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花苜蓿田苜蓿蚜虫诱集技术优化
1
作者 乔浪 韩海斌 +5 位作者 王振 张志强 魏淑花 倪鹏 邢丽伟 谭瑶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苜蓿蚜虫是紫花苜蓿田的一类重要害虫,主要种类有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及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为优化紫花苜蓿田苜蓿蚜虫的诱集技术,为防治苜蓿田蚜虫制定科学详尽的综合防控策略提供科... 苜蓿蚜虫是紫花苜蓿田的一类重要害虫,主要种类有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及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为优化紫花苜蓿田苜蓿蚜虫的诱集技术,为防治苜蓿田蚜虫制定科学详尽的综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分别于2021、2022年连续2 a测定苜蓿生长期8种颜色诱虫板、2个悬挂高度、2个田间位置、每日4个时段等因素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田内苜蓿蚜虫诱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色诱虫板对苜蓿蚜虫具有强烈趋性且对天敌影响小,2 a平均诱集量分别为57、56头/板;蓝色诱虫板悬挂高度在50 cm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20 cm处;诱虫板放置在田间边缘地段较中央地段诱虫板的诱集效果好;在每日监测的4个时段内,下午至黄昏时分(15:00—19:00)诱集到苜蓿蚜虫的数量最多。此外,监测了苜蓿蚜虫的年种群动态发生规律,即每年7月中下旬苜蓿蚜虫为害达到高峰;第2茬诱集到的苜蓿蚜虫最多,而每一茬次苜蓿在现蕾期蚜虫为害最严重。综上,蓝色诱虫板放置在田间边缘地段,悬挂高度为50 cm,在每天15:00—19:00诱集,可以达到较好的苜蓿蚜虫诱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蚜虫 诱虫板 天敌 紫花苜蓿 绿色防控
下载PDF
补播苜蓿对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的影响途径
2
作者 郭美琪 郭童天 +1 位作者 徐民乐 张英俊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3,共8页
近年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被广泛选作补播材料,用于修复退化草地。尽管研究表明二者的植物学特征存在差异,但鲜有人关注它们是否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退化草地的生产力。为了探究二者对退化... 近年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被广泛选作补播材料,用于修复退化草地。尽管研究表明二者的植物学特征存在差异,但鲜有人关注它们是否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退化草地的生产力。为了探究二者对退化草地的修复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并确定影响补播地生产力的限制因素,本研究选取黄花苜蓿和紫花苜蓿作为补播种对退化草甸草原进行了补播,并在隔年对草地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两种苜蓿都可以显著增加退化草地生产力并改善土壤健康状况。然而,紫花苜蓿通过增加土壤铵态氮改变植被群落结构,其补播样地生产力也由土壤速效养分影响;黄花苜蓿通过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改变植被群落结构,其补播样地生产力由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微生物量共同影响。初步结果表明,黄花苜蓿更适宜在养分贫瘠的退化草地进行补播。此外在选择紫花苜蓿补播时,可以适当施肥以提高补播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播 黄花苜蓿 紫花苜蓿 植物群落结构 生产力
下载PDF
苜蓿草田间作功能植物对苜蓿蓟马及天敌小花蝽种群的影响
3
作者 魏淑花 刘学琴 +2 位作者 王颖 刘畅 张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7,共9页
本研究将苜蓿Medicago sativa与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小冠花Coronilla varia及除虫菊Tanacetum cinerariifolium等不同功能植物以不同比例进行间作,在田间系统监测基础上,... 本研究将苜蓿Medicago sativa与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小冠花Coronilla varia及除虫菊Tanacetum cinerariifolium等不同功能植物以不同比例进行间作,在田间系统监测基础上,研究基于有害生物推拉策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苜蓿蓟马生态调控技术。