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马来酰亚胺/烯丙基苯基化合物/环氧化合物共聚树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润山 刘景民 张雪平 《绝缘材料》 CAS 2007年第1期36-39,43,共5页
介绍和评述了双马来酰亚胺(BMI)/烯丙基苯基化合物(APC)/环氧化合物(EP)高性能多元共聚树脂的化学结构与固化反应,以及在耐热电绝缘材料、高性能覆铜板、半导体封装材料和耐热胶粘剂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情况。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 烯丙基苯基化合物 环氧化物 共聚树脂 评述
下载PDF
稀土2-甲基苯基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祖恩 黄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1022-1024,共3页
Hart和张玉明等利用苯基锂的乙醚溶液与稀土氯化物的四氢呋喃悬浮液反应先后合成了稀土苯基化合物(C<sub>6</sub>H<sub>5</sub>)<sub>3</sub>Ln(Ln=Sc,Y,Nd,Gd),但是没有得到满意的碳氢分析数... Hart和张玉明等利用苯基锂的乙醚溶液与稀土氯化物的四氢呋喃悬浮液反应先后合成了稀土苯基化合物(C<sub>6</sub>H<sub>5</sub>)<sub>3</sub>Ln(Ln=Sc,Y,Nd,Gd),但是没有得到满意的碳氢分析数据,碳的实测值仅为计算值的2/3左右,为了进一步探索稀土芳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稀土与芳基之间成键的可能性,我们使用2-甲基苯基锂与稀土氯化物进行反应,试图合成新的稀土芳基化合物。但是,按文献[1]在乙醚四氢呋喃溶液中反应时,产物总是夹带难以除去的氯化锂等杂质,我们改进了上述的合成方法,选用苯作溶剂,合成了6个未见报道的稀土取代苯基化合物(C<sub>6</sub>H<sub>4</sub>CH<sub>3</sub>-2)<sub>3</sub>Ln,其中Ln=Ce(Ⅰ),Pr(Ⅱ),Nd(Ⅲ),Sm(Ⅳ),Gd(Ⅴ),Er(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2-甲基苯基化合物 合成
下载PDF
希土取代苯基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祖恩 吴新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53-355,共3页
1970年Hart等利用苯基锂的乙醚溶液与希土氯化物的四氢呋喃悬浮液反应,首次合成了希土苯基化合物(C_6H_5)_3Ln(Ln=Sc、Y),LiLn(C_6H_5)_4(Ln=La、Pr),但没有得到满意的碳氢分析数据,碳的实测值仅为计算值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他希土苯基... 1970年Hart等利用苯基锂的乙醚溶液与希土氯化物的四氢呋喃悬浮液反应,首次合成了希土苯基化合物(C_6H_5)_3Ln(Ln=Sc、Y),LiLn(C_6H_5)_4(Ln=La、Pr),但没有得到满意的碳氢分析数据,碳的实测值仅为计算值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他希土苯基化合物的合成也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探索希土芳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希土和芳基之间成键的可能性,我们使用邻甲氧基苯基锂和对甲基苯基锂与希土氯化物反应,试图合成新的希土取代苯基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土 取代苯基化合物 合成
下载PDF
一种由3,7-二取代的二苯并环状碘鎓盐制备相应的2-碘-二苯基化合物的新方法
4
作者 侯自杰 张建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42-144,共3页
文献1曾报道用硼氢化钠还原3,7—二取代的二苯并环状碘鎓盐(1)得到相应的2—碘—二苯基化合物(2)的方法(图1),但产率较低(2a,21%;2b,21%;2c 则由于产物复杂未能分离得到纯品)。
关键词 苯基化合物 碘eng盐 制备
下载PDF
稀土4-甲基苯基化合物的合成
5
作者 黄祖恩 马佩莲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9-180,共2页
Hart等人利用苯基锂的乙醚溶液与无水稀土氯化物的四氢呋喃悬浮液反应,首次合成了稀土苯基化合物(C<sub>6</sub>H<sub>5</sub>)<sub>3</sub>Ln(Ln=Sc,Y)。近年有人采用同法又合成了其它稀土苯... Hart等人利用苯基锂的乙醚溶液与无水稀土氯化物的四氢呋喃悬浮液反应,首次合成了稀土苯基化合物(C<sub>6</sub>H<sub>5</sub>)<sub>3</sub>Ln(Ln=Sc,Y)。近年有人采用同法又合成了其它稀土苯基化合物(C<sub>6</sub>H<sub>5</sub>)<sub>3</sub>Ln(Ln=Nd、Gd,Er,Yb),但均未得到满意的碳氢分析结果,碳的实测值约为计算值的2/3~3/4。Cotton等人报道了[Li(THF)<sub>4</sub>][Lu{C<sub>6</sub>H<sub>3</sub>(CH<sub>3</sub>)<sub>2</sub>-2、6}4]的制备和晶体结构。为了进一步探索稀土芳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成键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苯基化合物 合成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检测食品中苯基吡唑类化合物质残留的方法
6
作者 陈锂 张启恒 +2 位作者 朱正伟 吴婉琴 江丰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5-294,共10页
