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二羟基苯甲酸铜(Ⅱ)的合成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有智 郭雨 +1 位作者 李裕 石国亮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69-271,共3页
以CuSO4.5H2O为原料,2,4-二羟基苯甲酸为沉淀剂,采用沉淀法直接合成了平台燃烧催化剂2,4-二羟基苯甲酸铜(Ⅱ)的超细粉末,其结构经IR,TG-DTG和元素分析表征。
关键词 二羟基苯甲酸铜 平台燃烧催化剂 合成
下载PDF
无水苯甲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3
2
作者 宋力 马稳 徐照仙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81-183,共3页
本文在非水溶剂中合成了无水苯甲酸铜 ( ) .X-射线粉末衍射表明其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 P2 1 / C,晶胞参数 :a=1.0 96 1nm,b=1.2 2 15 nm,c=2 .0 35 8nm,β=90 .82°,V=0 .2 72 5 nm3 ,Z=4.用日本岛津 IR- 435型红外光谱仪... 本文在非水溶剂中合成了无水苯甲酸铜 ( ) .X-射线粉末衍射表明其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 P2 1 / C,晶胞参数 :a=1.0 96 1nm,b=1.2 2 15 nm,c=2 .0 35 8nm,β=90 .82°,V=0 .2 72 5 nm3 ,Z=4.用日本岛津 IR- 435型红外光谱仪测定其红外吸收光谱 ,并对各吸收带进行分析和归属 ,讨论了羧基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红外光谱 配合物 合成 结构表征 羧基 金属离子 无水苯甲酸铜 配位情况
下载PDF
二羟基苯甲酸铜纳米催化剂的制备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裕 刘有智 郭雨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81-1682,1688,共3页
以二羟基苯甲酸和硫酸铜为原料通过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二羟基苯甲酸铜催化剂。采用TEM、XRD、TG、I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洗涤影响最终粒子形状,乙醇溶剂洗涤处理得到二羟基苯甲酸铜球形粒子,平均粒径20... 以二羟基苯甲酸和硫酸铜为原料通过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二羟基苯甲酸铜催化剂。采用TEM、XRD、TG、I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洗涤影响最终粒子形状,乙醇溶剂洗涤处理得到二羟基苯甲酸铜球形粒子,平均粒径20~25nm。纯水处理后得到二羟基苯甲酸铜片状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羟基苯甲酸铜 反应沉淀法 纳米催化剂
下载PDF
碱式苯甲酸铜的流变相合成及其热分解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余国锋 杨毅涌 孙聚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2-464,共3页
用流变相反应法由碱式碳酸铜和苯甲酸合成了碱式苯甲酸铜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了它的结构,用热重分析研究了它在氩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并探讨了其热解机理.
关键词 合成 碱式苯甲酸铜 流变相反应法 热分解 结构表征 热解机理
下载PDF
苯甲酸铜(Ⅱ)的合成及热分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钟鸣 陈慧娟 胡付欣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304,共2页
用半固相反应法合成了苯甲酸铜,用热重分析法(TG、DTG)研究了它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结构表征.苯甲酸铜的分解过程分二步进行,第一步失重23.7%;第二步失重29.0%,主要产物有二苯甲酮、联苯酰、氧化铜等.
