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松香为功能单体的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SAE)表面施胶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4
1
作者 徐建峰 胡惠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2-136,共5页
利用低黏度阳离子淀粉(CS-8)的乳化、分散作用,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要原料,引入松香作为功能单体,合成了核壳型阳离子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SAE)。讨论了其合成影响因素,并优... 利用低黏度阳离子淀粉(CS-8)的乳化、分散作用,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要原料,引入松香作为功能单体,合成了核壳型阳离子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SAE)。讨论了其合成影响因素,并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仪和电荷密度测定仪(PCD)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当w(CS-8)=8%,w(APS)=0.5%,w(松香)=2%时,所制SAE无皂乳液性能优异,施胶效果良好。在SAE制备过程中添加松香作为功能性单体,能明显改善经SAE表面施胶后纸页的抗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 松香 功能单体 表面施胶
下载PDF
苯乙烯与丙烯酸酯在微乳液中的共聚合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相凌 张志成 +1 位作者 葛学武 张曼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0-73,共4页
分别以 γ射线和过氧化苯甲酰 ( BPO)引发苯乙烯 ( St) /丙烯酸甲酯 ( MA) ,St/丙烯酸丁酯 ( BA)在微乳液中共聚合 ,微乳液共聚合与本体共聚合相比 ,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两种引发剂之间也不相同 ,在微乳液共聚合的聚合初期 ,BPO引... 分别以 γ射线和过氧化苯甲酰 ( BPO)引发苯乙烯 ( St) /丙烯酸甲酯 ( MA) ,St/丙烯酸丁酯 ( BA)在微乳液中共聚合 ,微乳液共聚合与本体共聚合相比 ,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两种引发剂之间也不相同 ,在微乳液共聚合的聚合初期 ,BPO引发时 ,共聚合场所为大聚合物粒子的内核 ;而 γ射线引发时 ,为单体溶胀胶束的乳化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酯 乳液共聚 共聚合
下载PDF
丙烯酸酯-苯乙烯二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降凝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华 王雷 +4 位作者 付雪 曹祖宾 李丹东 岳坤霞 刘俊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5年第2期26-28,35,共4页
为改善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以丙烯酸、高碳醇、苯乙烯等为主要原料,采用了酯化和溶液聚合法在实验室里合成丙烯酸酯-苯乙烯二元共聚物作为降凝剂。考察了在聚合过程中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以及共聚物单独使用时和复配使用对抚顺石油二厂... 为改善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以丙烯酸、高碳醇、苯乙烯等为主要原料,采用了酯化和溶液聚合法在实验室里合成丙烯酸酯-苯乙烯二元共聚物作为降凝剂。考察了在聚合过程中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以及共聚物单独使用时和复配使用对抚顺石油二厂0 # 柴油的降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酸十六醇酯-苯乙烯二元共聚物与丙烯酸十八醇酯-苯乙烯二元共聚物以2∶1(质量比)进行复配,降凝剂质量分数为0 .5 %时,能将0 # 柴油凝点降低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苯乙烯 柴油 降凝剂 凝点
下载PDF
涂料用丙烯酸酯-苯乙烯超微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罗正汤 候有军 +2 位作者 宁平 黄涛 曾繁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1-74,共4页
比较了一次加料法、两段滴加法、单体预乳化法等操作方式 ,论述了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
关键词 超微乳液 共聚 苯丙乳液 涂料 丙烯酸酯 苯乙烯 涂膜性能 单体配比
下载PDF
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降凝剂的制备 被引量:16
5
作者 唐小华 严世强 +1 位作者 王绍霞 周永红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2,共4页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作为柴油降凝剂.以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n(丙烯酸酯):n(苯乙烯):n(马来酸酐)=9:1:1、引发剂质量分数0.8%、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8 h为最佳条件,降...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作为柴油降凝剂.以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n(丙烯酸酯):n(苯乙烯):n(马来酸酐)=9:1:1、引发剂质量分数0.8%、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8 h为最佳条件,降凝剂收率为64.15%,降凝剂质量分数为0.1%时,研究的3种柴油组分油的凝点分别降低了10,5,7℃,具有良好的降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凝剂 溶液聚合 正交试验 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 柴油
下载PDF
丙烯酸酯/苯乙烯改性水性醇酸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孙潇潇 谢永新 +4 位作者 陈朝阳 闫世友 罗倩 李鹏冲 刘义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6-51,共6页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组分不同的水溶性苯乙烯/丙烯酸酯改性醇酸树脂。采用FTIR、1H-NMR和GPC分别对树脂的结构、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测定了由合成树脂制备的清漆的性能,包括漆膜干燥时间、铅笔硬度、附着力、耐水和耐碱...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组分不同的水溶性苯乙烯/丙烯酸酯改性醇酸树脂。采用FTIR、1H-NMR和GPC分别对树脂的结构、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测定了由合成树脂制备的清漆的性能,包括漆膜干燥时间、铅笔硬度、附着力、耐水和耐碱性能。结果表明:改性醇酸树脂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 醇酸树脂 苯乙烯 丙烯酸酯 快干性 硬度
