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苦马豆素的疯草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丹 卢萍 +4 位作者 袁博 杜玲 李玉玲 高峰 姜凯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8-368,共11页
含苦马豆素(Swainsonine, SW)的棘豆属(Oxytropis DC.)和黄芪属(Astragalus L.)植物称为疯草,其共生着一种疯草内生真菌(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疯草中的SW由其内生真菌产生,而非由宿主植物产生。SW是一种吲哚里西... 含苦马豆素(Swainsonine, SW)的棘豆属(Oxytropis DC.)和黄芪属(Astragalus L.)植物称为疯草,其共生着一种疯草内生真菌(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疯草中的SW由其内生真菌产生,而非由宿主植物产生。SW是一种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牲畜食用疯草后引起中毒,严重者死亡,对我国畜牧业危害巨大。本文对棘豆属疯草的分类与分布,疯草内生真菌的分类、分布、传播方式及形态学差异,不同真菌中SW的合成相关酶及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了SW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的作用,旨在为疯草内生真菌的研究、利用及SW合成途径的明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马豆素 次级代谢产物 棘豆属植物
下载PDF
自然光照条件下苦草生长及去除氮磷能力研究
2
作者 马帅兵 吕亚兵 +6 位作者 姜鸣晨 林深 何东 徐聚臣 侯杰 何绪刚 李迎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5,共9页
为探究苦草型清水态养殖水深的适宜控制范围,依据池塘中苦草自然分布水深,设置全日光光强的5%(L1)、15%(L2)、25%(L3)和35%(L4)4个光强梯度组(L1为适宜光强组,L2、L3和L4为强光组),对应池塘水下深度分别为1.0~1.1、0.6~0.8、0.4~0.6和0.... 为探究苦草型清水态养殖水深的适宜控制范围,依据池塘中苦草自然分布水深,设置全日光光强的5%(L1)、15%(L2)、25%(L3)和35%(L4)4个光强梯度组(L1为适宜光强组,L2、L3和L4为强光组),对应池塘水下深度分别为1.0~1.1、0.6~0.8、0.4~0.6和0.3~0.4倍透明度,研究自然光照周期和强度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生长、抗氧化和净化能力。结果显示:自然光照周期下,苦草总生物量随光照强度增强(5%~35%全日光范围)而显著增加,叶片长度最大值出现在L2组;L2、L3和L4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低于L1组;水中溶解氧(DO)含量和pH值L3和L4组显著高于L1组,而叶绿素a(Chl a)含量相反;各组铵态氮(NH_(4)^(+)-N)和亚硝态氮(NO_(2)^(-)-N)质量浓度分别在3、2周内快速下降到较低水平(分别<0.30、<0.02 mg/L);除L1组外,其他组硝态氮(NO_(3)^(-)-N)、总氮(TN)质量浓度随时间以不同速率持续下降,直至试验结束(分别<2.50、<3.00 mg/L),一定程度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L3和L4组谷氨酸合成酶(FdGOGA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L1和L2组;各组对正磷酸盐(PO_(4)^(3-)-P)和总磷(TP)去除率均达80%以上,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苦草型清水态养殖水位宜控制在苦草上方约0.3~0.6倍透明度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生长状况 水体氮磷 净化能力 型池塘
下载PDF
苦草属植物雄花果实种子显微结构研究
3
作者 容鑫林 周忠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目的】苦草属植物外部形态相似,叶线形或带形,野外难以直接鉴定到种,而雄花雄蕊数目、果实和种子的显微结构是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物种的鉴别性特征之一。苦草属物种的雄花小,仅有1.5 mm,人工解剖雄花观察方法难以实现雄花雄蕊数... 【目的】苦草属植物外部形态相似,叶线形或带形,野外难以直接鉴定到种,而雄花雄蕊数目、果实和种子的显微结构是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物种的鉴别性特征之一。苦草属物种的雄花小,仅有1.5 mm,人工解剖雄花观察方法难以实现雄花雄蕊数目的识别。【方法】采用雄株雄佛焰苞水培预培养技术获取自然开放的雄花,并利用解剖学显微镜对3种苦草属植物雄花、果实和种子进行解剖观察和研究。【结果】苦草(V.natans)雄蕊1枚,果实圆柱形,表面光滑,种子无翅,具纵条纹;刺苦草(V.spinulosa)雄蕊2枚,果实三棱形,棱上具刺,种子具翅;密刺苦草(V.denseserrulata)雄蕊2枚,果实三棱圆柱形,表面光滑,种子无翅。【结论】密刺苦草、刺苦草、长梗苦草(V.longipedunculata)和安徽苦草(V.anhuiensis)是安徽苦草属新分布记录种,其中长梗苦草和安徽苦草是分布于安徽的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培 显微结构 新分布 安徽
下载PDF
苦草附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高效功能菌株筛选
4
作者 梁淑雅 崔陈陈 +4 位作者 胡思文 曾巾 丁程成 崔益斌 赵大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0-2641,共12页
