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辐冠苣苔属(苦苣苔科)一新替代名称——Radiaticorollarus Y. G. Wei, F. Wen & Lei Cai
1
作者 温放 韦毅刚 +2 位作者 李晓娟 熊驰 蔡磊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9-620,共2页
辐冠苣苔属为中国广东特有苦苣苔科单型属,因其具有苦苣苔科中相对比较少见的辐射状花冠裂片而得名。有学者提出因其属名Actinostephanus F.Wen,Y.G.Wei&L.F.Fu和已灭绝的化石浮游植物属名Actinostephanos Khursevich极其相似而易... 辐冠苣苔属为中国广东特有苦苣苔科单型属,因其具有苦苣苔科中相对比较少见的辐射状花冠裂片而得名。有学者提出因其属名Actinostephanus F.Wen,Y.G.Wei&L.F.Fu和已灭绝的化石浮游植物属名Actinostephanos Khursevich极其相似而易于混淆,应处理为晚出同名。依据2018年《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深圳法规)》,该文为该晚出同名拟定了一个新名称,即Radiaticorollarus Y.G.Wei,F.Wen&Lei Cai,并将其属下辐冠苣苔Actinostephanus enpingensis F.Wen,Y.G.Wei&Z.B.Xin处理为新组合Radiaticorollarus enpingensis(F.Wen,Y.G.Wei&Z.B.Xin)F.Wen,Y.G.Wei&Lei Cai的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冠苣 辐冠苣 苦苣苔 新名称 新组合
下载PDF
昆明地区22种苦苣苔科植物引种综合评价
2
作者 周群 段登文 +3 位作者 温放 亚吉东 蔡磊 孟静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80-89,共10页
【目的】筛选在昆明地区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苦苣苔科植物,为苦苣苔科植物开发、推广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保存率、长势、病虫害等7个指标对贵港报春苣苔、中华报春苣苔、长茎芒毛苣苔等22种苦苣苔科植物进行生长... 【目的】筛选在昆明地区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苦苣苔科植物,为苦苣苔科植物开发、推广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保存率、长势、病虫害等7个指标对贵港报春苣苔、中华报春苣苔、长茎芒毛苣苔等22种苦苣苔科植物进行生长状况评价,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22种苦苣苔科植物的花色、叶长、株型等17个指标进行观赏性状评价。【结果】生长状况评价方面,所有种类均能正常越冬并开花,其生长状况可被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生长优良(Ⅰ)、生长良好(Ⅱ)、生长一般(Ⅲ)和生长不良(Ⅳ)的种分别占总数的18.18%、27.27%、13.64%和40.91%,无全部死亡(Ⅴ)的种。观赏性状评价方面,在17个指标中花色、群体花期和花茎轴长占重要因素,花序繁密度、花筒长度、叶面斑纹、生长状况和株型因素次之。根据每个物种的综合评价分值,将22个苦苣苔科植物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总分≥3.0,观赏性最强,包括贵港报春苣苔、中华报春苣苔等6个种;二级总分2.5~3.0,包括长柱报春苣苔、焰苞报春苣苔等12个种;三级总分≤2.5,包括冬花报春苣苔、龙氏报春苣苔等4个种。【结论】贵港报春苣苔、中华报春苣苔、长茎芒毛苣苔、烟叶报春苣苔、圆叶汉克苣苔和斑叶汉克苣苔6个一级种适宜在昆明地区引种应用;长柱报春苣苔、焰苞报春苣苔、齿叶吊石苣苔、柳江报春苣苔、爱子报春苣苔、川鄂粗筒苣苔等、黄花牛耳朵、河池报春苣苔和革叶光叶苣苔12个二级种要按实际需求选择性引种;冬花报春苣苔、龙氏报春苣苔、单座苣苔和紫花苣苔4个三级种不适合在昆明地区引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苔 观赏植物 适应性 AHP法 引种评价
下载PDF
中国苦苣苔科一新记录属——四轮苣苔属
3
作者 熊驰 陈彬 +3 位作者 李政隆 赵琼 DO Van Truong 温放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8-1002,共5页
该文报道了中国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一新记录属——四轮苣苔属(Tetraphyllum Griff.ex C.B.Clarke)。该新记录属,即四轮苣苔属仅有3种,其中密花四轮苣苔[T.confertiflorum(Drake)B.L.Burtt]在我国首次记录。该研究提供了该属的形态... 该文报道了中国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一新记录属——四轮苣苔属(Tetraphyllum Griff.ex C.B.Clarke)。该新记录属,即四轮苣苔属仅有3种,其中密花四轮苣苔[T.confertiflorum(Drake)B.L.Burtt]在我国首次记录。该研究提供了该属的形态描述和分种区别特征,并提供了该种的详细形态描述及彩色照片。凭证标本馆藏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和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花四轮苣 苦苣苔 新记录属 广西 中国
下载PDF
江西苦苣苔科一新种——龙南报春苣苔 被引量:2
4
作者 邓欣欣 曾傩国 +2 位作者 徐国良 张祖福 左政裕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7,共10页