关键词 苯甲酸铜 半固相反应 热分解
下载PDF
2,4-二羟基苯甲酸铜纳米催化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裕 刘有智 《工业催化》 CAS 2007年第6期66-68,共3页
以2,4-二羟基苯甲酸和硫酸铜制备纳米燃速催化剂,采用TEM、XRD、TG和IR等手段对催化剂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反应终点和反应浓度对收率的影响,洗涤溶剂极性影响最终催化剂形貌,实验表明,纳米催化剂对双基推进剂NC/NG热分解有明显催化效果。
关键词 2 4-二羟基苯甲酸铜 反应沉淀法 纳米催化剂
下载PDF
固体推进燃烧催化剂─苯甲酸铜盐及其衍生物的热分解研究Ⅰ苯甲酸铜及其氨基衍生物的热分解机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子如 孔扬辉 +1 位作者 阴翠梅 吴承云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267-268,共2页
固体推进燃烧催化剂─苯甲酸铜盐及其衍生物的热分解研究Ⅰ苯甲酸铜及其氨基衍生物的热分解机理刘子如,孔扬辉,阴翠梅,吴承云(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西安710061)苯甲酸衍生物的铜盐是取代或部分取代铅盐作为固体推进燃烧催化剂... 固体推进燃烧催化剂─苯甲酸铜盐及其衍生物的热分解研究Ⅰ苯甲酸铜及其氨基衍生物的热分解机理刘子如,孔扬辉,阴翠梅,吴承云(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西安710061)苯甲酸衍生物的铜盐是取代或部分取代铅盐作为固体推进燃烧催化剂的物质。研究它们的热分解历程是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铜 燃烧催化剂 热分解机理 衍生物 固体推进 分解反应机理 热重分析 热分解历程 体衍生 中间产物
下载PDF
对氨基苯甲酸铜(Ⅱ)的室温固相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文 黄磊 +3 位作者 苗亚伟 王振永 田宗菊 蔡艳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39-43,共5页
研究了固相研磨法在制备金属有机配合物中的应用,采用室温固相研磨法一步合成得到对氨基苯甲酸铜(Ⅱ)配合物。借助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以及热分析技术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确定对氨基苯甲酸铜(Ⅱ)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为Cu(p-N... 研究了固相研磨法在制备金属有机配合物中的应用,采用室温固相研磨法一步合成得到对氨基苯甲酸铜(Ⅱ)配合物。借助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以及热分析技术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确定对氨基苯甲酸铜(Ⅱ)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为Cu(p-NH2C6H4COO)2。采用基于扫描电镜的显示液相法、固相研磨法和添加表面活性剂PEG400进行研磨,得到对氨基苯甲酸铜(Ⅱ)配合物的形貌分别为仙人球型、团絮状和棒簇状。研究结果表明:固相研磨法在反应时间和收率上都明显优于液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 固相合成 对氨基苯甲酸铜 配合物
下载PDF
固体推进剂燃烧催化剂─苯甲酸铜盐及其衍生物的热分解研究Ⅱ双取代基苯甲酸铜盐的热分解机理
9
作者 刘子如 阴翠梅 +1 位作者 孔扬辉 吴承云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269-270,共2页
固体推进剂燃烧催化剂─苯甲酸铜盐及其衍生物的热分解研究Ⅱ双取代基苯甲酸铜盐的热分解机理刘子如,阴翠梅,孔扬辉,吴承云(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西安710061)2─羟基─4─氨基苯甲酸铜、2,5─二羟基苯甲酸铜、3,5─二... 固体推进剂燃烧催化剂─苯甲酸铜盐及其衍生物的热分解研究Ⅱ双取代基苯甲酸铜盐的热分解机理刘子如,阴翠梅,孔扬辉,吴承云(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西安710061)2─羟基─4─氨基苯甲酸铜、2,5─二羟基苯甲酸铜、3,5─二硝基苯甲铜和4─硝基苯甲酸铜的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铜 燃烧催化剂 热分解 固体推进剂 衍生物 取代基 络合物 快速分解 热分解机理 中间产物
下载PDF
纳米2,4-二羟基苯甲酸铜的制备及其催化RDX热分解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若辰 柳宛彤 +2 位作者 张明 金红晓 金顶峰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5-840,共6页
