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汉交传中自我修正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含笑 李志奇 《外语与翻译》 2017年第3期19-24,共6页
目前,口译中自我修正现象的研究相对较少,如何正确看待自我修正现象让口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困惑良多。本文研究英汉交传中的自我修正现象,以第六届"海峡两岸"英语口译大赛华中赛区湖南选拔赛会议口译环节选手译文为研究材料... 目前,口译中自我修正现象的研究相对较少,如何正确看待自我修正现象让口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困惑良多。本文研究英汉交传中的自我修正现象,以第六届"海峡两岸"英语口译大赛华中赛区湖南选拔赛会议口译环节选手译文为研究材料,并结合平时学习和口译实践。总结自我修正现象的类别,找出出现的原因,最后提出口译过程中减少自我修正现象的应对方法,希望可以对前人研究予以补充,为参赛选手提高口译流畅性方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交传 自我监控 自我修正
下载PDF
双语平衡度与句子口译反应时的相关性研究——来自学生译员英汉交传的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连小英 康志峰 徐霄扬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84,共7页
口译反应时的快慢凸显了中央执行功能的控制强度,是口译员素质的重要体现。前人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条件下,双语平衡度与反应时的相关性并不确切。本研究以学生译员为对象,研究在英汉句子交传任务下,双语平衡度与口译反应时的相关性。采... 口译反应时的快慢凸显了中央执行功能的控制强度,是口译员素质的重要体现。前人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条件下,双语平衡度与反应时的相关性并不确切。本研究以学生译员为对象,研究在英汉句子交传任务下,双语平衡度与口译反应时的相关性。采用分层多元回归分析,以协变量方式控制年龄、性别、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发现口译反应时和双语平衡度不存在统计意义的相关性。结果可以从被试为主导型双语不平衡者、执行功能组成成分的分离性和交替传译认知过程的特殊性三个方面得以解释。研究表明,学生译员需提高双语水平,超过各自的高阈限,引发积极的认知效应;有意识地实施口译策略,加强交传口译训练,也可以提高执行性注意力,加快口译反应速度;重视交替传译的笔记技巧训练,减轻认知负荷总量,从而缩短口译反应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译员 双语平衡度 反应时 英汉句子
下载PDF
英汉交传过程角色构建对语义选择的影响
3
作者 南懿珊 谌莉文 《现代语文》 2019年第1期113-119,共7页
本研究以30名英语口译专业硕士研究生为受试对象,考察英汉交传过程中角色构建对语义选择的影响。通过口译测试、问卷调查和译后访谈,进行受试内(比较有无语义选择困难的两篇文本试译)与受试间(比较有无主体角色构建的两组受试表现)比较... 本研究以30名英语口译专业硕士研究生为受试对象,考察英汉交传过程中角色构建对语义选择的影响。通过口译测试、问卷调查和译后访谈,进行受试内(比较有无语义选择困难的两篇文本试译)与受试间(比较有无主体角色构建的两组受试表现)比较研究。研究显示,英汉口译过程中,主体角色构建能减少提取准确意义的难度,角色互动频率越高,主体性构建障碍越低,语义选择的准确率越高,反之亦然。实验结果可为主体性概念框架构建提供实证数据,为处理英汉交传过程语义选择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交传 角色构建 语义选择 实证研究
下载PDF
英汉交传中时态偏误类化、溯因与规避——以口译学习者为例
4
作者 傅艾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9,共9页
本文以英汉时体理论和Palmer情态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118位口译学习者的测试语料,系统考察了英汉交传中的时态偏误类型及成因。研究发现,单一式时态偏误和联动式时态与情态偏误为英汉交传中频现的两大偏误类别。本文通过分析口译学习者... 本文以英汉时体理论和Palmer情态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118位口译学习者的测试语料,系统考察了英汉交传中的时态偏误类型及成因。研究发现,单一式时态偏误和联动式时态与情态偏误为英汉交传中频现的两大偏误类别。本文通过分析口译学习者英语时态习得基础、语料难度、译员认知负荷、口译单次与即时特性等对听辨、笔记和产出的影响,并结合译员笔记和临场心理刻画,对英汉交传中的时态偏误进行了释因。本文综合微观、宏观视角,建议教师在口译分解技能教学阶段明示时态价值;提议协调教材与教学活动设计,优化教师配备,以强化学习者时态意识,促其自主规避时态偏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交传 时态偏误 类化 溯因 规避
原文传递
口译错误分析:以学生译员英汉交传机考录音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邓小文 《翻译界》 2018年第1期53-70,143,共19页
错误分析是衡量口译质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收集46份本科学生英汉交传机考录音并进行转写,从译语文本角度探讨了口译中的错误,提出了从译本分析和对比分析两个层面包含衔接、连贯、信息和大意四个维度的口译错误分析框架,深入描述了重... 错误分析是衡量口译质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收集46份本科学生英汉交传机考录音并进行转写,从译语文本角度探讨了口译中的错误,提出了从译本分析和对比分析两个层面包含衔接、连贯、信息和大意四个维度的口译错误分析框架,深入描述了重复、冗余人称指称、详述、无意义填充词、病句、自我修正、增译、漏译、误译、逻辑错误、应对、大意错误和非大意错误等错误类别和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分析 口译质量 英汉交传 学生译员 录音转写
原文传递
英汉交传的几个难点及其突破方法浅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洋 《品牌》 2015年第2期138-138,共1页
