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9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蒙德·威廉斯与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细读”经验 被引量:3
1
作者 曹成竹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0-57,共8页
雷蒙德·威廉斯不仅是英国文化研究的开创者,更是推动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转向的最为重要的理论家。他通过吸收、借鉴和批判F.R.利维斯及其“细察派”的批评方法,不仅超越了利维斯主义的局限,还弥补了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欠缺,... 雷蒙德·威廉斯不仅是英国文化研究的开创者,更是推动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转向的最为重要的理论家。他通过吸收、借鉴和批判F.R.利维斯及其“细察派”的批评方法,不仅超越了利维斯主义的局限,还弥补了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欠缺,发展出了以文学细读为基础的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重新发掘这一线索,不仅有助于理解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经验及理论建构过程,也能够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回顾与当代发展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雷蒙德·威廉斯 利维斯 细读
下载PDF
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发展和贡献 被引量:2
2
作者 段吉方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1-45,共5页
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者考德威尔、雷蒙·威廉斯、特里·伊格尔顿在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现实文化政治的对话性原则和批判性立场,他们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资源,强调文学批评介入现实的能力,深化了传... 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者考德威尔、雷蒙·威廉斯、特里·伊格尔顿在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现实文化政治的对话性原则和批判性立场,他们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资源,强调文学批评介入现实的能力,深化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形态。他们的学术理论观念构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重要的理论资源,同时,他们面临的困境又为我们提出了严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英国学派 对话性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艾伦·辛菲尔德的文化唯物主义: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新视角
3
作者 袁方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57,共8页
英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艾伦·辛菲尔德的文化唯物主义主要有两点贡献:第一,打破了形式主义垄断莎士比亚批评领域的局面,复兴了文本外部研究的潮流;第二,批判右翼势力对莎士比亚的挪用,揭示其背后愚化民众的用意。辛菲尔德的... 英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艾伦·辛菲尔德的文化唯物主义主要有两点贡献:第一,打破了形式主义垄断莎士比亚批评领域的局面,复兴了文本外部研究的潮流;第二,批判右翼势力对莎士比亚的挪用,揭示其背后愚化民众的用意。辛菲尔德的文化唯物主义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英国新左派的学术重建之举,展示了左翼知识分子为对抗资本主义制度所作出的努力,是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辛菲尔德 文化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下载PDF
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三说
4
作者 甘文平 胡新颖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20世纪以来,西方批评家乔治·斯坦纳、雷蒙德·威廉斯和特里·伊格尔顿先后比较明确地表达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看法。从整体上看,斯坦纳强调文学的倾向性及其对批评家的贡献,但忽视了马克思和普列汉诺夫... 20世纪以来,西方批评家乔治·斯坦纳、雷蒙德·威廉斯和特里·伊格尔顿先后比较明确地表达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看法。从整体上看,斯坦纳强调文学的倾向性及其对批评家的贡献,但忽视了马克思和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威廉斯凸显文学的本体论特质,却没有提及马克思的学说;伊格尔顿突出文学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以及文学语言的社会意义,而遗漏了普列汉诺夫的贡献。与此同时,以上“三说”都将唯物史观作为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思想。有鉴于此,我们只有将三者一并考虑,才有可能更近距离地触摸到该体系的全景图。持续引介、研究和总结该领域的相关资源,对我们从宏观上审视和把握其本源样态与发展文脉,以及从微观上洞悉其丰富内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话语体系 批评实践 唯物史观 意识形态 语言观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谷鹏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2,共18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最为重要的成果,一直指引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基本依据。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结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最为重要的成果,一直指引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基本依据。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结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发展,在学理方法上需要运用“新格义”阐释法,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各自所包含的观念逻辑与理论意涵进行“共现”“分梳”“比堪”“融通”阐释,最终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新内涵、新形态。由于此种新内涵与新形态是以不断变化着的当代中国文学现实为基础,以文学批评的思想、内容、形式、功用为进路,通过打通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性、历史性、审美性、人民性标准与中国文学批评“道”“文”“质”标准,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逻辑、情感逻辑、伦理逻辑与知识逻辑的统一,因而它可以使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在理念与实践两个方面成为一种统一文学创作、鉴赏、教化、批判与行动五重目标的全新文学批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新格义”阐释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演变历程及价值探赜
6
作者 廖克敏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4期172-176,共5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理论特质、思考路径与学术走向。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推崇“文化批判”,随后英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延续中深化拓展了批评的现实领域,进入后马克思...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理论特质、思考路径与学术走向。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推崇“文化批判”,随后英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延续中深化拓展了批评的现实领域,进入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阶段,以解构传统政治为思想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演变历程 价值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探赜
7
作者 廖克敏 杨兴玉 《贺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3-32,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在过去、现在若干维度的非线性游弋中跨界之旅的结果。在“中国形态”这一标识性概念的统摄下,以唯物史观为文学批评指导思想,文学意识形态功能为文学批评的鲜明特征,具体实践为文学批...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在过去、现在若干维度的非线性游弋中跨界之旅的结果。在“中国形态”这一标识性概念的统摄下,以唯物史观为文学批评指导思想,文学意识形态功能为文学批评的鲜明特征,具体实践为文学批评现实品格,人民大众为文学批评基本指向,建构和生成一系列具有强烈民族特色、未来指向和先锋意识的批评理论、批评标准、子概念与新方法。传统文脉资源及其当代创造性转化为“中国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提供绵延而独特的源头活水,在世界文论格局中,让“中国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用自身话语模式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展开对话交流,以拓展其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态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人民主体性