下载PDF
含氟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及其表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黄月文 刘伟区 +1 位作者 罗广建 寇勇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9-273,共5页
研究了聚合工艺、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种类和用量、苯乙烯和自由基引发剂用量及硅烷偶联剂、催化剂等因素对含氟丙烯酸酯乙烯共聚物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工艺、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种类和用量对共聚物表面的憎水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研究了聚合工艺、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种类和用量、苯乙烯和自由基引发剂用量及硅烷偶联剂、催化剂等因素对含氟丙烯酸酯乙烯共聚物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工艺、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种类和用量对共聚物表面的憎水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采用延时滴加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可提高共聚物膜表面的憎水性;随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侧链含氟烷基的链长和氟原子数及含氟单体用量的增加,共聚物水接触角增大,吸水率下降;共聚物薄膜的硬度则与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中α取代基、侧链含氟烷基的链长和用量、苯乙烯用量、引发剂浓度等相关;硅烷偶联剂和催化交联剂的加入可提高共聚物薄膜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丙烯酸酯 苯乙烯 共聚物 制备方法 表面性能 聚合工艺 憎水性能
下载PDF
沉淀聚合制备聚(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苯乙烯)单分散微球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召 顾相伶 +1 位作者 朱晓丽 孔祥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92-896,共5页
以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作交联剂,苯乙烯作共聚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作引发剂,在乙醇或其与水的混合溶剂中沉淀聚合制备了交联聚合物微球.研究了反应时间、交联剂用量以及溶剂中水含量对聚合过程及微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ETA用量在单... 以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作交联剂,苯乙烯作共聚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作引发剂,在乙醇或其与水的混合溶剂中沉淀聚合制备了交联聚合物微球.研究了反应时间、交联剂用量以及溶剂中水含量对聚合过程及微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ETA用量在单体质量的5%-35%之间且反应时间不低于6h时可制得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当PETA用量低于20%时,所得微球的粒径随PETA用量的增加逐渐减小,粒径分布逐渐变窄;此后继续提高PETA用量,微球粒径又逐渐增大,粒径分布逐渐变宽.向反应介质中加入水,可明显提高微球产率及单体转化率,但其体积分数达30%时,所得微球分散性变宽.在此基础上对微球的形成机理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微球 沉淀聚合 乙醇-水混合溶剂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苯乙烯
下载PDF
核/壳型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的研制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杰凤 李春海 +1 位作者 王志辉 车伟林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8,共4页
采用预乳化工艺 ,半连续种子聚合法 ,通过MMA -St-BA -AA四元共聚反应 ,制得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讨论了乳化剂用量、阴 /非离子乳化剂配比、核壳两阶段乳化剂配比以及功能性单体对乳液聚合反应和乳液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核/壳型 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 涂料 预乳化工艺 半连续种子聚合法
下载PDF
基于苯乙烯/丙烯酸酯基硅油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流变性能和发泡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卫霞 周帅 +2 位作者 辛忠 石尧麒 赵世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39-1245,共7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苯乙烯(St)和丙烯酸酯基硅油(ASO)为接枝单体,制备无凝胶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考察了St添加量对等规聚丙烯(iPP)流变性能和发泡性能的影响。FTIR表征结果显示,St和ASO成功接枝到iPP上...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苯乙烯(St)和丙烯酸酯基硅油(ASO)为接枝单体,制备无凝胶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考察了St添加量对等规聚丙烯(iPP)流变性能和发泡性能的影响。FTIR表征结果显示,St和ASO成功接枝到iPP上。流变性能测试结果显示,HMSPP在η^*~ω曲线(η^*:复数黏度;ω:扫描频率)的低频区出现明显的剪切变稀现象,在G′~ω曲线(G′:储能模量)的低频区出现明显的偏离末端行为,在拉伸过程中拉伸黏度具有明显的应变硬化现象,说明HMSPP中有长支链结构存在。当St和ASO的添加量均为1.0%(w)时,HMSPP的熔体强度从0.051N提高到0.770N,且表现出优良的发泡性能,泡孔密度从7.0×10^6cell/m^3提高到1.3×10^8cell/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 长支链 苯乙烯 丙烯酸酯基硅油 流变性能 发泡
下载PDF
透明纳米级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4
11
