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的“圣愚”——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中的苦修者
1
作者 郑淑娟 《文教资料》 2014年第14期15-17,共3页
本文对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吾友朱迪丝》、《对话》和《到十九号房》中的主人公进行探讨,旨在证明这三位主人公都是在现代主义语境下的苦修者,是莱辛在灵魂探索道路上对俄罗斯文学精神的借鉴。莱辛认为,人类要获得终极的自由... 本文对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吾友朱迪丝》、《对话》和《到十九号房》中的主人公进行探讨,旨在证明这三位主人公都是在现代主义语境下的苦修者,是莱辛在灵魂探索道路上对俄罗斯文学精神的借鉴。莱辛认为,人类要获得终极的自由应该回归“圣愚”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愚 多丽丝·莱辛
下载PDF
青扑 苦修者的圣地
2
作者 孟子为 《中国民族博览》 2001年第4期22-24,共3页
在青扑,我看见了地球上六十亿分之十几的修行者。他们是精神可以支配肉体的那种境界崇高的人。他们足可以当我的精神老师。
关键词 青扑地区 苦修者 中国 西藏 宗教信仰
下载PDF
从丘处机道教词看其苦修
3
作者 左洪涛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09-312,共4页
包括丘词在内的全真道教词 ,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 ,在文学史、诗歌史、词史中也没有它们的一席之地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 ,对丘处机道教词所表现的苦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 ,认为其词作主要表现了全真道内修心性、外修真功等... 包括丘词在内的全真道教词 ,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 ,在文学史、诗歌史、词史中也没有它们的一席之地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 ,对丘处机道教词所表现的苦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 ,认为其词作主要表现了全真道内修心性、外修真功等宗教思想 ,其外修真功部分主要反映了丘氏的交游和斋醮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真道教词 成仙证真 心性 功行
下载PDF
基督教《圣经》的苦修主义 被引量:5
4
作者 许列民 何光沪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7-75,共9页
国人都熟知韦伯对新教苦修主义的分析阐述,而这种理论的经典性依据就是基督教《圣经》。《圣经》被认为是上帝默示的经典,也是基督教各教派苦修主义的根本性依据。从传统的“历史—文法释经法”视角来看,无论是《旧约》的各类书卷,还是... 国人都熟知韦伯对新教苦修主义的分析阐述,而这种理论的经典性依据就是基督教《圣经》。《圣经》被认为是上帝默示的经典,也是基督教各教派苦修主义的根本性依据。从传统的“历史—文法释经法”视角来看,无论是《旧约》的各类书卷,还是《新约》中耶稣和使徒的各种教诲,都有大量涉及或清晰地指向苦修主义的经文。它们包括从完全的禁欲、独身,直至普通的斋戒、圣洁、施舍等十余种形式。《旧约》苦修主义以禁食和圣洁为主,意在使当事人或场所更加洁净,从而获得上帝的恩典或者赦免;《新约》则以基督道成肉身,拯救世人的福音进一步倡导奉献服侍的信仰生活,蕴含着隐修和非隐修的苦修主义思想和制度雏形。《圣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圣经》 主义 宗教信仰 性禁欲 主义
下载PDF
撒旦的化身抑或使徒的真道——论法国南部清洁派苦修主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吕昭 《法国研究》 2009年第3期70-75,共6页
清洁派是西欧中世纪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基督教异端派别之一,十二世纪晚期到十三世纪上半期在法国南部地区发展到顶峰。清洁派兴起于教会腐败堕落的背景中,他们宣扬的使徒式的苦修主义荡涤了教会的腐败,成为清洁派吸引人们皈依的最重要的... 清洁派是西欧中世纪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基督教异端派别之一,十二世纪晚期到十三世纪上半期在法国南部地区发展到顶峰。清洁派兴起于教会腐败堕落的背景中,他们宣扬的使徒式的苦修主义荡涤了教会的腐败,成为清洁派吸引人们皈依的最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派异端 法国南部 完人 主义