下载PDF
承典与塑新:21世纪西方文学和文化批评中的马克思主义——基于彼德·巴里与罗伯特·帕克的文学理论著作的比较分析
8
作者 甘文平 郑晓曦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26-132,共7页
彼德·巴里的《理论入门:文学与文化理论导论》和罗伯特·帕克的《如何解释文学:文学与文化研究批评理论》是21世纪西方文学文化批评中的“双子星”。它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介绍部分不约而同地做到了“承典”和“创新”,而... 彼德·巴里的《理论入门:文学与文化理论导论》和罗伯特·帕克的《如何解释文学:文学与文化研究批评理论》是21世纪西方文学文化批评中的“双子星”。它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介绍部分不约而同地做到了“承典”和“创新”,而且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即在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等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及其文学文化批评实践,为读者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两本专著既彼此呼应又相互补充,共同为读者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传统批评理论中的经典价值与地位及其在21世纪文学与文化批评领域的强大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德·巴里 罗伯特·帕克 文学与文化批评理论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与实践
下载PDF
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悲剧问题
9
作者 肖琼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57,共7页
在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史上,首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地应用于文学领域,为英国传统的确立开辟新的生长点的是考德威尔。其后,经过汤普森、雷蒙·威廉斯、斯图亚特·霍尔、理查德·霍加特、特里·伊格尔顿、佩... 在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史上,首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地应用于文学领域,为英国传统的确立开辟新的生长点的是考德威尔。其后,经过汤普森、雷蒙·威廉斯、斯图亚特·霍尔、理查德·霍加特、特里·伊格尔顿、佩里·安德森等理论家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英国 20世纪 马克思主义理论 悲剧 文学批评 文学领域 斯图亚特
原文传递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100,共7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以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为依据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制约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主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以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为依据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制约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主要是一种直觉感悟的体悟,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应该以直觉感悟为基础。作为西方文学批评之一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主要是一种理性分析的阐释,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还应该结合理性分析的阐释。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到文学批评以欣赏为基础,深入进行文本分析,达到结合中西文学批评的优长之处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言说方式 直觉感悟 理性分析
下载PDF
从人类学视域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构成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文宪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26,共8页
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文学批评的理论范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特质体现在具有自己的问题意识、理论基础和由此形成的研究对象上。在哲学人类学的视域中,马克思以批判异化劳动扭曲了人的感觉和人的本性作为出发点来讨论美学问题;在这一... 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文学批评的理论范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特质体现在具有自己的问题意识、理论基础和由此形成的研究对象上。在哲学人类学的视域中,马克思以批判异化劳动扭曲了人的感觉和人的本性作为出发点来讨论美学问题;在这一论域中展开的思考,使马克思对审美活动及其意义的阐释有了比西方古典美学更丰富也更深厚的人学内涵和历史内涵。马克思以批判异化劳动为指向的美学思想是其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石,也是其阐释文学艺术活动及其审美价值的出发点。文学研究上的这一定位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特有的社会/政治批判维度和文学价值观。马克思的文学批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 人类学 文学批评理论 美学思想
下载PDF
戴维·哈维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 被引量:5
12
作者 阎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20,共5页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学批评传统。这种传统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几经波折和转向,从政治经济批判转向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文化批判。以戴维·哈维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增...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学批评传统。这种传统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几经波折和转向,从政治经济批判转向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文化批判。以戴维·哈维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增添了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新方向。哈维建构的空间理论及其阐释框架,为解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与艺术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哈维 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传统 空间理论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生态维度——从生态批评的困境说起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庆卫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1,共5页
生态批评在当下的文学批评领域中颇引人注目并已取得大量学术成果。但是通过对生态批评当前现状及其内在逻辑的分析,不难发现这一批评形态实际面临着某些困境。这些困境包括生态批评理论基础的学理困境、生态思想与文学文本的兼容困境... 生态批评在当下的文学批评领域中颇引人注目并已取得大量学术成果。但是通过对生态批评当前现状及其内在逻辑的分析,不难发现这一批评形态实际面临着某些困境。这些困境包括生态批评理论基础的学理困境、生态思想与文学文本的兼容困境、生态批评的对象困境等。通过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入,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生态维度,可能使生态批评成为一个结合了社会批评、文化批评和形式批评的全新批评模式,也使生态批评在文学的人学品格上阐释文本的生态意义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整体主义 生态批评 生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现实性探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玉刚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8-206,239,共9页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其实践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现实品格,对这一论断的深刻性理解要置于时代文化语境中。其有效性不仅要与中国文学实践相结合,更要与当前的文化现实相契合。"文化现实的建构"是理解当前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其实践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现实品格,对这一论断的深刻性理解要置于时代文化语境中。其有效性不仅要与中国文学实践相结合,更要与当前的文化现实相契合。"文化现实的建构"是理解当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现实性的重要视角,它通过凸显问题意识来提升文学批评的专业化和审美判断力;在政治与市场之间建构开放包容与现实有效互动的新范式,以增强批评的学理性和前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论 文学批评 现实性 理论自信 文化现实