为探究沉水植物附生细菌的功能特性,选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在室内配置模拟污水进行菌群驯化,分离苦草根、叶际附生细菌进行筛选,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结果,共分离纯化和保藏172株菌株(分布于5个门、15个目、42个属),其... 为探究沉水植物附生细菌的功能特性,选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在室内配置模拟污水进行菌群驯化,分离苦草根、叶际附生细菌进行筛选,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结果,共分离纯化和保藏172株菌株(分布于5个门、15个目、42个属),其中根际分离菌107株,叶际分离菌65株.将分离得到的5个门、30个属、47个种的82株代表性菌株进行脱氮、解磷释磷、产吲哚乙酸(IAA)和去除有机物功能验证实验.最终筛选到高效氨氮去除菌10株、硝氮去除菌9株、解无机磷菌12株、解有机磷菌11株、产IAA菌11株及去除有机物菌10株.苦草根、叶际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该研究中筛选到的高效功能菌丰富了对苦草附生微生物资源的认识,为沉水植物合成菌群的研制和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细菌 分离鉴定 降解作用 功能菌株
下载PDF
重污染底泥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繁殖体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张淑娴 李竹栖 +6 位作者 张浩坤 李霞 彭雪 葛芳杰 张璐 吴振斌 刘碧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7-1254,共8页
为探究重污染底泥对沉水植物繁殖体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种子和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冬芽为研究对象,以轻污染底泥为对照组,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重污染底泥对两种繁殖体萌发和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 为探究重污染底泥对沉水植物繁殖体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种子和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冬芽为研究对象,以轻污染底泥为对照组,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重污染底泥对两种繁殖体萌发和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轻污染底泥相比,重污染底泥对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黑藻冬芽萌发和幼苗地上部生物量在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但重污染底泥组幼苗的地下部生物量显著高于轻污染底泥组,其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比值由7.06±0.38下降至2.97±0.08。此外,苦草和黑藻幼苗受到重污染底泥胁迫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响应。苦草幼苗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减少,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分别降低11.56%、24.10%,根系活力也明显受到抑制,仅为(34.93±3.28)mg/(g·h);黑藻幼苗生理响应与苦草略有不同,其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显著增加,根系活力降低44.29%,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在轻污染组和重污染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重污染底泥对苦草种子和黑藻冬芽的萌发影响不显著,但会明显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为底泥重污染的富营养化湖泊利用繁殖体恢复沉水植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萌发 黑藻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苦草与铜绿微囊藻的交互作用
6
作者 张梅 牛敏敏 +6 位作者 杨兴丽 江润海 温绍福 朱城强 靳松 侯秀丽 常学秀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4,共13页
沉水植物能有效抑制蓝藻水华,通常以铜绿微囊藻为主要优势物种,但沉水植物与铜绿微囊藻相互抑制效应是否取决于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还需进一步探究。该研究采用透析袋方法对苦草(1000、1500、2000 g/m^(3))3种种植密度与铜绿微囊藻(8... 沉水植物能有效抑制蓝藻水华,通常以铜绿微囊藻为主要优势物种,但沉水植物与铜绿微囊藻相互抑制效应是否取决于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还需进一步探究。该研究采用透析袋方法对苦草(1000、1500、2000 g/m^(3))3种种植密度与铜绿微囊藻(8×10^(4)、4×10^(5)、8×10^(5)cells/mL)形成共培体系,并对生物量、光合损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铜绿微囊藻密度为8×10^(4)cells/mL时,种植1000 g/m^(3)苦草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高达91.73%,同时较对照组铜绿微囊藻的Chl-a含量、光合活性Fv/Fm分别降低了93.81%、63.87%,藻蓝蛋白受到严重损伤。当铜绿微囊藻密度为4×10^(5)、8×10^(5)cells/mL时,种植1500 g/m^(3)苦草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分别为43.70%、34.99%,较对照组其Chl-a含量分别降低了67.39%、44.27%,光合活性Fv/Fm分别降低了29.10%、48.58%。相对于苦草而言,1000 g/m^(3)苦草种植密度组在4×10^(5)、8×10^(5)cells/mL的铜绿微囊藻密度中其生物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0.36%、35.71%,同时Chl-a含量、光合活性Fv/Fm和Y(Ⅱ)值都降低,光合活性均受到抑制。而随铜绿微囊藻密度增加到4×10^(5)、8×10^(5)cells/mL时,种植1500 g/m^(3)苦草抑藻效果大于2000 g/m^(3)苦草种植,且自身受损程度小。这表明湖泊生态系统控藻及恢复沉水植物过程中,物种间的相互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密度依赖性。在后期防治蓝藻水华过程中,建议合理规划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以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抑制作用 光合活性 密度交互