结果表明,苜蓿刈割前,苜蓿草田内蓟马及天敌小花蝽Orius similis的数量均显著高于对应间作的功能植物区;刈割1周后,与百脉根、红豆草、白三叶和除虫菊间作的苜蓿草田内小花蝽种群密度显著下降,对应的功能植物区内小花蝽数量显著上升,其中,百脉根、红豆草及白三叶3种功能植物区内小花蝽种群密度分别由刈割前的3.67头/10复网、3.00头/10复网、3.67头/10复网增加到了刈割1周后的11.50头/10复网、29.17头/10复网、15.00头/10复网,分别是刈割前的3.13倍、9.73倍和4.09倍,苜蓿草田内蓟马种群密度显著下降,对应不同功能植物区内蓟马种群密度不同,在红豆草和白三叶功能植物区内显著升高,而在其它区内刈割前无显著差异;刈割2周后,苜蓿再生期蓟马种群密度显著上升,各功能植物区内的小花蝽密度显著下降,与其间作的苜蓿草田内小花蝽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刈割3~4周后,随着苜蓿草田内蓟马种群密度的下降,其天敌小花蝽种群数量显著下降,不同功能植物区间小花蝽及蓟马种群密度变化不显著。苜蓿与五种功能植物以4:1比例间作对蓟马的调控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白三叶,除虫菊,红豆草,百脉根,小冠花。本研究为保护苜蓿草田生态系统天敌发挥生态效能提供可借鉴的策略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田 功能植物 间作 蓟马 小花蝽 生态调控
下载PDF
黄花苜蓿MfNAC34基因克隆及特性分析
4
作者 张立全 常娜 +1 位作者 赵志远 赵永秀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7,共6页
NAC转录因子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应答非生物胁迫的功能。本研究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野生黄花苜蓿材料中克隆获得1个NAC家族蛋白基因MfNAC34(GenBank登录号为MH481768),分析MfNAC34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激活特... NAC转录因子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应答非生物胁迫的功能。本研究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野生黄花苜蓿材料中克隆获得1个NAC家族蛋白基因MfNAC34(GenBank登录号为MH481768),分析MfNAC34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激活特性。结果显示:MfNAC34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为621 bp,编码亲水性蛋白质,分子量为23.52 kD,理论等电点为4.09。MfNAC34为定位在细胞核内的胁迫诱导的转录因子,且转录激活域位于其C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苜蓿 MfNAC34 特性分析
下载PDF
紫花苜蓿幼苗氧化应激防御系统对自毒作用的响应
5
作者 张晓燕 师尚礼 +1 位作者 李小龙 阿芸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8-98,共11页
【目的】通过研究自毒作用对紫花苜蓿品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叶片细胞膜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明确紫花苜蓿幼苗响应自毒作用的活性氧代谢机理,为进一步阐明自毒物质对紫花苜蓿的抑制机理和自毒效应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紫花... 【目的】通过研究自毒作用对紫花苜蓿品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叶片细胞膜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明确紫花苜蓿幼苗响应自毒作用的活性氧代谢机理,为进一步阐明自毒物质对紫花苜蓿的抑制机理和自毒效应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紫花苜蓿品种德宝和WL298HQ为试验材料,取开花期叶片制备成T1(0.0025 g/mL)、T2(0.0125 g/mL)、T3(0.0225 g/mL)浸提液模拟自毒作用,研究自毒作用对种子生物活性和化感指数的影响,以及对幼苗生长、活性氧(H_(2)O_(2)、OH.和O_(2)^(.-))、氧化防御系统中的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叶浸提液抑制德宝和WL298HQ苜蓿种子萌发,T3抑制幼苗生长。与WL298HQ相比,德宝响应自毒作用具有明显的生理差异:(1)自毒物质作用于细胞膜上,诱发了氧化应激,加速活性氧ROS代谢,导致了MDA、H_(2)O_(2)和OH·过量积累;(2)德宝在T1下可通过提高叶片保护酶(SOD、POD、CAT、APX、GR)活性和抗氧化剂(AsA、DHA)含量来响应自毒作用。但在T3下,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升高,自毒作用影响氧化防御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叶片出现严重的氧化损伤。【结论】WL298HQ通过激活保护机制增加抗氧化剂的活性,以及渗透物质的积累,进而保持细胞膜的相对完整性和氧化清除能力。德宝苜蓿在自毒作用下,ROS的产生大于抗氧化防御系统的能力,导致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自毒作用 种子萌发 氧化应激 氧化损伤
下载PDF
紫花苜蓿地下滴灌灌水均匀性与适宜灌溉定额研究
6
作者 郑和祥 曹雪松 +1 位作者 畅利毛 曾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5,102,共6页
