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制土司之外:清代贵州土弁与苗疆社会治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郗玉松 刘永强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1-16,共6页
清政府在贵州苗疆设置土弁,包括土守备、土千总、土把总、土外委等职。土弁不是土司,也非流官,他们是苗疆基层社会的管理者。其职既可世袭,又可随时裁撤。清代贵州土弁享有薪俸,其薪俸来源于地方,如苗疆空置田地的租赋等。土弁薪俸较低... 清政府在贵州苗疆设置土弁,包括土守备、土千总、土把总、土外委等职。土弁不是土司,也非流官,他们是苗疆基层社会的管理者。其职既可世袭,又可随时裁撤。清代贵州土弁享有薪俸,其薪俸来源于地方,如苗疆空置田地的租赋等。土弁薪俸较低,也无养廉银。作为官府和基层社会的“中间人”,在改土归流、开辟苗疆的过程中,土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苗疆土弁贪腐案时有发生。道光年间,苗疆与内地管理体系逐渐一体化,土弁逐步被裁撤。贵州苗疆土弁的设置与裁撤,是清代土司制度变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贵州土弁 苗疆社会治理
下载PDF
边墙格局与苗疆社会——基于清代湘西苗疆边墙的历史学考察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文元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9-159,共11页
清初,清廷秉持"教化训导"苗民的政策,两次罢议重修边墙,并未划分苗汉疆界。但"苗乱"仍行,至乾隆六十年(1795),最终爆发了乾嘉苗民起义。此次起义引发的震动,使清廷意识到苗疆问题的重要性和苗汉关系的复杂性,开始... 清初,清廷秉持"教化训导"苗民的政策,两次罢议重修边墙,并未划分苗汉疆界。但"苗乱"仍行,至乾隆六十年(1795),最终爆发了乾嘉苗民起义。此次起义引发的震动,使清廷意识到苗疆问题的重要性和苗汉关系的复杂性,开始更全面和整体地思考苗疆治理。因而,为疏导苗汉矛盾,调和族群关系,防止汉民滋扰苗民,稳定苗疆统治,清廷转变治理思路,基于明朝边墙旧址再筑110余里边墙,又增修汛堡、屯卡、碉楼、哨台、炮台、关厢、关门等1177座边防设施,构成边墙与边防体系,增强治安管理,划分民、苗界址,实行苗汉分治。边墙的核心是实现军事控制,但与明代极大不同的是,清廷围绕边墙与边防体系建立起一套基于政治统治、军事管控、经济开发与社会建设于一体的"治军""治吏""治民"工程,提升了修建边墙的格局。因边墙与边防体系,苗疆形成新的社区划分、新的治理格局及新的经济文化秩序,苗疆的历史进程由此改变。至清末,从苗汉分治到苗汉共融,边墙的区分与管控映衬了王朝国家的开拓历史与统治实践,展现了传统中国治理民族地方的政治逻辑。相关研究既要客观、辩证、历史地看待苗疆边墙,更应以"墙"为"诫",总结吸收传统中国的统治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疆边墙 边墙格局 苗疆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