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基团贡献法和分子动力学预测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被引量:3
1
作者 吴红枚 李惠婷 +2 位作者 李永成 王宏青 王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0-186,共7页
采用基团贡献法(GC)和分子动力学法(MD)模拟了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MPDI)和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使用基团贡献法和分子动力学法测得的MPDI和PPT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实验值接... 采用基团贡献法(GC)和分子动力学法(MD)模拟了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MPDI)和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使用基团贡献法和分子动力学法测得的MPDI和PPT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实验值接近,说明基团贡献法和分子动力学法可以用来预测芳香族聚酰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此基础上,采用GC和MD预测了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I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MD模拟中,对密度、比体积、回转半径和非键相互作用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由体积理论能较好地解释PPIA的玻璃化转变现象,其中非键相互作用随温度的变化是玻璃化转变的本质原因. PPI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介于MPDI和PPTA之间,有望成为综合性能介于两者之间的另一种高性能聚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团贡献法 分子动力学模拟 玻璃化转变温度 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下载PDF
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红枚 梁振辉 +3 位作者 丁勇 王榆元 单德才 王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21,共4页
采用界面缩聚法合成了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IA),研究了各反应条件对聚合物比浓对数黏度的影响,并通过红外、热重分析使聚合物的结构与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同时对聚合物进行了溶解性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反应的温度对聚合物比浓对... 采用界面缩聚法合成了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IA),研究了各反应条件对聚合物比浓对数黏度的影响,并通过红外、热重分析使聚合物的结构与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同时对聚合物进行了溶解性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反应的温度对聚合物比浓对数黏度存在峰值,较佳的反应温度为15℃,提高搅拌速率有利于获得高黏度的产物,缚酸剂2-甲基吡啶的用量与单体对苯二胺用量的物质的量比应略超过2∶1为佳,单体物质的量比的变化对聚合物的比浓对数黏度影响较小。当温度高于200℃时,PPIA才开始分解,在586℃时热失重率为48%,PPIA有望成为一种耐高温纤维。聚合物在常见的极性溶剂中溶解性较差,当极性溶剂中溶有无机盐时,增强了PPIA的溶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界面缩聚 比浓对数黏度 合成
下载PDF
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IA)数均分子量的测定 被引量:4
3
作者 丁勇 吴红枚 +2 位作者 王孟 梁振辉 李永成 《山东化工》 CAS 2016年第11期74-77,共4页
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是一种新型的芳酰胺聚合物,极有潜力发展为高性能纤维家族的新成员。由于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分子链的刚性特征,使得现有凝胶渗透色谱(GPC)仪器所用的溶剂很难对其溶解,其分子量的测定不能采用凝胶渗透色谱的方法... 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是一种新型的芳酰胺聚合物,极有潜力发展为高性能纤维家族的新成员。由于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分子链的刚性特征,使得现有凝胶渗透色谱(GPC)仪器所用的溶剂很难对其溶解,其分子量的测定不能采用凝胶渗透色谱的方法,因此采用端基分析法测定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数均分子量。采用直接电位滴定法测定聚合物羧端基的含量,以玻璃电极做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用电位滴定仪进行测定。采取分光光度法测定聚合物的氨端基含量,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浓度对苯二胺溶液的吸光值,绘制出浓度-吸光值曲线,然后用已知浓度的对氯苯胺溶液进行校验,最后测定聚合物溶液的吸光值可算出氨端基含量。最后结合端羧基和端氨基的含量通过计算得到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数均分子量,此方法简单、实用,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IA) 高性能纤维 数均分子量 直接电位滴定法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低温溶液缩聚法制备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红枚 蒋一成 +1 位作者 梁振辉 王榆元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19,47,共6页
采用低温溶液缩聚法制备了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IA),讨论了单体浓度、单体物质的量配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实验产物进行了测定。红外检测出的特征... 采用低温溶液缩聚法制备了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IA),讨论了单体浓度、单体物质的量配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实验产物进行了测定。红外检测出的特征峰符合PPIA的结构特征,热重测得热分解速率最大温度在520℃左右,X射线衍射表明聚合物有明显结晶现象,并且扫描电镜显示下的聚合物结构聚集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低温溶液缩聚法 因素分析 表征
下载PDF
低温溶液缩聚法合成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及其表征
5
作者 范诗易 吴红枚 +1 位作者 蒋一成 王榆元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2年第3期6-10,共5页
采用有机硅保护剂三甲基氯硅烷(TMCS)与对苯二胺(PPD)反应生成一种稳定的二胺单体N,N′-双(三甲基硅烷)对苯二胺(BTMSP),再与间苯二甲酰氯(IPC)通过低温溶液缩聚法合成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IA),对PPIA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采用有机硅保护剂三甲基氯硅烷(TMCS)与对苯二胺(PPD)反应生成一种稳定的二胺单体N,N′-双(三甲基硅烷)对苯二胺(BTMSP),再与间苯二甲酰氯(IPC)通过低温溶液缩聚法合成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IA),对PPIA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TMCS保护PPD的方法具有高度可行性;相比于未用保护剂,BTMSP与IPC聚合反应时间缩短,反应3 h后所得PPIA的比浓对数黏度达1.35 dL/g;采用BTMSP合成的聚合物符合PPIA的基本结构,TMCS未参与聚合物的构成;制得的PPIA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1 318,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81 760,相对分子质量分散指数为2.61;制得的PPIA在522℃左右分解速率达到最大值,质量损失率约52%,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三甲基氯硅烷 低温溶液缩聚法
下载PDF
3,4’-ODA改性PPTA共聚物溶液性质的研究
6
作者 曹煜彤 潘婉莲 +1 位作者 胡祖明 刘兆峰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08年第1期8-12,共5页
为了改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的溶解性能,在PPTA的聚合过程中添加第三单体3,4’-二氨基二苯醚(3,4’-ODA),得到了PPTA的共聚体溶液。主要讨论不同的溶剂体系(NMP或DMAc)中共聚物溶液的凝固性和稳定性,包括凝固剂的种类,溶剂的浓... 为了改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的溶解性能,在PPTA的聚合过程中添加第三单体3,4’-二氨基二苯醚(3,4’-ODA),得到了PPTA的共聚体溶液。主要讨论不同的溶剂体系(NMP或DMAc)中共聚物溶液的凝固性和稳定性,包括凝固剂的种类,溶剂的浓度,CaCl2的含量和温度对溶液的凝固值和临界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是非常强的凝固剂;随着凝固液中溶剂浓度的提高,凝固值增大;随着CaCl2含量的增大凝固值逐渐增大;温度影响不是太大,变化趋势比较缓和;共聚物溶液在室温和60℃下都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氨基 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共聚物溶液 凝固值 临界浓度
