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具柯石英包体的岚山头含蓝晶石榴辉岩及其PTt轨迹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受奚 孙景贵 +2 位作者 凌洪飞 叶瑛 赵豁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0-570,共1页
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UHPMB)的岚山头含蓝晶石榴辉岩发现柯石英包体,这使蓝晶石的稳定域延伸到2.4GPa之上。作为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超高压变质带,主要是在印支期,当初始欧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作用过程中黄海地体向胶东-苏东北... 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UHPMB)的岚山头含蓝晶石榴辉岩发现柯石英包体,这使蓝晶石的稳定域延伸到2.4GPa之上。作为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超高压变质带,主要是在印支期,当初始欧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作用过程中黄海地体向胶东-苏东北地体强烈挤压引发的A-型俯仲的产物。该带是由3-4个向东突出的弧形构造所组成,如威海(NW走向)-荣城(SN走向)青岛-五莲(NE走向)弧等;而岚山头榴辉岩正处于日照-赣榆弧的顶部。苏-鲁榴辉岩带延长约350km,分布大小不同的榴辉岩体超过千个。其中极大多数属Coleman等的分类中B类和C类,较普遍含有蓝晶石,但岚山头含蓝晶石榴辉岩却属于A类,并在石榴石及蓝晶石中都含有柯石英包体。更有意义的是:发现石榴石和辉石中MgO、CaO和FeO的含量从核心到边缘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此揭示了早中生代(240-200Ma)在座俯仲过程中进变质及在晚中生代和新生代折返地表过程中的PTt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柯石英包体 蓝晶石 榴辉岩 中生代 新生代 PTT轨迹
下载PDF
中生代苏-鲁活动大陆边缘榴辉岩、煌斑岩、金矿及富集地幔间的成因联系 被引量:37
2
作者 胡受奚 孙景贵 +3 位作者 凌洪飞 叶瑛 翟建平 方长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25-435,共11页
海西期末形成的初始欧亚板块 ,从三叠纪 (2 5 0 Ma)开始 ,便与古太平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发生强烈的挤压碰撞作用和俯冲作用 ,及由此引起的远距离效应使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从中生代开始成为活动大陆边缘。俯冲作用及构造环境的演化是控... 海西期末形成的初始欧亚板块 ,从三叠纪 (2 5 0 Ma)开始 ,便与古太平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发生强烈的挤压碰撞作用和俯冲作用 ,及由此引起的远距离效应使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从中生代开始成为活动大陆边缘。俯冲作用及构造环境的演化是控制胶东地体等大多数中生代榴辉岩等变质岩类、花岗岩类、火山岩类、煌斑岩类以及金等矿床形成和使它们出露地表的重要因素。胶东地体中富钾的钙 -碱性煌斑岩类的特征与其它活动大陆边缘和造山带中金矿有关的煌斑岩很相似 ,例如呈脉状产出、晚期侵位、强烈的自变质、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 (L IL E)和挥发分、高的金含量、高的 L REE/ HREE和 87Sr/ 86 Sr比值、低的 1 43Nd/ 1 44 Nd比值、与花岗岩类、橄榄安粗岩、酸性脉岩以及热液金矿床的密切共生及它们之间与富集地幔楔的成因联系等 ,这些都表明它们与板块或板片俯冲过程中的去气、去碱、去 L IL E作用或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榴辉岩 富集地幔 -超高压变质 金矿床 A-型俯冲 中生代 火山岩 花岗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