作者 柯昌美 汪厚植 +3 位作者 周鹏 鄢永普 赵惠忠 李轩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33-1136,共4页
采用自制的属于Gemini型的特殊乳化剂KD-1用于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聚合。研究了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和单体含量对微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只使用质量分数为0 95%~1 60%的单一阴离子型乳化剂KD-1就可得到较高固含量(质量分数为... 采用自制的属于Gemini型的特殊乳化剂KD-1用于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聚合。研究了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和单体含量对微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只使用质量分数为0 95%~1 60%的单一阴离子型乳化剂KD-1就可得到较高固含量(质量分数为30%~50%)的透明纳米级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并保持微胶乳平均粒径为40~60nm。与常规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相比,其粒径小,最低成膜温度有所降低,而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 微乳液 固含量 成膜温度 粒径
下载PDF
聚氨酯-丙烯酸酯-苯乙烯复合水分散液的粒径及形态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校彬 傅和青 +1 位作者 黄洪 陈焕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7-90,共4页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苯乙烯(WPUAS)复合水分散液,研究了NCO/OH摩尔比、PU预聚物/MMA/ST质量比、羧基含量及羧基中和度对分散液粒子尺寸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NCO/OH摩尔比减小、羧基含量增大及羧基中和度提...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苯乙烯(WPUAS)复合水分散液,研究了NCO/OH摩尔比、PU预聚物/MMA/ST质量比、羧基含量及羧基中和度对分散液粒子尺寸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NCO/OH摩尔比减小、羧基含量增大及羧基中和度提高,都会导致分散液粒径减小;PU/(MMA+ST)质量比越小,粒径越大,粒子形态越不规整;MMA/ST质量比的变化对粒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 苯乙烯 复合分散液 粒径 粒子形态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酯类乳液在涂料中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跃焕 王金红 杨卓如 《化学建材》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2-25,共4页
本文在揭示苯丙乳液的组成、以及该组成与其性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苯丙乳液的微粒化是实现其高功能化的重要途径。对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并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酯 微乳液 水性涂料
下载PDF
铁(Ⅲ)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催化环己烷羟化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余汉城 陈鲜丽 +2 位作者 李锡贤 黄锦汪 计亮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3,共3页
合成了铁(Ⅲ)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并以UV-V IS,IR,ICP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共聚物模拟细胞色素P450催化环己烷羟化作用,发现该共聚物具有比未以高分子负载的铁(Ⅲ)卟啉高很多的催化活性,循环使用多次后其催化活... 合成了铁(Ⅲ)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并以UV-V IS,IR,ICP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共聚物模拟细胞色素P450催化环己烷羟化作用,发现该共聚物具有比未以高分子负载的铁(Ⅲ)卟啉高很多的催化活性,循环使用多次后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变,以铁(Ⅲ)卟啉周围微环境的观点讨论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Ⅲ)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 合成 催化 环己烷羟化作用
下载PDF
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聚合物油溶性降粘剂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志宇 杨林 +3 位作者 王兵 冯英 王治红 邹长军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5-27,共3页
针对高粘原油的特性,合成了一种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AsM)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采用十八醇进行酯化改性,同时将改性样品与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分别考查其降粘效果,结果表明,ASM的降粘效果明显,经过改... 针对高粘原油的特性,合成了一种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AsM)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采用十八醇进行酯化改性,同时将改性样品与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分别考查其降粘效果,结果表明,ASM的降粘效果明显,经过改性后的样品及复配样品的稠油降粘效果均有所提高,从而提供了一条研制开发油溶性降粘剂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苯乙烯 马来酸酐 三元聚合物 油溶性降粘剂 十八醇 酯化改性
下载PDF
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对聚氯乙烯紫外光老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红 熊英 +2 位作者 陈光顺 陈蓉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47,共6页
