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7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唑卡因麻醉对鲢肝肾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酶活及部分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罗相忠 梁宏伟 +4 位作者 李晓晖 周同 张春燕 邹桂伟 崔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中国特有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产量位居淡水鱼类第二位;但鲢喜跳跃,应激反应强烈,操作与运输较为不便。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苯唑卡因对鲢麻醉的合适浓度;并在合适浓度下探索鲢肝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中国特有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产量位居淡水鱼类第二位;但鲢喜跳跃,应激反应强烈,操作与运输较为不便。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苯唑卡因对鲢麻醉的合适浓度;并在合适浓度下探索鲢肝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及部分免疫基因表达特征的影响。实验方法是将鲢放入不同浓度的苯唑卡因溶液中麻醉,确定合适的麻醉浓度,并测定此浓度下鲢肝脏和肾脏中总SOD和CAT活力的变化,以及IL-10、TNF-α、INF-γ、IgM等免疫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苯唑卡因麻醉鲢的合适浓度为28 mg/L。与对照组相比,鲢肝脏中的IL-10基因表达量在麻醉12 h和复苏6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TNF-α基因表达量在复苏1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INF-γ基因表达量分别在鲢麻醉6、9、24 h及复苏3 h和6 h实验组中显著变化;IgM基因表达量分别在鲢麻醉9、12、18、24 h及复苏6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鲢肾脏中的IL-10、TNF-α和INF-γ基因表达量在鲢麻醉组和复苏组中均显著下降;IgM基因表达量在鲢复苏3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鲢肝脏和肾脏中的T-SOD活力及CAT活力在麻醉组和复苏组中均有显著变化。在鲢肝脏和肾脏中,T-SOD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鲢肝脏中CAT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鲢肾脏中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表明苯唑卡因对鲢不同组织酶活反应的特异性。本项研究为鲢麻醉运输、麻醉时鲢肝肾组织抗氧化酶酶活及部分免疫基因表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苯唑卡因 酶活 IL-10 TNF-α INF-Γ IGM
下载PDF
腈苯唑与铜对不同生命阶段斑马鱼的联合急性毒性效应
2
作者 张忠煜 谢瑶 +2 位作者 郭梦宇 张梦娜 邱立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807,共10页
为明确杀菌剂腈苯唑与铜对不同生命阶段斑马鱼的联合急性毒性效应,分别测定了腈苯唑与铜单独暴露,以及二者按照等毒性配比、不同质量浓度配比下的混合体系对斑马鱼不同生命阶段的急性毒性,并分别采用相加指数(AI)法、共毒系数(CTC)法对... 为明确杀菌剂腈苯唑与铜对不同生命阶段斑马鱼的联合急性毒性效应,分别测定了腈苯唑与铜单独暴露,以及二者按照等毒性配比、不同质量浓度配比下的混合体系对斑马鱼不同生命阶段的急性毒性,并分别采用相加指数(AI)法、共毒系数(CTC)法对其联合急性毒性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腈苯唑对斑马鱼成鱼、胚胎、仔鱼的96 h-LC_(50)值分别为2.615、4.121和4.140 mg/L,而铜对该不同阶段斑马鱼的96 h-LC_(50)值分别为0.235、0.353和0.429 mg/L,急性毒性大小均为成鱼>胚胎>仔鱼。两者混配后,对斑马鱼仔鱼与胚胎的毒性效应均呈现出增强的趋势。在等毒性配比中,腈苯唑与铜对仔鱼和胚胎的96 h-LC_(50)值分别为2.051和2.207 mg/L,AI法与CTC法评价结果均为加和作用;对成鱼的96 h-LC_(50)值为1.755 mg/L,但评价结果有差异,分别为拮抗和加和效应。在不同质量浓度配比中,腈苯唑与铜的2:8、5:5、8:2混配组合对胚胎96 h-LC_(50)值分别为0.272、0.378和0.785 mg/L,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对仔鱼的96 h-LC_(50)值分别为0.532、0.621和0.934 mg/L,为协同或加和作用,且两种方法评价结果一致;对成鱼的96 h-LC_(50)值分别为0.434、0.653和1.053 mg/L,除了在8:2比例下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分别为拮抗和加和效应外,其余比例下均为拮抗效应。由此表明:腈苯唑与铜混配后对于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具有更强的急性毒性,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估腈苯唑与铜混合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唑 混配 斑马鱼 联合急性毒性
下载PDF
42%2甲·苯唑酮·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液相色谱分析
3
作者 牛海林 武丽芬 +2 位作者 谢欢 高梦琪 谷红玲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3期62-64,共3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2%2甲·苯唑酮·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方法。采用C18反相色谱柱,以甲醇+乙腈+氨水溶液(体积比44∶44∶12)为流动相,对试样中苯唑草酮、2甲4氯异辛酯和莠去津进行分离,经二极管阵列或紫外检测器检测...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2%2甲·苯唑酮·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方法。采用C18反相色谱柱,以甲醇+乙腈+氨水溶液(体积比44∶44∶12)为流动相,对试样中苯唑草酮、2甲4氯异辛酯和莠去津进行分离,经二极管阵列或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苯唑草酮、2甲4氯异辛酯、莠去津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2、0.99998、0.99995,分析方法标准偏差分别为0.019、0.153、0.07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69%、0.602%、0.47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4%、100.77%、100.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唑草酮 2甲4氯异辛酯 莠去津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下载PDF