研究主要探究不同灌溉方式紫花苜蓿地下滴灌灌水均匀性差距,并提出适宜的灌水定额。采用田间试验,设3个地下滴灌灌水定额(20、25、30 mm),2个埋设深度(10、20 cm)和2个滴头流量(1.38、2.0 L/h),研究了滴灌带流量、埋深在不同紫花苜蓿生... 研究主要探究不同灌溉方式紫花苜蓿地下滴灌灌水均匀性差距,并提出适宜的灌水定额。采用田间试验,设3个地下滴灌灌水定额(20、25、30 mm),2个埋设深度(10、20 cm)和2个滴头流量(1.38、2.0 L/h),研究了滴灌带流量、埋深在不同紫花苜蓿生育期内的灌水均匀度差异,同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紫花苜蓿株高、产量等参数的影响。滴灌带滴头流量对滴灌灌水均匀性的影响相对较大。在相同的滴灌带滴头流量下,滴灌带埋设深度10 cm与20 cm对滴灌灌水均匀系数影响不显著。当耗水量为456.69 mm时,紫花苜蓿干草产量最大,为12847.78 kg/hm-2。基于节水效果、产量和高效等多生产因素的综合考虑,建议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地区紫花苜蓿地下滴灌灌水定额为25 mm,灌水12~1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灌水均匀性 紫花苜蓿 耗水量 灌溉定额
下载PDF
添加短乳杆菌对紫花苜蓿半干青贮品质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7
作者 武祎 赵红玉 +5 位作者 唐云梦 李青洋 曹雅楠 孙庆龙 孙泽威 孙海霞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8-333,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短乳杆菌R33对苜蓿半干青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提高苜蓿半干青贮品质。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短乳杆菌(活菌数1×10^(9) CFU/mL)添加水平分别为苜蓿鲜重的1%(T1%)和5%(T5%),同时设置不加... 试验旨在探究短乳杆菌R33对苜蓿半干青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提高苜蓿半干青贮品质。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短乳杆菌(活菌数1×10^(9) CFU/mL)添加水平分别为苜蓿鲜重的1%(T1%)和5%(T5%),同时设置不加菌对照组和仅加无菌培养基对照组,室温青贮3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短乳杆菌R33可降低苜蓿青贮的pH和总碳量(P<0.05),提高粗蛋白质、乳酸和丙酸含量(P<0.05),但对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影响(P>0.05);添加短乳杆菌后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组成(P<0.05),降低了菌群多样性(P<0.05);在门水平上,使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升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在属水平上,添加短乳杆菌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占比均超过95%。因此,添加短乳杆菌R33可以改善半干苜蓿青贮发酵品质,促进有益微生物增殖,提高苜蓿青贮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半干青贮 短乳杆菌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8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干热区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评价
8
作者 张德 龙会英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7,共8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苜蓿优良品种,在干热河谷区元谋,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17年引进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参试的8个紫花苜蓿,在本区均能安全越冬,正常生长,... 为了筛选出适宜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苜蓿优良品种,在干热河谷区元谋,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17年引进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参试的8个紫花苜蓿,在本区均能安全越冬,正常生长,生育期205~215 d。(2)株高最高的品种为WL525HQ,达到70.20 cm,与维多利亚、德钦、赛迪7号和WL712HQ品种有显著差异(P<0.05)。一级分枝数最高的品种为WL656品种,为27.20枝,WL712HQ和G8品种间有显著差异(P<0.05)。茎叶比最高的品种为WL712HQ品种,为1.10,与德钦和赛迪7号品种间有显著差异(P<0.05)。年均干草产量最高的是赛迪7号紫花苜蓿,显著高于德钦品种(P<0.05),2018年、2019年、2020年和三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34217.40 kg/hm^(2)、32527.55 kg/hm^(2)、22024.93 kg/hm^(2)和29589.96 kg/hm^(2),所有参试材料在2018年和2020年每年可刈割8次,2019年为9次。(3)5号品种粗蛋白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分别为21.43%和0.25%。WL903品种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含量为23.51%。(4)经灰色关联度分析,8个紫花苜蓿品种排名前3的为赛迪7号、WL525HQ、维多利亚。综上,赛迪7号、‘WL-525HQ’、维多利亚表现较好,可在干热河谷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紫花苜蓿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评价
