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朗政治发展视域下的石油国有化运动研究
1
作者 李昕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0-256,共7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走向衰落,英属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纷纷展开民族独立运动。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是在此期间伊朗政府为收回由英国控制的石油资源、维护国家经济主权而展开的斗争行动。由于当时伊朗政治制度化程度较低,运动引发的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走向衰落,英属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纷纷展开民族独立运动。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是在此期间伊朗政府为收回由英国控制的石油资源、维护国家经济主权而展开的斗争行动。由于当时伊朗政治制度化程度较低,运动引发的政治参与扩大超出了现有政治制度的承受能力,引发国内政治动荡,进而招致外国势力干涉,导致运动以失败告终。石油国有化运动是伊朗现代政治发展历史上的关键节点。这场运动引发的政治动荡终结了伊朗自立宪革命以来建立的宪政制度,在客观上实现了政治权力的集中,促进伊朗政治的权威主义转型,构成了20世纪60年代伊朗高速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 政治发展 英伊石油公司 伊朗国家石油公司
下载PDF
中东的石油工业
2
作者 基思.麦克拉奇兰 何景熙 《国际石油经济》 1982年第6期1-12,共12页
可以从许多不同的方面来确定中东的地理界限。然而,就国际石油工业来说,该地区被理解为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周围被石油生产国所占据的地方,这一定义可能省略了那些北非国家;特别是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它们都是比较大的原油和天然气生产... 可以从许多不同的方面来确定中东的地理界限。然而,就国际石油工业来说,该地区被理解为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周围被石油生产国所占据的地方,这一定义可能省略了那些北非国家;特别是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它们都是比较大的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国,一般通过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与中东产油国在石油事务方面采取一致行动;并且它们同中东大多数国家有密切的政治联系。从中东略去北非石油输出国不谈确实有很大的好处,因为它可以使海湾地区作为单一的碳氢化合物资源的集中地带显得突出(费希尔,1963年;第232页),这一理由可以证明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生产国 国际石油公司 天然气生产 中东产油国 石油收入 中东石油 原油进口 伊拉克石油公司 石油危机 英伊石油公司
下载PDF
略论二战前后美英在伊朗石油权益的博弈
3
作者 韩清友 《绥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31-33,共3页
伊朗的重要战略位置尤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引起了西方的相互的争夺。二战前后英美苏等西方国家围绕伊朗石油的租让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二战大大削弱了传统英帝国的实力,而远离战场的美国却大发战争财成为战后唯一毫发未损的国家,实力大增... 伊朗的重要战略位置尤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引起了西方的相互的争夺。二战前后英美苏等西方国家围绕伊朗石油的租让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二战大大削弱了传统英帝国的实力,而远离战场的美国却大发战争财成为战后唯一毫发未损的国家,实力大增,逐渐取代了英国在中东的统治地位,在伊朗并不例外。围绕伊朗石油权益的争夺而上演的一幕幕闹剧及结局,体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实质及国家实力的变化。反映了国际关系中国家处理关系的追求国家利益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伊石油公司 第三国外交 华盛顿石油会议
下载PDF
石油租让条件的发展和演变
4
作者 津村光信 张光平 《国际石油经济》 1981年第4期39-60,共22页