工程化学“产教融合”的实践——农药氟苯唑生产工艺的改进
4
作者 黄莎华 郭晓明 +3 位作者 林琳 常光萍 韩生 周祖新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199-204,共6页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应用型高校逐渐向着产教融合模式发展。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对化学相关课程进行重新建设规划。课堂教学专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诠释,而企业则以生产成本和产品利润为导向,两者之间交流的缺乏会导...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应用型高校逐渐向着产教融合模式发展。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对化学相关课程进行重新建设规划。课堂教学专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诠释,而企业则以生产成本和产品利润为导向,两者之间交流的缺乏会导致学生对课堂知识难以学以致用。在工程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农药氟苯唑生产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作为教和学的研究课题,通过优化化学反应过程来提高生产效益。这些实践不仅完善了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加深了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以致用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工程化学 化学工艺 苯唑
下载PDF
1例苯唑西林致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曹小雨 葛洁 +1 位作者 王婧雯 王莹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9-42,共4页
目的:为防治苯唑西林导致的儿童药物性肝损伤(DILI)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某院1例6个月女童因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导致DILI的案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笔者检索到国内外苯唑西林致儿童DILI相关报道共9例,结合本... 目的:为防治苯唑西林导致的儿童药物性肝损伤(DILI)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某院1例6个月女童因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导致DILI的案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笔者检索到国内外苯唑西林致儿童DILI相关报道共9例,结合本例患儿分析发现,10例患儿在使用苯唑西林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停药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患儿肝功能损伤可能与苯唑西林导致直接肝损伤有关。结论:儿童静脉滴注苯唑西林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或指南推荐剂量并关注肝功能变化情况,发生DILI时需及时停药、评估,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唑西林 药物性肝损伤 儿童 肝功能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苯唑西林钠治疗肺部感染的效果
6
作者 方丹萍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9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苯唑西林钠治疗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苯唑西林钠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苯唑西林钠治疗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苯唑西林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咳嗽、气喘、发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苯唑西林钠治疗肺部感染效果显著,可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减轻炎性反应,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苯唑西林钠 热毒宁注射液
下载PDF
喷雾助剂对苯唑草酮防除玉米田杂草的减量增效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韩玉军 王伟佳 +2 位作者 王月超 马红 陶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1-376,共6页
为了评价不同喷雾助剂对苯唑草酮减量施用下的增效作用,采用仪器分析和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7种助剂对30%苯唑草酮悬浮剂的药液特性和杂草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助剂均能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接触角和干燥时间,增加药液铺展直径... 为了评价不同喷雾助剂对苯唑草酮减量施用下的增效作用,采用仪器分析和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7种助剂对30%苯唑草酮悬浮剂的药液特性和杂草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助剂均能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接触角和干燥时间,增加药液铺展直径。其中,杰效利对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影响最大,迈丝和渗透者对干燥时间的影响最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迈丝和渗透者对苯唑草酮的增效作用好于其他助剂,苯唑草酮的田间用量可以减少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草 苯唑草酮 喷雾助剂 增效作用
