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前草中苯乙醇苷化合物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丽 刘志强 +3 位作者 刘春明 Tsao Rong 吕磊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30-1434,共5页
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研究了车前草药材中的苯乙醇苷化合物,根据其在负离子条件下表现出的特征质谱行为,提出了车前草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可能的电喷雾质谱碎裂规律,建立了车前草中苯乙醇苷化合物的快速分析、鉴定方法.
关键词 车前草 苯乙醇苷化合物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下载PDF
玄参中苯乙醇苷化合物的高效逆流色谱技术分离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质净 李丽 +2 位作者 桂语歌 闫静 刘春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9-551,共3页
目的应用高效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玄参中的苯乙醇苷化合物。方法采用高效逆流色谱,以醋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水(1:1:0.1:2)为溶剂体系,分离玄参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流速3 ml/min,检测波长320 nm。结果分离得到麦角甾苷和安格洛苷C化合物... 目的应用高效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玄参中的苯乙醇苷化合物。方法采用高效逆流色谱,以醋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水(1:1:0.1:2)为溶剂体系,分离玄参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流速3 ml/min,检测波长320 nm。结果分离得到麦角甾苷和安格洛苷C化合物纯度达90%以上。结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电喷雾质谱可快速鉴定化合物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逆流色谱 玄参 苯乙醇苷化合物
下载PDF
臭牡丹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友宾 李军 +1 位作者 李萍 屠鹏飞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22-727,共6页
目的研究臭牡丹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臭牡丹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 目的研究臭牡丹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臭牡丹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分别确定为clerodendronoside(1),acteoside(2),isoacteoside(3),cistanosideC(4),jionosideC(5),leucosceptosideA(6),cistanosideD(7),campneosideI(8),campneosideII(9),cistanosideF(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苯乙醇化合物 分离技术 药材鉴定 化学成分 中药材
下载PDF
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及电喷雾质谱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丽 刘春明 +2 位作者 刘志强 吕磊 刘淑莹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32-236,共5页
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肉苁蓉药材粗提物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特征质谱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一些特征的中性碎片丢失,提出了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通过得到的分子量和碎片信息并与标准化合物以及文献中的已知化合物比... 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肉苁蓉药材粗提物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特征质谱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一些特征的中性碎片丢失,提出了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通过得到的分子量和碎片信息并与标准化合物以及文献中的已知化合物比较,建立了这一类化合物快速鉴定的质谱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苯乙醇化合物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下载PDF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薛景 王英爱 +2 位作者 贾献慧 杜成林 唐文照 《药学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282-290,共9页
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阅读整理,对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按年份顺序对植物来源进行整合,并按照糖基的个数对其进行了分类,根据结构特征简述了药理活性,以便更为有效地开发利用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关键词 苯乙醇化合物 植物来源 结构分类
下载PDF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6
作者 靖会 佐建锋 李教社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0-441,共2页
关键词 苯乙醇化合物 药理活性
下载PDF
黄花牛耳朵和牛耳朵转录组分析及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合霞 李博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61-2766,共6页
目的:挖掘苯乙醇苷类物质在黄花牛耳朵及牛耳朵叶片中合成的关键基因。方法:对两种植物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unigene在公共数据库注释,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两种植物的unigene以短片段为主,GO及KEGG分类结果都显示两种植... 目的:挖掘苯乙醇苷类物质在黄花牛耳朵及牛耳朵叶片中合成的关键基因。方法:对两种植物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unigene在公共数据库注释,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两种植物的unigene以短片段为主,GO及KEGG分类结果都显示两种植物的基因表达谱相似,但叶片的次生物质合成可能存在差异,2 735个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到121条pathway中,与苯乙醇苷类产物代谢相关的通路有3条。结论:理清了黄花牛耳朵及牛耳朵苯乙醇苷类物质合成代谢通路,并注释了大量关键酶的基因,可为后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克隆、功能验证以及次生代谢途径解析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牛耳朵 牛耳朵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苯乙醇化合物
下载PDF
红药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满元 杨岚 屠呦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921-1923,共3页
目的:分离鉴定红药干燥茎的化学成分。方法:甲醇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柱色谱分离,采用NMR和MS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分别为3,4-dihydroxyphenylalcohol-β--Dglucopyranoside(1),3,4-d... 目的:分离鉴定红药干燥茎的化学成分。方法:甲醇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柱色谱分离,采用NMR和MS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分别为3,4-dihydroxyphenylalcohol-β--Dglucopyranoside(1),3,4-dihydroxyphenyl alcohol-6-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calceolarioside B)(2),3,4-di-hydroxyphenyl alcohol-β-D-glucopyranosyl-(1→3)-6-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plantainoside D)(3),3,4-dihydroxyphenylalcohol-β-D-glucopyranosyl-(1→3)-4-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plantamajoside)(4),3,4-dihydroxyphenyl alcohol-β-D-glucopyranosyl-(1→3)-6-O-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scroside E)(5)。结论: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化合物1,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药 苦苣苔科 唇柱苣苔属 苯乙醇化合物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连翘中具有抗菌活性的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姜醒 鲁丽敏 +4 位作者 张春蕾 王兴焱 孙琦 王佳天 苑光军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5期642-647,共6页
