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7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理论视野中的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被引量:1
1
作者 Л.И.邦达连科 B.Ю.彼得罗夫 武卉昕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1-19,共9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苏联哲学(伦理学)发生发展起主导作用。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内存在一个主干,并在大量理论争论中形成对道德概念、道德现象和伦理学本身的统一理解。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世界哲学运行轨道上发展起...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苏联哲学(伦理学)发生发展起主导作用。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内存在一个主干,并在大量理论争论中形成对道德概念、道德现象和伦理学本身的统一理解。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世界哲学运行轨道上发展起来,其中很多当今社会道德问题的解决方法不仅为一种历史表现,且会引起现代道德哲学的理论兴趣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历史形态
下载PDF
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上的几个重大理论争论与现实结果 被引量:2
2
作者 武卉昕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95,共6页
有关伦理学范畴、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的真理标准、道德价值等重大理论,将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最有价值的概念范畴、理论疑惑和现实主张联系起来,构筑了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逻辑篇章,同时又能反映社会道德变迁的过程,为伦理学... 有关伦理学范畴、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的真理标准、道德价值等重大理论,将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最有价值的概念范畴、理论疑惑和现实主张联系起来,构筑了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逻辑篇章,同时又能反映社会道德变迁的过程,为伦理学研究和社会道德建设提供践行伦理理论联系道德实际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理论争论 道德实践 逻辑结构
原文传递
罗国杰对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开创性贡献
3
作者 杨宗元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罗国杰教授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伦理学家、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包括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作出了杰出贡献。就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建与发展而言,他呕心沥血积几十... 罗国杰教授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伦理学家、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包括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作出了杰出贡献。就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建与发展而言,他呕心沥血积几十年之所成,带领团队矢志不渝地从事建设活动,并在理论与实践以及人才培养诸方面都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极大地缩小了伦理学学科体系同其他相邻学科的差距,进而使伦理学学科得以无愧地立于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之林,发挥了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并为其培根铸魂的伦理妙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国杰 伦理思想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苏联范式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卉昕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28,共7页
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以其完备的理论形态、独特的发展历史和对现实道德生活的有力干预在世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的发展轨道上占据了重要位置。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最初的体系结构、学科建设、理论阐释等方面曾受到苏联马克思... 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以其完备的理论形态、独特的发展历史和对现实道德生活的有力干预在世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的发展轨道上占据了重要位置。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最初的体系结构、学科建设、理论阐释等方面曾受到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影响。历史地看,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坚持伦理传统与政治抉择相统一、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相统一、意识形态与理论形态相统一、学术体系与实践体系相统一等方面曾进行过有益的尝试和追求。而苏联后期对上述传统特色的放弃正是导致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走向终结的原因。今天,这些经历对于我们建设和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认真对待并加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伦理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域下的科学家精神
5
作者 何玉芳 龚凌雁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8,共11页
科学家精神是指中国科学家在近现代中国历史文化条件下,作为科学实践活动主体呈现出的道德品质,包括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育人精神。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域下,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科学家精神属于道德范畴,... 科学家精神是指中国科学家在近现代中国历史文化条件下,作为科学实践活动主体呈现出的道德品质,包括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育人精神。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域下,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科学家精神属于道德范畴,科学家精神受社会存在决定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具有独特的道德价值。科学家精神是值得全社会尊崇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科学家精神服务于人民利益和社会主义事业,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之一。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家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家精神的养成必须与实践相联系,是科学家坚持道德修养的结果,是在道德感知的正向反馈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科学家精神 道德
下载PDF
走出现代性道德的困境——马克思主义与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后现代主义伦理学的跨时空对话
6
作者 黄学胜 常子龙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61,共14页
在马克思主义与以麦金泰尔为代表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和以利奥塔、鲍曼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伦理学之间展开思想对话,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他们共同面对的都是现代性道德及其后果,但由于立场、对时代的判断和各自认... 在马克思主义与以麦金泰尔为代表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和以利奥塔、鲍曼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伦理学之间展开思想对话,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他们共同面对的都是现代性道德及其后果,但由于立场、对时代的判断和各自认可价值规范的不同,导致了三种不同且典型的伦理学应对方案。可从切入点、应对方案及性质和成效三个方面展开比较研究,这种比较有助于深化理解西方道德传统的近现代演化、各学派的路径及其可能局限,也能为探寻克服和应对现代性道德困境的可靠出路、激活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当代意义、正确看待当前社会的伦理状况以及推动后续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等问题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道德 马克思主义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后现代主义伦理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域下化解警察道德失范的理路
7