交替传译作为常用的会议口译形式,具有瞬时性的特点,要求译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短时间内记忆源语的内容,又由于翻译是在源语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才开始的,这就要求译员必须做适量的笔记来辅助记忆。由此可见,在交传过程中听力理解,短时记... 交替传译作为常用的会议口译形式,具有瞬时性的特点,要求译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短时间内记忆源语的内容,又由于翻译是在源语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才开始的,这就要求译员必须做适量的笔记来辅助记忆。由此可见,在交传过程中听力理解,短时记忆以及记笔记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难点所在。本文探讨了这几个难点形成的原因并试着分析了突破方法,期望为存在同样困惑的口译学习者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交传 难点 突破
原文传递
英汉汉英交传口译笔记
7
作者 刘冬梅 《求知导刊》 2016年第1期88-88,共1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口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英汉汉英笔记法在交替传译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对完成高质量、高标准的口译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笔记原则、笔记方法、笔记误区三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 汉英英汉交传 口译 笔记
下载PDF
英汉交替传译中译文冗余规律与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可欣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8期21-23,共3页
口译冗余相关研究较少。以国内某高校口译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学生口译冗余规律与特点。研究发现,源语干扰和译语不必要的添加是导致冗余的主要因素。有趣的是,非流利因素与第一人称指示语频繁出现在学生... 口译冗余相关研究较少。以国内某高校口译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学生口译冗余规律与特点。研究发现,源语干扰和译语不必要的添加是导致冗余的主要因素。有趣的是,非流利因素与第一人称指示语频繁出现在学生口译中,造成大量冗余。能够对口译教学与实践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冗余 学生译员 英汉交传
下载PDF
英汉交替传译中笔记特征与口译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以职业译员和学生译员为例
9
作者 郭可慧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6期100-102,共3页
该文研究了10名职业译员与10名非职业译员在英汉交替传译过程中记录笔记的特征,包括笔记数量、笔记形式、笔记语言三个方面;同时分析实验对象的笔记特征与口译表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笔记数量上,职业组译员笔记数量少,但口译表现... 该文研究了10名职业译员与10名非职业译员在英汉交替传译过程中记录笔记的特征,包括笔记数量、笔记形式、笔记语言三个方面;同时分析实验对象的笔记特征与口译表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笔记数量上,职业组译员笔记数量少,但口译表现更好。在笔记形式上,职业组记录的词组比非职业组少,记录的单个字词、缩略语和符号较多。在笔记语言上,职业组比非职业组使用了更多的目的语,但是否目的语数量越多,口译质量越高则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交传 笔记特征 口译表现
下载PDF
学生译员英汉交替传译中的欧化现象及其认知成因: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晶 刘康龙 楚军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101,共5页
自英汉语言接触后,现代汉语受到英语的影响,改变了部分原有的语言规则,出现了欧化的语言变异现象。积极欧化"欧而能化",增强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和效果;消极欧化"欧而不化",反而影响汉语的通顺和简洁。欧化属于深层语... 自英汉语言接触后,现代汉语受到英语的影响,改变了部分原有的语言规则,出现了欧化的语言变异现象。积极欧化"欧而能化",增强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和效果;消极欧化"欧而不化",反而影响汉语的通顺和简洁。欧化属于深层语义加工,能够在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表达流畅性之外深入评价口译质量。本研究采用语料库方法对比分析了学生译员和职业译员英译汉的欧化现象,发现学生译员使用欧化用法的比率明显高于职业译员,具体表现在词法层面(动词名词化和"一量名"结构)和句法层面(过长的定语修饰成分和判断句)。本研究聚焦英汉语对,首次采用实证方法探讨口译教学和口译研究中的欧化问题,提出欧化现象的认知障碍主要来自源语理解及译语输出阶段。口译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区分积极和消极的欧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译员 英汉交传 积极欧化 消极欧化 认知成因
原文传递
建构课堂口译质量实证研究:从机考录音转写分析角度
11
作者 邓小文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CSSCI 2018年第4期10-18,90,共10页
本文将"本科交传综合训练社会建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翻译专业第六学期英汉交传实务课程,通过对实验班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收集期末考试机考录音并转写,描述和对比分析了建构课堂和非建构课堂学生英汉交传口译质量的特点和差... 本文将"本科交传综合训练社会建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翻译专业第六学期英汉交传实务课程,通过对实验班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收集期末考试机考录音并转写,描述和对比分析了建构课堂和非建构课堂学生英汉交传口译质量的特点和差异。研究发现:两个班除详述很少、都有较多填充词和信息本身错误之外,实验班的其他重复、填充词、错误修正和恰当性修正、冗余人称指称的数量都高于对照班,漏译和大意错误的数量均低于对照班;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个班的病句和大意错误具有显著性差异;建构课堂的口译质量稍高,更有利于译员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课堂 口译质量 错误分析 英汉交传 机考录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