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干扰RNA降血脂药英克司兰研究进展
1
作者 乔斌超 贾永平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6期525-528,共4页
英克司兰是一种新型的小干扰RNA降血脂药,通过靶向递送至肝脏,在肝细胞内特异性抑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的合成,从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正式批准英克司兰上市。现从... 英克司兰是一种新型的小干扰RNA降血脂药,通过靶向递送至肝脏,在肝细胞内特异性抑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的合成,从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正式批准英克司兰上市。现从英克司兰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有效性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降脂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英克司兰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英克司兰治疗高龄颈动脉斑块患者1例
2
作者 黄燕莹 王京丽 曾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6期23-27,共5页
目的了解小干扰RNA(siRNA)类降脂药物英克司兰在高龄患者中的降脂效果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逆转的影响,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023年在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例80岁高龄男性高脂血... 目的了解小干扰RNA(siRNA)类降脂药物英克司兰在高龄患者中的降脂效果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逆转的影响,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023年在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例80岁高龄男性高脂血症患者,评估英克司兰在高龄患者中的降脂效果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逆转的影响。结果该病例因长期血脂异常就诊,经口服他汀类药物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并在此基础上辅以皮下注射英克司兰综合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自治疗后26 d显著且持续平稳下降约90.6%,右侧颈内动脉中较大斑块从16.1 mm×5.5 mm减小至11.8 mm×5.3 mm,狭窄程度从76%降至59%,且治疗耐受性良好,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英克司兰对于高脂血症患者的LDL-C水平及颈动脉斑块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对于ASCVD的长期管理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高龄 英克司兰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降脂
下载PDF
小干扰RNA降脂药物英克司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康雅隆 齐鸿飞 +7 位作者 葛腾 彭涛 余婷 剧嘉欣 程草草 关芳 余湖斌 王海芳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6期529-533,538,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中国城乡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血管病变,也是ASCVD的病变基础,其主要原因是脂质代谢障碍,故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成为防治ASCVD的重要手段。小干扰RNA是一类新型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中国城乡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血管病变,也是ASCVD的病变基础,其主要原因是脂质代谢障碍,故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成为防治ASCVD的重要手段。小干扰RNA是一类新型降血脂药。目前,针对该类药物的循证证据和实践经验较少。首个小干扰RNA降脂药物英克司兰于2023年8月在中国获批上市。现介绍英克司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与其他降脂药物合用的情况,以及其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以期为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英克司兰 小干扰RNA 血脂管理
下载PDF
英克司兰降脂针治疗血脂异常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
4
作者 王利平 杨海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2期48-50,共3页
目的:评价和分析英克司兰降脂针在血脂异常中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在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进行治疗的86例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 目的:评价和分析英克司兰降脂针在血脂异常中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在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进行治疗的86例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英克司兰降脂针左上臂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TG、TC、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异常患者应用英克司兰降脂针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降脂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英克司兰降脂针 血脂水平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英克司兰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挖掘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兴龙 胡卿源 +1 位作者 白洁 宋智慧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223-228,共6页
目的了解英克司兰不良事件(AE)风险,为临床安全应用该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04年第4季度至2023年第2季度以英克司兰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6.0版的首选术语(PT)与系统... 目的了解英克司兰不良事件(AE)风险,为临床安全应用该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04年第4季度至2023年第2季度以英克司兰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6.0版的首选术语(PT)与系统器官分类(SOC)对AE进行标准化和分类。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与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MHRA)综合标准法进行AE风险信号挖掘,将同时满足报告数≥3且ROR的95%置信区间(CI)下限>1(ROR法)和报告数≥3、PRR≥2且χ^(2)≥4(MHRA综合标准法)的PT视为AE风险信号,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以英克司兰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1888份,涉及1888例患者和835个PT。AE的上报国家以美国为主(88.7%,1675/1888),报告者以消费者为主(62.1%,1171/1886);严重AE报告共484例(25.6%)。剔除非药品及适应证相关PT,同时满足ROR法与MHRA综合标准法风险信号判定标准的PT共85个,累及15个SOC。报告数排名前5位的PT为关节痛(248例)、注射部位痛(237例)、肢体疼痛(170例)、肌痛(158例)和腹泻(132例);信号强度排名前5位的PT包括膀胱不适(ROR=28.87,PRR=28.85)、注射部位不适(ROR=24.48,PRR=24.40)、鼻窦疼痛(ROR=23.20,PRR=23.19)、注射部位囊泡(ROR=17.63,PRR=17.61)、注射部位皮疹(ROR=12.51,PRR=12.45)。分别以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20位的PT中,有8个和13个PT未在国内外药品说明书记载,其中肌痛、听觉减退的报告数较多且信号强度较强。结论美国FAERS数据库英克司兰AE主要为注射部位反应,其次还有关节痛、肌痛、肌痉挛等肌肉骨骼相关AE,以及尿路感染、支气管炎等感染相关AE,需要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药 安全 RNA 小分子干扰 英克司兰 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基于FAERS数据库的英克司兰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潘伟萍 颜少伟 +3 位作者 蔡文科 曹宇 王秋芸 许文叹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884-1890,共7页