作者 胡文 张梦杨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3期173-175,共3页
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域下,明确警察伦理道德的相对性和普遍性,不能用纯粹的或抽象的理念来建构警察的存在,要从社会的现实基础和警察的社会关系出发,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化解因社会转型引发的警察道... 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域下,明确警察伦理道德的相对性和普遍性,不能用纯粹的或抽象的理念来建构警察的存在,要从社会的现实基础和警察的社会关系出发,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化解因社会转型引发的警察道德失范问题。探究促使警察实现由理性利己的“经济人”向着公平正义的“社会人”,甚至无私利他的“道德人”转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警察伦理学 道德失范 交往关系 社会结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何以可能--访英国肯特大学戴维·麦克莱伦教授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义天 张霄 戴维·麦克莱伦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55,共7页
确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知识合法性,建构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基础及其伦理主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前沿方向之一。2018年5月,清华大学李义天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张霄副教授前往英国坎特伯雷市,就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可能及其主... 确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知识合法性,建构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基础及其伦理主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前沿方向之一。2018年5月,清华大学李义天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张霄副教授前往英国坎特伯雷市,就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可能及其主要问题,与国际知名马克思主义学者戴维·麦克莱伦进行访谈。在交流中,麦克莱伦教授阐述了他所理解的以人的本质为基础、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旨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解释了平等、正义等道德价值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的地位及局限,并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思想背景和研究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人的本质 平等 正义 道德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伦理学上的“反道德论”问题--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霄 胡启勇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47,共6页
在当代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英美学者提出了所谓马克思主义在伦理学上的"反道德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的非道德论"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论"是两种主要的立场。道德评价的正当性、剥削与正义、革命... 在当代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英美学者提出了所谓马克思主义在伦理学上的"反道德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的非道德论"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论"是两种主要的立场。道德评价的正当性、剥削与正义、革命与道德是三个主要的争议主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伦理学上不存在"反道德论"问题,经典作家对资产阶级道德的反动性的批判是与对无产阶级道德的进步性的颂扬相互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英美 反道德论
下载PDF
论伦理学的逻辑起点——一种依据马克思主义文本的阐释 被引量:12
10
作者 唐凯麟 《湖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11-15,共5页
“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逻辑起点。人的存在及其需要或利益的二重性决定了道德的需要乃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之一。历史上出现的各种道德类型都是以如何处理和调整人的这种二重性的关系问题为中心展开的。帮助人们实现其作为二者存在... “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逻辑起点。人的存在及其需要或利益的二重性决定了道德的需要乃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之一。历史上出现的各种道德类型都是以如何处理和调整人的这种二重性的关系问题为中心展开的。帮助人们实现其作为二者存在的和谐统一 ,乃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最高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伦理学 道德价值 学科体系
下载PDF
结果论还是非结果论?——西方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江雪莲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1-98,共8页
本文介绍了西方学界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性质问题上的不同见解 ,其中既有快乐主义功利主义、幸福主义功利主义、偏好功利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等结果论的理解 ,也有康德主义、理想道义主义、混合道义主义等非结果论的理解。这些不... 本文介绍了西方学界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性质问题上的不同见解 ,其中既有快乐主义功利主义、幸福主义功利主义、偏好功利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等结果论的理解 ,也有康德主义、理想道义主义、混合道义主义等非结果论的理解。这些不同的观点既说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巨大的理论包容性 ,也说明功利主义和道义主义本身是相互渗透的 ,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内 ,功利主义和道义主义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伦理学 理论性质 结果论 非结果论 功利主义 亚里士多德主义 道义主义
下载PDF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东英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9-141,共3页
要提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地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着重介绍了笔者在这方面的尝试,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 实效性
下载PDF
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如何“回到马克思”?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福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39,共5页
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种种偏离。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要进一步向前发展,就必须把“回到马克思”和“回到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确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 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种种偏离。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要进一步向前发展,就必须把“回到马克思”和“回到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确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伦理学 研究 现实生活 处境 语境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域下的分裂与联合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义天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38,共9页
分裂与联合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规范层面的基本议题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所讨论的社会分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分裂,而是生产资料占有不平等所产生的阶级的分裂。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市民社会使得分裂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进一步加剧了... 分裂与联合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规范层面的基本议题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所讨论的社会分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分裂,而是生产资料占有不平等所产生的阶级的分裂。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市民社会使得分裂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进一步加剧了个体的隔阂和竞争,造成群体的对抗与排斥。这种严重的分裂源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占有的差异性与排他性以及生产力的有限性。作为一种社会联合的形式,政治国家并不是超出社会分裂之外的整合性力量,不能充当弥合分裂的解决办法。自由人的联合体虽然构成马克思主义所承认的社会联合的最高形式或最佳方案,被认为可以充分实现个体自由与群体的共同体性质,但在现实境遇中,倡导工人“团结”或工人阶级共同体,则是无产阶级具体实践的一种有效的联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阶级 分裂 联合
