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的审美意象与孔子的意识发展
1
作者 韩晖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6-70,78,共6页
《论语》的审美意象与孔子的意识发展韩晖“意象”是文学审美的特质,是窥测人物意识流动必不可少的仪器。一部文学作品,如果缺少意象,便失去了进入文学殿堂的资格。《论语》作为流被千古的圣贤之作,不仅被儒者奉为经典,亦为后世树... 《论语》的审美意象与孔子的意识发展韩晖“意象”是文学审美的特质,是窥测人物意识流动必不可少的仪器。一部文学作品,如果缺少意象,便失去了进入文学殿堂的资格。《论语》作为流被千古的圣贤之作,不仅被儒者奉为经典,亦为后世树立了文学典范。原因何在?固然仁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审美意象 孔子 意识流动 “成于乐” “游于艺” “意象” 苦闷意识 理性 人格审美
下载PDF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论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晓菲 《龙岩师专学报》 2003年第5期65-66,72,共3页
本文就少有人论及的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阐述一二。从诗的内容可以推断,《杂诗》为一时所作,均是诗人归园多年后创作的。它是诗人真实心态的流露,也是他晚年对自己人生进行反思的产物。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歌 矛盾 苦闷意识 反思
下载PDF
论文学情感的象征
3
作者 陶长坤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1-84,52,共5页
文学作品中都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情愫,就象生物中都含着水分一样。虽然对情感与生活(作品中的生活)的关系理解或主张上不无歧异,有的认为,情感粘贴于生活,附丽于生活,生活重于情感,主实;有的认为,情感拥抱生活,同化生活,情感重于生活,主... 文学作品中都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情愫,就象生物中都含着水分一样。虽然对情感与生活(作品中的生活)的关系理解或主张上不无歧异,有的认为,情感粘贴于生活,附丽于生活,生活重于情感,主实;有的认为,情感拥抱生活,同化生活,情感重于生活,主情。但二者的共同之处是,都承认情感的存在和存在的普遍性、广泛性。 中国古典文论向来推崇情感说,《毛诗序》中即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深刻见解;刘勰也说“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韩非子更将“情”提到了近乎偏颇的地位:“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的象征 论文学 苦闷的象征》 厨川白村 文学作品 郭沫若 生命力 苦闷象征 文艺 苦闷意识
下载PDF
陶渊明对自我实现的追求
4
作者 李雪萍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15-16,共2页
陶渊明的一生是矛盾的一生,本文论述了他从产生苦闷意识到大济苍生的政治理想的破灭,最终在田园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的心理历程。
关键词 苦闷意识 大济苍生 自我实现
下载PDF
陶渊明思想发展的轨迹及其深层结构
5
作者 刘向荣 《文学遗产》 1988年第2期39-48,共10页
一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的自觉取决于人自体的觉醒,即对于人本身价值的认识,而人的觉醒的标志就是苦闷意识的产生,即对于有限和无限的认识。我们毫不否认,在先秦的典籍中就已经显露出这种意识的端倪。
关键词 深层结构 思想发展 陶渊明 文学的自觉 苦闷意识 人的觉醒 魏晋南北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