坛中心,书写俄罗斯过去的非主流文学被迫边缘化,但从文化诗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这段文学史的作品,存在主义意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小说中的传承与变异,仍可发现无论哪类小说作品均不同程度显露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小说 存在主义 文化诗学
下载PDF
惰性社会里的木偶臣民——苏联小说《隧道》解读
10
作者 孙元菁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6年第11期8-11,共4页
一篇好的小说一定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有读不懂义很想弄明白的地方,有仔细推敲会恍然大悟的地方.有虚构违背常理但又符合生活真相的地方……如何去深度解读这样的作品?这里,我们以苏联作家康·麦里汉的小说《隧道》为例,介绍... 一篇好的小说一定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有读不懂义很想弄明白的地方,有仔细推敲会恍然大悟的地方.有虚构违背常理但又符合生活真相的地方……如何去深度解读这样的作品?这里,我们以苏联作家康·麦里汉的小说《隧道》为例,介绍一种解读作品的新视角——“解构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小说 解读 隧道 臣民 木偶 社会 惰性 违背常理
原文传递
浩然早期小说的文学谱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清学 坑娟娟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00-103,共4页
浩然对自己的文学传承,仅只提及中国古典文学和五四乡土小说。而究其实质,最能影响他创作的,尤其是早期创作的是五十年代的苏联翻译小说。其中"无冲突"模式的小说是浩然小说创作的母本。而浩然讳莫如深的原因,却在于政治语境... 浩然对自己的文学传承,仅只提及中国古典文学和五四乡土小说。而究其实质,最能影响他创作的,尤其是早期创作的是五十年代的苏联翻译小说。其中"无冲突"模式的小说是浩然小说创作的母本。而浩然讳莫如深的原因,却在于政治语境及农民的世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浩然早期小说 文学谱系 五十年代苏联翻译小说 “无冲突论”
下载PDF
苏联文学现状一瞥
12
作者 杨叔予 《当代文坛》 1985年第8期43-45,24,共4页
当前苏联文学的现状如何?这是广大中国读者,尤其是五十年代熟悉苏联文艺作品的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四年前举行的全苏作家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对这个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回答。 总的说来,这几年苏联文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当前苏联文学的现状如何?这是广大中国读者,尤其是五十年代熟悉苏联文艺作品的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四年前举行的全苏作家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对这个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回答。 总的说来,这几年苏联文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作队伍日益扩大。1934年8月全苏作协举行首次代表大会时仅有会员1500人,到1981年6—7月召开七大时已发展到8773人,四十七年间增加近6倍,作家在人口中的比例已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文学 小说 作家 作品 中长篇小说 主人公 《选择》 文艺评论 面人 苏联小说
下载PDF
非现实性人物:论《大师与玛格丽特》的哲理主题
13
作者 孙宜学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100,128,共5页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的讽刺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沉思索。作品采取怪诞的手法、非现实的人物,诠释了现实生活的本质,赞美了真诚的爱情,对善与恶,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进行了俄罗斯民族...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的讽刺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沉思索。作品采取怪诞的手法、非现实的人物,诠释了现实生活的本质,赞美了真诚的爱情,对善与恶,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进行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哲理探索,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未来的辩证思考,以及对肉体与灵魂关系的深刻透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小说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大师与玛格丽特》 讽刺小说
下载PDF
影响、契合、创化——王安忆与托尔斯泰
14