下载PDF
玉米田除草剂苯唑氟草酮的作用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恒智 高传杰 +5 位作者 张耀中 金岩 连磊 冯克 路兴涛 刘伟堂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3-849,共7页
为明确玉米田除草剂苯唑氟草酮(fenpyrazone)的最佳施药条件,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为测试靶标,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研究了温度、光照强度、药后降雨间隔时间和杂草叶龄对其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气温15~35℃下,苯唑氟草酮药... 为明确玉米田除草剂苯唑氟草酮(fenpyrazone)的最佳施药条件,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为测试靶标,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研究了温度、光照强度、药后降雨间隔时间和杂草叶龄对其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气温15~35℃下,苯唑氟草酮药效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0~35℃范围内,苯唑氟草酮药效趋于稳定,对稗的GR_(50)值在2.8~7.6 g/hm^(2)之间;随着光照强度增强,苯唑氟草酮对稗的活性显著增加,鲜重抑制率在41.19%~90.84%之间;苯唑氟草酮具有很强的耐雨水冲刷能力,施药后降雨间隔时间达到1 h以上,其除草活性与间隔时间即无显著相关性,对稗的GR_(50)值在1.7~2.4 g/hm^(2)之间;杂草叶龄会显著影响苯唑氟草酮的活性,其中1~4叶期的稗最为敏感,该条件下的GR_(50)值小于1.0 g/hm^(2)。综合来看,为保证苯唑氟草酮发挥最大药效,建议应在稗1~4叶期,选择天气晴朗、气温高于20℃的情况下施药,如药后1 h内遇降雨天气,则需进行补喷。研究结果可为苯唑氟草酮在玉米田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除草剂 苯唑氟草酮 作用特性 环境因素
下载PDF
27%苯唑·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马唐的防效
9
作者 贾增坡 《世界农药》 CAS 2023年第11期50-54,共5页
为明确27%苯唑·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马唐的防除效果,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评价了其在田间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27%苯唑·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在使用剂量为405、486、607.5、810 g a.i./hm^(2)时,对供试玉米品种均... 为明确27%苯唑·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马唐的防除效果,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评价了其在田间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27%苯唑·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在使用剂量为405、486、607.5、810 g a.i./hm^(2)时,对供试玉米品种均无药害;且对供试玉米田马唐防除效果均较好,药后30 d马唐株防效可达90%以上,鲜重防效达95%以上,优于8%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38%莠去津悬浮剂、30%苯唑草酮悬浮剂和15%硝磺草酮悬浮剂,建议于杂草分蘖前兑水均匀喷施,推荐使用剂量为486g a.i./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7%苯唑·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 玉米 马唐 防除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苯唑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离和药敏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熊莺 孙午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3期209-210,共2页
目的分析苯唑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离和药敏情况,并与苯唑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情况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8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依据苯唑西林分为耐药株和敏感株,采用χ2检验分析耐药株和敏感株的来源差异和对每种抗生... 目的分析苯唑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离和药敏情况,并与苯唑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情况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8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依据苯唑西林分为耐药株和敏感株,采用χ2检验分析耐药株和敏感株的来源差异和对每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苯唑西林敏感株和耐药株的标本来源和病区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敏分析结果显示敏感株和耐药株对呋西地酸、吗啉噁酮、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阿米卡星、克林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利福平、复方磺胺和四环素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确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应区别对待苯唑西林敏感株和耐药株,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唑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苯唑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 苯唑西林