建立了一种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食品中乙虫腈、丁虫腈、吡草醚、氟甲腈、氟虫腈、氟虫腈砜、氟虫腈亚砜和氟虫腈-脱三氟甲基亚砜等8种苯基吡唑类化合物残留的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食品基质,使用φ=1... 建立了一种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食品中乙虫腈、丁虫腈、吡草醚、氟甲腈、氟虫腈、氟虫腈砜、氟虫腈亚砜和氟虫腈-脱三氟甲基亚砜等8种苯基吡唑类化合物残留的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食品基质,使用φ=1%醋酸乙腈和水作为提取溶剂,经盐析和QuEChERS净化直接测定。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同时进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扫描,使用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定量分析。苯基吡唑类化合物峰型尖锐对称,分离效果较好,在1~8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该方法在鸡蛋、禽肉、牛奶、枣、白菜、茶叶、大米基质中检出限为0.01~0.53μg/kg之间,定量限为0.04~1.75μg/kg,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0.12%~119.8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1%~9.91%(n=6)。该方法高效准确、通用性强,可应用于不同食品基质中苯基吡唑类化合物同时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吡唑类化合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
下载PDF
益智仁中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血管生成抑制活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高晓平 陈丽晓 +3 位作者 殷志琦 蒋玲玲 林清华 何明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88,共4页
探讨益智仁中两个已知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Yakuchinone A和Yakuchinone B以及结构类似物姜黄素(curcumin)的血管生成抑制活性。采用了转基因荧光斑马鱼为体内实验动物模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体外实验模型,评价了上述3个化合物的... 探讨益智仁中两个已知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Yakuchinone A和Yakuchinone B以及结构类似物姜黄素(curcumin)的血管生成抑制活性。采用了转基因荧光斑马鱼为体内实验动物模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体外实验模型,评价了上述3个化合物的活性及毒性。以血管生成抑制指数(AI)代表化合物的活性与毒性之比。结果表明,无论是体外实验还是体内实验,姜黄素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最强而毒性最低,Yakuchinone A次之,Yakuchinone B抑制活性最低而毒性最强。因此,姜黄素为三者中最佳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斑马鱼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姜黄素 苯基庚烷化合物 Yakuchinone A Yakuchinone B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样品中的苯基胂化合物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善茂 李伟 +1 位作者 岳丽君 左伯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547,共3页
二苯氯胂和二苯氰胂是刺激性毒剂,在环境中易于降解,其产物苯胂酸、苯胂氧、二苯胂酸、氧联双二苯胂和三苯胂比较稳定,对环境危害大.建立了同时测定这5种含胂产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选择了最佳色谱条件,提供了各组分的紫外光谱图.... 二苯氯胂和二苯氰胂是刺激性毒剂,在环境中易于降解,其产物苯胂酸、苯胂氧、二苯胂酸、氧联双二苯胂和三苯胂比较稳定,对环境危害大.建立了同时测定这5种含胂产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选择了最佳色谱条件,提供了各组分的紫外光谱图.5种化合物的线性范围分别为8~30,5~40,20~4 000,120~8 000,1~60 mg/L,检测限分别为0.1,0.1,0.2,10,0.1 mg/L.对实际环境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苯胂酸 苯胂氧 二苯胂酸 氧联双二苯胂 三苯胂 苯基化合物
下载PDF
取代苯基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宇涵 苗蔚荣 +2 位作者 程侣柏 王大翔 柏再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225-1230,共6页
以 1′-(4 -氯 -2 -氟 -5 -甲基苯基 ) -4′,4′,4′-三氟 -1 ,3-丁二酮为原料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取代苯基吡唑结构的新化合物 .化合物结构经 1 H NMR,IR,CIMS和元素分析确认 .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 ,所合成的化合物对阔叶杂草具有较高... 以 1′-(4 -氯 -2 -氟 -5 -甲基苯基 ) -4′,4′,4′-三氟 -1 ,3-丁二酮为原料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取代苯基吡唑结构的新化合物 .化合物结构经 1 H NMR,IR,CIMS和元素分析确认 .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 ,所合成的化合物对阔叶杂草具有较高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苯基吡唑类化合物 合成 除草活性 阔叶杂草 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