下载PDF
不同苜蓿品种叶片特征、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性状的比较
9
作者 景芳 师尚礼 +5 位作者 南攀 马瑞宏 阿芸 陆保福 关键 张辉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9-377,共9页
以国内外引进的8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比研究不同品种的叶片特征、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特性,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法,探讨其与产量的关联性,以期为高产紫花苜蓿种质的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紫花苜... 以国内外引进的8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比研究不同品种的叶片特征、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特性,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法,探讨其与产量的关联性,以期为高产紫花苜蓿种质的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紫花苜蓿品种单株干重的变幅为0.88~1.21 g;各性状与单株干重的相关性按大小排序依次为:单株叶干重>比叶重>蒸腾速率>单株叶片数>叶形指数,单株叶干重是最突出的叶片特征指标。对单株干重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比叶重>气孔导度>可溶性蛋白>株高>蔗糖>可溶性糖>叶绿素总量,其中,比叶重是单株干重的主要决定因子。综上,高产紫花苜蓿种质筛选的重要指标包括:单株叶干重和比叶重,8个紫花苜蓿品种中‘甘农9号’、‘WL319HQ’和‘SG501’的单株干重、单株叶干重和比叶重均较大,可作为高产种质在育种工作中加以研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叶片特征 光合生理 高产种质
下载PDF
磷矿粉在石灰性土壤中对紫花苜蓿的施用效果
10
作者 李亚娟 姜智英 +2 位作者 胡蕊梅 魏洁 刘艳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8,共12页
磷矿粉是一种难溶性磷肥,一般认为其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效果不好。苜蓿(Medicago sativa)利用难溶性磷的能力较强,为探索磷矿粉在石灰性土壤对苜蓿的施用效果,本研究以3种不同品位磷矿粉PRⅠ、PRⅡ、PRⅢ为磷肥源,以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 磷矿粉是一种难溶性磷肥,一般认为其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效果不好。苜蓿(Medicago sativa)利用难溶性磷的能力较强,为探索磷矿粉在石灰性土壤对苜蓿的施用效果,本研究以3种不同品位磷矿粉PRⅠ、PRⅡ、PRⅢ为磷肥源,以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为对照(CK),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M1)、‘陇东苜蓿’(M2)、‘金皇后’(M3)进行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磷矿粉处理下紫花苜蓿两茬的生长、营养品质、磷素的吸收利用以及土壤磷素含量。结果表明,第2茬收获时PRⅠ处理下M1和M3的株高明显高于CK,PRⅢ处理下M2的株高明显高于CK。M1两茬干重均表现出PRⅠ磷矿粉处理最高,两茬总生物量干重达到8.61 g,比CK高46.9%,3个磷矿粉处理下M2第1茬、第2茬和总生物量干重均高于CK,磷矿粉处理对M3的生物量没有明显作用。PRⅠ和PRⅢ处理显著提高了第2茬M1的粗蛋白含量,PRⅢ处理M1和M2紫花苜蓿的粗脂肪含量均高于CK。第1茬磷矿粉处理中PRⅡM3处理的钙含量达到最高值,为2.18%,与CKM3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第2茬PRⅠM1和PRⅢM2处理的钙含量最高,均为1.56%。PRⅠ和PRⅢ处理可显著提高第2茬M1和M2的磷吸收效率,PRⅠ能显著提高第1茬M1和M2的磷利用效率,而PRⅡ均显著提高了3个紫花苜蓿品种第2茬的磷利用效率。除PRⅡM1处理外,磷矿粉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含量,且3个品种均表现出在PRⅠ和PRⅢ处理下的土壤全磷含量高于PRⅡ,相比施肥前,磷矿粉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M3的土壤的有效磷含量低于M1和M2。因此,磷矿粉在石灰性土壤对紫花苜蓿的生长、营养品质和磷素吸收利用可超过或达到与过磷酸钙相当的水平,其效果因磷矿粉品位和苜蓿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本研究条件下,PRⅠ磷矿粉,M1和M2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施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粉 紫花苜蓿 石灰性土壤 株高 生物量 营养品质 磷吸收