借助色差分析、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ASA)共混物的紫外光老化性能。利用转矩流变仪和拉伸机研究了ASA对PVC加工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与空白样相比,ASA的加入会使共混体系塑... 借助色差分析、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ASA)共混物的紫外光老化性能。利用转矩流变仪和拉伸机研究了ASA对PVC加工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与空白样相比,ASA的加入会使共混体系塑化和平衡扭矩增大,塑化时间缩短;对未老化样而言,ASA的加入会使体系的拉伸强度增加,但断裂伸长率的变化较小;而对老化样来说,ASA的加入会使体系的拉伸强度、颜色、双键和羰基随紫外光老化时间延长而产生的变化减小,但会使断裂伸长率衰减加剧;老化15 d后,PVC和ASA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减小,而PVC/ASA体系相对分子质量变化不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紫外光老化性能 加工性能 拉伸性能
下载PDF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艳芳 崔玲玲 +1 位作者 徐保良 滕谋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48,共4页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测试了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ASA)树脂的表观黏度、黏流活化能、非牛顿指数等流变参数,讨论了剪切速率、剪切应力、温度对ASA表观黏度的影响,研究了黏流活化能与剪切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共聚物的...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测试了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ASA)树脂的表观黏度、黏流活化能、非牛顿指数等流变参数,讨论了剪切速率、剪切应力、温度对ASA表观黏度的影响,研究了黏流活化能与剪切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共聚物的表观黏度下降,非牛顿指数增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树脂的黏流活化能降低;其非牛顿指数n小于1,说明ASA是典型的假塑性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 毛细管流变仪 流变性能 表观黏度
下载PDF
丙烯酸酯-苯乙烯-聚氨酯复合成膜剂的合成及其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梓丞 但年华 +2 位作者 李正军 林海 但卫华 《聚氨酯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2,30,共5页
先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内酯1000(PCL)和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合成聚氨酯预聚体,再与丙烯酸酯和苯乙烯(St)共聚得到丙烯酸酯-St改性水性聚氨酯(PUA)乳液。分别用溶胀法、视频接触角测量仪、热失重分析仪、紫外耐候仪等比... 先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内酯1000(PCL)和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合成聚氨酯预聚体,再与丙烯酸酯和苯乙烯(St)共聚得到丙烯酸酯-St改性水性聚氨酯(PUA)乳液。分别用溶胀法、视频接触角测量仪、热失重分析仪、紫外耐候仪等比较分析NCO/OH摩尔比、St用量和丙烯酸酯单体种类等因素对PUA膜的耐溶剂、耐水、耐热和耐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CO/OH摩尔比值为1.4,选用柔顺性好的丙烯酸丁酯(BA)和St等摩尔比添加时,合成PUA膜的综合性能最好,溶剂溶胀率仅为28.5%,水接触角为98.1°,开始分解温度为230.8℃,紫外降解相对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苯乙烯 水性聚氨酯 耐久性 成膜剂
下载PDF
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高吸油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5
19
作者 孙晓然 张秀玲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8,13,共3页
以甲基丙烯酸酯和苯乙烯为单体 ,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油树脂 ;研究了共聚单体组成 ,交联剂用量对吸油树脂吸油性能及吸油后树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所制成的树脂可吸自重 2 1倍以上的煤油 ,2 5倍以上... 以甲基丙烯酸酯和苯乙烯为单体 ,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油树脂 ;研究了共聚单体组成 ,交联剂用量对吸油树脂吸油性能及吸油后树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所制成的树脂可吸自重 2 1倍以上的煤油 ,2 5倍以上的苯、二甲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 高吸油树脂 合成 性能 悬浮聚合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茂元 仇立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65-968,共4页
Nanosize styrene-acrylate micro-emulsion was synthesized using semi-continuous se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with hard monomers of styrene and methyl methacryiate,soft monomer of n-buty1 acryiate,function monome... Nanosize styrene-acrylate micro-emulsion was synthesized using semi-continuous se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with hard monomers of styrene and methyl methacryiate,soft monomer of n-buty1 acryiate,function monomers of acrylic,α-methyl acrylic acid and N-methyloacry amide,complex emulsifier of SDS and OP-10.The structure of the copolymer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and TEM.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 factors such as ratio of soft and hard monomers,function monomers,and ratio of an-ionic and non-ionicemulsifiers on properties of emulsion was investigated.The optimal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酯 微乳液 种子乳液聚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