作者 皮进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24期20-24,共5页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当时国际政治两大阵容的对峙中,中国是苏联坚定的朋友,苏联小说、苏联电影、苏联歌曲成为一代人的精神食粮。1950年代末,中苏关系逐渐冷却,俄苏文学在中国进入“疏离期”,1964年以后,所有公开出版的俄苏文学作...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当时国际政治两大阵容的对峙中,中国是苏联坚定的朋友,苏联小说、苏联电影、苏联歌曲成为一代人的精神食粮。1950年代末,中苏关系逐渐冷却,俄苏文学在中国进入“疏离期”,1964年以后,所有公开出版的俄苏文学作品均从中国的一切公开出版物中消失,“文革”时更是成为了“禁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王安忆 新中国成立 公开出版物 契合 创化 苏联小说 国际政治
下载PDF
不同语境下对《一个人的遭遇》的解读
15
作者 周长青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7年第6期63-66,共4页
曾经有一篇苏联小说在1956年12月31日。1957年1月1日的《真理报》上全文刊出。结果被市民抢购一空。不久莫斯科广播电台全文广播这部小说时,市民们驻足街头聆听,不顾寒风扑面,很多人流下了辛酸的眼泪。这部作品就是肖洛霍夫的《一个... 曾经有一篇苏联小说在1956年12月31日。1957年1月1日的《真理报》上全文刊出。结果被市民抢购一空。不久莫斯科广播电台全文广播这部小说时,市民们驻足街头聆听,不顾寒风扑面,很多人流下了辛酸的眼泪。这部作品就是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人的遭遇》 解读 语境 苏联小说 广播电台 《真理报》 肖洛霍夫 莫斯科
下载PDF
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儿童——记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
16
作者 崔志颖 《今日中国》 2005年第3期36-38,共3页
1947年4月,一个专门为儿童演戏的剧团——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即现在的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由宋庆龄女士在上海亲手创办。宋庆龄在她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将民族的未来与少年儿童联结起来。在她看来,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 1947年4月,一个专门为儿童演戏的剧团——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即现在的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由宋庆龄女士在上海亲手创办。宋庆龄在她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将民族的未来与少年儿童联结起来。在她看来,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通过观看戏剧,可以提高儿童的素质,给予儿童娱乐,点燃他们的想像力,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宋庆龄让当时戏剧界著名人士董林肯等,根据鲁迅翻译的苏联小说《表》改编成一部同名儿童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福利 创办 未来 上海 国家 基金会 戏剧 东西 苏联小说
下载PDF
珍贵的记忆──与李艾和吴凤君谈北大荒
17
作者 王桂芬 臧轶姝 《龙江党史》 1998年第5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北大荒 开发建设 中南海 拖拉机 党史研究 毛主席 住在外面 记忆保存 中南军区 苏联小说
下载PDF
模仿的歧途
18
作者 邓宾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7-58,共2页
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艺术是模仿的观念以来,模仿之得失一直是文艺创作中争论不休的问题。叶圣陶同志早在五十多年前就指出,由于模仿者终极目的不同,有的“始于摹仿,终于独创”,有的却“摹仿一辈子,就没有了自我。只好永远追随人家的... 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艺术是模仿的观念以来,模仿之得失一直是文艺创作中争论不休的问题。叶圣陶同志早在五十多年前就指出,由于模仿者终极目的不同,有的“始于摹仿,终于独创”,有的却“摹仿一辈子,就没有了自我。只好永远追随人家的脚后跟”(《弘一法师的书法》)。研究模仿者是如何陷入歧途的。这对于今天的文艺创作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者 入歧途 孙犁 鲁迅先生 文艺创作 王蒙 作品 苏联小说 弘一法师 袁宏道
下载PDF
动物剧院访问记
19
作者 吴珹 《大舞台》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2-63,共2页
在车上,老远就望见那座蓝白色相间的圆形建筑,样子也有点古老,周围墙上有虎、熊、马、羊、狗、猴等动物的雕塑,房顶上,一只大象在扬起鼻子举重。我想,可能这就是动物剧院。果然,车到门前停下了,热情的主人早就在门口迎候。
关键词 剧院 博物馆 讲解员 圆形建筑 动物标本 蓝白色 杂技艺术 苏联小说 洛娃 孩子们
下载PDF
读书一法──“复读”
20
作者 安忆 《前线》 1999年第1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元认知 阅读方法 认知学 阅读过程 阅读目的 阅读效率 《青春之歌》 苏联小说 主人公 《红旗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