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丙烯类葡萄糖氧苷的合成及其抗缺氧活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马臣 张文彬 +4 位作者 李霞 李灵芝 吴宇强 张永亮 葛肖健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03-210,共8页
以取代苯甲醛(1a^1t)为原料,通过Knoevenagel缩合、酯化和Li Al H4还原等反应制得苯丙烯醇衍生物(3a^3t);以取代肉桂醛(1u^1x)为原料,经Na BH4还原制得苯丙烯醇衍生物(3u^3x);3a^3x与全乙酰化溴代葡萄糖经Koenigs-Knorr偶联反应及Me ONa... 以取代苯甲醛(1a^1t)为原料,通过Knoevenagel缩合、酯化和Li Al H4还原等反应制得苯丙烯醇衍生物(3a^3t);以取代肉桂醛(1u^1x)为原料,经Na BH4还原制得苯丙烯醇衍生物(3u^3x);3a^3x与全乙酰化溴代葡萄糖经Koenigs-Knorr偶联反应及Me ONa/Me OH体系脱除乙酰保护基反应,合成了24个苯丙烯类葡萄糖氧苷(5a^5x),其中5c,5f^5x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表征。采用MTT法测定了5对缺氧损伤的内皮细胞(EA.hy926)的抗缺氧活性。实验结果表明:5b,5e,5g,5p,5q,5s,5t和5y对EA.hy926的抗缺氧活性均高于红景天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烯类 红景天苷 合成 内皮细胞 抗缺氧活性
下载PDF
应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二苯丙烯腈类及环丙烷类衍生物 被引量:1
2
作者 邓霞飞 丁惟培 周宗善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3-206,共4页
二苯丙烯腈类化合物为新型的前列腺素生成酶抑制剂,本文报道以相应取代的苯甲醛和苯乙腈为原料,应用液-液相转移催化合成了5个二苯丙烯腈类化合物,并用硫叶利德在液-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将其环丙烷化,得到3个相应的环丙烷类衍生物供进一... 二苯丙烯腈类化合物为新型的前列腺素生成酶抑制剂,本文报道以相应取代的苯甲醛和苯乙腈为原料,应用液-液相转移催化合成了5个二苯丙烯腈类化合物,并用硫叶利德在液-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将其环丙烷化,得到3个相应的环丙烷类衍生物供进一步药理筛选。所得环丙烷衍生物经薄层检测,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初步确证了其结构,并对其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法 丙烯 环丙烷
下载PDF
二苯乙烯腈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3
作者 胡晨晨 杨合一 +1 位作者 高慧文 张玉建 《浙江化工》 CAS 2016年第12期21-27,共7页
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和Knoevenagel反应设计合成一种新型的二苯丙烯腈类化合物CNS-OMe,不同比例四氢呋喃与水的混合溶液中化合物的荧光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聚集荧光增强现象。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SEM分析,推测聚... 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和Knoevenagel反应设计合成一种新型的二苯丙烯腈类化合物CNS-OMe,不同比例四氢呋喃与水的混合溶液中化合物的荧光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聚集荧光增强现象。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SEM分析,推测聚集诱导的分子平面化和J型聚集的协同作用是荧光分子具有荧光增强效应的原因。此外,研磨前后荧光颜色由蓝绿色变为绿色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压致变色的性质。分子空间结构的平面化,引起分子共轭加强,是产生压致变色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荧光增强 压致变色 分子平面化 J型聚集
下载PDF
鞘山芎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薛怡琛 王年鹤 张涵庆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67-270,共4页
对新疆产鞘山芎根的精油,应用GC/MS方法进行了分离和研究,共检出33个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0个,主要为苯丙烯类衍生物。另外,还从该植物的非挥发部分首次分离得9个成分,鉴定了肉豆蔻醚酸(myristicicacid)... 对新疆产鞘山芎根的精油,应用GC/MS方法进行了分离和研究,共检出33个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0个,主要为苯丙烯类衍生物。另外,还从该植物的非挥发部分首次分离得9个成分,鉴定了肉豆蔻醚酸(myristicicacid)(1),(E)-3-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肉桂醛(E)-3-methoxy-4,5-methylenedioxy-cinnamaldehyde)(2),佛手柑内酯(bergapten)(3),阿魏酸(ferulicacid)(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棕榈酸(palmiticacid)(6),硬脂酸(stearicacid)(7),芥酸(eru-cicacid)(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山芎 苯丙烯类衍生物