为考察微反应器对纳米燃烧催化剂合成的影响,采用硝酸铜和2,4-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利用星型微流混合器合成了纳米2,4-二羟基苯甲酸铜催化剂;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LSA)、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技术(... 为考察微反应器对纳米燃烧催化剂合成的影响,采用硝酸铜和2,4-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利用星型微流混合器合成了纳米2,4-二羟基苯甲酸铜催化剂;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LSA)、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技术(TG)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考察了微流反应时间对催化剂晶型、比表面积、形貌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环境、进样流速为1mL/min,混合时间为15min的实验条件下,所制备出的催化剂形貌为规则的片状结构,平均粒径为100nm,比表面积为21.6265m^(2)/g;将燃烧催化剂与RDX混合后的DSC结果表明,2,4-二羟基苯甲酸铜-15使得RDX的分解峰温度由242.3℃降低到239.1℃,催化热分解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燃烧催化剂 2 4-二羟基苯甲酸铜 微反应器 硝酸 星型混合器 纳米催化剂
下载PDF
超细2,4-二羟基苯甲酸铜粉体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裕 郭雨 +2 位作者 刘有智 石国亮 谢五喜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2-35,共4页
以五水硫酸铜和2,4-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利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合成了超细燃烧催化剂2,4-二羟基苯甲酸铜粉体,用TEM、激光粒度分析仪、BET和热重分析技术表征了最终粉体,考察了超重力因子β、撞击初速u和后处理方式对粉... 以五水硫酸铜和2,4-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利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合成了超细燃烧催化剂2,4-二羟基苯甲酸铜粉体,用TEM、激光粒度分析仪、BET和热重分析技术表征了最终粉体,考察了超重力因子β、撞击初速u和后处理方式对粉体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速1000r/min和撞击初速28m/s以及100℃真空干燥温度的操作条件下,粉体产品为形貌规则的片状结构,平均粒径610nm,大部分粒子分布在0.12~0.363μm,比表面积为11.6265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2 4-二羟基苯甲酸铜 合成 超细粉体 燃烧催化剂 表征
下载PDF
基于2,4-二羟基苯甲酸铜(Ⅱ)为载体的硫氰酸根电极的电位响应
12
作者 伍永梅 许文菊 袁若 《化学传感器》 CAS 2012年第2期16-20,共5页
制备了基于一种简单的金属铜配合物2,4-二羟基苯甲酸铜(Ⅱ)(Cu(Ⅱ)DHBA)为载体的PVC膜硫氰酸根离子(SCN-)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在1.0×10-1~1.0×10-6mol/LSCN-浓度范围内呈现斜率为-59.5mV/dec的近Nernst电位响应,检测下限为9.1... 制备了基于一种简单的金属铜配合物2,4-二羟基苯甲酸铜(Ⅱ)(Cu(Ⅱ)DHBA)为载体的PVC膜硫氰酸根离子(SCN-)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在1.0×10-1~1.0×10-6mol/LSCN-浓度范围内呈现斜率为-59.5mV/dec的近Nernst电位响应,检测下限为9.1×10-7mol/L。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及交流阻抗技术初步探讨了电极对SCN-呈现的选择性电位响应机理。该电极作为直接电位分析法的指示电极,成功运用于实验室废水中硫氰酸盐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羟基苯甲酸铜(Ⅱ)(Cu(Ⅱ)DHBA) 硫氰酸根 电位响应 离子选择性电极
下载PDF
醋酸铜与邻氨基苯甲酸固相配位反应的热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立新 李昕 +1 位作者 刘义 屈松生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9年第7期359-363,共5页
用新型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一定比例的盐酸水溶液与乙醇混合溶液作为量热溶剂,分别测定了反应物和产物的溶解焓,设计了一个新的化学循环,得到固相配位的反应焓ΔrHθm=23.955kJ·mol-1。计算出... 用新型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一定比例的盐酸水溶液与乙醇混合溶液作为量热溶剂,分别测定了反应物和产物的溶解焓,设计了一个新的化学循环,得到固相配位的反应焓ΔrHθm=23.955kJ·mol-1。计算出配合物Cu(OAB)2的标准生成焓ΔfHθm=-712.393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配位反应 醋酸 邻氨基苯甲酸铜 配合物
下载PDF
2,4-二羟基苯甲酸铅铜盐对Al/RDX-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志锋 赵凤起 +5 位作者 焦建设 张教强 杨立波 郑晓东 张超 谢波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23,共4页