描述了产于江西九连山地区的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一新种——龙南报春苣苔(Primulina longnanensis G.L.Xu)。该种与同属植物温氏报春苣苔(P.wenii Jian Li et L.J.Yan)、九连山报春苣苔(P.jiulianshanensis F.Wen et G.L.Xu)形态接近... 描述了产于江西九连山地区的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一新种——龙南报春苣苔(Primulina longnanensis G.L.Xu)。该种与同属植物温氏报春苣苔(P.wenii Jian Li et L.J.Yan)、九连山报春苣苔(P.jiulianshanensis F.Wen et G.L.Xu)形态接近,且分子证据也表明该新种与温氏报春苣苔和九连山报春苣苔近缘,但前者花冠筒细筒形或弯曲细筒形,中间的苞片和中间的小苞片极小或退化,苞片和花萼裂片先端每侧具1~3个紫红色小齿,叶柄和叶片两面被腺毛,花丝疏被短腺毛,退化雄蕊无毛,花萼裂片、花冠筒、檐部裂片上唇和下唇以及退化雄蕊等部位均远小于后二者,故易与后二者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南报春苣 苦苣苔 新种 江西 九连山
下载PDF
上海植物园苦苣苔科保育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策略
5
作者 秦佳奇 魏宇昆 +6 位作者 庞艳苹 王亚娜 屠涵舒 顾俊哲 罗卷 修美玲 胡真 《园林》 2024年第S01期67-77,共11页
苦苣苔科植物是有着极高物种丰富度和观赏价值的世界性分布物种,该科包括约150属350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以及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可以分布到欧洲的温带地区。中国有苦苣苔科植物约800余种,特有物种比例超过了85%,尤其... 苦苣苔科植物是有着极高物种丰富度和观赏价值的世界性分布物种,该科包括约150属350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以及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可以分布到欧洲的温带地区。中国有苦苣苔科植物约800余种,特有物种比例超过了85%,尤其是广西、云南和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区域,物种多样性极其丰富。近年来苦苣苔科新分类群大量发表,但物种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相当数量的物种在发现之时已经处于濒危受威胁状态,亟需开展就地和迁地保护。由于其生境特殊,对小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因而苦苣苔具有较为适应条件可控的温室或室内栽培的特点。在上海地区创建国家植物园的当下,如何将上海植物园重要特色类群和国家植物园迁地保育建设有机结合,以提高植物园保育能力为核心工作,通过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栽培选育、园艺展示、科普宣传和自然教育等方式,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成为一项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急切任务。基于此,以苦苣苔科植物的保育研究为例,探讨上海植物园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保育、研究和可持续利用策略,并结合国内主要开展苦苣苔科保育研究的植物园和机构,开展系统性的就地及迁地保护,以及野生物种保育现状评估和基础分类学研究,同时明确上海植物园的分工和未来的物种收集目标和任务,强调保育、研究和园艺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也可为其他物种的保育和研究提供借鉴,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植物园建设和城市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苔 保育研究 未来策略 上海植物园
下载PDF
广东省苦苣苔科野生植物资源简介(下)
6
作者 黄丹 《花卉》 2024年第3期44-49,共6页
16.小花后蕊苣苔Oreocharis acaulis马铃苣苔属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叶片纸质,卵形或狭卵形。花序1~3条,每花序有3~7花,花冠粉红色,花盘杯状。花期4月。17.条纹马铃苣苔Oreocharis striata马铃苣苔属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叶片狭椭圆... 16.小花后蕊苣苔Oreocharis acaulis马铃苣苔属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叶片纸质,卵形或狭卵形。花序1~3条,每花序有3~7花,花冠粉红色,花盘杯状。花期4月。17.条纹马铃苣苔Oreocharis striata马铃苣苔属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叶片狭椭圆形。花序3~5条,部分花序有分枝,花钟状,白色带色条纹或斑点。蒴果。花期9-10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草本 野生植物资源 狭卵形 花序 苦苣苔 叶均 花期 蒴果
下载PDF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中王文采旧分类系统与Weber新分类系统的名实更替 被引量:4
7
作者 符龙飞 黎舒 +2 位作者 辛子兵 温放 韦毅刚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118-131,共14页
自从引入分子系统学的观点和技术手段以来,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在属一级水平上的撤销、合并、转置、扩增等修订与再修订工作多次发生。众多物种的系统位置变迁、学名的更替变换对我国科研人员在国产苦苣苔科植物研究、成果发表方面造成... 自从引入分子系统学的观点和技术手段以来,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在属一级水平上的撤销、合并、转置、扩增等修订与再修订工作多次发生。众多物种的系统位置变迁、学名的更替变换对我国科研人员在国产苦苣苔科植物研究、成果发表方面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和困扰。为协助不同学科方向的学者更好地理解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系统修订与变更前后的过渡关系,同时解决苦苣苔科分类系统发生的变化导致出现的大量相关拉丁学名和中文名错用的现象,本文研究了自2011年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系统构建以来,中文科技论文中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称(包括学名和中文名,主要是学名)更替上出现的混淆问题,并据此展开分析。从学科和时间的角度看,2012—2017年,中文科技文献中修订前的属名仍然大量出现,以唇柱苣苔属为首,出现在园林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化学、中药学等学科之中,但随着新分类系统逐渐被接受,旧学名出现的频度开始出现下降。进一步统一修订后的我国苦苣苔科植物学名和中文名,对于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苔 苦苣苔科植物中文名 学名修订 植物分类系统 植物学名