下载PDF
干热区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评价
11
作者 龙会英 张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5,共9页
在云南省干热河谷区,以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系)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方差和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对其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品种(系)的一级分枝数和水分有明显差异。所有参试材料在2018年和2020年... 在云南省干热河谷区,以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系)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方差和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对其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品种(系)的一级分枝数和水分有明显差异。所有参试材料在2018年和2020年每年可刈割8次,2019年为9次。6号苜蓿品种‘南苜701-特克拉’的年均干草产量最高,达到29589.96 kg·hm^(-2),显著高于5号‘四季旺’和8号‘德钦’(P<0.05)。在2018年,8个苜蓿品种(系)产量在4个季度中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第3季度>第2季度>第4季度>第1季度。所有供试材料的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全钙、无氮浸出物差异均不显著(P>0.05)。8号品种‘德钦’的粗蛋白含量(21.43%)、粗灰分(10.16%)和全磷含量(0.25%)均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18.36%)。经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热引41号紫花苜蓿’‘德钦’‘多叶’和‘WL525HQ’的综合表现较好,在该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生产性能 产量性状 灰色关联度 营养价值 综合评价 干热河谷
下载PDF
LED3A强化紫花苜蓿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研究
12
作者 刁静茹 肖奇赞 +2 位作者 张淋淋 闫利甜 赵保卫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研究可生物降解螯合剂N-十二酰基乙二胺三乙酸盐(LED3A)诱导强化紫花苜蓿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采用盆栽方法,考察LED3A对紫花苜蓿生理指标、Cd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以及增效提取土壤中Cd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显著抑制紫花苜蓿的生长... 研究可生物降解螯合剂N-十二酰基乙二胺三乙酸盐(LED3A)诱导强化紫花苜蓿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采用盆栽方法,考察LED3A对紫花苜蓿生理指标、Cd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以及增效提取土壤中Cd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显著抑制紫花苜蓿的生长及光合作用,增加丙二醛(MDA)的积累.而在土培体系中施用LED3A,可以提高植株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缓解细胞膜脂过氧化损伤和Cd诱导产生的氧化应激.LED3A的螯合强化作用能够增大紫花苜蓿细胞质中Cd的分布比例,促使植株中的Cd由高活性形态向低活性形态转化,通过细胞壁固持和液泡区隔化提高耐Cd性能,进而减轻毒害.与不添加LED3A组相比,最佳LED3A添加量(321.3 mg·kg^(-1))组紫花苜蓿植株中的总Cd含量和积累量分别提高了29.4%和69.1%,地下/地上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分别增加了28.6%,36.4%和10.5%.说明添加适量LED3A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对Cd的耐受性与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3A 紫花苜蓿 CD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 化学强化
下载PDF
紫花苜蓿CNGC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分析
13
作者 李小红 王晓彤 +4 位作者 麻旭霞 蔡文祺 冯学丽 马梦凡 李淑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8-598,共11页