下载PDF
苯基锡系列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朝红 邓丽娜 +2 位作者 韩文明 沈曼莉 王君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97-104,共8页
采用光谱法研究了苯基锡化合物(一苯基锡(MPT),二苯基锡(DPT)和三苯基锡(TP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三种苯基锡化合物与BSA均有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表现为增色效应,荧光光谱表现为猝灭效应,... 采用光谱法研究了苯基锡化合物(一苯基锡(MPT),二苯基锡(DPT)和三苯基锡(TP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三种苯基锡化合物与BSA均有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表现为增色效应,荧光光谱表现为猝灭效应,圆二色(CD)光谱表现为特征峰的振幅减小和峰位位移。Stern-Volmer方程计算表明三种苯基锡化合物对BSA的荧光猝灭方式均为静态猝灭,并得出在25℃和37℃时的结合位点数(n)和平衡常数(K)。比较发现,随着温度升高,n和K均有所下降。根据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三种苯基锡化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结果表明,三种r均小于7nm,且r的大小顺序为MPT-BSA,DPT-BSA和TPT-BSA。通过热力学研究判断出三种苯基锡化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类型,MPT与BSA的作用方式为范德华力和配位作用,TPT与BSA的作用方式主要是范德华力,而DPT与BSA的作用方式主要为疏水作用。同步荧光光谱研究表明,三种苯基锡化合物对BSA分子构象及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微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对色氨酸微区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化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BSA) 相互作用 光谱法
下载PDF
高良姜中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琼仙 谭雄 +4 位作者 朱龙平 赵志敏 杨得坡 尹胜 王冬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7-331,共5页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分离纯化了高良姜中3种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2∶3∶1.75∶1,v/v/v/v)为两相溶剂系统,下相为固定相,上相为流动相,在主机转速为858 r/min、流速1.5 mL/min的条件下,从122.20 mg高良...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分离纯化了高良姜中3种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2∶3∶1.75∶1,v/v/v/v)为两相溶剂系统,下相为固定相,上相为流动相,在主机转速为858 r/min、流速1.5 mL/min的条件下,从122.20 mg高良姜石油醚萃取物中经一步HSCCC分离可制备得到5R-羟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1-苯基-3-庚酮(7.37 mg)、7-(4-羟基-3-甲氧基苯基)-1-苯基-4E-烯-3-庚酮(9.11 mg)和1,7-二苯基-4E-烯-3-庚酮(15.44 mg),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纯度均大于93%,各化合物的结构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鉴定确证。该方法简便、快速、高效,可用于高良姜中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快速分离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制备 苯基庚烷类化合物 高良姜 中药材
下载PDF
四苯基卟啉类化合物电子光谱和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曾薇 李权 赵可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9,共5页
在B3LYP/6—31+G+水平计算四个5,10,15,20-四苯基卟啉类化合物的电子光谱和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电子的最大吸收波长在580nm左右,属于可见光区,源于卟啉内HOMO到LUMO的π→π*的电子跃迁.供电子基团的引入将增加电... 在B3LYP/6—31+G+水平计算四个5,10,15,20-四苯基卟啉类化合物的电子光谱和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电子的最大吸收波长在580nm左右,属于可见光区,源于卟啉内HOMO到LUMO的π→π*的电子跃迁.供电子基团的引入将增加电子云密度,致使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增大.吸电子基的引入使卟啉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减小,导致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减小.合双键或三键的吸电子基团使电子云密度增大,致使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卟啉类化合物 电子光谱 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手性纯的4,4-二苯基取代的末端环氧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靖 李继超 +2 位作者 欧阳昆冰 王攀登 阳年发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8-431,共4页