下载PDF
基质类型和絮体浓度对沉水植物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7
作者 文冬华 黄敏 +3 位作者 席寒 赵俊豪 陈俊格 王和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种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不同基质类型以及不同絮体浓度下的萌发速率、累计萌发率和最终萌发率。结果表明,基质类型对苦草种子的萌发有显著影响(P<0.05),以黄泥为基质的苦草种子最终萌发率最... 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种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不同基质类型以及不同絮体浓度下的萌发速率、累计萌发率和最终萌发率。结果表明,基质类型对苦草种子的萌发有显著影响(P<0.05),以黄泥为基质的苦草种子最终萌发率最高,为55.8%,以底泥+沙为基质的种子最终萌发率最低,为33.0%。添加絮体显著降低了苦草种子的最终萌发率(P<0.05),抑制效果最大的处理种子最终萌发率为29.4%,比未添加絮体的处理种子最终萌发率(49.2%)低19.8个百分点。在河湖生态修复中,高铁酸盐作为一种常用絮凝剂,可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凝聚并从水体中分离去除,以达到净水目的,但高铁酸盐投加产生的絮体覆盖在苦草种子表面会影响其萌发。综合分析,黄泥相较于底泥和泥沙更适合苦草种子的萌发,而絮凝剂的使用可能对苦草种子的萌发产生不良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絮凝剂对水体透明度的提升作用和对沉水植物种子萌发产生的负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基质类型 絮体浓度 [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 萌发率
下载PDF
沉水植物苦草根系功能性状对基质类型和种植密度的响应及其与个体表现关系
8
作者 陈俊格 陈矿 +4 位作者 王和云 易春龙 高健 文冬华 张润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7-260,共14页
根系功能性状体现了植物细根的生长状况及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然而根系功能性状响应环境变化的时间稳定性如何仍不清楚。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是水体沉水植被修复的先锋种类,细根在其种群重建初期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设计了草垫... 根系功能性状体现了植物细根的生长状况及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然而根系功能性状响应环境变化的时间稳定性如何仍不清楚。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是水体沉水植被修复的先锋种类,细根在其种群重建初期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设计了草垫、草垫+沙子、草垫+黄泥及草垫+底泥4种生长基质和100株/m^(2)以及200株/m^(2)两种种植密度并将其两两组合,以模拟自然生境不同的基质和密度情况,并在不同时期对苦草功能性状指标进行取样测定,通过重复测量二元方差分析研究基质和密度对根系功能指标的影响,并通过线性拟合模型探讨个体水平的生长表现(生物量分配、营养吸收、个体定植)与具体的根系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所有测量指标均受到基质条件的显著影响,部分根系功能性状指标如根冠比(RSR)、根干重、比根长(SRL)、根比表面积(SRA)、根组织密度(RTD)、根系锚定力和根体积受密度的影响显著。苦草生物量的分配主要受基质条件的影响,对营养的吸收、运输及根系固着能力受基质和密度的共同影响。线性拟合模型表明SRA、RTD、根直径、根表面积以及根体积在个体水平上能一定程度地预测RSR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且RTD的预测效果最好;根冠比、SRA、生根数、总根长、根表面积以及根体积在个体水平上能一定程度地预测SRL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其中生根数的预测效果最好;SRA、根直径、根表面积以及根体积在个体水平上能一定程度地预测根系锚定力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并且SRA的预测效果最好。但是基质和密度在不同时期对苦草根系功能性状的影响方向会发生改变,当用根系功能性状预测植物个体表现时,需要考虑种群重建所处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功能性状 基质 密度 种群构建 交互作用 性状-表现关系
下载PDF
浊度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潘国权 王国祥 +1 位作者 李强 刘玉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62-766,共5页
