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适英文演讲的中国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1
作者 吴舒洁 吴民祥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7-63,共7页
胡适秉持世界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关怀,通过英文演讲这一跨文化交际行为,面向世界建构了中国文化的认知框架,促进了文化互鉴。他通过时空建构,将中国文化置于世界维度之中,强调了其普遍价值和与世界的同步发展;通过文本选择性挪用,突出... 胡适秉持世界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关怀,通过英文演讲这一跨文化交际行为,面向世界建构了中国文化的认知框架,促进了文化互鉴。他通过时空建构,将中国文化置于世界维度之中,强调了其普遍价值和与世界的同步发展;通过文本选择性挪用,突出科学、民主和革新等进步主题,塑造了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的中国文化形象;通过标签建构,以跨文化隐喻在不同文化间建立深度共鸣,增强了外国听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欣赏;通过参与者重新定位,以新视角解读历史人物与事件,达成了预期传播目标。胡适英文演讲的传播策略为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英文演讲 中国文化 框架理论 传播策略
下载PDF
“经典英文演讲欣赏”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仝亚军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15年第6期47-54,共8页
本研究选取经典英文演讲并进行二次开发,从知识结构、语言、文化、思想内涵、演讲技巧及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经典英文演讲欣赏"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研究发现,校本课程使学生拓展了思维,提高了人文素养,缓解了必修课学习的... 本研究选取经典英文演讲并进行二次开发,从知识结构、语言、文化、思想内涵、演讲技巧及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经典英文演讲欣赏"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研究发现,校本课程使学生拓展了思维,提高了人文素养,缓解了必修课学习的压力,强化了听、说能力,扩大了知识面,提升了跨文化意识并深化了对生活的感悟。同时,校本课程的研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英文演讲 校本课程 高中英语
下载PDF
中英文演讲中模糊限制语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苑晓敏 《海外英语》 2019年第24期124-125,共2页
语言的模糊性,如同语言的准确性,皆是自然语言的内在属性。该文选取了多篇中英文名人演讲稿件,对比分析中英文演讲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内在原因。
关键词 模糊限制语 英文演讲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英文演讲中演讲者语用身份建构研究——以中国文化主题演讲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婕 《黄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7-100,共4页
语用身份建构是演讲者体现社会身份、实施言语交际行为的重要方式。在“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语用身份建构尤显重要。在语用身份论和Verschueren顺应论的基础上,运用AntConc软件对自建语料库进行数据统计和文本分析,进而探究演讲者的... 语用身份建构是演讲者体现社会身份、实施言语交际行为的重要方式。在“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语用身份建构尤显重要。在语用身份论和Verschueren顺应论的基础上,运用AntConc软件对自建语料库进行数据统计和文本分析,进而探究演讲者的语用身份建构策略。在关于中国文化的英文演讲中,演讲者采用了称呼语、语体和修辞等交际策略和顺应手段,以建构不同的语用身份。语用身份的建构与顺应可以投射出演讲者观点表达和信息传递的需求,逐步实现演讲效果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题英文演讲 语用身份建构 语境顺应
下载PDF
基于TED Talks的英文演讲自主性学习实践研究
5
作者 张诚学 陈灿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2年第5期127-129,共3页
TED Talks作为英文演讲的典范,成为很多英语研究者关注的对象,不少高校正逐步将TED Talks作为学习任务材料引入课程体系规划中。本文从英语学习者视角出发,结合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概念,旨在探究TED Talks英文演讲对高校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TED Talks作为英文演讲的典范,成为很多英语研究者关注的对象,不少高校正逐步将TED Talks作为学习任务材料引入课程体系规划中。本文从英语学习者视角出发,结合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概念,旨在探究TED Talks英文演讲对高校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作用,并为广大高校英语学习者拓宽英语自主学习的方法,为一线英语教师提供从学生角度出发的自主性学习建议与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D Talks 英文演讲 自主性学习
下载PDF
中英文演讲中多模态构建对比研究
6
作者 王莉丽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21-123,共3页
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交际中的信息传递不仅仅是通过语言完成的,更多地是由交流双方的多种模态协同表达的。这些模态包括交流中的语言、语气、情态以及图像等等。汉语和英语由于语法构成、语言表达方式、思维方式都存在很大的... 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交际中的信息传递不仅仅是通过语言完成的,更多地是由交流双方的多种模态协同表达的。这些模态包括交流中的语言、语气、情态以及图像等等。汉语和英语由于语法构成、语言表达方式、思维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商业演讲中的多模态构建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以苹果公司手机发布会及小米手机发布会的多模态运用为典型案例,对比分析中英文演讲中图像、声音和语言三种模态使用的特点并指出不同之处,并研究产生这些不同模态表达的原因,希望能够帮助公司在其产品发布阶段更好地与构建与消费者的信息沟通,使消费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演讲 多模态构建 产品发布会
下载PDF
定义抽象概念:英文演讲和写作的必备沟通能力
7
作者 熊萌 《学生·家长·社会》 2019年第5期26-26,共1页
对英文演讲者和写作者而言,如何处理演讲和写作中的抽象概念,使得双方能有效沟通,是演讲和写作者 须要重视的能力。
关键词 定义抽象概念 英文演讲和写作 沟通能力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国内外英文演讲中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引领
8
作者 陈思杭 《海外英语》 2020年第14期78-79,共2页
