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坡向人工油松幼林下地表苔藓植物层片的物种多样性与结构特征 被引量:26
1
作者 雷波 包维楷 +1 位作者 贾渝 刘俊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10-418,共9页
调查和分析了岷江上游大沟流域的 4个坡向 (偏东坡N -E80°、偏西坡N -W 85°、偏南坡S -E10°、偏北坡N-W2 0°)人工油松 (Pinustabuliformis)林下地表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组成和结构特征。在 4个坡向的油松林下共... 调查和分析了岷江上游大沟流域的 4个坡向 (偏东坡N -E80°、偏西坡N -W 85°、偏南坡S -E10°、偏北坡N-W2 0°)人工油松 (Pinustabuliformis)林下地表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组成和结构特征。在 4个坡向的油松林下共发现 13种苔藓 ,各林下苔藓物种组成数量在 6 - 13种之间 ,并且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冰川青藓 (Brachytheci um glacile)、大羽藓 (Thuidiumcymbifolium)、厚角绢藓 (Entodonconcinnus)、密叶美喙藓 (Eurhynchiumsavatieri)、小酸土藓 (Oxysteguscuspidatus)和光萼苔 (Porellapinnata)为这 4个坡向油松林下的共有种 ,其中冰川青藓、大羽藓为优势物种。 4个坡向人工油松幼林下地表苔藓植物出现频率分别为 10 0 % (偏西、偏北油松林 )和 96 .7% (偏东、偏南油松林 ) ,其平均盖度、平均密度、平均厚度分别在 5 .5 0 %± 0 .90 %至 2 5 .6 6 %± 2 .76 %、4 80 .6 7± 133.6 5至 2 72 4 .80± 4 19.72株 /m2 和 4 .73± 0 .31至 6 .83± 0 .73mm之间。无论是苔藓植物层片的多样性指数还是结构参数 ,均以偏东坡向的油松林下为最低 ;而偏西坡向的油松林下除厚度略低于偏南坡向外 ,其他指标均最高。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坡向是形成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组成和结构差异的重要环境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向 PINUS tabuliformis 苔藓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层片结构
下载PDF
高海拔幼林地表苔藓组成与结构——皆伐与造林实践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5
2
作者 闫晓丽 包维楷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5-824,共10页
对壤塘县二林场4个不同时间皆伐和造林后形成的幼林地,开展了苔藓植物和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采用方差分析法对苔藓植物特征进行差异性检验,对苔藓植物结构特征和环境因子作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幼林地4个阶段的发展进程中苔藓物种... 对壤塘县二林场4个不同时间皆伐和造林后形成的幼林地,开展了苔藓植物和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采用方差分析法对苔藓植物特征进行差异性检验,对苔藓植物结构特征和环境因子作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幼林地4个阶段的发展进程中苔藓物种组成变化显著。优势种相似,为喜光耐旱的侧蒴藓物种;一些耐阴喜湿的种类种群扩大成为林下局部生境优势物种;同时由于干扰造成地表裸露后产生耐旱土生或石生性广泛分布的藓类。2)随着幼林地植被恢复进程,苔藓物种丰富度(22~37)和多样性指数(0.37~1.08)呈增长趋势。结构特征在4个幼林地表现出较强的差异性。3)乔木与灌木层盖度与苔藓植物的发育呈正相关,灌木层盖度的发育明显促进了苔藓植物丰富度的增加,而基于喜光先锋的禾草为主的草本发育程度很高,与凋落物生物量一起抑制了苔藓的发育。随幼林地发展,乔、灌、凋落物发育性质及其相互作用发生动态变化。因此加速幼林地乔、灌层片的发育对于促进地表苔藓植物多样性的恢复与层片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物种组成与结构 林业实践 维管植物 高海拔幼林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