下载PDF
新型前列腺素生成酶抑制剂的研究
5
作者 吴太文 丁惟培 +1 位作者 司远征 吴熙瑞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7-80,共4页
以各种二苯甲酮或苯甲醛与各种苯乙腈类缩合,合成了16个三苯丙烯腈或二苯丙烯腈类衍生物,应用牛精囊腺微粒体酶温育和PG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验了这些化合物的活性,结果表明二苯丙烯腈类衍生物的活性强于三苯丙烯腈类衍生物,给电子官能... 以各种二苯甲酮或苯甲醛与各种苯乙腈类缩合,合成了16个三苯丙烯腈或二苯丙烯腈类衍生物,应用牛精囊腺微粒体酶温育和PG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验了这些化合物的活性,结果表明二苯丙烯腈类衍生物的活性强于三苯丙烯腈类衍生物,给电子官能团的二苯丙烯腈类活性强于吸电子官能团的衍生物,其中9号化合物的活性较萘普生强一个多数量级。三苯丙烯腈类化合物和二苯丙烯腈类化合物中分别有几个做了X-ray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SI 丙烯 二工本丙烯
下载PDF
2—萘—3—(3,4—二甲氧基)苯—丙烯酸对兔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晓明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丙烯 花生四烯酸 血小板
原文传递
U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裸花紫珠及同属植物中9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祖凡 杨扬 +7 位作者 杨义芳 康兴东 李小峰 吴永忠 肖军平 王稳 贾强强 周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4631-4640,共10页
目的 利用UHPLC-UV建立裸花紫珠Callicarpanudiflora药材中9个活性成分同时定量的方法,并测定其在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裸花紫珠中的含量,用于裸花紫珠药材的质量评价及产地、采收期的选择。方法 采用Phenomenex kintex XB-C_(18)色谱柱... 目的 利用UHPLC-UV建立裸花紫珠Callicarpanudiflora药材中9个活性成分同时定量的方法,并测定其在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裸花紫珠中的含量,用于裸花紫珠药材的质量评价及产地、采收期的选择。方法 采用Phenomenex kintex XB-C_(18)色谱柱(150 mm×2.1 mm,1.7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检测波长332nm和210nm;柱温为45℃;测定了83批裸花紫珠和7批同属不同种紫珠属样品中的9个活性成分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裸花紫珠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建立了裸花紫珠中9个活性成分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其中咖啡酸、木犀草苷、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素、藿香黄酮醇和熊果酸分别在1.240~124.0、2.040~204.0、1.020~101.6、5.100~510.0、0.904 0~90.40、0.982 0~98.20、0.872 0~87.20、0.822 0~82.20、2.280~228.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RSD值均小于3.0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5.58%~101.73%,回收率RSD值均小于2.50%。主成分分析筛选出2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7.33%,表明这2个主成分可包含原有数据的大多数信息;OPLS-DA法标记出裸花紫珠药材中的4个差异性成分,分别为咖啡酸、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和熊果酸。结论 建立的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适用于裸花紫珠的质量评价,为裸花紫珠质量控制及相关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花紫珠 UHPLC-UV 主成分分析 多成分含量测定 丙烯 黄酮 咖啡酸 木犀草苷 连翘酯苷B 毛蕊花糖苷 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 木犀草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 木犀草素 藿香黄酮醇 熊果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