中国青年学生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自信。该文依据亚里士多德修辞三诉诸理论,即情感诉诸(Pathos)、伦理诉诸(Ethos)、逻辑诉诸(Logos),探讨中国大学生国内外英文演讲语篇中的文化自信,并探讨其对促进大学生文化身份构... 中国青年学生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自信。该文依据亚里士多德修辞三诉诸理论,即情感诉诸(Pathos)、伦理诉诸(Ethos)、逻辑诉诸(Logos),探讨中国大学生国内外英文演讲语篇中的文化自信,并探讨其对促进大学生文化身份构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引领 中国大学生英文演讲 亚里士多德三诉诸理论
下载PDF
文化视角下英文政治演讲的翻译--以奥巴马就职演说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宋燕 郑璇 《济宁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3-56,共4页
政治演讲是英美国家日常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功的政治演讲往往由演讲者提前拟好,所以其具备口语和书面语的双重特征。英文政治演讲体现着英美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英文政治演讲的翻译研究对翻译实践和跨文化交际都有非常重要的... 政治演讲是英美国家日常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功的政治演讲往往由演讲者提前拟好,所以其具备口语和书面语的双重特征。英文政治演讲体现着英美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英文政治演讲的翻译研究对翻译实践和跨文化交际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英美政治演讲的代表作,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及其中译本都很好地体现了其中的文化现象,其中的翻译技巧也为翻译学习者提供了学习范例,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演讲、写作以及交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政治演讲 文化现象 翻译技巧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目的论视阈下英文政治演讲中隐喻翻译的探究--以伊万卡·特朗普2016年RNC演讲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刁薇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45-147,共3页
英文政治演讲中,演讲者为表达其政治立场和主张,通常采用隐喻的修辞方法。在翻译英文政治演讲中,隐喻翻译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论文以目的论为视角,分析了伊万卡2016年RNC演讲中的隐喻类型,从目的论的三原则探究英文政治演讲中隐喻的翻... 英文政治演讲中,演讲者为表达其政治立场和主张,通常采用隐喻的修辞方法。在翻译英文政治演讲中,隐喻翻译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论文以目的论为视角,分析了伊万卡2016年RNC演讲中的隐喻类型,从目的论的三原则探究英文政治演讲中隐喻的翻译策略,即保留喻体、转换喻体、省略喻体和补充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英文政治演讲 隐喻 隐喻翻译
下载PDF
从四种主位推进模式看英文演讲辞的翻译
11
作者 陈纪荣 《翻译论坛》 2014年第2期66-71,共6页
主位推进模式是实现语篇衔接与连贯的一种重要手段。英文演讲是一种重要的语篇形式,英文演讲辞中使用的主位推进模式不仅能体现出作者的意图,而且能使文章达到衔接与连贯的目的。研究主位推进模式在英文演讲辞翻译中的应用旨在找到正确... 主位推进模式是实现语篇衔接与连贯的一种重要手段。英文演讲是一种重要的语篇形式,英文演讲辞中使用的主位推进模式不仅能体现出作者的意图,而且能使文章达到衔接与连贯的目的。研究主位推进模式在英文演讲辞翻译中的应用旨在找到正确、便捷的途径来处理英文演讲辞翻译的问题。通过列举英文演讲辞的例子,可以总结出翻译中源语和译入语之间四种主位推进模式的转换规律,并总结出处理四种主位推进模式的两种方式:第一,保留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既忠实于原文的意义也忠实于原文的风格;第二,舍弃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重新根据汉语的行文规范设定一种主位推进模式,让译文像原文一样通顺达意,达到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位 述位 主位推进 英文演讲辞翻译 衔接与连贯
原文传递
英文政治演讲及其汉译的语态系统分析
12
作者 徐艳艳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9期88-90,共3页
英文政治演讲是英语国家里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英语政治演讲的翻译关系着整篇文章的表达效果。选取美国国家领导人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作为语料,分析英文政治演讲,探究其在语态系统方面的翻译处理,这对于政治演讲的翻译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英文政治演讲 语态系统 汉译
下载PDF
TED英文视频演讲:融人文理念于高中课堂——以无锡市新秀评比优质公开课黄艳洁老师高一阅读课为例
13
作者 孔雪莲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7年第7期152-153,共2页
英语阅读教学,在英语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关注英语学科的人文属性,更是英语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观摩一节新秀评选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和意图分析,探讨如何将TED英文视频演讲与高中阅读材料相整合,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 英语阅读教学,在英语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关注英语学科的人文属性,更是英语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观摩一节新秀评选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和意图分析,探讨如何将TED英文视频演讲与高中阅读材料相整合,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品质,融"人文理念"于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阅读 TED英文视频演讲 人文理念
下载PDF
英文视频在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14
作者 陶丽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18-318,共1页
随着英语在社会交际中的广泛使用,写作作为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将英文视频运用于写作教学中,把"听"和"写"有效结合,能够摆脱写作课枯燥乏味的传统模式。本文叙述了当前写作教学的现状,... 随着英语在社会交际中的广泛使用,写作作为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将英文视频运用于写作教学中,把"听"和"写"有效结合,能够摆脱写作课枯燥乏味的传统模式。本文叙述了当前写作教学的现状,提出将英文视频和英语写作巧妙的结合,并通过视频输入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分析了教师在写作课堂上充当的角色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视频 英语写作教学 英文演讲 自主学习