下载PDF
广东省苦苣苔科野生植物资源简介(上)
8
作者 黄丹 《花卉》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苦苣苔科世界约有151属391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非洲、欧洲南部、大洋洲、南美洲至墨西哥等热带至温带地区。中国是苦苣苔科的分布中心之一,我国有45属902种,主要分布于南部及西南部石灰岩地区,广东省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区,境... 苦苣苔科世界约有151属391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非洲、欧洲南部、大洋洲、南美洲至墨西哥等热带至温带地区。中国是苦苣苔科的分布中心之一,我国有45属902种,主要分布于南部及西南部石灰岩地区,广东省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区,境内有大量的石灰岩及丹霞地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气候 亚洲东部 野生植物资源 丹霞地貌 苦苣苔 欧洲南部 石灰岩地区 温带地区
下载PDF
不同遮阴度对3种苦苣苔科植物生长的影响
9
作者 傅卫民 张杰 袁玲 《现代园艺》 2024年第9期65-67,共3页
为了解苦苣苔科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适应性,对3种苦苣苔科植物在不同遮阴度下的生长状况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光照下,小岩桐、河池唇柱苣苔长势差,半蒴苣苔逐渐死亡。在30%~60%遮阴度范围内长势良好。在90%遮阴度下,河池唇柱... 为了解苦苣苔科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适应性,对3种苦苣苔科植物在不同遮阴度下的生长状况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光照下,小岩桐、河池唇柱苣苔长势差,半蒴苣苔逐渐死亡。在30%~60%遮阴度范围内长势良好。在90%遮阴度下,河池唇柱苣苔和半蒴苣苔长势良好,而小岩桐最终死亡。在30%~60%遮阴度范围内,3种植物生长量为:河池唇柱苣苔>半蒴苣苔>小岩桐。3种植物均可作为中等遮阴条件林下植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苔 遮阴度 生长量
下载PDF
苦苣苔亚科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42
10
作者 李振宇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341-360,共20页
苦苣苔亚科是苦苣苔科中较大的类群,共有4族,79属,约1770种,广布于亚洲、非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以及欧洲的地中海地区和澳大利亚东北部,仅一种间断分布于中、南美洲。热带亚洲为该亚科的分布及多样化中心。本文概述了苦苣苔亚科各族、... 苦苣苔亚科是苦苣苔科中较大的类群,共有4族,79属,约1770种,广布于亚洲、非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以及欧洲的地中海地区和澳大利亚东北部,仅一种间断分布于中、南美洲。热带亚洲为该亚科的分布及多样化中心。本文概述了苦苣苔亚科各族、属的分布状况,对属的分布类型进行了分析,对该类群原始性状以及4个族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讨论。根据大岩桐亚科及苦苣苔亚科在新、旧热带的替代分布及其共同起源原理,推测苦苣苔科起源时间有可能追溯到中白垩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苔 苦苣苔亚科 地理分布
下载PDF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分类系统历史变化——兼论该科植物在我国合格发表的新分类群与国家级分布新记录情况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辛子兵 符龙飞 +1 位作者 黎舒 温放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102-117,共16页
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且我国该科植物特有属和种的比率十分高。基于现代分子系统学,近年来对苦苣苔科分类系统的修订巨大而频繁。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撤销、合并、扩增等修订与再修订工作多次进行。到目前为止... 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且我国该科植物特有属和种的比率十分高。基于现代分子系统学,近年来对苦苣苔科分类系统的修订巨大而频繁。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撤销、合并、扩增等修订与再修订工作多次进行。到目前为止,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最新系统分类已经基本能较好地反映出我国该科植物的自然演化。