用粒径小于100μm的泥沙分别配置浊度为30、60和90NTU的浑浊水体,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幼苗种植于上述水体中,测定幼苗的叶片长和叶片数,并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幼苗的光合荧光特性,研究在不同浊度水体中水下... 用粒径小于100μm的泥沙分别配置浊度为30、60和90NTU的浑浊水体,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幼苗种植于上述水体中,测定幼苗的叶片长和叶片数,并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幼苗的光合荧光特性,研究在不同浊度水体中水下光强对苦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水体浊度的增大,苦草幼苗生长受到明显的影响。第30天时,在60和90NTU水体中,水下光强不足自然光强的4.5%,幼苗叶片出现发黄、折断现象,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和饱和光强显著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升高,表明幼苗光合作用受到明显抑制。在对照水体中,水下的光强为水面光强的43.3%以上,苦草幼苗也受到抑制;而在水下光强≥7.1%的30NTU水体中,苦草幼苗有较高的光能利用率,幼苗生长较好。这表明苦草幼苗有一定的低光适应能力,光强范围大约是7.1%~43.3%,为在浑浊水体中恢复、重建苦草种群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度 (vallisneria natans) 幼苗 低光
下载PDF
苦草-附着生物复合系统对水体磺胺降解的贡献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龚洁 郝森舰 +3 位作者 芦川 冯立辉 邹曦 朱利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148,共7页
磺胺类抗生素(Sulfonamides,SAs)在医药和养殖领域的广泛使用,造成自然水体中残留量不断增加,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了解苦草-附着生物复合体对磺胺(Sulfonamides,SN)降解效果以及苦草和附着生物对SN降解的贡献,为后期研究附着生... 磺胺类抗生素(Sulfonamides,SAs)在医药和养殖领域的广泛使用,造成自然水体中残留量不断增加,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了解苦草-附着生物复合体对磺胺(Sulfonamides,SN)降解效果以及苦草和附着生物对SN降解的贡献,为后期研究附着生物的定植演替规律和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应用“沉水植物-附着生物复合系统”治理抗生素污染水体提供理论支撑。选择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natans)作为实验物种,设置P-V-(无附着生物,无苦草)、P+V-(有附着生物,无苦草)、P-V+(无附着生物,有苦草)、P+V+(有附着生物,有苦草)4种处理,开展静态模拟试验,探讨沉水植物-附着生物复合系统对磺胺的降解效果及各自的贡献。结果表明:在降解SN的过程中,P+V+处理组SN浓度由25 mg/L降至5.4 mg/L,去除率为78.4%,降解效果最好;实验13 d苦草的贡献率为94.34%,发挥着主要作用,附着生物的贡献率为5.66%,起到次要作用;丛毛单胞菌科、细胞弧菌科和腐螺旋菌科为P+V+处理组附着生物的优势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生物 磺胺 复合系统 贡献评估 降解
下载PDF
碳酸氢根缓解高营养负荷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胁迫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窦艳艳 王保忠 +1 位作者 张浏 尹大强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81-1585,共5页
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物严重退化,可溶性无机碳DIC(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缺少是一个重要因素。本实验选择碳酸氢根形态DIC(HCO3--DIC)对苦草进行处理,设计了不同的HCO3--DIC添加量(0、10、20mg·L-1)和营养水平N、P(N0.96、1.9... 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物严重退化,可溶性无机碳DIC(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缺少是一个重要因素。本实验选择碳酸氢根形态DIC(HCO3--DIC)对苦草进行处理,设计了不同的HCO3--DIC添加量(0、10、20mg·L-1)和营养水平N、P(N0.96、1.92、2.88、3.84mg·L-1,NH4+-N:NO3--N=1:3,N:P=27)的交叉实验,研究不同营养水平下HCO3--DIC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生理生态影响。实验证明,苦草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可以不断吸收水体中的DIC,经15d培养,培养液中DIC从16.91mg·L-1下降到6.27mg·L-1。21d的实验结果显示,相同营养条件下高质量浓度HCO3--DIC组苦草相对生长率RGR(Relative Growth Rate)高于其他组;无外加HCO3--DIC组过氧化物酶POD(peroxidase)活性随营养水平增加,从2.01U·mg-1增至4.03U·mg-1,相同营养水平下POD活性随HCO3--DIC增加而降低,说明水体营养水平的增高加剧了对苦草生长的胁迫,而HCO3--DIC大大减少和缓解了这种胁迫作用;中营养条件下,较低水平的HCO3--DIC质量浓度已经满足苦草叶绿素合成,而在重富营养时较高质量浓度的HCO3--DIC可以促进苦草叶绿素合成,缓解营养胁迫的黄化效应。研究揭示,水体HCO3--DIC增加可以缓解富营养化对沉水植物的胁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无机碳 (vallisneria natans) 富营养 HCO3^- -DIC 胁迫
下载PDF
基质条件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和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谢贻发 李传红 +2 位作者 刘正文 陈光荣 雷泽湘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69-1272,共4页