目的 对英克司兰不良事件风险信号进行挖掘和分析,为该药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2020年第4季度—2023年第4季度上... 目的 对英克司兰不良事件风险信号进行挖掘和分析,为该药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2020年第4季度—2023年第4季度上报的英克司兰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挖掘和分析。结果 共得到英克司兰首选语(PT)阳性信号164个,相关报告数4831份,涉及19个SOC分类,主要集中在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和胃肠系统疾病。硬斑病、硬结、国际标准化比率降低、膀胱不适、面部不适、肌痛既是新的不良事件信号,也是信号强度排前20位的不良事件信号。结论 英克司兰常见不良事件(注射部位反应、关节痛、支气管炎)的发生情况与其药品说明书基本一致,在临床应用中,要关注呼吸困难、硬斑病、硬结、肌痛、面部不适、腹泻等说明书中未提及的不良事件,并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等指标,及时做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克司兰 不良事件 数据挖掘 呼吸困难 硬斑病 硬结 肌痛
原文传递
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小干扰RNA药物英克司兰
7
作者 计雅纯 祁骏升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013-2022,共10页
作为新型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降脂药物,英克司兰于2023年8月22日在我国获批,商品名为乐可为,该药物直接靶向递送至肝细胞,阻断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d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的合成... 作为新型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降脂药物,英克司兰于2023年8月22日在我国获批,商品名为乐可为,该药物直接靶向递送至肝细胞,阻断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d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的合成,降低血液循环中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C)的水平,从而达到降脂的疗效。该药物降脂作用高效、长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唯一不良反应仅为注射部位的不良事件,轻、中度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老年人使用该药物时也无需调整剂量,与其他降脂疗法联合用药时效果更优。本文对其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安全性评价及临床研究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降脂治疗 小核酸药物 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 英克司兰
原文传递
降低胆固醇药物PCSK9抑制剂英克司兰的药学与临床研究进展
8
作者 高紫谊 李卓东 +2 位作者 顾羽萱 白云飞 肖向建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年第24期2915-2918,共4页
高胆固醇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英克司兰是首个通过siRNA疗法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2021年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因其持续又强效的降脂作用和安全性,英克司兰成为纠正血脂异... 高胆固醇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英克司兰是首个通过siRNA疗法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2021年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因其持续又强效的降脂作用和安全性,英克司兰成为纠正血脂异常的一种有前景的治疗选择。该文就英克司兰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特性、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最新临床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并简要阐述其独特的临床给药方式,期望为英克司兰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克司兰 PCSK9抑制剂 siRNA疗法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原文传递
小干扰RNA降脂药物药学专家共识 被引量:6
9
作者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 +4 位作者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胡欣 金鹏飞 赵紫楠 史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降脂药是一类新型降脂药物。目前,针对该类药物的循证证据和实践经验较少。为加强医务工作者对该类药物的认识、规范临床合理应用,由北京医院牵头,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老年药学... 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降脂药是一类新型降脂药物。目前,针对该类药物的循证证据和实践经验较少。为加强医务工作者对该类药物的认识、规范临床合理应用,由北京医院牵头,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临床医学、药学和循证专家,基于循证证据和临床实践、采用德尔菲法经过3轮专家意见收集和充分研讨拟定本共识。共识介绍了siRNA降脂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以已获批的药物英克司兰为例,就其临床证据、药物安全性等进行了阐述,以期为siRNA降脂药物的临床规范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英克司兰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靶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创新降脂药物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琦 孙彬 艾常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540-2547,共8页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血脂管理指南均推荐LDL-C作为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同时以危险分层确定其目标值。大...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血脂管理指南均推荐LDL-C作为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同时以危险分层确定其目标值。大量循证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通过显著降低血清LDL-C水平,可有效降低ASCV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ASCVD高风险人群的LDL-C降脂达标率现状仍然堪忧,临床上仍存在较多未被满足的降脂治疗需求。为应对这一难题,研究人员探索并发现了几类具有潜在创新作用机制的LDL-C靶向药物,包括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如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和托莱西单抗,小干扰RNA分子如英克司兰),ATP-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贝派地酸)、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抑制剂(依苏维单抗);此外,许多靶向LDL-C的新兴药物目前正在研究中。该文将综述上述药物的临床药理学及其心血管获益,同时总结靶向LDL-C的创新药物的循证管理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 依洛尤单抗 阿利西尤单抗 英克司兰 贝派地酸 依苏维单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