此外,近年来该科新分类群的大量发表,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苦苣苔科的物种多样性仍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将自2011年以来涉及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属一级水平的修订进行归纳和整理,详尽解释介绍亚科水平上的系统新框架,修订前后属一级水平上的拆解、归并、迁移和撤销。专著《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是对我国2005年之前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基于这个基础,我们针对自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这14年内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群和国家级分布新纪录发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该时间段内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比2005年报道的520种(含种下等级)新增194种(含种下等级,含国家级分布新记录)。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量已达714种(含种下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分布新记录 苦苣苔亚科 生物多样性 新分类群 修订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 分类系统
下载PDF
紫茎泽兰对五种苦苣苔科植物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12
作者 李渊博 徐晗 +1 位作者 石雷 李振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6-491,共6页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为菊科一种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杂草,现已在我国西南部地区蔓延生长,并侵入多种苦苣苔科植物的生境。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均已收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其中部分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为了解紫茎泽兰...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为菊科一种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杂草,现已在我国西南部地区蔓延生长,并侵入多种苦苣苔科植物的生境。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均已收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其中部分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为了解紫茎泽兰对本土苦苣苔科植物生长的影响,作者分别采用其根、茎、叶水提液(8%)对3属5种苦苣苔科植物,即刺齿唇柱苣苔(Chirita spinulosa)、荔波唇柱苣苔(C.liboensis)、烟叶唇柱苣苔(C.heterotricha)、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acuminatus)和台闽苣苔(Titanotrichum oldhamii)的幼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刺齿唇柱苣苔、荔波唇柱苣苔和烟叶唇柱苣苔均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其中对刺齿唇柱苣苔的化感作用最为明显,当叶水提液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2.4%、3.2%和4.0%时,刺齿唇柱苣苔幼苗的生长完全受到抑制。紫茎泽兰的茎水提液对台闽苣苔有一定程度的化感作用,当提取液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1.6%时,对台闽苣苔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达到40%。紫茎泽兰叶和茎水提液对芒毛苣苔幼苗生长无明显的化感作用,紫茎泽兰根水提液对5种苦苣苔科植物也均无显著影响。由此可知,紫茎泽兰对唇柱苣苔属和台闽苣苔属的植物有一定的化感作用,而对于芒毛苣苔属无明显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紫茎泽兰对岩生苦苣苔科种类要比附生于树上的近缘种化感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PATORIUM adenophorum 化感作用 苦苣苔 幼苗生长
下载PDF
苦苣苔科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郑晓珂 李军 +1 位作者 冯卫生 刘云宝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在苦苣苔科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该科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类型有黄酮类、苯乙醇类、醌类、萜类及其他类 ,具有显著的抑菌、抗炎、抗病毒、止咳、祛痰、平喘及抗蛇毒活性 ,且无明显不良反... 综述了国内外在苦苣苔科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该科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类型有黄酮类、苯乙醇类、醌类、萜类及其他类 ,具有显著的抑菌、抗炎、抗病毒、止咳、祛痰、平喘及抗蛇毒活性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苔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广西苦苣苔科植物区系和生态特点研究 被引量:47
14