为了研究2,4-二羟基苯甲酸铅铜盐(Pb/Cu-SDHB)单独或与其它催化剂复合后对含Al粉和黑索今(RDX)改性双基(AI/RDX-CMDB)推进剂燃烧I生能的影响,采用吸收.压延方法制备了推进剂样品,用靶线法测试了推进剂燃速。结果表明:Pb/Cu... 为了研究2,4-二羟基苯甲酸铅铜盐(Pb/Cu-SDHB)单独或与其它催化剂复合后对含Al粉和黑索今(RDX)改性双基(AI/RDX-CMDB)推进剂燃烧I生能的影响,采用吸收.压延方法制备了推进剂样品,用靶线法测试了推进剂燃速。结果表明:Pb/Cu-sDHB能有效调节推进剂燃烧性能,显著提高了A1/RDX-cMDB推进剂的燃速,并明显降低了压强指数;3.0%Pb/Cu-SDHB与0.65%炭黑复合后使A1RDX-cMDB推进剂在10~15MPa的压强指数降低至.0.1,10MPaT燃速黜0m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2 4二羟基苯甲酸盐(Pb/Cu-SDHB) 燃烧性能 麦撒 平台
下载PDF
以水杨醛缩邻氨基苯甲酸合铜为中性载体的硫氰酸根PVC膜电极
15
作者 王秀玲 杨红 +2 位作者 虞春妹 宫钦德 张宁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以水杨醛缩邻氨基苯甲酸合铜(II)[CuI(I)-HBAB]为中性载体,制备了一种对硫氰酸根(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出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的离子电极,其选择性次序为:SCN->ClO4->Sal->I->SO 32->NO3->Br->Cl-... 以水杨醛缩邻氨基苯甲酸合铜(II)[CuI(I)-HBAB]为中性载体,制备了一种对硫氰酸根(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出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的离子电极,其选择性次序为:SCN->ClO4->Sal->I->SO 32->NO3->Br->Cl->SO42-。该电极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具有最佳的电位响应,在1.0×10-6~1.0×10-1m ol/LSCN-浓度范围呈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7.5mV/dec(25℃),检测下限为5.0×10-7mol/L。采用交流阻抗和紫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配合物中心金属原子以及配合物本身的结构对电极电位响应行为的作用机理。将该电极用于废水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醛缩邻氨基苯甲酸(Ⅱ) 中性载体 离子选择性电极 硫氰酸根
下载PDF
苯甲酸二聚铜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丽清 康杰 +2 位作者 林启凰 黄丽英 林新华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共4页
采用电化学法对自行合成的苯甲酸二聚铜配合物[Cu(R)2]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配合物在0.197 V和0.162 V处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加入双链DNA(dsDNA)后,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且式量电位正移,说明苯甲酸二聚铜配合物与DNA以嵌... 采用电化学法对自行合成的苯甲酸二聚铜配合物[Cu(R)2]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配合物在0.197 V和0.162 V处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加入双链DNA(dsDNA)后,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且式量电位正移,说明苯甲酸二聚铜配合物与DNA以嵌入方式生成一种非电活性超分子复合物,导致苯甲酸二聚铜配合物的峰电流降低,峰电流在一定范围内与鲑鱼精dsDNA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3.0×10-2~4.5×10-3mg/L,检出限为3.5×10-4mg/L。同时,以[Cu(R)2]作杂交指示剂,把一种新型发夹结构锁核酸探针(LNA)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制备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将该修饰电极与人工合成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片段进行杂交,用差示伏安法进行检测,该铜配合物能够较好地区分探针序列、单碱基错配序列和互补链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夹结构锁核酸探针 电化学传感器 苯甲酸二聚配合物
原文传递
Cu(Ⅱ)有机磷酸酯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近红外吸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凌霞 胡呈元 +1 位作者 周晓东 刘训创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07-610,共4页
