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岩画与苯教仪轨文献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亚莎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6-84,共9页
与西藏岩画联系最为密切的文献资料应该是敦煌古藏文苯教写卷,这些写卷中记载的苯教传说与仪轨内容,隐晦而曲折地反映了早期羌人西迁、开发藏北草原(藏语“羌塘”)的历史过程;而西藏岩画则以生动而写实的画面,直接表现了羌人西迁及开拓... 与西藏岩画联系最为密切的文献资料应该是敦煌古藏文苯教写卷,这些写卷中记载的苯教传说与仪轨内容,隐晦而曲折地反映了早期羌人西迁、开发藏北草原(藏语“羌塘”)的历史过程;而西藏岩画则以生动而写实的画面,直接表现了羌人西迁及开拓“羌塘”的壮举。研究西藏岩画,不能不特别涉及到苯教仪轨文献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岩画 苯教仪轨文献 敦煌古藏文写卷 马匹的故事 杂交奶牛的故事 南夫人 女国 羌人西迁
下载PDF
甘肃省博物馆藏敦煌藏文写卷10556《苯教祝祷仪轨书》释录与研究
2
作者 张福慧 陈于柱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1,共5页
甘肃省博物馆庋藏10556号敦煌藏文写卷系吐蕃时期文书,保留了诸多藏文厘定之前的语法痕迹,内容主要是为吐蕃政权与百姓祈福祝祷,其仪轨与神祇均属原始苯教,应定名为《苯教祝祷仪轨书》。具有苯教信仰背景或支持苯教的吐蕃重臣与官宦,随... 甘肃省博物馆庋藏10556号敦煌藏文写卷系吐蕃时期文书,保留了诸多藏文厘定之前的语法痕迹,内容主要是为吐蕃政权与百姓祈福祝祷,其仪轨与神祇均属原始苯教,应定名为《苯教祝祷仪轨书》。具有苯教信仰背景或支持苯教的吐蕃重臣与官宦,随着吐蕃的征战曾普遍任职于敦煌乃至河西陇右地区,是藏经洞出现苯教文献的深层次原因。对此件写卷首次完整释录与刊布,为深入研究吐蕃苯教历史以及对敦煌等地区的历史影响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藏文文献 苯教仪轨 吐蕃
下载PDF
象雄出土的黄金面具和苯教丧葬仪轨的“五所依”
3
作者 卡尔梅·桑木丹 供邱泽仁(译) 《西藏艺术研究》 2022年第2期89-93,共5页
本文系著名国际藏学家卡尔梅·桑木丹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象雄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论文。该文通过以出土材料和文献材料互为印证的方式,论述了出土于西藏阿里故如甲木的黄金面具和苯教丧葬仪轨中“五所依”之间的联系,极具... 本文系著名国际藏学家卡尔梅·桑木丹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象雄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论文。该文通过以出土材料和文献材料互为印证的方式,论述了出土于西藏阿里故如甲木的黄金面具和苯教丧葬仪轨中“五所依”之间的联系,极具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雄 黄金面具 苯教仪轨
下载PDF
青海出土吐蕃木棺板画的初步观察与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霍巍 《西藏研究》 CSSCI 2007年第2期49-61,共13页
青海近年来出土了若干例吐蕃时期墓葬的木棺板画,已有学者对此作过初步研究,但观点颇存歧义。文章联系汉藏文献以及中原和北方民族的相关考古材料再作探讨,提出这批木棺板画所反映的不是一般所谓“社会生活场景”,而是流行于吐蕃本土的... 青海近年来出土了若干例吐蕃时期墓葬的木棺板画,已有学者对此作过初步研究,但观点颇存歧义。文章联系汉藏文献以及中原和北方民族的相关考古材料再作探讨,提出这批木棺板画所反映的不是一般所谓“社会生活场景”,而是流行于吐蕃本土的苯教丧葬仪轨影响到吐蕃所征服和占领地区的直观反映;墓葬主人的族源应为北方鲜卑系统的吐谷浑人,但其在受到吐蕃文化影响的同时,还受到来自中原与西域文化的影响,反映了青海吐蕃文化的多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考古 苯教仪轨 木棺板画
下载PDF
都兰吐蕃三号墓鹿与鹰文化内涵的解读 被引量:3
5
作者 德吉措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87,共6页
上世纪90年代都兰吐蕃墓葬群的发掘是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而墓葬群所处地势和出土文物所折射出的鹿与鹰文化现象,为研究吐蕃古代苯教及丧葬仪轨提供了新的依据。通过以苯教中鹿与鹰文化现象着手,以考古资料为旁证,探讨苯教与... 上世纪90年代都兰吐蕃墓葬群的发掘是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而墓葬群所处地势和出土文物所折射出的鹿与鹰文化现象,为研究吐蕃古代苯教及丧葬仪轨提供了新的依据。通过以苯教中鹿与鹰文化现象着手,以考古资料为旁证,探讨苯教与周边地区广泛盛行的萨满教之间的交流互动关系,可显现藏区民间信仰中的鹿与鹰文化现象,并可体现都兰吐蕃三号墓主人的丧葬规格依据了具有鹿与鹰文化为特征的隆重而规范的苯教仪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兰吐蕃三号墓 丧葬仪轨 鹿的文化内涵 鹰的文化内涵
下载PDF
“权现马王”仪轨故事与西藏早期观音信仰——敦煌PT239.2号藏文写本探例 被引量:3
6
作者 任小波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9,共8页
敦煌PT 239.2号藏文写本中的"马匹回向"一节,可为考察吐蕃苯教仪轨文献的特质和变异,以及西藏早期观音信仰的生发和影响,提供典型的文本案例和有趣的思想素材。本文对于此节文字给予重新转录和译释,复又联系PT 37、PT 218等... 敦煌PT 239.2号藏文写本中的"马匹回向"一节,可为考察吐蕃苯教仪轨文献的特质和变异,以及西藏早期观音信仰的生发和影响,提供典型的文本案例和有趣的思想素材。本文对于此节文字给予重新转录和译释,复又联系PT 37、PT 218等号写本,着力探究了其中"权现马王"故事的意涵和渊源,揭示出其作为丧葬仪轨先例神话的宗教功能及其作为观音信仰早期例证的文本价值。本文所谓苯教,是对吐蕃时期及其稍后的前佛教期民间宗教的统称。PT 239.2号写本试图将苯教的仪轨和程式运用于佛教的语境和场合,表明佛教在西藏民间确立地位曾经历了与苯教相涵化的曲折过程。正是基于佛苯二教中的"崇马"(佛教马王譬喻、苯教马匹献祭)这一共性资源,"权现马王"故事得以成为一则佛教作家用以弘扬佛教思想的仪轨先例。这一故事的基本情节,源自宣说观音菩萨及其六字明咒的密续经典《宝箧庄严经》,其对西藏政教传统和史传文学具有深远影响。联系相关敦煌藏文观音文书,10世纪前后观音菩萨在西藏—敦煌已经开始被人们奉为达成俗世诉求、实现超世愿望的"世间怙主"。然而其在后弘期的西藏以"雪域怙主"的身份确立起殊胜无比的地位,则是藏传佛教噶当派以及其后格鲁派宗教活动和政治实践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藏文写本 “权现马王”故事 苯教仪轨 观音信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