作者 韦毅刚 钟树华 文和群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滇黔桂及其邻近地区是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分布和特有中心 ,广西正处于这个中心的位置上 ,种类十分丰富 ,共计有 38属、 16 6种 (含种下等级 ,下同 ) ,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不太复杂 ,特有现象极为突出 ,其中仅产广西的特有属有 5个 ,特有... 滇黔桂及其邻近地区是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分布和特有中心 ,广西正处于这个中心的位置上 ,种类十分丰富 ,共计有 38属、 16 6种 (含种下等级 ,下同 ) ,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不太复杂 ,特有现象极为突出 ,其中仅产广西的特有属有 5个 ,特有种达 81个。广西苦苣苔科植物区系与相邻的贵州、云南两省属的相似性系数较高 ,分别为 75 76 %和 71 4 2 % ,但与相邻省份苦苣苔科植物种的相似性系数却较低 ,从 35 4 8%至 6 4 9%不等。苦苣苔科植物在广西全境分布较广泛 ,但各地种类分布很不均衡。广西苦苣苔科植物的天然分布对基质有较严格的专一性 ,种群植株数量一般较少 ,同一种类不同的居群间形态变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苦苣苔 植物区系 生态 种群 形态变异
下载PDF
广西苦苣苔科观赏植物资源 被引量:25
15
作者 文和群 钟树华 韦毅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9-212,共4页
苦苣苔通常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许多种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目前在国内仍鲜为人知。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广西苦苣苔观赏植物开发利用研究。本文报道其资源研究结果,即:1、广西是我国苦苣苔科植物分布中心和多样性中心之一;2、特有... 苦苣苔通常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许多种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目前在国内仍鲜为人知。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广西苦苣苔观赏植物开发利用研究。本文报道其资源研究结果,即:1、广西是我国苦苣苔科植物分布中心和多样性中心之一;2、特有现象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区域特有性和土壤专化性;3、珍稀濒危种类较多;4、苦苣苔科植物具有多重的观赏价值,因而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植物 资源 苦苣苔 广西
下载PDF
新中文命名规则下的最新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 被引量:25
16
作者 温放 黎舒 +7 位作者 辛子兵 符龙飞 洪欣 蔡磊 秦佳奇 盘波 潘福转 韦毅刚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37-63,共27页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物种数量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出现了令人惊讶的飞速增长,同时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大范围修订使得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物种系统位置的变动频繁而巨大,导致中文文献中使用的学名和对应的中文名称出现了相当程度上的混...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物种数量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出现了令人惊讶的飞速增长,同时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大范围修订使得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物种系统位置的变动频繁而巨大,导致中文文献中使用的学名和对应的中文名称出现了相当程度上的混乱。本文整理了自专著《中国植物志·第69卷》《Flora of China:Vol. 18》《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华南苦苣苔科植物》和前一阶段归纳的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生物多样性文献付梓和发表以来,正式报道的所有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群,提供了物种修订前后的新旧物种名的对照,为部分发表时未指定中文名称的新分类群新拟了中文名,对出现了混淆的物种中文名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国内研究者更好地引用和使用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中文名称奠定基础。截止2019年1月,我国已经正式报道和合格发表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已经有719种(含种下等级)。在新命名规则背景下梳理的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将在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GCCC)的网站(http://gccc.gxib.cn)上实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修订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 物种多样性 新分类群 中文名 学名
下载PDF
苦苣苔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翠 凌征柱 +3 位作者 姚绍嫦 黄雪彦 吕惠珍 张占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387-17388,17390,共3页