下载PDF
安全剂环丙磺酰胺和双苯噁唑酸对玉米苯唑氟草酮药害的解毒作用
11
作者 连磊 王恒智 +7 位作者 刘伟堂 张耀中 金岩 冯克 黄义召 陈爽 路兴涛 高传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3期88-93,共6页
为了优化苯唑氟草酮在玉米田的应用技术。以‘辽单127’玉米(Zea mays Linn.)为测试靶标,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安全剂环丙磺酰胺和双苯噁唑酸对玉米体内苯唑氟草酮的解毒效果,并通过对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活性的测定初步研究了环丙磺... 为了优化苯唑氟草酮在玉米田的应用技术。以‘辽单127’玉米(Zea mays Linn.)为测试靶标,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安全剂环丙磺酰胺和双苯噁唑酸对玉米体内苯唑氟草酮的解毒效果,并通过对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活性的测定初步研究了环丙磺酰胺的解毒机理。结果显示:在苯唑氟草酮有效成分量360 g/hm^(2)茎叶喷雾处理下,7.5、15、30 g/hm^(2)的环丙磺酰胺和双苯噁唑酸均可提高‘辽单127’玉米对苯唑氟草酮的耐药性,株高和鲜重保护率在117%~269%之间。其中,加入环丙磺酰胺15 g/hm^(2)的苯唑氟草酮处理组的株高和鲜重保护率在所有处理组中均达到了最高,株高保护率为133%,鲜重保护率为269%。添加安全剂环丙磺酰胺15 g/hm^(2)后,苯唑氟草酮处理的玉米GSTs比活力在施药后1~9 d内均显著提高,在施药后第5天,GSTs比活力达到最大。结果表明添加安全剂环丙磺酰胺提高了玉米体内GST活性,降低了苯唑氟草酮对玉米生长的抑制作用,减轻了苯唑氟草酮对玉米的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安全剂 玉米 苯唑氟草酮 环丙磺酰胺
下载PDF
绿色除草剂苯唑氟草酮的创制及应用
12
作者 高传杰 张耀中 +6 位作者 金岩 张国福 杨素梅 路兴涛 彭学岗 金涛 连磊 《世界农药》 CAS 2023年第4期27-31,共5页
苯唑氟草酮是一种高效、低毒绿色除草剂。介绍了苯唑氟草酮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创制路线、毒性、环境影响、药效研究结果和推广应用情况。研究表明:苯唑氟草酮为低毒农药且对环境安全,高效、杀草谱广、无致突变性、无致癌作用。在玉... 苯唑氟草酮是一种高效、低毒绿色除草剂。介绍了苯唑氟草酮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创制路线、毒性、环境影响、药效研究结果和推广应用情况。研究表明:苯唑氟草酮为低毒农药且对环境安全,高效、杀草谱广、无致突变性、无致癌作用。在玉米、青玉米和秸秆中残留量均低于残留检测限,在土壤中易降解、水中易光解,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在田间药效试验剂量范围内对天敌和有益生物安全,对后茬作物安全。在推荐剂量下,可有效防除玉米田绝大多数一年生杂草。该除草剂为HPPD抑制剂,与烟嘧磺隆等ALS抑制剂无交互抗性,对马唐、稗草、牛筋草等常见禾本科杂草以及藜、苘麻、反枝苋等一年生阔叶杂草具优异的防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药创制 除草剂 苯唑氟草酮 高效低风险 HPPD抑制剂
下载PDF
除草剂苯唑草酮对后茬作物生育期及产量影响
13
作者 陈有财 宋广悦 魏民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8期32-39,共8页
玉米苗期的杂草管理对整个玉米生长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苯唑草酮可以通过杂草幼苗根部及茎部吸收来防除禾本科以及阔叶杂草,具有对玉米安全性高,来源易得等特点,已作为玉米田除草剂的首选。然而其稳定的化学性质可能会导致后茬作物生... 玉米苗期的杂草管理对整个玉米生长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苯唑草酮可以通过杂草幼苗根部及茎部吸收来防除禾本科以及阔叶杂草,具有对玉米安全性高,来源易得等特点,已作为玉米田除草剂的首选。然而其稳定的化学性质可能会导致后茬作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本试验通过在玉米田施用不同剂量的苯唑草酮,在施药后12个月种植敏感作物白菜、大豆、高粱、谷子,观察残留药剂对上述作物危害及减产程度。试验结果显示,苯唑草酮用量为6.0、9.0、12.0、18.0 mL/667 m^(2)时,会对以上后茬作物造成减产的影响,因此在第2年的后茬作物中不可以种白菜、大豆、谷子、高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苯唑草酮 后茬作物
下载PDF
21%苯唑·特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及作物安全性评价
14
作者 穆杰 卢慧明 韩会霏 《世界农药》 CAS 2023年第12期56-60,共5页
根据农药田间试验准则开展21%苯唑·特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狗尾草、马唐、铁苋菜、反枝苋等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对玉米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21%苯唑·特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狗尾草、马唐、铁苋菜、反枝苋均有较好... 根据农药田间试验准则开展21%苯唑·特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狗尾草、马唐、铁苋菜、反枝苋等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对玉米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21%苯唑·特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狗尾草、马唐、铁苋菜、反枝苋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用量为472.5~630ga.i./hm2时,药后20d,株防效均在90%以上;药后40d,株防效均在88%以上,鲜重防效均在89%以上。所有处理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30%苯唑草酮悬浮剂和50%特丁津可分散油悬浮剂,未见对玉米产生明显药害,且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率达25%以上。21%苯唑·特可分散油悬浮剂能有效防除玉米田杂草并对玉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推荐使用量为472.5~630ga.i./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唑草酮 特丁津 玉米 杂草 防除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20%苯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分析方法
