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触机生发妙语天成——评高健先生《英文散文一百篇》的翻译 被引量:3
1
作者 温建萍 《运城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5-78,共4页
关键词 高健 英文散文一百篇》 英语翻译 文学翻译
下载PDF
从文本层次看英文散文翻译——以The Faculty of Delight刘士聪、高健译本对比分析为例
2
作者 蔡苏东 《文教资料》 2012年第7期53-55,共3页
本文以童庆炳所提出的文学文本层次论为指导,从如何在目的语中重构原文之"形"而达到原文之"神"的角度比较了刘世聪和高健的The Faculty of Delight译本,探索了文本层次理论在散文翻译及其批评上的实用性。
关键词 英文散文翻译 文本层次理论 The FACULTY of DELIGHT
下载PDF
当代英文散文的主要发展趋势
3
作者 杨贵生 《外语学刊》 1987年第1期51-58,共8页
维多利亚时代,华丽藻饰的文风盛行一时.许多作家讲究文章气势,追求高雅堂皇的文风,有些人甚至说话的时候也带着演说家的腔调.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
关键词 英文散文 文风 口语 发展趋势 演说家 象棋 接近口 省略形式 Readable 十九世纪
下载PDF
关于英文散文汉译的几点随想
4
作者 高凤江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5-19,共5页
散文是文学中常见的一种体裁,英语中散文作品更是一种重要文体。作为翻译标准的"信、达、雅"运用在翻译散文作品上,大致可归纳为两条:准确与流畅,或简称之为"信"与"顺"。准确,就是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笔... 散文是文学中常见的一种体裁,英语中散文作品更是一种重要文体。作为翻译标准的"信、达、雅"运用在翻译散文作品上,大致可归纳为两条:准确与流畅,或简称之为"信"与"顺"。准确,就是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笔调一致。流畅,就是译文通顺流利,语意贯通,脉理清晰,层次清楚,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果说小说是用形象翻译形象,那么散文则是注重层次结构,以生动简洁来打动读者的心。在散文翻译中,对信与顺的要求,翻译家们在认识上没有原则上的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散文 散文翻译 译文 英语世界 原文 翻译标准 汉译 文学翻译 翻译家 层次结构
原文传递
英文句子的短化现象
5
作者 杨贵生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9-32,共4页
十九世纪末,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有一位名叫谢尔曼(L.A.sherman)的英文教授。此人当时颇有名气,著有《文学分析》(Analystics of Literature,1893)一书。这是美国最早的用文体学方法评论文学作品的著作。研究了几百年间英文散文的发展变... 十九世纪末,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有一位名叫谢尔曼(L.A.sherman)的英文教授。此人当时颇有名气,著有《文学分析》(Analystics of Literature,1893)一书。这是美国最早的用文体学方法评论文学作品的著作。研究了几百年间英文散文的发展变化之后,谢尔曼教授发现,英语作家逐渐学会了用不完全主语和谓语表达思想。最初,他们用一连串以and连接起来的句子把什么都写出来;接着,他们使用从属句;后来,学会了把从句缩成短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化 英文句子 英文散文 长句 谢尔 福斯特 HAVE 句子长度 象棋 阿诺德
下载PDF
延龄术
6
作者 伯尔特兰德.罗塞勒 李焕然 《殷都学刊》 1981年第2期66-68,共3页
伯尔特兰德·罗塞勒(1872——1970),系英国哲学家兼数学家,他善于将文学技巧和学术研究加以有机的结合。对写作工作以及广播事业的普及推广曾作出卓越的贡献,在政治和教育方面,他的意见常和传统思想相对抗。1918年因主张不抵抗主义... 伯尔特兰德·罗塞勒(1872——1970),系英国哲学家兼数学家,他善于将文学技巧和学术研究加以有机的结合。对写作工作以及广播事业的普及推广曾作出卓越的贡献,在政治和教育方面,他的意见常和传统思想相对抗。1918年因主张不抵抗主义而被囚禁。后来年事已高,但仍不气馁,热心于销毁核武器示威运动,因而又遭禁闭一个时期。 本文系由其著作《回忆心影录》中选出,对人生哲学的见解颇有独到之处,某些地方也能说得切中时敝。不过整个思想路线仍属唯心论范畴。思想局限自所不免,下面这篇短文尽管个别提法不无片面性,但值其命意新颖,文辞诙谐,颇有可资借鉴之处,值得一读。所以特由当代英文散文选读上册所载原文译出,就正于从事哲学及心理学研究的同志们。——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怕死 英文散文 塞勒 示威运动 伯尔 不抵抗主义 思想局限 文学技巧 外祖母 岁数
下载PDF
谢菲亚获都柏林文学奖
7
作者 南山 《出版参考》 1997年第14期14-14,共1页
西班牙作家谢菲亚·马雅施(Javier Marias)由于他的小说《如此洁白的心》(A Heart So white),荣获1997年度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大奖,并因此获得大会颁发的10万英镑全球最高的小说奖金。
关键词 都柏林 文学奖 IMPAC 小说 典礼 西班牙 英文散文 奖金 作家 畅销书
下载PDF
从一首散文诗看吴宓的为“诗”与为“人” 被引量:1
8
作者 余石屹 汤琴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0-87,159,共8页
吴宓1931年6月在巴黎游学时所作的英文散文诗,是目前所见他的唯一一首英文诗歌。这首英文诗歌对吴宓研究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价值还不曾引起足够的关注。该诗创作时,吴宓与毛彦文的感情正处于若即若离之中,而同时又与一美国女子亲... 吴宓1931年6月在巴黎游学时所作的英文散文诗,是目前所见他的唯一一首英文诗歌。这首英文诗歌对吴宓研究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价值还不曾引起足够的关注。该诗创作时,吴宓与毛彦文的感情正处于若即若离之中,而同时又与一美国女子亲近,其个人感情际遇及对婚恋的观念自然构成了解读的重要背景。我们还可以从当时的文化论争来理解这首诗歌的意义。在《学衡》时代,吴宓的态度和思想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等的观点相左,基本属于文化保守派。在主编《大公报.文学副刊》时期,吴宓对白话的态度已经趋于宽容。1931年5月,胡适撰文质疑《大公报》不用白话,《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则表示要白话文言并重。吴宓的这首英文散文诗也可以看做是对此事件的回应,可以看做是他对新诗态度的改变的开始。但在表面的改变之中,吴宓的这首诗仍然坚持了他所认定的诗歌的根本精神和艺术原理,并体现了其做人为文的一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英文散文 新文化 态度改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