下载PDF
对高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巧玲 李先敏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115-118,共4页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课程怎样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性,一直是教育者们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高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课程建设应明确其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q...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课程怎样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性,一直是教育者们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高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课程建设应明确其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建设所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课程建设,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课程建设
下载PDF
研究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时标”性力作——简评王泽应教授著《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小锡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4-145,共2页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立是人类伦理思想发展史的革命变革,20世纪中国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这一革命变革在中国的承继与发扬光大,其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不仅由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本身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而且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深...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立是人类伦理思想发展史的革命变革,20世纪中国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这一革命变革在中国的承继与发扬光大,其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不仅由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本身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而且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深刻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先进理念。厘清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研究其发展规律,探讨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中国 简评 力作 学术价值 历史意义 先进理念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何以可能-论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建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爱萍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2,共6页
第二国际时期,为回应新康德主义者试图用康德伦理学"补充"历史唯物主义的做法,考茨基在批判传统伦理学尤其是康德伦理学的基础上初次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产生的必要性及可能性。以此为基础,他尝试性地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 第二国际时期,为回应新康德主义者试图用康德伦理学"补充"历史唯物主义的做法,考茨基在批判传统伦理学尤其是康德伦理学的基础上初次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产生的必要性及可能性。以此为基础,他尝试性地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从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和价值旨向等几个方面建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建构不仅确证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厘定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阐释它的基本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新康德主义 建构 意义
下载PDF
论提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帅 张英花 康宇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20-122,126,共4页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必然要求提高反映社会现实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的不断创新,必须以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以科学原则和规范来保障马克...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必然要求提高反映社会现实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的不断创新,必须以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以科学原则和规范来保障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科学化水平 底线分析法
下载PDF
环境伦理学中的“人”观——一种马克思主义的“人类中心”观点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兵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在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中 ,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争论已久 ,但它们都没有走出“人”的误区。解决双方争论的出路并不在于是否要坚持或反对人类中心观点 ,而是在于如何转变“人”的观念。马克思真实地指出了人类中心的思想基础 ,这就是... 在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中 ,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争论已久 ,但它们都没有走出“人”的误区。解决双方争论的出路并不在于是否要坚持或反对人类中心观点 ,而是在于如何转变“人”的观念。马克思真实地指出了人类中心的思想基础 ,这就是人只有把人自身的本质作为一种价值存在看待时 ,才会有所谓的人类中心问题。以人的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类中心的思想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中心 自我中心 类价值 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 环境伦理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精神形态建构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广旭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4期42-51,共10页
超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上的理论“流派”之争,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形态”,既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精神形态建构是对这一课题的初步尝试... 超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上的理论“流派”之争,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形态”,既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精神形态建构是对这一课题的初步尝试,其内在逻辑和理论进路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梳理诸理论“流派”内蕴的精神“形态”发展逻辑,实现研究范式从“流派”到“形态”的转换;其二,澄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道德生活的精神内涵,探寻内在于社会现实生活之中的伦理道德精神形态的总体性特征;其三,深入现代西方道德哲学的启蒙道德思想传统之中,阐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作为“新启蒙道德”的精神谱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理论流派 精神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