通过模拟实验,对不同基质条件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营养盐较丰富的湖泥中,苦草的生物量、分株数量和匍匐茎总长度等指标显著大于粘土和沙土,也显著大于营养盐和有机... 通过模拟实验,对不同基质条件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营养盐较丰富的湖泥中,苦草的生物量、分株数量和匍匐茎总长度等指标显著大于粘土和沙土,也显著大于营养盐和有机质更高的河泥;(2)沙土中生长的苦草根系纤细,根系直径显著小于其他3种基质类型上的苦草;(3)河泥和沙土上生长的苦草叶绿素含量显著地低于湖泥和粘土上的苦草。因此,基质条件对苦草的生长和形态有较大的影响,苦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肥沃的基质条件,但当N、P、有机质含量过高时,苦草的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生长 形态
下载PDF
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期对沉积物磷形态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9
13
作者 王立志 王国祥 +4 位作者 俞振飞 周贝贝 葛绪广 陈秋敏 李振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3-760,共8页
模拟湖泊系统构建了"沉积物-水-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系统,研究了在苦草生长期沉积物、水和苦草三相中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苦草在生长期,能显著降低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沉积物总磷(TP)、NaOH提取磷(NaOH-P)、HCl... 模拟湖泊系统构建了"沉积物-水-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系统,研究了在苦草生长期沉积物、水和苦草三相中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苦草在生长期,能显著降低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沉积物总磷(TP)、NaOH提取磷(NaOH-P)、HCl提取磷(HCl-P)、无机磷(IP)和有机磷(OP)含量分别降低了65.71、39.06、11.65、52.86和11.28 mg/kg.苦草对沉积物磷中IP的吸收效率要大于OP,对NaOH-P的吸收效率要大于HCl-P.水中总磷浓度下降至0.04 mg/L.沉积物中氧化还原电位(Eh)显著升高,而pH呈下降趋势.沉积物TP、NaOH-P、HCl-P、IP和O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沉积物各形态磷含量与Eh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与pH呈显著正相关,与苦草根系表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实验结束时,苦草富集的磷为292.24 mg,沉积物、苦草和水中磷总量百分比分别为92.04%,7.85%和0.12%.实验结果表明:苦草在生长期通过对沉积物Eh升高和pH降低的方式影响沉积物中磷的含量,将沉积物和水中磷聚集于植物体内,以降低沉积物磷向上覆水释放的风险.苦草对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吸收率排序为NaOH-P>HCl-P;IP>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形态磷
下载PDF
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释放的酚酸类物质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45
14
作者 高云霓 刘碧云 +5 位作者 王静 贺锋 梁威 徐栋 张丽萍 吴振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1-766,共6页
采用广谱性固相萃取小柱富集以10 g(FW)/L的密度培养三天后的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种植水,不同溶剂洗脱得到的各组分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甲醇洗脱组分抑藻活性最强.去除该组分... 采用广谱性固相萃取小柱富集以10 g(FW)/L的密度培养三天后的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种植水,不同溶剂洗脱得到的各组分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甲醇洗脱组分抑藻活性最强.去除该组分中的酚酸后,其抑藻活性下降了22.8%,表明酚酸参与到苦草的化感抑藻作用中.甲醇组分通过液液萃取进一步分离,得到的乙酸乙酯组分进行GC-MS分析,从中检测到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乙酸、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丙酸、香草酸、原儿茶酸、阿魏酸和咖啡酸等九种酚酸.酚酸抑藻测试的结果显示其抑藻活性与本身的结构有关,不同酚酸以毒性效应比例多维混合表现出加和抑藻效应,且随着混合种数的增多,酚酸的加和效应增强.以上结果显示苦草可以释放酚酸,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多种化感物质的联合作用可能是水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抑制蓝藻生长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物 酚酸 铜绿微囊藻 化感作用
下载PDF
水深梯度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克隆生长与觅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符辉 袁桂香 +2 位作者 曹特 倪乐意 张霄林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5-711,共7页
