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忙兮忙兮奈若何
1
作者 唐仕伦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04年第9期37-37,共1页
我背着行李蹒跚前行在人生之路。有时候,抬眼看前方,那是与我一样的背影,沉默而忙碌。然而,身前身后,又有何不同呢?
关键词 《忙兮忙兮奈若何 高考 作文教学 上海 作文评析
原文传递
《道行般若经》中“何所”的用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幼军 舟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57,93,共5页
“何所”在东汉支娄迦谶所译《道行般若经》中有九种用法。其意义原本是“何处” ,是一个名词性短语 ,后扩大到“何” ,相当于“什么”“哪个”“为何” ,作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此外 。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何所” 语法 疑问代词 类关系代词
下载PDF
试析老子“善”之道思想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3
作者 王玖枝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2期59-61,共3页
在《道德经》中,老子以明、暗两种方式为人们揭示了"善"之道思想内涵的本质特性及其丰富性。明的方式表现为对"善"的直接描述,例如关于"上善"、"水之七善"、"圣人常善"等论述;暗的... 在《道德经》中,老子以明、暗两种方式为人们揭示了"善"之道思想内涵的本质特性及其丰富性。明的方式表现为对"善"的直接描述,例如关于"上善"、"水之七善"、"圣人常善"等论述;暗的方式表现在对"道"的认识、体悟和践行的过程中。从天下"皆知善之为善"的绝对性到"善之与恶、相去若何"的相对性,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手段之善到"夫唯不争、故无尤"的结果之善,揭示了"善"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又以对"道"的体悟、遵循和践行中所展现出的利人、利物的行为特性,为具体形象的"善"确立了所应遵循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之道 利万物 相去若何 不争
下载PDF
母亲,我的清江
4
作者 若何 《现代企业》 2012年第2期69-69,共1页
弄一叶扁舟,漂在清江上, 圈圈涟漪雀跃,跑向远方. 摸一摸静静流动的水, 跳进我心头,欢快的荡漾。
关键词 《母亲 我的清江》 诗歌 文学 若何
下载PDF
重读史铁生
5
作者 若何 《山西老年》 2011年第9期47-47,共1页
“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去,我常常觉得这是我姓名的昭示,让厉史铁一般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
关键词 《重读史铁生》 故事 文学 若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