环核苷酸门控通道(CNGC)基因家族作为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基因家族之一,在植物信号转导、生长发育和环境胁迫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和转录组数据对紫花苜蓿CNGC家族成员的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基序... 环核苷酸门控通道(CNGC)基因家族作为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基因家族之一,在植物信号转导、生长发育和环境胁迫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和转录组数据对紫花苜蓿CNGC家族成员的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基序、顺式作用元件、染色体定位、共线性关系以及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MsCNGC基因家族成员有16个,在染色体上不均匀分布,存在片段重复,大多数蛋白定位于细胞质膜。系统发育树将MsCNGCs为4个亚家族。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表明,都含有cNMP/CNBD和ITP功能域。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MsCNGCs基因含有许多与非生物或生物胁迫和激素响应元件。MsCNGC4和MsCNGC7.2蛋白之间存在互作。MsCNGC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MsCNGC基因对干旱、盐和激素等非生物胁迫均有显著的响应,为进一步研究MsCNGC基因在调控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潜在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CNGC基因家族 全基因组 系统进化 基因结构 非生物胁迫
下载PDF
安徽地区一年生豆科牧草与速生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比较的初步研究
14
作者 刘洋 王梦洁 +3 位作者 许冬梅 梅泽军 徐智明 杨烈 《草学》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在长江中下游,紫花苜蓿不适宜湿热环境,现多选择秋眠级数高的速生型品种作为一年生豆科牧草使用。本研究对安徽地区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 L.)、皖苕3号苕子(Vicia villosa Roth cv.Wanshao 3)、救荒野豌豆(V.sativa L.)3种一年生... 在长江中下游,紫花苜蓿不适宜湿热环境,现多选择秋眠级数高的速生型品种作为一年生豆科牧草使用。本研究对安徽地区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 L.)、皖苕3号苕子(Vicia villosa Roth cv.Wanshao 3)、救荒野豌豆(V.sativa L.)3种一年生豆科牧草与速生型紫花苜蓿-赛迪10(M.sativa L.cv.SARDI 10)进行了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研究,旨在初步为筛选安徽优质豆科牧草进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南苜蓿和救荒野豌豆的干物质(dry matter,DM)产量分布范围分别为5380.00~9640.00kg/hm^(2)和5032.00~9840.00kg/hm^(2),分别是紫花苜蓿产量的1.95~2.21倍和1.82~2.26倍;除此之外,南苜蓿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在初花期达到了32.79%,显著高于同期皖苕3号(26.63%)、救荒野豌豆(24.54%)和紫花苜蓿(23.21%)(P<0.05);南苜蓿的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值从初花期到结荚期均在130以上,皖苕3号、救荒野豌豆的RFV值分别为105.34~179.18、95.34~174.66,处于营养生长期的紫花苜蓿的RFV值为122.98~173.88。初步研究表明,安徽地区南苜蓿产量和饲喂价值均优于速生型一年生紫花苜蓿-赛迪10,在安徽具有巨大推广应用价值。开发利用安徽本土一年生豆科牧草种质资源作为高产优质牧草具有巨大潜力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皖苕3号 救荒野豌豆 紫花苜蓿-赛迪10 生产性能 品质特性
下载PDF
食用菌渣堆肥还田对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张盛旺 金秋 +4 位作者 汤可涵 黄从正 张后东 田颖 梁丽娜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4期18-20,80,共4页