以苯甲酸铜和磷酸甲基丙烯酰氧乙基酯反应,制备了一种近红外吸收剂,将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制备了近红外吸收滤光片,研究了该滤光片的近红外吸收性能,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表明:Cu(Ⅱ)有机磷酸酯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具有良... 以苯甲酸铜和磷酸甲基丙烯酰氧乙基酯反应,制备了一种近红外吸收剂,将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制备了近红外吸收滤光片,研究了该滤光片的近红外吸收性能,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表明:Cu(Ⅱ)有机磷酸酯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近红外吸收性能,随着聚合物中Cu(Ⅱ)含量的增加,滤光片吸收近红外线强度和吸收波长范围都随之增大,Cu(Ⅱ)含量为10.5%的共聚物滤光片在685~1070 nm波长范围红外线透过率低于0.01%,光谱辐射计测试的该样品的光谱辐亮度值在740~930 nm波长范围内低于1×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甲基丙烯酰氧乙基酯 苯甲酸铜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物 近红外吸收
下载PDF
50%波尔多精可湿性粉剂的研究
18
作者 许良忠 胡志强 任雪景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236-238,共3页
通过室内抑菌及田间药效试验,确定该杀菌剂有效成 分配比及优惠配方。对生产工艺、分析方法、理化性能及毒理学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 明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有关农药标准要求。 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关键词 苯甲酸铜 苯甲酸 杀菌剂
下载PDF
纳米β-Cu的制备及其对超细AP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郝嘎子 刘杰 +5 位作者 侯晓婷 高寒 肖磊 柯香 乔羽 姜炜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7-951,共5页
采用湿法机械研磨法制备了纳米2,4-二羟基苯甲酸铜(β-Cu)。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β-Cu颗粒的结构、粒径及形貌。同时,研究了纳米β-Cu对高氯酸铵(AP)的催化性能。结果表... 采用湿法机械研磨法制备了纳米2,4-二羟基苯甲酸铜(β-Cu)。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β-Cu颗粒的结构、粒径及形貌。同时,研究了纳米β-Cu对高氯酸铵(AP)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β-Cu颗粒粒径约为100 nm,呈类球形。DSC分析表明,纳米β-Cu对6μm和1μm超细AP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可使二者的高温分解峰温分别降低至373.1℃和351.2℃;表观分解热分别增加至1529 J·g-1和1513 J·g-1;反应速率常数分别提高近10倍。相比6μm AP,纳米β-Cu对1μm AP具有更好的催化效果,使其高温分解峰温更低,反应速率常数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2 4-二羟基苯甲酸铜(β-Cu) 高氯酸铵(AP) 热分解 催化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Cu-LBMS@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缓释性能研究
20
作者 王辉 杨海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5-90,共6页
水滑石类层状化合物因具有易于聚集特点,使其在医药等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利用水热合成法,将层状氢氧化苯甲酸铜(Cu-LBMS)不加任何交联剂直接沉积到SiO2微球上,制备了一种新型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Cu-LBMS@SiO2,并将其用于缓释给药... 水滑石类层状化合物因具有易于聚集特点,使其在医药等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利用水热合成法,将层状氢氧化苯甲酸铜(Cu-LBMS)不加任何交联剂直接沉积到SiO2微球上,制备了一种新型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Cu-LBMS@SiO2,并将其用于缓释给药系统。制备的纳米复合微球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进行表征和分析,SEM结果表明该复合微球的形貌为疏松多孔的球形,XRD和FT-IR进一步证明了该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成。最后以槲皮素为模型药物,探讨了该纳米复合微球对槲皮素的载药性能及体外的释药性。结果表明:Cu-LBMS@SiO2纳米复合微球对槲皮素的载药量比Cu-LBMS高31.49mg/g,其体外释药主要集中在5~7h,在7h的累积释药量达到91.56%,其缓释效果明显优于Cu-LBMS和其物理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氢氧化苯甲酸铜 Cu-LBMS@SiO2 槲皮素 载药性能 缓释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