为了解水深梯度对苦草克隆生长与觅食行为的影响,通过大型原位浮台实验,将苦草幼苗盆栽后悬挂在不同水深(1.0、2.5、4.0、5.5、7.0 m)下培养,比较其生物量、无性系分株数、出芽数、株高、最大根长和匍匐茎总长的变化,并且评估了植株生... 为了解水深梯度对苦草克隆生长与觅食行为的影响,通过大型原位浮台实验,将苦草幼苗盆栽后悬挂在不同水深(1.0、2.5、4.0、5.5、7.0 m)下培养,比较其生物量、无性系分株数、出芽数、株高、最大根长和匍匐茎总长的变化,并且评估了植株生物量对这些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水深的增加苦草的生物量、无性系分株数、出芽数、最大根长、匍匐茎总长均显著降低,而株高随水深梯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植株生物量仅对出芽数没有显著影响.水深梯度与植株生物量的交互作用仅对无性系分株数和匍匐茎总长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性状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这两个性状对水深的响应受到个体发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 沉水植物 克隆繁殖 觅食行为
下载PDF
四环素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焦少俊 窦艳艳 +3 位作者 陈良燕 浦海清 郑寿荣 尹大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5-338,共4页
通过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四环素对苦草生理生长以及苦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环素能有效地降低苦草中叶绿素的含量,抑制苦草的生长,20mg·l-1四环素处理组的生长率只有对照处理的35%,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 通过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四环素对苦草生理生长以及苦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环素能有效地降低苦草中叶绿素的含量,抑制苦草的生长,20mg·l-1四环素处理组的生长率只有对照处理的35%,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只有对照组的31%和23%,水体中四环素达到4mg·l-1水平时,便可明显影响苦草的生理生长.透射电镜分析表明,20mg·l-1四环素暴露时,苦草叶片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出现质壁分离,叶绿体层间结构紊乱等症状,从而影响了苦草细胞的结构功能,导致了对苦草的毒性效应.在四环素暴露组中加入可溶性有机质(DOM)能有效地降低四环素的毒性,4mg·l-1四环素暴露组中加入的1mg·l-1DOM便可使苦草的生理生长恢复至对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叶绿素 细胞
下载PDF
洱海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水深分布和叶片C、N、P化学计量学对不同水深的响应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威 何亮 +3 位作者 朱天顺 曹特 张霄林 倪乐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5-592,共8页
湖泊水深是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繁殖与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水深增加改变了水下光照、风浪和底泥特性等,因而可能导致沉水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发生相应变化.本研究通过对云南洱海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随水深分布的情况进... 湖泊水深是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繁殖与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水深增加改变了水下光照、风浪和底泥特性等,因而可能导致沉水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发生相应变化.本研究通过对云南洱海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随水深分布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了定植于不同水深的苦草叶片碳(C)、氮(N)和磷(P)含量及其比率,以阐明水深变化对苦草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洱海苦草定植的水深范围为0.5~5.6m,在1.5~2.4m处达到最大频度,在2.5~3.4m处达到最大相对生物量,这表明苦草在洱海中的最适生长深度在1.5~3.4m范围内;苦草叶片C、N和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56.10、26.13和3.54mg/g,C:N、C:P和N:P的平均值分别为14.38、113.46和7.85;苦草叶片C含量、C:N和C:P均随水深增加而降低,N和P含量则随水深增加而升高,N:P在0.5~1.4m较高,其余水深梯度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总体上,苦草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显著地受到了湖泊水深的影响.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水深的增加使得苦草叶片N、P含量发生聚敛,这导致其N、P之间的耦合性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 营养元素浓度 生态化学计量学 水深 洱海
下载PDF
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对沉积物中磷赋存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强亮 谢从新 +2 位作者 赵峰 张念 刘丰雷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8-234,共7页