食用菌渣是有机废弃物,也是可回收利用的优质农业资源,食用菌渣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对于发展可持续农业有重要意义。以苜蓿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堆肥施用方案(3 000 kg/hm^(2)、4 500 kg/hm^(2)和6 000 kg/hm^(2)),辅以两种补充灌溉量,观测... 食用菌渣是有机废弃物,也是可回收利用的优质农业资源,食用菌渣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对于发展可持续农业有重要意义。以苜蓿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堆肥施用方案(3 000 kg/hm^(2)、4 500 kg/hm^(2)和6 000 kg/hm^(2)),辅以两种补充灌溉量,观测食用菌渣堆肥还田对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 500 kg/hm^(2)菌渣肥料协同240 mm补充灌溉量有利于苜蓿增产提质,该组合下熵权系数评价值达到0.81,可作为食用菌渣资源高效利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渣 堆肥 苜蓿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陕西神木弃耕1-49年的苜蓿地土壤理化特性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数据集
16
作者 张倩 樊军 贾沐霖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137-143,共7页
在半干旱地区,弃耕苜蓿地的面积在持续增加。明确长期弃耕苜蓿地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pH值、土壤氨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有效磷、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 在半干旱地区,弃耕苜蓿地的面积在持续增加。明确长期弃耕苜蓿地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pH值、土壤氨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有效磷、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变化,对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收集于陕西神木侵蚀与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神木站”),分别于2003年(1-30年)、2014年(12-41年)和2022年(20-49年)对不同弃耕时间的紫花苜蓿地进行了调查,调查获得土壤理化特性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数据。本数据集在野外调查、室内测定、数据计算、数据入库、质量控制方面均严格按照国际观测技术标准进行,所获取数据质量高,数据可为半干旱地区苜蓿地演替过程等方面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站 1-49年弃耕苜蓿 土壤理化特性 植物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沼液施用对石灰性土壤紫花苜蓿品质影响评价
17
作者 常会庆 茹丽洋 周芮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7,共11页
为探究沼液施用比例对石灰性土壤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质的影响,以紫花苜蓿5010为供试材料,共设置不施肥(处理1)、常规施氮量(处理2)、氮质量分数为20%常规施氮量的沼液+80%常规施氮量(处理3)、氮质量分数为50%常规施氮量的沼液+... 为探究沼液施用比例对石灰性土壤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质的影响,以紫花苜蓿5010为供试材料,共设置不施肥(处理1)、常规施氮量(处理2)、氮质量分数为20%常规施氮量的沼液+80%常规施氮量(处理3)、氮质量分数为50%常规施氮量的沼液+50%常规施氮量(处理4)、氮质量分数为常规施氮量的沼液(处理5)、氮质量分数为常规施氮量2倍的沼液(处理6)等6个处理,对不同施肥处理紫花苜蓿品质指标开展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施化肥,第1茬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钙(Ca),第2茬粗蛋白(CP)、Ca和糖(Sugar),第3茬CP和第5茬CP、CF质量分数在各沼液处理时均有所增加。第1茬钾(K)、CF、ADF和Ca,第2茬CP、ADF、灰分(Ash)、Ca和钾(K),第3茬CP、CF和NDF,第4茬CP、K和第5茬CP、CF、ADF质量分数在100%沼液替代时较50%沼液替代有所下降。各品质指标间多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与极显著负相关(P<0.01)。紫花苜蓿品质相关指标第一主成分为ADF、Ca、K和Sugar。基于化肥氮50%用量的沼液和50%氮肥配合施用为影响苜蓿品质的优选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沼液 品质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施钾对牛角花齿蓟马为害诱导的苜蓿防御的影响
18
作者 胡桂馨 周生英 +2 位作者 甘辉林 张航 温雅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89,共10页