下载PDF
Discourse Markers and Pragmatic Inference 被引量:1
15
作者 WANG Yu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4期50-54,共5页
Discourse markers have been studied within the relevanc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relevance theory, every act of ostensiv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es a presumption of its own optimal relevance... Discourse markers have been studied within the relevanc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relevance theory, every act of ostensiv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es a presumption of its own optimal relevance. The communicator, who is aiming at optimal relevance, must direct the audience to a particular set of assumptions by using discourse markers. Whereas, from the audience's point of view, discourse markers can minimize his contextual assumptions in looking for relevance, thus the pragmatic inferential process will be much eas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ourse markers Relevance Theory optimal relevance pragmatic constraints contextual effects
下载PDF
On address term translation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16
作者 WANG Xiao-yi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7期75-81,共7页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ddress term translation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Concerning the difficulties in render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address terms, the author introduces experiential view and culture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ddress term translation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Concerning the difficulties in render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address terms, the author introduces experiential view and culture model as the guidelin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 results show the significance of bridging the cultural gap in address term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dress term CULTURE experiential view
下载PDF
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Public Speaking Course from 2004 to 2013
17
作者 宿玉荣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5年第4期415-434,503,共21页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studies published in English from 2004 to 2013 on the Public Speaking (PS) course to provide a preliminary framework of the research paradigm and identify its major themes and sub-themes i...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studies published in English from 2004 to 2013 on the Public Speaking (PS) course to provide a preliminary framework of the research paradigm and identify its major themes and sub-themes in this field. A maiority of the studies were from the communication literature, with the remaining studies coming from the disciplines of linguistics,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which indicates research on PS is multidisciplinary. In the literature, the years 2004 and 2005 saw a peak of studies from native-speaking countries while the years 2011 and 2012 began to see an increase of the research from non-native speaking countries. Nearly half of the studies fell into the non-empirical category. With the method of content analysis and based on the research agenda in the public speaking proposed by Lucas (2011), seven theme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public speaking anxiety, goals of the public speaking course and pedagogical strategies, pedagogical content, course assessment, technology and integrative methods as pedagogy, PS textbooks, and adaptation of the course to non-native speakers. It is hoped that the findings here can contribute to refining research on PS course in China and providing insights for Chinese practition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 Speaking course public PS pedagogy PS research PS speaking anxiety course instructo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