下载PDF
持续性高正加速度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及三叉神经节内神经活性物质蛋白表达的变化
7
作者 栗洪师 冯岩 +2 位作者 尹音 曹均凯 陈新 《空军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29-131,136,共4页
目的研究持续性高正加速度(+Gz)下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inal trigeminal nucleus caudal subnucleus,Vc)内P物质(substance P,SP)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antagonists,NMDAR),以及三叉神经节(trige... 目的研究持续性高正加速度(+Gz)下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inal trigeminal nucleus caudal subnucleus,Vc)内P物质(substance P,SP)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antagonists,NMDAR),以及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a,TG)内前速激肽原A(preprotachykinin A,pp TA)、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β-calcition-generelated peptide,β-CGRP)、PN3与Na N的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法选取36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N),+5 Gz组(5 G),+10 Gz组(10 G),将各组大鼠依次固定于实验用小动物离心机。在不同+Gz数值条件下行高+Gz模拟处理程序:在+5 Gz条件下(+5 Gz峰值持续作用时间为30 s,间隔峰值为+1 Gz、60 s)持续离心5 min,每天连续离心5次,每周4 d,持续3周;在+10 Gz条件下(+10 Gz峰值持续作用时间为30 s,间隔峰值+1 Gz、60 s)保持离心5 min,每天连续离心5次,每周4 d,持续3周;对照组大鼠依照上述同样作用时间和频次,只在离心机的相同固定装置上保持固定5 min,不做任何持续高+Gz离心实验干预。实验完成后即刻取大鼠三叉神经节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提取总蛋白,Western-Blot检测SP、NMDAR、p p TA、β-CGR P、PN3与Na N的蛋白表达。结果和对照组比较,+5 Gz组、+10 Gz组TG与Vc内的SP、NMDAR、pp TA、β-CGRP、PN3与Na N的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说明在高压环境下,初级感觉神经元的生化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神经活性物质在颞下颌关节疾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引起的疼痛传导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表明高压环境下上述神经活性物质与颞颌关节疼痛的外周及中枢的传导作用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加速度 P物质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Plasma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Kevlar Fibers
8
作者 贺弘 李荣志 +2 位作者 朱鹤孙 孙慕瑾 胡宝蓉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1992年第1期66-74,共9页
Cold plasma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treat the surface of Kevlar-49 fibers. The dynamic parameters of wetting, contact-angles and surface energy of the fiber before and alter th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to see the chan... Cold plasma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treat the surface of Kevlar-49 fibers. The dynamic parameters of wetting, contact-angles and surface energy of the fiber before and alter th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to see the changes in the wetting property. ESCA an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were utilized to examin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attached free radicals of the fiber surface. The results, together with changes in the magnitude of the contact-angle and the number of free radicals with time after the plasma treatment do not show any ageing effect. Single filament test revealed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was not impaired but even improved somewhat after the plasma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of Kevlar fiber reinforced epoxy resin compo- site is increased for more than 60%% after th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VLAR surface modification composite materials adhsions/plasma graft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solid chiral catalysts with designable linkage for asymmetric 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quinoline derivatives 被引量:1
9
作者 Yiqi Ren Lin Tao +3 位作者 Chunzhi Li Sanjeevi Jayakumar He Li Qihua Y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1576-1585,共10页
Developing chiral solid catalysts for asymmetric catalysis is desirable for the elimination of homogeneous catalysis flaws but remains an immense challenge.Herein,we report the immobilization of TsDPEN on SBA‐15 with... Developing chiral solid catalysts for asymmetric catalysis is desirable for the elimination of homogeneous catalysis flaws but remains an immense challenge.Herein,we report the immobilization of TsDPEN on SBA‐15 with an ionic liquid(IL)linkage via the one‐pot reaction of imidazole‐TsDPEN‐N‐Boc with 3‐(trimethoxysilyl)propyl bromide in the SBA‐15 mesopores.After coordination to Rh,the chiral solid catalysts could efficiently catalyze quinoline transfer hydrogenation,achieving 97%conversion with 93%ee,which was comparable to their homogeneous counterparts.The chiral solid catalyst with the IL linkage afforded much higher turnover frequency than that without the IL linkage(93 h^(–1)vs.33 h^(–1)),attributed to the phase transfer and formate‐enriching ability of the IL linkage.Furthermore,the effect of the pH on the reaction rate of the solid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preventing reaction rate retardation during the catalytic process.The tuning of the linkage group is an efficient approach for catalytic activity improvement of immobilized chiral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geneous asymmetric catalysis Asymmetric transfer hydrogenation QUINOLINES IMIDAZOLATE Ionic liquid N‐(p‐toluenesulfonyl)‐1 2‐diphenylethylenediamin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