下载PDF
15-16世纪中国人物画中的“苦修图式”探究
6
作者 代德海 《艺苑》 2019年第2期76-80,共5页
在15-16世纪的纸本宗教人物画中有一种特殊的图式发展成熟,此种图式可以称为"苦修图式",图式中的人物大多为观音、达摩等佛教人物在山中苦修的场景,基本上都会和山水画结合起来绘制。虽然此图式发展成熟的原因有许多,但笔者... 在15-16世纪的纸本宗教人物画中有一种特殊的图式发展成熟,此种图式可以称为"苦修图式",图式中的人物大多为观音、达摩等佛教人物在山中苦修的场景,基本上都会和山水画结合起来绘制。虽然此图式发展成熟的原因有许多,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当时流行三教合一的思想和画家尚奇的心理。画家、山水画和佛教人物三者的关系本身就是三教合一的隐喻体现,而奇特的图式体现出当时画家的尚"奇"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16世纪 中国人物画 图式”
下载PDF
早期西欧基督教隐修制之思想渊源
7
作者 韦亚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23-25,共3页
基督宗教的历史表明,基督教隐修制虽然有多种形式,但是它们成败兴衰的关键之一却是禁欲、苦修、神秘主义的实践状况,其思想渊源源于禁欲主义的本质。
关键词 基督教隐 禁欲 神秘主义
下载PDF
黄格胜中国画创作观 被引量:1
8
作者 简圣宇 《艺术探索》 2007年第3期142-144,146,共4页
作为"漓江画派"的领军人物,黄格胜在中国画的创作观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整体上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苦修、熔裁和求俗。本文将试图通过对他《漓江百里图》《漓江百景图》等作品的具体分析,探讨他创作观的审美... 作为"漓江画派"的领军人物,黄格胜在中国画的创作观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整体上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苦修、熔裁和求俗。本文将试图通过对他《漓江百里图》《漓江百景图》等作品的具体分析,探讨他创作观的审美取向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观 熔裁 革新 求俗
下载PDF
来自天国的信仰——论《苔依丝》中的基督教意识
9
作者 谢春丽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133-134,共2页
《苔依丝》是19世纪初法国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对苦修者巴福尼斯和虔诚信徒泰奥道尔的人物性格和信仰的分析比较,以及阐释作者对与天国相对的世俗生活的否定和批判,试图揭示出作品中所蕴涵的基督教意识,从而完成... 《苔依丝》是19世纪初法国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对苦修者巴福尼斯和虔诚信徒泰奥道尔的人物性格和信仰的分析比较,以及阐释作者对与天国相对的世俗生活的否定和批判,试图揭示出作品中所蕴涵的基督教意识,从而完成对作品的重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修者 基督信仰 奢侈 虚无
下载PDF
伊斯兰教苏菲派人神和谐关系探究
10
作者 王新刚 杨新会 《西部学刊》 2015年第5期10-13,共4页
苏菲派是伊斯兰教的特殊派别,因其行道方式特别又冠之以神秘主义派别。苏菲派在行道途中体现了人神和谐关系。首先,苏菲派对神虔诚敬仰和至真之爱的表达,是出于内心自愿的选择并以温和的方式亲近与神的距离;其次,神指引苏菲派不断去认识... 苏菲派是伊斯兰教的特殊派别,因其行道方式特别又冠之以神秘主义派别。苏菲派在行道途中体现了人神和谐关系。首先,苏菲派对神虔诚敬仰和至真之爱的表达,是出于内心自愿的选择并以温和的方式亲近与神的距离;其次,神指引苏菲派不断去认识神,感化他们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过勤劳简朴的生活;最后,神是至高无上、无与匹敌、超越一切的圣性之物,人是肉体之身的俗世生产者和消费者,人是不能与神并肩齐驱、超越于神,这是一种隐形的人神秩序。人神和谐关系象征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一般,人与自然相处要以和谐秩序为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菲派 伊斯兰教 人神 安拉
下载PDF
寄宿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其精神传递
11
作者 肖维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3年第6期30-35,74,共7页