【目的】探究施钾对蓟马为害诱导的苜蓿防御效应的作用。【方法】以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为植物试验材料,以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为研究昆虫,在网室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不接虫不施钾(K0CK)、不接虫施钾(K2CK)、接虫不施钾(K0)... 【目的】探究施钾对蓟马为害诱导的苜蓿防御效应的作用。【方法】以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为植物试验材料,以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为研究昆虫,在网室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不接虫不施钾(K0CK)、不接虫施钾(K2CK)、接虫不施钾(K0)和接虫施钾(K2) 4个处理。于苜蓿5叶1心期,进行接虫处理,K0和K2处理苜蓿每株接入3头蓟马成虫,于接虫后第1、3、5、7和9天,调查接虫苜蓿的受害指数,同时分别摘取各处理苜蓿上部和下部叶片,测定茉莉酸(JA)、水杨酸(SA)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脂氧合酶(LOX)活性。【结果】接虫后第1、3、5、7、9天,K2处理苜蓿的受害指数分别较K0显著降低了10.61%、21.40%、23.80%、27.79%和33.06%(P<0.01)。施钾与蓟马为害均能激发JA和SA信号传递途径,除第5天K2处理上部叶的LOX活性低于K0处理上部叶的LOX活性外,其余时期、其余处理苜蓿上部叶和下部叶的LOX和PAL活性以及JA和SA含量大小顺序均为K2>K0>K2CK>K0CK;K2处理苜蓿上部叶的LOX、PAL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最早;同一时间同一处理上部叶片的JA和SA含量以及LOX和PAL活性显著高于下部叶片。【结论】蓟马为害可诱导苜蓿叶片提升防御酶LOX和PAL活性,增加茉莉酸和水杨酸的合成积累,且上部叶片(蓟马取食部位)的次生代谢活动启动早且强于下部叶片。施钾加速了蓟马为害诱导的防御酶的活性提升,进而在危害早期提高了茉莉酸和水杨酸含量,提高了苜蓿次生代谢的防御效率,降低了蓟马对苜蓿的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牛角花齿蓟马 次生代谢 诱导防御
下载PDF
苜蓿减量替代豆粕日粮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19
作者 史莹华 马季祥 +3 位作者 陆政杭 刘伯帅 王志昌 崔亚垒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畜牧业集约化养殖模式带来了很多负面问题,比如过度依赖精料、粮食消耗大、母猪繁殖性能下降、猪肉品质变差等。目前猪日粮大多以常规玉米-豆粕型为主,导致我国优质蛋白质饲料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畜牧业生产中的大豆严重依赖于进口。紫花... 畜牧业集约化养殖模式带来了很多负面问题,比如过度依赖精料、粮食消耗大、母猪繁殖性能下降、猪肉品质变差等。目前猪日粮大多以常规玉米-豆粕型为主,导致我国优质蛋白质饲料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畜牧业生产中的大豆严重依赖于进口。紫花苜蓿蛋白质含量高,被称为“牧草之王”,具有替代豆粕的潜力。文章综述了苜蓿减量替代豆粕日粮在猪中的应用效果,以及苜蓿对猪生长和繁殖性能、肠道健康、猪肉品质的影响及机制,以推动优质饲草在猪中的高效利用,减少传统日粮对豆粕的过度依赖,推动畜牧业提质增效和草-畜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豆粕替代 肉品质 繁殖性能
下载PDF
苜蓿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的影响
20
作者 徐红蕊 王亮 +2 位作者 张旺子 赵倩明 刘统帅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2,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苜蓿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的影响。选取80头30日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浓度组(饲喂基础日粮+1.0 g/kg苜蓿多糖)、中浓度组(饲喂基础日粮+2.0... 试验旨在研究苜蓿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的影响。选取80头30日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浓度组(饲喂基础日粮+1.0 g/kg苜蓿多糖)、中浓度组(饲喂基础日粮+2.0 g/kg苜蓿多糖)、高浓度组(饲喂基础日粮+3.0 g/kg苜蓿多糖),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试验期共3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仔猪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苜蓿多糖组仔猪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组仔猪肝脏中TNF-α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苜蓿多糖组仔猪肝脏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得出,苜蓿多糖能够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提高抗氧化能力,调节免疫能力,以饲粮中添加3.0 g/kg苜蓿多糖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多糖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免疫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