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穆木天晚年翻译手稿与苏联文学批评的中国传播初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晓博 《长春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72-76,共5页
穆木天晚年翻译手稿是穆木天从苏联期刊(杂志)、著作上翻译的外国文学研究资料。手稿内容主要由苏联的外国文学研究成果、苏联的本国文学研究成果、刊登在苏联期刊(杂志)上的外国人士的文学评论三部分构成。手稿以直接翻译、内部发行的... 穆木天晚年翻译手稿是穆木天从苏联期刊(杂志)、著作上翻译的外国文学研究资料。手稿内容主要由苏联的外国文学研究成果、苏联的本国文学研究成果、刊登在苏联期刊(杂志)上的外国人士的文学评论三部分构成。手稿以直接翻译、内部发行的方式间接、隐性地推动了苏联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木天 手稿 苏联文学批评 传播
下载PDF
苏联文学批评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工具论
2
作者 庄桂成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4-107,共4页
20世纪中国对苏联文学批评的接受,恶化和助长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工具论倾向。许多文学批评工作者狭隘地理解"革命文学"的理论性质,片面夸大"革命文学"的社会功能,忽视文学的艺术审美属性而强调"文学工具论"... 20世纪中国对苏联文学批评的接受,恶化和助长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工具论倾向。许多文学批评工作者狭隘地理解"革命文学"的理论性质,片面夸大"革命文学"的社会功能,忽视文学的艺术审美属性而强调"文学工具论"。同时,中国文学批评也常用简单粗暴和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对待文艺中的思想问题和是非问题,即用政治式的宣判来解决文学问题,或用政治话语来代替文学的审美分析,从政治的角度来对文学作品进行价值评价。苏联文学批评之所以会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工具论产生影响,其一是因为苏联文学批评中原本就存在工具论思想,其二是因为中国接受苏联文学批评时的功利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 工具论 接受
下载PDF
“批评,即批评家们”——俄罗斯后苏联文学批评的一种审视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姚霞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5-103,共9页
俄罗斯后苏联文学批评的主体可以分为“六十年代人”、“七八十年代人”与“九十年代人”三个群体。不同群体的批评受到所处时代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当代俄罗斯社会文化范式急剧转变的背景下,具有特定文化身份的批评家群体的存在与演化... 俄罗斯后苏联文学批评的主体可以分为“六十年代人”、“七八十年代人”与“九十年代人”三个群体。不同群体的批评受到所处时代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当代俄罗斯社会文化范式急剧转变的背景下,具有特定文化身份的批评家群体的存在与演化、对话与对抗构成了后苏联文学批评的总体图景。而批评家们则以他们各自的观点与主张、风格与情趣为文学批评的全景图抹上了一道道鲜亮而独特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后苏联文学批评 批评 社会文化转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