目的:研究连翘中具有抗菌活性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探讨连翘抗菌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药材,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提取液,抗菌活性跟踪结合各种色谱法,获得活性化合物。与文献报道谱学数据对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 目的:研究连翘中具有抗菌活性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探讨连翘抗菌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药材,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提取液,抗菌活性跟踪结合各种色谱法,获得活性化合物。与文献报道谱学数据对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药材中分离获得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O-(顺式-1,4-二羟基环己乙酰基)-类叶升麻苷(1),4-O-鼠李糖基-7S,8R-7',8'-赤式-蒜芥茄脂素(2),毛花球花苷A(3),黄花马缨丹苷B(4),石蚕苷B(5),紫茎女贞苷J(6),厚朴苷F(7),松果菊苷(8),异厚叶车前苷(9)。化合物1、6、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33591)生长具有中等强度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8.0、16.0、4.0μg·m L-1。结论:8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1,3~9)和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2)系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苯乙醇化合物 抗菌活性
下载PDF
牛耳朵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文娟 文永新 +2 位作者 陈月圆 黄永林 李典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研究牛耳朵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法(EI-MS、1H-NMR、13C-NMR)进行了结构解析,并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从牛耳朵中分离得到5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3,4-二羟基苯乙醇-3-O... 目的:研究牛耳朵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法(EI-MS、1H-NMR、13C-NMR)进行了结构解析,并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从牛耳朵中分离得到5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3,4-二羟基苯乙醇-3-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plantainoside)(1)、3,4-二羟基苯乙醇-6-O-葡萄糖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chiritoside C)(2)、3,4-二羟基苯乙醇-2-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plantaninoside B)(3)、3,4-二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1→3)-4-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plantamajoside)(4)、3,4-二羟基苯乙醇-4-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desrh-amnosylverbascoside)(5)。化合物4、5对人肺癌SPC-A1细胞株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化合物3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对人肺癌SPC-A1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207.23、180.34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耳朵 苦苣苔 苯乙醇化合物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天然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郑晓珂 刘媛媛 +2 位作者 冯卫生 王彦志 郭永慧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0-234,共5页
天然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各国学者从不同植物中不断分离得到该类成分,并且对该类成分的药理活性及部分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该类化合物也因其植物来源广泛且药用价值显著而备受重视。文中对近5年来国内外有... 天然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各国学者从不同植物中不断分离得到该类成分,并且对该类成分的药理活性及部分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该类化合物也因其植物来源广泛且药用价值显著而备受重视。文中对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研究作一综述,简要介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植物来源、结构分类、理化性质及含量测定方法,同时对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做了较详细介绍,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醇化合物 植物来源 结构分类 理化性质 含量测定 药理活性
原文传递
RP-HPLC同时测定向日葵列当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crenatoside和类叶升麻苷 被引量:7
12
作者 曲正义 金银萍 +3 位作者 孙成贺 李亚丽 姚春林 王英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7-89,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向日葵列当中crenatoside和类叶升麻苷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Agilent ZORBAX SB-C18 (4.6 mm250 mm,5 μm)柱,以乙腈-0.01%冰醋酸溶液(18∶82) 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向日葵列当中crenatoside和类叶升麻苷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Agilent ZORBAX SB-C18 (4.6 mm250 mm,5 μm)柱,以乙腈-0.01%冰醋酸溶液(18∶82) 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 ℃,在30 min内分离检测了这两种化合物。结果:RP-HPLC测定的crenatoside和类叶升麻苷线性范围分别在在1.08-16.2 μg(r=0.999 9)和1.00-15.0 μg(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3%,96.27%,RSD分别为1.21%,1.66%。结论:该方法简便,精密度、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以作为向日葵列当及其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列当 苯乙醇化合物 crenatoside 类叶升麻
原文传递
RP-HPLC同时测定民族药红药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plantainoside D和毛蕊花糖苷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满元 樊媛洁 +1 位作者 张静 龚慕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188-3191,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民族药红药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plantainoside D和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Agilent C18(4.6 mm×250 mm,5μm)柱,以乙腈-1%醋酸溶液(16∶84)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民族药红药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plantainoside D和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Agilent C18(4.6 mm×250 mm,5μm)柱,以乙腈-1%醋酸溶液(16∶84)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2 nm,柱温30℃。结果:RP-HPLC测定的plantainoside D和毛蕊花糖苷线性范围分别在6.250~100.0 mg.L-1(r=0.999 8)和12.50~500.0 mg.L-1(r=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3%,100.8%,RSD分别为2.6%,2.2%(n=9)。结论:方法简便,精密度、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以作为红药药材及相关制剂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 红药 苯乙醇化合物 plantainoside D 毛蕊花糖