下载PDF
“民族形式”论争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念然 刘芳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3-120,共8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探索的一个重要截面,抗战时期文艺理论界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形成了论争产生之原因或背景、内容与形式的构成问题、"旧形式利用"问题、"民间形式"问题、"民族形式&qu...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探索的一个重要截面,抗战时期文艺理论界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形成了论争产生之原因或背景、内容与形式的构成问题、"旧形式利用"问题、"民间形式"问题、"民族形式"问题之学理性质等核心问题域。"民族形式"论争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民族性意识的觉醒、形成与深化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通过这一系列争论和探索,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民族观注入了丰富的理论内涵,并将民族形式的创造放到民族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民族形式创造问题上的现实主义和唯物主义理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形式 论争 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 中国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转向”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永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0-64,共5页
自20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发生了明显的文化转向,其理论基础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文化转向标志着从书面文本向视觉文本、从语词感受向视觉快感、从语词向图像的转变。在这一转向过程中,存在着把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相等... 自20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发生了明显的文化转向,其理论基础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文化转向标志着从书面文本向视觉文本、从语词感受向视觉快感、从语词向图像的转变。在这一转向过程中,存在着把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相等同,把文学、文化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文学批评、文化批评缺少文学性、审美性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 文化批评 文化转向 文化政治 文学
下载PDF
论实践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亚南 赵雅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2,共5页
实践是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开放性内涵的逻辑前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开放性的基本内涵,应该是在哲学基础上坚守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观,始终围绕中国在社会革命、政治经济改革的现代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文艺问题展... 实践是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开放性内涵的逻辑前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开放性的基本内涵,应该是在哲学基础上坚守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观,始终围绕中国在社会革命、政治经济改革的现代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文艺问题展开问题对话,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术语范畴、问题框架、研究对象的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实践 开放性 人学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玉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4-50,82,共8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为依据,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具体革命实践,从20世纪初至今不断丰富、发展的文学批评体系。它在美学上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它的革命实践性,把文学批评作为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为依据,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具体革命实践,从20世纪初至今不断丰富、发展的文学批评体系。它在美学上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它的革命实践性,把文学批评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来建构理论和进行实践;二是它的伦理意识形态性,把文学批评与政治和道德等意识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它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伦理型美学的必然结果;三是它的整合和谐性,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整合美学思想,运用到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之中,逐步形成了内容与形式相统一、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中西美学思想相融合的和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化 美学特征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大众”范畴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晓露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4,共5页
"大众"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范畴。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有关"大众"的论述中包含了不同的批判视角与认知立场。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从文化批判的层面反思了"大众"的被动性和能动性,其... "大众"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范畴。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有关"大众"的论述中包含了不同的批判视角与认知立场。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从文化批判的层面反思了"大众"的被动性和能动性,其中文化精英主义者把"大众"视为有待救赎的对象,反文化精英主义者则强调"大众"的主体意识。而后马克思主义者哈特与奈格里倡导在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行动的结合中来考察"诸众"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文化精英主义 反文化精英主义 文化全球化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人民与文学——兼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晓露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4,共5页
"人民"一词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频繁出现,但后者并未对之作出明确界定。通过考察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人民"概念大致包含三重语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面向"心灵深处"、远离人民的旧哲学,强... "人民"一词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频繁出现,但后者并未对之作出明确界定。通过考察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人民"概念大致包含三重语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面向"心灵深处"、远离人民的旧哲学,强调从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层面来把握"人民"概念,把"人民"视做历史发展的动力与哲学研究的主体。基于以人民为本的理论立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具有炽热批判精神和鲜明实践品格的文学批评话语。文学与人民的关系既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探讨的出发点,又是理论研究的目标和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人民 文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