寄宿学院最早出现于12世纪末的巴黎大学,最初是为接受贫穷学生而创建的。寄宿学院作为大学的分支机构,经历了形式推广和功能拓展阶段、独立教学机构阶段以及多样化改革阶段。寄宿学院的建筑布局、组织形式、教学和管理方式为后继大学所... 寄宿学院最早出现于12世纪末的巴黎大学,最初是为接受贫穷学生而创建的。寄宿学院作为大学的分支机构,经历了形式推广和功能拓展阶段、独立教学机构阶段以及多样化改革阶段。寄宿学院的建筑布局、组织形式、教学和管理方式为后继大学所效仿,其"学院自治"的治理理念、既合作又竞争的社群文化以及其"苦修"精神也得以传递并保留至今。作为学院文化的精髓,寄宿学院的精神在延续古老文化和传统的同时坚守了大学的组织特性,并在与时代和环境的融合中形成富有时代气息和个性特征的学院文化,推动了大学的改革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宿学院 学院自治 社群文化 ”精神
下载PDF
全真教对马致远杂剧思想内容的影响
12
作者 于元明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5期64-67,共4页
全真教对马致远的杂剧思想内容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马致远的杂剧借助于全真教的教义主旨,重新阐释君权神授的思想,在消极悲观情绪中流露出对儒家正统观念无可奈何的思念之情;表达人生如梦、仙隐合一的人生虚无观念;推崇背离家庭亲情伦... 全真教对马致远的杂剧思想内容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马致远的杂剧借助于全真教的教义主旨,重新阐释君权神授的思想,在消极悲观情绪中流露出对儒家正统观念无可奈何的思念之情;表达人生如梦、仙隐合一的人生虚无观念;推崇背离家庭亲情伦理关系的极端苦修思想;宣扬极端的禁欲主义和出家苦行的思想,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反叛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真教 马致远 杂剧创作 思想内客 君权神授思想 人生虚无观 极端思想 禁欲主义
下载PDF
现代诗歌的远方抒情
13
作者 张雨 《关东学刊》 2017年第12期68-76,共9页
远方,是一个隐喻性的存在。自"五四"以来,远方的抒情内涵被不断填充、更新与修正,这个过程,呈现出极其复杂的精神脉络,也呈现出非常丰富的时代景观。以告别、童话、苦修与归来作为远方抒情的审美场景,能够更深入地还原时代演... 远方,是一个隐喻性的存在。自"五四"以来,远方的抒情内涵被不断填充、更新与修正,这个过程,呈现出极其复杂的精神脉络,也呈现出非常丰富的时代景观。以告别、童话、苦修与归来作为远方抒情的审美场景,能够更深入地还原时代演变中中国诗人的精神现实。第三代诗歌之后,远方逐渐褪尽了历史赋予的政治、哲学以及宗教性内涵,这是中国现代理想主义抒情持续发热之后的日常性治疗,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经过漫长精神远行之后的暂时性休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方 告别 童话 归来
下载PDF
论昌耀1985年后诗文中的三种形象
14
作者 李凯旋 《贺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72-80,共9页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无论是创作视角的转移还是诗作色调的转换,都表明诗人昌耀的创作姿态发生了一系列转变。作者以1985年的《斯人》为界,将其后的诗文风格按自己的理解归为三类,并赋予每种类别一种可感的形象,分别为"溺水者&q...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无论是创作视角的转移还是诗作色调的转换,都表明诗人昌耀的创作姿态发生了一系列转变。作者以1985年的《斯人》为界,将其后的诗文风格按自己的理解归为三类,并赋予每种类别一种可感的形象,分别为"溺水者""游荡者""苦修者"。最后,通过对三种形象的比较揭示出昌耀1980年代中期后的诗作对于文学自身及其时代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溺水者 游荡者 苦修者
下载PDF
浅议新时代社科工作者的榜样与创新
15
作者 秦正修 《丝路视野》 2017年第36期76-76,共1页
社会科学工作者包括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一般指从事社会科学工作人员,包括从事社会科学理论及社会实践的工作人员.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勤学、善思、苦修、实干,应该向古今中外先哲们学习.而闪光点是创新.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 社会科学工作者包括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一般指从事社会科学工作人员,包括从事社会科学理论及社会实践的工作人员.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勤学、善思、苦修、实干,应该向古今中外先哲们学习.而闪光点是创新.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积极地资政议政,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科工作者 勤学 善思 实干