一、石油租让权概念的演变(一)石油开发权的意义石油租让权(Oil Concession)这个词不仅日本不使用,在美国也不使用。狭义的“石油租让”这一形式虽然属发展中国家所特有,但在其它任何一个国家也并不是谁想开发石油,谁就可以任意进行的,... 一、石油租让权概念的演变(一)石油开发权的意义石油租让权(Oil Concession)这个词不仅日本不使用,在美国也不使用。狭义的“石油租让”这一形式虽然属发展中国家所特有,但在其它任何一个国家也并不是谁想开发石油,谁就可以任意进行的,而是必须根据一定的法律规定取得石油开发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石油公司 让权 开发权 分成合同 产品分成 租让合同 成本回收 英伊石油公司 英国石油公司 世界石油市场
下载PDF
一个没有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世界
5
作者 吉汉格.阿姆泽加尔 马晋莺 《国际石油经济》 1983年第5期41-51,共11页
一推测石油输出国组织有无继续存在的可能性,近来已成了专家们和非专业性的分析家们同样感兴趣的谈话资料。由于1981年和1982年的大部分时间全世界石油需求的持续下降(忘记了在1975—1976年期间也有过同样的石油充斥)。
关键词 世界石油需求 国家石油公司 壳牌公司 英国石油公司 原油价格 伊朗革命 英伊石油公司 石油资源 伊朗石油工业 合成燃料
下载PDF
石油与政治
6
作者 浦莱 《国际石油经济》 1984年第4期30-34,共5页
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之所以决定干预石油事务,是因为它们认为,如果让市场力量任意发展下去,局面将不可收拾。许多石油进口国家的政府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因而在它们决心采取干预石油事务的行动时,它们总是说它们是“本着国家的利益”行... 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之所以决定干预石油事务,是因为它们认为,如果让市场力量任意发展下去,局面将不可收拾。许多石油进口国家的政府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因而在它们决心采取干预石油事务的行动时,它们总是说它们是“本着国家的利益”行事的。当然,言外之意则是,它们这样做是为了巩固它们的权力基础,即加强它们在下次大选中的地位。但是,本着国家的利益行事的说法再有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石油公司 国际能源机构 英伊石油公司 壳牌石油公司 世界石油市场 世界石油需求 天然气价格 世界石油资源 国际石油公司 成员国政府
下载PDF
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及其失败
7
作者 郑翠兰 《职大学报》 2000年第3期95-99,共5页
本文围绕1951—1953年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失败原因和影响,对该事件作了较全面的描述和系统的分析。英国对伊朗资源的残酷掠夺,是导致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以摩萨台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是这一运动的... 本文围绕1951—1953年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失败原因和影响,对该事件作了较全面的描述和系统的分析。英国对伊朗资源的残酷掠夺,是导致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以摩萨台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是这一运动的领导者,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夹击,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遭到镇压,以失败告终。这场运动对伊朗和第三世界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推进了伊朗和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反帝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 石油 国有化 摩萨台政府 英伊石油公司 石油掠夺
下载PDF
为了石油,向中东挺进
8
作者 闻一 《科技智囊》 1998年第12期32-33,共2页
战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争相发展石油更先进技术的历史。
关键词 墨西哥湾 国产石油 新优势 美孚石油公司 中东 石油科技 伊朗 发展史 英伊石油公司 先进技术
下载PDF
强大的中东石油势力
9
作者 约翰.康贝尔 朱应庚 卢静 《国际石油经济》 1978年第1期3-27,共25页
在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看来,伊朗过去是一个伟大的帝国,今后将是一个更伟大的帝国;在未来的几年里,伊朗在波斯湾地区和印度洋附近会起支配作用;到了1990年,它在全球强国的政治等级中的地位将与英国或法国并驾齐驱。
关键词 国际石油公司 伊朗人 巴列维 支配作用 英伊石油公司 摩萨台 输出国 阿拉伯世界 叙利亚人 国家主权
下载PDF
