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了产于江西九连山地区的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一新种——龙南报春苣苔(Primulina longnanensis G.L.Xu)。该种与同属植物温氏报春苣苔(P.wenii Jian Li et L.J.Yan)、九连山报春苣苔(P.jiulianshanensis F.Wen et G.L.Xu)形态接近...描述了产于江西九连山地区的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一新种——龙南报春苣苔(Primulina longnanensis G.L.Xu)。该种与同属植物温氏报春苣苔(P.wenii Jian Li et L.J.Yan)、九连山报春苣苔(P.jiulianshanensis F.Wen et G.L.Xu)形态接近,且分子证据也表明该新种与温氏报春苣苔和九连山报春苣苔近缘,但前者花冠筒细筒形或弯曲细筒形,中间的苞片和中间的小苞片极小或退化,苞片和花萼裂片先端每侧具1~3个紫红色小齿,叶柄和叶片两面被腺毛,花丝疏被短腺毛,退化雄蕊无毛,花萼裂片、花冠筒、檐部裂片上唇和下唇以及退化雄蕊等部位均远小于后二者,故易与后二者相区别。展开更多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物种数量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出现了令人惊讶的飞速增长,同时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大范围修订使得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物种系统位置的变动频繁而巨大,导致中文文献中使用的学名和对应的中文名称出现了相当程度上的混...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物种数量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出现了令人惊讶的飞速增长,同时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大范围修订使得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物种系统位置的变动频繁而巨大,导致中文文献中使用的学名和对应的中文名称出现了相当程度上的混乱。本文整理了自专著《中国植物志·第69卷》《Flora of China:Vol. 18》《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华南苦苣苔科植物》和前一阶段归纳的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生物多样性文献付梓和发表以来,正式报道的所有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群,提供了物种修订前后的新旧物种名的对照,为部分发表时未指定中文名称的新分类群新拟了中文名,对出现了混淆的物种中文名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国内研究者更好地引用和使用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中文名称奠定基础。截止2019年1月,我国已经正式报道和合格发表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已经有719种(含种下等级)。在新命名规则背景下梳理的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将在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GCCC)的网站(http://gccc.gxib.cn)上实时更新。展开更多
文摘描述了产于江西九连山地区的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一新种——龙南报春苣苔(Primulina longnanensis G.L.Xu)。该种与同属植物温氏报春苣苔(P.wenii Jian Li et L.J.Yan)、九连山报春苣苔(P.jiulianshanensis F.Wen et G.L.Xu)形态接近,且分子证据也表明该新种与温氏报春苣苔和九连山报春苣苔近缘,但前者花冠筒细筒形或弯曲细筒形,中间的苞片和中间的小苞片极小或退化,苞片和花萼裂片先端每侧具1~3个紫红色小齿,叶柄和叶片两面被腺毛,花丝疏被短腺毛,退化雄蕊无毛,花萼裂片、花冠筒、檐部裂片上唇和下唇以及退化雄蕊等部位均远小于后二者,故易与后二者相区别。
文摘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物种数量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出现了令人惊讶的飞速增长,同时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大范围修订使得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物种系统位置的变动频繁而巨大,导致中文文献中使用的学名和对应的中文名称出现了相当程度上的混乱。本文整理了自专著《中国植物志·第69卷》《Flora of China:Vol. 18》《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华南苦苣苔科植物》和前一阶段归纳的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生物多样性文献付梓和发表以来,正式报道的所有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群,提供了物种修订前后的新旧物种名的对照,为部分发表时未指定中文名称的新分类群新拟了中文名,对出现了混淆的物种中文名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国内研究者更好地引用和使用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中文名称奠定基础。截止2019年1月,我国已经正式报道和合格发表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已经有719种(含种下等级)。在新命名规则背景下梳理的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将在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GCCC)的网站(http://gccc.gxib.cn)上实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