烷基锂先与1,1-二苯乙烯反应生成相应的1,1-二苯烷基锂,接着在-70℃下滴加手性环氧氯丙烷,然后回到室温搅拌几小时,按常法处理后,得到手性纯的4,4-二苯基取代末端环氧化合物,它们的ee值均大于90%,此外还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通过元素... 烷基锂先与1,1-二苯乙烯反应生成相应的1,1-二苯烷基锂,接着在-70℃下滴加手性环氧氯丙烷,然后回到室温搅拌几小时,按常法处理后,得到手性纯的4,4-二苯基取代末端环氧化合物,它们的ee值均大于90%,此外还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通过元素分析及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 4 4-二苯基取代末端环氧化合物 合成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3-苯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微量钯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贵荣 马勤 +2 位作者 张丽 林美玉 陆嘉星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46,共4页
利用高灵敏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在V(HCl)∶V(HNO3)∶V(H2O)=5∶1∶94混合酸介质中测定苯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的钯量。已纯化样品钯量的平均值是6.76μg/g,标准相对偏差是4.8%,平均回收率为99.3%;未纯化样品钯量的平均值是121.2μg/g,... 利用高灵敏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在V(HCl)∶V(HNO3)∶V(H2O)=5∶1∶94混合酸介质中测定苯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的钯量。已纯化样品钯量的平均值是6.76μg/g,标准相对偏差是4.8%,平均回收率为99.3%;未纯化样品钯量的平均值是121.2μg/g,平均相对偏差是5.4%。还讨论酸介质对测定钯吸光度的影响,通过比较找到了合适的酸介质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 苯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下载PDF
多硅基取代π-苯基羰基钼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怀林 徐善生 周秀中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96-1000,共5页
芳基二硅烷RC6H4 SiMe2 SiMe3 与Mo(CO) 3 Py3 在BF3 存在下反应 ,生成π 苯基羰基钼化合物 (η6 RC6H4 SiMe2 SiMe3 )Mo (CO) 3 (R =p Me和p OMe) .在同样条件下 ,二芳基二硅烷RC6H4 SiMe2 SiMe2 C6H4 R与两倍摩尔的Mo(CO) 3 Py3 反应 ... 芳基二硅烷RC6H4 SiMe2 SiMe3 与Mo(CO) 3 Py3 在BF3 存在下反应 ,生成π 苯基羰基钼化合物 (η6 RC6H4 SiMe2 SiMe3 )Mo (CO) 3 (R =p Me和p OMe) .在同样条件下 ,二芳基二硅烷RC6H4 SiMe2 SiMe2 C6H4 R与两倍摩尔的Mo(CO) 3 Py3 反应 ,得到双钼化合物 (η6,η6 RC6H4 SiMe2 SiMe2 C6H4 R) [Mo(CO) 3 ] 2 和单钼化合物 (η6 RC6H4 SiMe2 SiMe2 C6H4 R)Mo(CO) 3 (R =H ,o Me ,m Me ,p Me和p OMe) .不对称二芳基二硅烷R1C6H4 SiMe2 SiMe2 C6H4 R2 进行上述反应 ,得到类似的化合物 (η6,η6 R1C6H4 SiMe2 SiMe2 C6H4 R2 ) [Mo(CO) 3 ] 2 和 (η R1C6H4 SiMe2 SiMe2 C6H4 R2 )Mo(CO) 3 (R1,R2 =H ,p Me和p OMe ;R1≠R2 ) .该单核化合物是由钼原子配位于不同苯基的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 .利用IR ,1HNMR和元素分析鉴定了所有产物 ,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化合物 (η6,η6 RC6H4 SiMe2 SiMe2 C6H4 R) [Mo(CO) 3 ] 2 (R =p Me)的分子结构进行了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硅基 取代反应 π-苯基羰基钼化合物 合成 分子结构 X射线衍射 钼配合物
下载PDF
叔丁醇钾催化合成N,N-二苯基叔胺类化合物 被引量:3
16
作者 赫奕梅 李伸荣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5年第2期71-73,共3页
以乙腈作溶剂,苄基溴和二苯胺在叔丁醇钾的催化下,可以直接合成得到N,N-二苯基苄叔胺类化合物,产率60.2%~81.4%。产物经1 H NMR、13 C NMR和GC-MS确证。得出合成N,N-二苯基叔胺最优化条件为n(苄基溴)∶n(二苯胺)∶n(叔丁醇钾)=1.5... 以乙腈作溶剂,苄基溴和二苯胺在叔丁醇钾的催化下,可以直接合成得到N,N-二苯基苄叔胺类化合物,产率60.2%~81.4%。产物经1 H NMR、13 C NMR和GC-MS确证。得出合成N,N-二苯基叔胺最优化条件为n(苄基溴)∶n(二苯胺)∶n(叔丁醇钾)=1.5∶1∶1,以乙腈为溶剂,室温下反应12h。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率较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丁醇钾 苄基溴 二苯胺 N N-二苯基叔胺类化合物 合成
下载PDF