综述了我国苦苣苔科植物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成分、培养方式及培养条件对其生长发育影响方面的研究概况,以期为苦苣苔科植物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苦苣苔 组织培养 培养基 分化
下载PDF
外源IBA对5种苦苣苔科植物扦插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邓涛 何永艳 +4 位作者 周太久 盘波 唐文秀 仇硕 邹玲俐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71,85,共5页
为了提高5种苦苣苔科植物的扦插繁殖效率,采用叶片扦插试验,研究了浓度分别为100、300、500mg·L-1的IBA对5种苦苣苔科植物生根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苦苣苔科植物的生根特性有所不同,低浓度的IBA对其根和不定芽的发生及提前生... 为了提高5种苦苣苔科植物的扦插繁殖效率,采用叶片扦插试验,研究了浓度分别为100、300、500mg·L-1的IBA对5种苦苣苔科植物生根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苦苣苔科植物的生根特性有所不同,低浓度的IBA对其根和不定芽的发生及提前生根具有促进作用;浓度为100 mg·L-1的IBA适用于尖萼唇柱苣苔、硬叶唇柱苣苔和粉绿异裂苣苔的扦插繁殖;浓度为300 mg·L-1的IBA适用于微斑唇柱苣苔和红苞半蒴苣苔的扦插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苔 扦插 IBA
下载PDF
广西苦苣苔科植物花粉形态 被引量:12
19
作者 曹明 林春蕊 +1 位作者 唐赛春 韦毅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9-142,T001-T004,共8页
对广西苦苣苔科(Gesneriaceae)8个属(1个特有属)11个种(8个特有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发现这些不同属种的花粉形状均为长球形或近球形,花粉形状对苦苣苔科的系统与分类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但花粉外壁纹饰则有多种类... 对广西苦苣苔科(Gesneriaceae)8个属(1个特有属)11个种(8个特有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发现这些不同属种的花粉形状均为长球形或近球形,花粉形状对苦苣苔科的系统与分类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但花粉外壁纹饰则有多种类型。其中,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金盏苣苔属(I sometrum)、长檐苣苔属(Dolicholoma)、紫花苣苔属(Loxostigma)、半蒴苣苔属(Hemiboea)、圆唇苣苔属(Gy rocheilos)及唇柱苣苔属(Chirita)中的百寿唇柱苣苔(C.baishouensis)为网状纹饰;唇柱苣苔属(Chirita)的桂林唇柱苣苔(C.gueilinensis)和融安唇柱苣苔(C.ronganensis)为拟网状纹饰;异唇苣苔属(Allocheilos)为脑纹状纹饰。孢粉学特征表明,花粉外壁纹饰特征在苦苣苔科的分类与系统研究方面可能具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苔 花粉形态 中国广西
下载PDF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多样性与地理分布 被引量:50
20
作者 许为斌 郭婧 +2 位作者 盘波 张强 刘演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19-1226,1-32,共40页
物种多样性编目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础,该研究结合最新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以及近年来发表的新资料,对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共有44属671种(含种下单位,下同),其中... 物种多样性编目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础,该研究结合最新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以及近年来发表的新资料,对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共有44属671种(含种下单位,下同),其中特有属11个;特有种573种,占总种数的85.39%。种数最多的10个属依次为广义报春苣苔属(180种)、广义马铃苣苔属(122种)、石蝴蝶属(39种)、半蒴苣苔属(39种)、芒毛苣苔属(38种)、长蒴苣苔属(35种)、石山苣苔属(31种)、吊石苣苔属(31种)、蛛毛苣苔属(28种)、汉克苣苔属(22种)。在地理分布上,种数排名前10的省份(区)有广西(260种,33属)、云南(236种,30属)、贵州(96种,28属)、广东(93种,17属)、四川(85种,21属)、湖南(58种,13属)、西藏(39种,9属)、湖北(29种,15属)、福建(26种,13属)、江西(25种,9属)。含中国特有苦苣苔科植物的属中排前10位的分别为广义报春苣苔属(178种)、广义马铃苣苔属(119种)、石蝴蝶属(37种)、半蒴苣苔属(35种)、石山苣苔属(30种)、长蒴苣苔属(29种)、吊石苣苔属(23种)、蛛毛苣苔属(19种)、芒毛苣苔属(19种)、汉克苣苔属(11种)。这表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是苦苣苔科植物的一个分布中心,特别是石灰岩地区有着高度的物种多样性和特有性,广义报春苣苔属、广义马铃苣苔属、石蝴蝶属、半蒴苣苔属、石山苣苔属、吊石苣苔属等为我国典型的优势属。此外,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还对我国苦苣苔科植物资源的调查、分类学和系统发育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地理学 苦苣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