原文传递
列当中1个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蔷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6-1139,共4页
为进一步了解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反相ODS柱色谱等色谱分离技术对列当O.coerulescens全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地分离和纯化,通过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确定了分离得到的化合... 为进一步了解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反相ODS柱色谱等色谱分离技术对列当O.coerulescens全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地分离和纯化,通过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确定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从列当全草的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鉴定为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醇-1-O-[(1→3)-O-α-L-鼠李糖基-4,6-O-二阿魏酰基]-β-D-葡萄糖苷。化合物1为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列当苷B。经抑菌活性筛选,列当苷B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为列当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该药材进一步活性研究和质量标准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当 提取分离 结构鉴定 苯乙醇化合物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假马齿苋中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15
作者 田莉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4年第3期114-114,共1页
从假马齿苋 Bacopa monnieri Wettst.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3个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monnieraside Ⅰ~Ⅲ(1~3)和一已知成分plantainoside B(4)。将干燥的该植物地上部分粉碎,用石油醚脱脂,然后用甲醇于室温下提取3次,合并提取物、浓缩,... 从假马齿苋 Bacopa monnieri Wettst.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3个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monnieraside Ⅰ~Ⅲ(1~3)和一已知成分plantainoside B(4)。将干燥的该植物地上部分粉碎,用石油醚脱脂,然后用甲醇于室温下提取3次,合并提取物、浓缩,室温静置过夜,过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马齿苋 苯乙醇化合物 植物药 提取
原文传递
红花钓钟柳中新型糖基转移酶的筛选与鉴定
16
作者 吴亚男 杨一涵 +2 位作者 杜丽平 庄以彬 刘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3,共7页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理活性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备受关注。糖基转移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用于各种糖苷产物的制备。为丰富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糖苷多样性,在红花钓钟柳转录组中筛选糖基转移酶候选基因并进行功能鉴定...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理活性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备受关注。糖基转移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用于各种糖苷产物的制备。为丰富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糖苷多样性,在红花钓钟柳转录组中筛选糖基转移酶候选基因并进行功能鉴定。该研究基于不同植物组织中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到7条候选基因,将其克隆到pET-MBP表达载体上,并导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 Transetta(DE3)异源表达后利用体外酶促反应进行其生物催化活性研究。获得一个新型糖基转移酶UGT712A2,可以催化桂叶苷B C4-OH的葡萄糖基化反应生成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桂叶苷B-4-葡萄糖苷。同时,UGT712A2也可以催化毛蕊花糖苷、芦丁、胡黄连苷Ⅱ、7-去甲基软木花椒素等化合物的糖基化,具有一定的底物宽泛性。因此,UGT712A2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酶工具,用于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和其他多种新型糖苷产物的制备,从而发现新的糖苷化合物应用于食品、医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醇化合物 糖基转移酶 生物催化剂 产物 红花钓钟柳 底物宽泛性
下载PDF
新疆野生及栽培荒漠肉苁蓉提取物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秀梅 杨雨 +2 位作者 王丹阳 吴道澄 张爱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7,共7页
旨在比较新疆野生与栽培荒漠肉苁蓉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差异,并检测其诱导小鼠体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成熟能力,评价其免疫活性。采用超声法制备提取物,紫外法测定多糖及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含量;脚掌免疫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 旨在比较新疆野生与栽培荒漠肉苁蓉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差异,并检测其诱导小鼠体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成熟能力,评价其免疫活性。采用超声法制备提取物,紫外法测定多糖及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含量;脚掌免疫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小鼠体内CD11c+DCs表面CD86(Cell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 86,CD86)和MHCII(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II,MHCII)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野生及栽培荒漠肉苁蓉水提物中多糖含量分别为59.58%和76.82%,醇提物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7.12%和8.47%;小鼠免疫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荒漠肉苁蓉提取物可显著增强小鼠体内CD11c+DCs表面CD86和MHCII上调表达(P<0.01),且效果与阳性对照组LPS相当,相同剂量野生与栽培醇提物除对CD86的作用差异显著外(P<0.05),其它提取物之间对CD86和MHCII的作用均无显著差异(P>0.05)。新疆野生和栽培荒漠肉苁蓉主要成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且在适宜浓度下均可显著促进小鼠体内DCs成熟,且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肉苁蓉 多糖 苯乙醇化合物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肉苁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坤 焦智浩 张根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0-143,共4页
肉苁蓉由于采挖过度而濒临灭绝,组织培养是合理利用肉苁蓉,防止其资源枯竭的有效方法。组织培养研究较多的是荒漠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分别对这两种肉苁蓉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的优化和药用成分的诱导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 肉苁蓉由于采挖过度而濒临灭绝,组织培养是合理利用肉苁蓉,防止其资源枯竭的有效方法。组织培养研究较多的是荒漠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分别对这两种肉苁蓉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的优化和药用成分的诱导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应用组织培养生产肉苁蓉药用成分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以及利用组织培养进行肉苁蓉快速繁殖的实践意义,浅析了肉苁蓉大规模细胞培养的产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组织培养 荒漠肉苁蓉 盐生肉苁蓉 苯乙醇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