15
作者 高婷婷 高立明 +2 位作者 王广成 李婷 许艳秋 《世界农药》 CAS 2023年第11期26-30,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同时测定20%苯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可分散油悬浮剂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使用C18反相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淋洗,外标法对苯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进...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同时测定20%苯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可分散油悬浮剂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使用C18反相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淋洗,外标法对苯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苯唑草酮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268和0.0615,变异系数分别为0.33%和0.5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5%和99.87%,线性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99和1.0000。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线性关系良好,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及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唑草酮 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 可分散油悬浮剂 分析
下载PDF
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纸片法检测MRSA的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晓宁 钟莹 韦惠如 《广西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评价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与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采用苯唑西林琼脂平板筛选法、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检测MRSA,以苯唑西林... 目的评价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与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采用苯唑西林琼脂平板筛选法、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检测MRSA,以苯唑西林琼脂平板筛选法结果为对照,分别比较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对MRSA检测的敏感性。结果15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经苯唑西林琼脂平板筛选判定为MRSA的有61株,发生率为40.13%;以苯唑西林琼脂平板筛选法比较,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而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的敏感性为93.44%、特异性为97.80%。结论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MRSA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西丁 苯唑西林 苯唑西林琼脂平板筛选法 纸片扩散法
下载PDF
苯唑西林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田媛 孙刚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7期50-53,共4页
苯唑西林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OS-MRSA)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一种特殊耐药基因型,其特点为携带mecA基因,但对苯唑西林敏感,由于其对苯唑西林常显示为最小抑制浓度(通常最小抑制浓度≤2μg/mL),因此这些分离株经... 苯唑西林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OS-MRSA)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一种特殊耐药基因型,其特点为携带mecA基因,但对苯唑西林敏感,由于其对苯唑西林常显示为最小抑制浓度(通常最小抑制浓度≤2μg/mL),因此这些分离株经常被表型方法错误地鉴定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错误的鉴定结果常误导临床治疗,引起感染迁延不愈,甚至治疗失败。本文从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对OS-MRSA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唑西林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OS-MRSA) 耐药机制 实验室检查
下载PDF
MRSA表面标志物PBP2a的检出与苯唑西林MIC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艾辉 徐小平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5年第3期48-49,共2页