下载PDF
出世与入世的有机结合:王重阳伦理思想之特色 被引量:2
16
作者 白如祥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8-71,共4页
王重阳要求全真教徒出家,并不是要其出世,而是要其在心地上超凡脱俗;全真教徒仍然生活在尘世间,而且要去做入世的功德。一般会众虽不必出家,但追求的却是超尘脱俗的出世境界。思想上要出世,行动中要入世,这种出世与入世的有机结合,就是... 王重阳要求全真教徒出家,并不是要其出世,而是要其在心地上超凡脱俗;全真教徒仍然生活在尘世间,而且要去做入世的功德。一般会众虽不必出家,但追求的却是超尘脱俗的出世境界。思想上要出世,行动中要入世,这种出世与入世的有机结合,就是王重阳理想的神仙境界,充分显示出全真教的世俗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家 真行 忠孝 居家
下载PDF
米拉日巴及其苦修精神——由米拉日巴造像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冰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14年第1期279-286,共8页
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上师,著名的苦行大师。现存的米拉日巴造像中,多以诗歌吟诵传道的苦修造像形象呈现,反映了其独特的传道方式和苦修行为。本文结合史料文献和首都博物馆馆藏造像特征,追溯其贯穿一生的苦修历程,探究其苦修的... 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上师,著名的苦行大师。现存的米拉日巴造像中,多以诗歌吟诵传道的苦修造像形象呈现,反映了其独特的传道方式和苦修行为。本文结合史料文献和首都博物馆馆藏造像特征,追溯其贯穿一生的苦修历程,探究其苦修的社会文化根源,思考苦修文化的历史变迁,进而证悟苦修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拉日巴 根源 变迁 精神
原文传递
《李尔王》宣谕的救世理想——刍议莎士比亚后期悲剧的思想渊源
18
作者 胡雅坤 胡俊飞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96-97,共2页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一剧中,通过考狄利娅和爱德伽两位主人公完整地建构了基督式的仁爱隐忍苦修精神的人格结构,通过这种方式,莎士比亚为“重整乾坤”,解救乱世中的个体提供了一套方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世纪希伯来基督教思想是莎...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一剧中,通过考狄利娅和爱德伽两位主人公完整地建构了基督式的仁爱隐忍苦修精神的人格结构,通过这种方式,莎士比亚为“重整乾坤”,解救乱世中的个体提供了一套方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世纪希伯来基督教思想是莎士比亚创作乃至整个文艺复兴思潮的思想源泉之一。将人文主义思想和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完全对立起来的做法是与此相抵触的,是不尊重文学史事实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莎士比亚 仁爱隐忍精神 思想渊源
下载PDF
宋代阆州陈氏研究
19
作者 曦洲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2-13,共12页
宋代阆州陈氏是门阀仕族衰落后由科举选士而崛起的一个典型文人家族。陈氏的兴盛是宋朝重文右学政策导向和“三陈”苦修儒业的结果;陈氏的衰落是北宋中后期政治风云变幻和子孙坐享遗泽、不思进取所致。
关键词 陈氏家族 重文右学 儒业
下载PDF
瑜伽艺术形体化的发展研究
20
作者 马艳艳 《艺术科技》 2019年第9期154-154,共1页
本文将对瑜伽与形体瑜伽的区别进行介绍,同时阐述瑜伽艺术形体化发展的美学要素,进而提出瑜伽艺术形体化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有关研究人员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 瑜伽艺术 形体化 形体瑜伽 健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