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苏诗歌在中国的译介和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毛志文 《中国俄语教学》 2014年第3期40-45,共6页
本文对俄苏诗歌在中国的翻译进行梳理,以史料廓清其总体的发展面貌,使我们对俄苏诗歌的翻译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国的俄苏诗歌翻译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高潮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原因,本文将以此为重点对整个俄苏诗歌在我国的译介和... 本文对俄苏诗歌在中国的翻译进行梳理,以史料廓清其总体的发展面貌,使我们对俄苏诗歌的翻译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国的俄苏诗歌翻译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高潮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原因,本文将以此为重点对整个俄苏诗歌在我国的译介和发展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诗歌 翻译史 译介和发展
下载PDF
承担者的诗:俄苏诗歌的启示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家新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4-122,共9页
俄罗斯诗歌一直对中国的诗人和读者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以曼德尔斯塔姆、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帕斯捷尔纳克等诗人为代表的俄苏诗歌,不仅构成了普希金之后俄罗斯诗歌又一个神奇的、苦难而光荣的时代,而且对朦胧诗以来的中... 俄罗斯诗歌一直对中国的诗人和读者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以曼德尔斯塔姆、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帕斯捷尔纳克等诗人为代表的俄苏诗歌,不仅构成了普希金之后俄罗斯诗歌又一个神奇的、苦难而光荣的时代,而且对朦胧诗以来的中国当代诗歌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这些俄苏诗人以其艺术良知对诗歌和命运的承担,对中国当代诗人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诗人不仅在他们的诗中呼吸到自己所渴望的"雪",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正是通过他们确定了自己精神的在场。两者之间,构成了一种更深刻的"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诗歌 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诗歌 承担
原文传递
影响研究视域中的俄苏诗歌对中国新时期诗歌的影响
3
作者 李祈越 《华中学术》 2019年第3期235-242,共8页
中国新诗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俄苏诗歌的影响不容小觑。中国诗人与俄苏诗歌的接触最早可以追溯至"五四"时期,当时以大量译介俄苏诗歌为主。新时期中国的诗歌创作中有了更多的俄苏因素,表现为在主题意旨与艺术手法方面借鉴俄苏... 中国新诗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俄苏诗歌的影响不容小觑。中国诗人与俄苏诗歌的接触最早可以追溯至"五四"时期,当时以大量译介俄苏诗歌为主。新时期中国的诗歌创作中有了更多的俄苏因素,表现为在主题意旨与艺术手法方面借鉴俄苏诗歌的精华。在与俄苏诗人进行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的过程中,中国新时期诗歌保持了自身对当下社会生活、人性本真与宇宙秩序的独立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诗歌 中国新时期诗歌 影响研究
原文传递
《龙性堂诗话》批评视野中的苏轼诗歌
4
作者 夏新秀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42-45,共4页
《龙性堂诗话》对苏轼予以高度重视,在对其诗作品评中,抓住了用典、曲折、神似、奇趣和天趣等审美取向,基本体现出苏诗的内在特征,为后世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批评条件。
关键词 《龙性堂诗话》 诗歌 理论批评
下载PDF
浅析诗歌意境之美
5
作者 邵建成 《大观周刊》 2011年第29期82-82,91,共2页
意境是中国诗歌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是评价一首诗歌优秀与否的最为重要的判断标准,也是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最为重要的鉴赏准则.是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之一。意境具有重要的审美特征,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以情为主;虚实... 意境是中国诗歌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是评价一首诗歌优秀与否的最为重要的判断标准,也是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最为重要的鉴赏准则.是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之一。意境具有重要的审美特征,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以情为主;虚实结合,境生象外;含蓄蕴藉,韵味无穷。本文以若干诗、词为例简要分析并呈现了以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诗歌 意境 审美
下载PDF
俄苏影响下的瞿秋白新诗韵律探索
6
作者 贺梵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8,共17页
瞿秋白是中国最早探索新诗形式的诗人之一,然而他的新诗韵律却鲜少被讨论。尽管瞿秋白与俄国渊源深厚,他的文学活动也受到俄苏诗歌与无产阶级文学实践的强烈影响,但他在诗歌形式的构建上始终坚持“大众化”与“民族化”原则,立足中国社... 瞿秋白是中国最早探索新诗形式的诗人之一,然而他的新诗韵律却鲜少被讨论。尽管瞿秋白与俄国渊源深厚,他的文学活动也受到俄苏诗歌与无产阶级文学实践的强烈影响,但他在诗歌形式的构建上始终坚持“大众化”与“民族化”原则,立足中国社会与革命现实进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实践。从瞿秋白在20世纪20—30年代创作的“欧化”新诗、民歌体新诗等不同形式的新诗作品中,可以看到俄罗斯诗歌韵律对瞿秋白诗歌翻译与新诗创作的直接影响、俄国诗歌对民间文学的吸纳对瞿秋白民歌体新诗韵律建设的启发,以及瞿秋白在新诗韵律探索中对声音的特殊关注。瞿秋白在新诗形式探索中有选择地吸收俄苏文学传统及文艺理论,从中可以明确瞿秋白的新诗形式观,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新诗韵律 民歌体诗歌 苏诗歌 声音
原文传递
中亚东干诗歌中的列宁形象比较研究
7
作者 杨建军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中亚东干文学,是丝绸之路沿线中亚三国华裔族群创作的文学,已引起多国学者关注。东干诗歌中的列宁形象与俄苏诗歌、中国诗歌中的列宁形象共时存在,三者之间有或显或隐的影响关系。东干诗歌中的列宁形象书写多采用自然意象,常把列宁比作... 中亚东干文学,是丝绸之路沿线中亚三国华裔族群创作的文学,已引起多国学者关注。东干诗歌中的列宁形象与俄苏诗歌、中国诗歌中的列宁形象共时存在,三者之间有或显或隐的影响关系。东干诗歌中的列宁形象书写多采用自然意象,常把列宁比作春天和太阳,也常把列宁比作父亲,列宁的革命者人格还被东干诗人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象征。东干诗歌与俄苏诗歌中的列宁形象有一致性,自然意象采用和人道主义关怀是两者共性,但在诗歌话语、自然情感、精神内涵等方面,东干诗歌有自身特性。东干诗歌与中国诗歌都受到俄苏文化影响,两者都致力表现列宁对革命建设带来的重要变革,中国诗歌偏向表现精神层面影响,东干诗歌偏重表现物质生活影响。东干诗歌中的列宁形象书写在海外华语文学中的启示性意义有四个方面:文学资源、文学互动、身份认同、读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东干诗歌 列宁形象 海外华语文学 苏诗歌 中国诗歌
原文传递
苏轼诗与《维摩经》 被引量:3
8
作者 梁银林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9,共7页
本文从苏诗最初涉及的《维摩经》入手,论述苏轼不同时期诗作与《维摩经》的关系,分析《维摩经》在苏诗中的反映和表现,并对其采摄佛经语汇、点化佛学义理为诗进行探讨,以期对苏轼及其诗歌创作多一些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 诗歌《维摩经》 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