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对亚非拉石油资源的掠夺、控制和争夺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对亚非拉石油资源的掠夺和争夺
10
《南洋问题研究》 1977年第2期1-18,共18页
石油是第三世界石油生产国的巨大物质财富.但是,七十多年以来,它并不能为第三世界人民造福,却成了帝国主义肆意掠夺和激烈争夺的对象。滚滚的原油流进了帝国主义的油库,巨额的利润塞满了石油大王的腰包,留给产油国人民的却是贫穷、落后... 石油是第三世界石油生产国的巨大物质财富.但是,七十多年以来,它并不能为第三世界人民造福,却成了帝国主义肆意掠夺和激烈争夺的对象。滚滚的原油流进了帝国主义的油库,巨额的利润塞满了石油大王的腰包,留给产油国人民的却是贫穷、落后和灾难。斯大林指出:石油能代表'世界列强全部军事和经济活动的神经中枢',(斯大林《在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1925年12月18日),《斯大林全集》第七卷,第230页)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石油资源的掠夺和争夺是一面镜子,既彻底揭露了帝国主义贪得无厌的掠夺本性,又集中反映出帝国主义之间争夺世界霸权不可调和的矛盾,最清楚地说明了帝国主义是造成穷富国对立和世界不安宁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资源 英伊石油公司 伊拉克石油公司 英国石油公司 美国石油 壳牌公司 壳牌石油公司 外国石油公司 世界石油市场 开采石油
下载PDF
石油在中东危机中的地位
11
作者 方廷 В.沙瓦德拉 《世界经济文汇》 1958年第8期44-49,共6页
近15年来,中东作为一个盛产和丰储石油的地区,在世界上日益显示出他的重要性。1920年据估计中东石油的储量为58.2亿桶;1945年美国著名石油专家E·L·德高利估计的储量为180亿桶;1956年美国煤矿冶金和石油工程学院的估计为1,170... 近15年来,中东作为一个盛产和丰储石油的地区,在世界上日益显示出他的重要性。1920年据估计中东石油的储量为58.2亿桶;1945年美国著名石油专家E·L·德高利估计的储量为180亿桶;1956年美国煤矿冶金和石油工程学院的估计为1,170亿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能委员会 德高 英国石油公司 中东国家 壳牌石油公司 国际石油公司 英伊石油公司 拉特 阿拉伯世界 中东政策
下载PDF
中东石油与国际石油卡特尔
12
作者 松井哲夫 士晶 《世界经济文汇》 1957年第11期59-62,共4页
一国际石油卡特尔的机构社会主义国家以外的世界石油工业,从原油生产、炼油、运输、一直到分配方面,都处在七大石油公司的支配下。七大石油公司中五家是美国资本,两家是英国资本。美国五家:纽泽西美孚公司、加利福尼亚美孚公司、纽约美... 一国际石油卡特尔的机构社会主义国家以外的世界石油工业,从原油生产、炼油、运输、一直到分配方面,都处在七大石油公司的支配下。七大石油公司中五家是美国资本,两家是英国资本。美国五家:纽泽西美孚公司、加利福尼亚美孚公司、纽约美孚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石油 世界石油工业 伊朗政府 伊拉克石油公司 美国石油 壳牌公司 炼油能力 英伊石油公司 外国石油公司 德士古公司
下载PDF
第三世界主要产油国收回资源斗争概述
13
作者 温柏森 《国际石油经济》 1982年第4期1-11,共11页
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相继在东南亚、拉丁美洲、中东等地的第三世界国家发现石油以来,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进步,在第三世界发现的石油也就越来越多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关键词 主要产油国 外国石油公司 石油开采 石油收入 原油供应 在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国家 英伊石油公司 伊拉克石油公司 探明储量
下载PDF
美国在伊朗策动“倒摩萨台政变”的内幕
14
作者 钟友文 《国际研究参考》 1989年第S2期81-83,共3页
二次大战后,第三世界的崛起是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一个沉重的打击。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和全球利益,不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当政,不管是在冷战时期还是在缓和时期,对第三世界不听命于它的一些国家从来就不放过。它采取军事、政治、... 二次大战后,第三世界的崛起是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一个沉重的打击。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和全球利益,不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当政,不管是在冷战时期还是在缓和时期,对第三世界不听命于它的一些国家从来就不放过。它采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手段,妄图把它们整垮,并扶植和支持亲美势力当权。本文以伊朗、利比亚、古巴、尼加拉瓜、巴拿马和缅甸6个国家为例,对美国的颠覆活动作一些揭露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萨台 石油国有化 英伊石油公司 霸权地位 扎赫迪 亲美势力 二次大战 颠覆活动 美元贷款 石油斗争