目的研究MRSA表面标志物PBP2a与苯唑西林MI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通过乳胶凝集试验和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分别检测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2a)和苯唑西林MIC值。结果62株金葡中32株PBP2a检测阳性,30株PBP2a检测阴... 目的研究MRSA表面标志物PBP2a与苯唑西林MI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通过乳胶凝集试验和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分别检测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2a)和苯唑西林MIC值。结果62株金葡中32株PBP2a检测阳性,30株PBP2a检测阴性。苯唑西林MIC≥4μg/ml31株,苯唑西林MIC≤2μg/ml31株。在苯唑西林MIC≥4μg/ml的31株MRSA中30株PBP2a检测均为阳性。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苯唑西林的耐药水平与PBA2a的检出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2a) 金黄色葡萄球菌 苯唑西林 苯唑西林 PBP2A MIC值 表面标志物 MRSA 相关性分析 检出
下载PDF
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对养殖美洲鲥幼鱼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75
19
作者 杜浩 危起伟 +4 位作者 杨德国 刘鉴毅 甘芳 陈细华 沈丽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6,共7页
研究了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3种麻醉剂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的麻醉效果,并运用该3种麻醉剂的适宜剂量对美洲鲥幼鱼进行了运输试验。麻醉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麻醉浓度(MS-222为75 mg/L以上,丁香油为20 mg/L以上,苯唑卡因为4... 研究了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3种麻醉剂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的麻醉效果,并运用该3种麻醉剂的适宜剂量对美洲鲥幼鱼进行了运输试验。麻醉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麻醉浓度(MS-222为75 mg/L以上,丁香油为20 mg/L以上,苯唑卡因为40 mg/L以上)下,鱼很快(30 min内)停止鳃盖张合运动,且停止鳃盖运动的鱼在空气中暴露一定时间(10 min内)后也能够复苏;在适宜的麻醉浓度(MS-222为20-30 mg/L,丁香油为8-10 mg/L;苯唑卡因为20-30 mg/L)下,鱼能够进入麻醉状态,且能保持很长时间(12 h);麻醉效果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强;在20 mg/L MS-222麻醉剂下,小规格鱼较大规格鱼更容易进入麻醉状态,而在10 mg/L丁香油和20 mg/L苯唑卡因麻醉剂下,小规格鱼却难进入麻醉状态。运输试验结果表明:麻醉运输组和对照组(非麻醉运输组)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基础组(运输前)(P<0.05);麻醉运输后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虽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仅苯唑卡因麻醉运输组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苯唑卡因更适合用于运输美洲鲥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鲥 MS-222 丁香油 苯唑卡因 皮质醇
下载PDF
苯唑卡因对美洲鲥运输应激的缓解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杜浩 危起伟 +4 位作者 甘芳 刘鉴毅 杨德国 陈细华 张燕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7-793,共7页
以苯唑卡因为麻醉剂,研究了人工养殖1+龄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在有无麻醉剂作用下长途运输2 h后血清皮质醇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探索美洲鲥运输后高死亡率的原因以及麻醉剂对运输应激的缓解作用。实验对运输前、运输2 h、加20 mg/... 以苯唑卡因为麻醉剂,研究了人工养殖1+龄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在有无麻醉剂作用下长途运输2 h后血清皮质醇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探索美洲鲥运输后高死亡率的原因以及麻醉剂对运输应激的缓解作用。实验对运输前、运输2 h、加20 mg/L苯唑卡因麻醉运输2 h后的美洲鲥血清中的皮质醇激素以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运输应激对美洲鲥皮质醇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运输2 h后美洲鲥血清皮质醇激素含量非麻醉运输组[(41.97±17.92)ng/mL,n=9和麻醉运输组[(15.62±1.80)ng/mL,n=9比运输前[(2.05±1.48)ng/mL,n=10分别显著上升20倍和4倍左右(P<0.05),麻醉运输组鱼皮质醇激素显著低于非麻醉运输组(P<0.05)。不加麻醉剂2 h运输应激后血清TP、AP、AKP、CHE、ALT、K+、Ca2+、GLU显著高于运输前水平(P<0.05),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AP/GP显著低于运输前水平(P<0.05),而麻醉运输组的上述指标与运输前没有显著差异。非麻醉运输组和麻醉剂组,运输后血清LDH、AST都呈不显著增加(P>0.05)。实验结果显示,美洲鲥在运输应激后,心脏和肝脏等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可能是导致美洲鲥运输后较高死亡率的原因。麻醉剂苯唑卡因应用于长途运输有助于维持鱼体生化指标的稳定,对鱼体运输应激反应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鲥 皮质醇 生化指标 运输应激 苯唑卡因 缓解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