湖泊富营养化是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循环在富营养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研究沉水植物对沉积物-水界面磷循环的作用及其机理具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实验通过在水泥池中(4.0 m×7.0 m×1.5 m)种植苦... 湖泊富营养化是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循环在富营养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研究沉水植物对沉积物-水界面磷循环的作用及其机理具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实验通过在水泥池中(4.0 m×7.0 m×1.5 m)种植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并采用定期更换原位上覆水的方式模拟自然状态下的水体交换,研究了沉水植物苦草从定植到生长末期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的变化,以期揭示期间苦草对沉积物中磷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苦草经历了两个生长阶段,在约1个月的快速生长期内能显著降低沉积物中的总磷(TP)含量,TP含量降低了78.79 mg/kg,其中有机磷(Org-P)含量降低49.99 mg/kg,对TP降低的贡献度为62.67%,而钙结合态磷(Ca-P)比对照组减少2.20%,因此,苦草可能主要通过促进Org-P的矿化向水柱和间隙水中释放磷的方式降低沉积物中TP含量,其次苦草可促进Ca-P的分解;此外,苦草为满足植株生长,所吸收的沉积物铁结合态磷(Fe-P)和铝结合态磷(Al-P)分别为2.99和4.10 mg/kg,但苦草对沉积物中闭蓄态磷(Oc-P)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在缓慢生长阶段,苦草促进有机物的沉降以及Fe-P和Oc-P的形成,Fe-P和Oc-P含量分别增加14.82和101.53 mg/kg.苦草对Al-P的形成也略有促进作用,其含量升高7.39%.研究结果表明,苦草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沉积物中磷形态的转化以及各形态磷的迁移方向具有不同的影响.在快速生长期苦草转化吸收高活性磷,将其固定到植株体内;缓慢生长阶段则促进水体中的磷转化成沉积物中难分解态的磷,对磷的沉降表现出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沉积物 磷形态分级 有机物
下载PDF
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对铵态氮的吸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钟爱文 曹特 +2 位作者 张萌 倪乐意 谢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9-294,共6页
在室内模拟实验中,研究了光照(50μmol/(m2.s))和黑暗条件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对铵态氮(NH4+-N)的吸收速率与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铵态氮浓度(0,0.01,0.1,1和10 mg/LNH4+-N)的增加,... 在室内模拟实验中,研究了光照(50μmol/(m2.s))和黑暗条件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对铵态氮(NH4+-N)的吸收速率与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铵态氮浓度(0,0.01,0.1,1和10 mg/LNH4+-N)的增加,苦草和穗花狐尾藻对铵态氮的吸收速率都是先增加后又逐渐降低,在外源铵态氮浓度为1 mg/L时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同种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对铵态氮的吸收率不低于黑暗条件下的吸收率;相同光强条件下穗花狐尾藻对铵态氮的吸收率不低于苦草的吸收率.在黑暗条件下,在外源铵态氮浓度为1 mg/L时,穗花狐尾藻对铵的吸收速率是苦草的2.42倍;在光照条件下,在外源铵态氮浓度为1和10 mg/L时,穗花狐尾藻对铵态氮的吸收速率分别是苦草的2.47和1.79倍.因此,在富营养湖泊治理过程中,在沉水植物可耐受铵态氮浓度范围内,可以优先考虑把穗花狐尾藻作为植物修复的先锋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花狐尾藻 光强 铵态氮 吸收速率
下载PDF
不同氮源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朱增银 陈灿 +2 位作者 贾海霞 卫立 尹大强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8-51,共4页
通过实验室静态模拟,研究了在富营养条件下(4.0 mg.L-1TN,0.2 mg.L-1TP)不同比例铵态氮和硝态氮(6∶0、5∶1、3∶3、1∶5和0∶6)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的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的下... 通过实验室静态模拟,研究了在富营养条件下(4.0 mg.L-1TN,0.2 mg.L-1TP)不同比例铵态氮和硝态氮(6∶0、5∶1、3∶3、1∶5和0∶6)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的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的下降,苦草相对生长率和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逐渐下降,硝酸还原酶(NR)活性逐渐升高。在4.0 mg.L-1TN和0.2 mg.L-1TP条件下,若不考虑磷的作用,高浓度铵态氮对苦草的生理功能有影响,对其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当铵态氮浓度小于0.67 mg.L-1时却可以促进苦草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铵态氮 硝态氮 生理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