下载PDF
巴格达条约组织建立的前前后后
15
作者 潘光 邓新裕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89年第1期6-11,共6页
巴格达条约组织是五十年代国际舞台上昙花一现的军事、政治集团,前后维持了不到四年。在它垮台后不久,有人就评论道:“近来外交史上几乎没有其他什么联盟象巴格达条约那样,对所有参加各方都是不必要、无效和有害的。”回顾巴格达条约组... 巴格达条约组织是五十年代国际舞台上昙花一现的军事、政治集团,前后维持了不到四年。在它垮台后不久,有人就评论道:“近来外交史上几乎没有其他什么联盟象巴格达条约那样,对所有参加各方都是不必要、无效和有害的。”回顾巴格达条约组织形成的背景,原因和过程,我们会感到这一看法不无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格达条约组织 外交史 中东司令部 政治集团 巴勒斯坦问题 集体安全体系 英伊石油公司 中东国家 五十年代 阿拉伯世界
下载PDF
域外书情
16
作者 香江波 《出版参考》 2003年第30期33-33,共1页
为什么我们总是渴望拥有得不到的东西,又或者我们只是习惯性地这样认为?当谈到男女约会时,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开始时想的更多的不是对方是否适合自己,而是如何将两人的关系顺利发展下去。
关键词 恐怖的根源 默多克 华盛顿 英伊石油公司 百科全书 习惯性 人的关系 石油国有化 牛津大学出版社 食品安全
下载PDF
中近东动乱的经济背景
17
作者 F.E.M 丁主 《世界经济文汇》 1958年第12期59-61,共3页
中近东的简况中近东是干燥地带的农业社会——这与亚洲以水田为中心的润湿地带的农业不同——总面积655万平方公里中,耕地和可耕地占8.2%。
关键词 中近东 石油收入 英伊石油公司 中东石油 国际石油公司 石油 灌溉地区 石油投资 国有土地 土地面积
下载PDF
苏伊士运河:英伦帝国石油通道的咽喉之痛
18
作者 陈湘球 《能源》 2021年第11期75-80,共6页
日薄西山的英国已经无力面对强硬的纳赛尔。退出苏伊士运河只是时间问题了。1954年10月30日,负责伊朗石油生产和炼厂管理的石油财团中各大石油公司的代表们和伊朗的达官显贵聚集在阿巴丹的码头庆祝石油装船的重启。英国人不会忘记三年... 日薄西山的英国已经无力面对强硬的纳赛尔。退出苏伊士运河只是时间问题了。1954年10月30日,负责伊朗石油生产和炼厂管理的石油财团中各大石油公司的代表们和伊朗的达官显贵聚集在阿巴丹的码头庆祝石油装船的重启。英国人不会忘记三年前他们被迫在《博吉上校》的乐曲声中狼狈不堪地从这里撤走,而今天,昔日英伊石油公司的"英国提倡者"号油轮又回到了这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伊石油公司 苏伊士运河 纳赛尔 乐曲声 石油财团 伊朗
原文传递
波斯石油:英伦帝国的陨落
19
作者 陈湘球 《能源》 2021年第7期76-80,共5页
丢失了全球霸权的英国即便再傲慢也无法改变失败的命运。伊朗海面上的巡洋舰没有为日不落帝国争得权利,反而见证了帝国离开伊朗的最后一幕。1950年11月28日,阿美石油公司和沙特家族之间达成的五五分成的协议,这个消息对于英伊石油公司... 丢失了全球霸权的英国即便再傲慢也无法改变失败的命运。伊朗海面上的巡洋舰没有为日不落帝国争得权利,反而见证了帝国离开伊朗的最后一幕。1950年11月28日,阿美石油公司和沙特家族之间达成的五五分成的协议,这个消息对于英伊石油公司来说是灾难性的。在素以强硬作风著称的英伊石油公司董事长威廉·弗雷泽爵士看来,这是美国国务卿中东事务助理麦吉在他面前引爆的一枚重磅炸弹,这枚炸弹不仅摧毁了自己的强硬与傲慢,更是燃爆了摩萨台对英国人的怒火,伊朗石油工业国有化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伊石油公司 美国国务卿 不归之路 日不落帝国 最后一幕 弗雷泽 全球霸权 沙特家族
原文传递
苏联决定从伊朗北部撤军的原因──杜鲁门给斯大林的“最后通牒”及其他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春放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26,127,共6页
苏联决定从伊朗北部撤军的原因①——杜鲁门给斯大林的“最后通牒”及其他李春放1946年4月5日凌晨,伊朗首相卡瓦姆和苏联驻伊朗大使萨德契柯夫签署了伊苏两国政府协定。②卡瓦姆-萨德契柯夫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苏军在1946... 苏联决定从伊朗北部撤军的原因①——杜鲁门给斯大林的“最后通牒”及其他李春放1946年4月5日凌晨,伊朗首相卡瓦姆和苏联驻伊朗大使萨德契柯夫签署了伊苏两国政府协定。②卡瓦姆-萨德契柯夫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苏军在1946年3月24日后一个半月内全部撤出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杜鲁门 最后通牒 苏联 伊朗 解放政策 阿塞拜疆 史密斯 英伊石油公司 联合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