白桦叶中的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素娟 裴月湖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对白桦叶的化学成分做系统研究 ,以更好的开发利用我国的植物资源。方法 采用硅胶柱、凝胶柱及制备薄层色谱法进行分离 ,通过波谱技术 (1 HNMR,1 3CNMR,1 H- 1 HCOSY,HMQC,HMBC,NOESY)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 4种二苯基... 目的 对白桦叶的化学成分做系统研究 ,以更好的开发利用我国的植物资源。方法 采用硅胶柱、凝胶柱及制备薄层色谱法进行分离 ,通过波谱技术 (1 HNMR,1 3CNMR,1 H- 1 HCOSY,HMQC,HMBC,NOESY)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 4种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 ,槭木素丁 ( ) ,氧杂二苯庚烯 ( ) ,17-甲基 - 15 -甲氧基 - 7-氧代槭木素丁 ( ) ,槭木素十一 ( )。结论 化合物 , 均首次从本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并纠正了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叶 苯基庚烷类化合物 17-甲基-15-甲氧基-7-7氧代槭木素丁 槭木素十一 中药
下载PDF
环状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构象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素娟 裴月湖 华会明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阐述某些环状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在1 H NMR谱中异常位移的原因。方法利用分子力场MM 2法计算环状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空间优势构象 ,分析MM 2法与X 射线单晶衍射法的异同 ,根据分析结果寻找某些环状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在1 H NMR谱... 目的阐述某些环状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在1 H NMR谱中异常位移的原因。方法利用分子力场MM 2法计算环状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空间优势构象 ,分析MM 2法与X 射线单晶衍射法的异同 ,根据分析结果寻找某些环状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在1 H NMR谱中异常位移的原因。结果阐明了某些环状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在1 H NMR谱中异常位移的原因。结论采用MM2法计算alnusdiol的空间构象 ,其C1/C2 C1′/C2′与C1/C6 C1′/C6′的两面角的角度与X 射线单晶衍射的结果基本一致 ,提示用MM 2法计算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空间构象是可行的。在某些二苯醚型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中 ,由于醚键的存在 ,使得该类化合物的两个苯环形成的两面角接近于 90° ,碳链上的某些氢可能处于一苯环的正屏蔽区 ,处于苯环正屏蔽区的氢将向高场位移 ,其位移幅度与该氢与苯环中心距离及该氢与苯环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分子力场MM2法 环状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 构象分祈 异常位移
下载PDF
三苯基锡苯氧乙酸酯化合物的^(13)C NMR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景萍 刘宝殿 +1 位作者 包明 王占良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测定了14种三苯基锡苯氧乙酸酯化合物的13CNMR谱,利用模型化合物对比及化学位移计算比较等方法.对全部谱线进行了归属,确定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首次求得对苯环碳的取代基化学位移值(SCS):Cipso=30.3.
关键词 ^(13)C NMR 苯基锡苯氧乙酸酯化合物 取代基化学位移
下载PDF
取代苯基吡唑类化合物合成及其除草活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宇涵 苗蔚荣 程侣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2-585,共4页
以1′-(4-氯-2-氟-5-甲氧基苯基)-4′,4′,4′-三氟-1,3-丁二酮为原料,通过闭环、甲基化、溴化、脱甲基、烷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取代苯基吡唑结构的新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过1HNMR、IR、CIMS和元素分析确认.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 以1′-(4-氯-2-氟-5-甲氧基苯基)-4′,4′,4′-三氟-1,3-丁二酮为原料,通过闭环、甲基化、溴化、脱甲基、烷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取代苯基吡唑结构的新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过1HNMR、IR、CIMS和元素分析确认.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多种杂草具有除草活性,其中,吡唑环4位为溴取代的化合物的活性明显比吡唑环4位为氢的化合物的活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苯基吡唑类化合物 合成 除草活性 除草剂 氧化酶抑制剂 闭环反应 甲基化反应 溴化反应 脱甲基反应 烷基化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